高二语文《雷雨》的教案【通用3篇】

时间:2014-01-04 04:49:3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高二语文《雷雨》的教案 篇一

教材分析:

《雷雨》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经典之作,由曹禺创作于1934年。该剧通过描绘上海滩上一个富豪家庭的婚姻和家庭关系的破裂,展现了封建旧社会的黑暗和道德沦丧。它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阴暗面,对人性的探讨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教学目标:

1. 了解《雷雨》的背景和创作背景,了解曹禺的创作意图以及作品在当时社会的影响。

2. 分析剧作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理解曹禺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3. 学会欣赏戏剧作品,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 分析剧作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理解其中的社会寓意。

2. 探讨剧作中的主题思想,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3. 学会运用戏剧理论和文学批评方法进行分析和解读。

教学难点:

1. 理解剧作中的社会背景和时代特点,分析剧作的时代意义。

2. 理解剧作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把握剧作的主题思想。

3. 运用戏剧理论和文学批评方法进行分析和解读,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导入与导读

1. 利用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介绍《雷雨》的背景和创作背景。

2. 通过问题导读,引导学生思考曹禺创作《雷雨》的目的和意图。

第二课时:人物形象分析

1. 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剧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聂丛笑、聂小倩、聂赛花等。

2. 运用戏剧理论,分析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节发展的关系。

第三课时:主题思想解读

1. 分析剧作中的主题思想,如封建礼教的束缚、道德沦丧等。

2. 运用文学批评方法,解读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思考。

第四课时:欣赏与评析

1. 播放《雷雨》的电视剧片段,引导学生欣赏剧作的艺术魅力。

2. 引导学生进行评析,分析剧作在当时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教学延伸:

1.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曹禺的戏剧作品,拓宽对其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2. 组织学生进行戏剧表演,体验戏剧创作和表演的乐趣。

高二语文《雷雨》的教案 篇二

教材分析:

《雷雨》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杰作,由曹禺创作于1934年。该剧以上海滩上一个富豪家庭的婚姻和家庭关系的破裂为背景,深刻地反映了封建旧社会的黑暗和道德沦丧。它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阴暗面,对人性的探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教学目标:

1. 了解《雷雨》的背景和创作背景,了解曹禺的写作意图以及作品在当时社会的影响。

2. 分析剧作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理解曹禺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3. 学会欣赏戏剧作品,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 分析剧作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理解其中的社会寓意。

2. 探讨剧作中的主题思想,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3. 学会运用戏剧理论和文学批评方法进行分析和解读。

教学难点:

1. 理解剧作中的社会背景和时代特点,分析剧作的时代意义。

2. 理解剧作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把握剧作的主题思想。

3. 运用戏剧理论和文学批评方法进行分析和解读,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导入与导读

1. 利用多媒体资料,介绍《雷雨》的背景和创作背景。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曹禺创作《雷雨》的目的和意图。

第二课时:人物形象分析

1. 小组讨论,分析剧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聂丛笑、聂小倩、聂赛花等。

2. 运用戏剧理论,分析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节发展的关系。

第三课时:主题思想解读

1. 分析剧作中的主题思想,如封建礼教的束缚、道德沦丧等。

2. 运用文学批评方法,解读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思考。

第四课时:欣赏与评析

1. 播放《雷雨》的电视剧片段,引导学生欣赏剧作的艺术魅力。

2. 引导学生进行评析,分析剧作在当时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教学延伸:

1.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曹禺的戏剧作品,拓宽对其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2. 组织学生进行戏剧表演,体验戏剧创作和表演的乐趣。

高二语文《雷雨》的教案 篇三

高二语文《雷雨》的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雷雨》第二幕.着重分析主要的矛盾冲突及矛盾冲突所揭示的人物性格,挖掘全剧的主题;

  2、了解话剧的特点,品味个性化语言。

  教学思想:引进“以人为本”的民主教学思想,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感悟和体验,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动手能力。

  重点难点:分析矛盾冲突和通过矛盾冲突把握全剧的主题是重点,把握周朴园性格的复杂性是难点。

  教学方法:情境法、启发法、讨论法、表演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使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简介作者和剧情:

  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年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原籍湖北潜江。他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出现的有很大成就和广泛影响的剧作家。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四幕剧《雷雨》在一天的时间(上午到午夜两点钟)、两个舞台背景(周家的客厅,鲁家的住房)内集中地表现出两个家庭和它们的成员之间前后三十年的错综复杂的纠葛,写出了那种不合理的关系所造成的罪恶和悲剧。它写的主要是属于资产阶级的周家,同时又写了直接受到掠夺和侮辱的鲁家。《雷雨》中主要人物的结局有的死,有的逃,有的变成了疯子。剧本的这种强烈的悲剧性不只深刻地暴露了资产阶级的罪恶和他们庸俗卑劣的精神面貌,而且引导观众和读者不得不追溯形成这种悲剧的社会原因。这正是《雷雨》这一名剧深刻的思想意义之所在。

  二、分析剧情和矛盾冲突:

  (1)梳理人物关系:说说下列人物存在哪些冲突?主要矛盾是什么?(显示人物关系表)

  (2)第一场戏的剧情如何发展?

  三、分析在冲突中所表现的人物性格

  (1)周朴园怀念鲁侍萍的感情是否真实?请试加分析。

  (2)周朴园对鲁侍萍相认前和相认后的态度变化是否矛盾?为什么?

  (3)你认为周朴园是怎样一个人?

  (学生自由讨论、发言)

  教师总结:

  周朴园的性格特点可以用四个词概括:自私、虚伪、阴险、狡诈。他对侍萍的怀念是有真诚的成分的,但他怀念的是30年前的梅小姐,是不会对他的现在构成威胁的梅小姐,从这点看,他又是虚伪的。当现实的利害关系占了上风,侍萍的出现会破坏他的形象,威胁他的名誉、地位的时候,他凶相毕露,残酷、自私的`一面暴露无遗。正如繁漪所说,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伪君子。

  四、分析主题:

  《雷雨》在纠缠着血缘关系和命运巧合的剧情中深刻地反映着现实的社会内容,鲁侍萍、鲁大海和周朴园的冲突本质上是阶级冲突,冲突的残酷体现了历史的必然要求;鲁侍萍、四凤等人的悲剧有力地揭示了旧社会、旧家庭的罪恶。

  五、欣赏人物语言:

  (1)试分析下面一段对话: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 (冷冷地)30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2)有感情朗读下面几句话,体会人物的性格和心理。

  周朴园 什么?鲁大海?他!我的儿子?

  周朴园 (忽然)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

  鲁侍萍 (泪满眼)我——我——我只要见见我的萍儿。

  鲁侍萍 (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六、布置作业:

  (1)全剧的标题“雷雨”有什么象征意义?

  (2)鲁侍萍到底有没有出路?请发挥你的想象力,以“走出周公馆的侍萍”为题目写一篇短文,字数不限。

  板书设计:

  雷雨

  鲁侍萍——————————私生活角度

  自私、虚伪

  周朴园 大资本家的罪行

  阴险、狡诈

  鲁大海——————————社会斗争角度

高二语文《雷雨》的教案【通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