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石壕吏》教案【优选3篇】

时间:2011-08-01 06:22:4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七年级语文《石壕吏》教案 篇一

第一篇内容

教学目标:

1.了解《石壕吏》的作者及其作品背景;

2.理解《石壕吏》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通过分析《石壕吏》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石壕吏》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2.分析《石壕吏》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

教学难点:

1.理解《石壕吏》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分析《石壕吏》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设备;

2.教学课件;

3.教材《石壕吏》。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图片和课堂讨论导入《石壕吏》的话题,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导读(10分钟)

1.介绍《石壕吏》的作者杜甫及其作品背景;

2.带领学生朗读《石壕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读能力。

三、分析文本(30分钟)

1.讲解《石壕吏》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2.分析《石壕吏》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

四、讨论与思考(15分钟)

1.引导学生思考《石壕吏》中的主题及其意义;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石壕吏》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五、文学鉴赏(20分钟)

1.讲解《石壕吏》的艺术特点和价值;

2.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总结与拓展(10分钟)

1.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石壕吏》的理解。

七、课堂小结(5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展示学生的读后感。

篇二

第二篇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石壕吏》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2.分析《石壕吏》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通过分析《石壕吏》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石壕吏》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2.分析《石壕吏》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

教学难点:

1.分析《石壕吏》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设备;

2.教学课件;

3.教材《石壕吏》。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图片和课堂讨论导入《石壕吏》的话题,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导读(10分钟)

1.介绍《石壕吏》的作者杜甫及其作品背景;

2.带领学生朗读《石壕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读能力。

三、分析文本(30分钟)

1.讲解《石壕吏》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2.分析《石壕吏》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

四、讨论与思考(15分钟)

1.引导学生思考《石壕吏》中的主题及其意义;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石壕吏》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五、文学鉴赏(20分钟)

1.讲解《石壕吏》的艺术特点和价值;

2.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总结与拓展(10分钟)

1.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石壕吏》的理解。

七、课堂小结(5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展示学生的读后感。

七年级语文《石壕吏》教案 篇三

七年级语文《石壕吏》教案

  一.题解:

  1.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别号少陵,唐代伟大的诗人,原籍襄阳。他和李白并称“李杜”,代表着唐代诗歌的两座高峰。少年时刻苦读书,具有宏大的政治理想,曾到河南、山东、江苏、浙江一带游历。中年以后来到京城长安,希望能抒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安史之乱起,任左拾遗,有很多时间在兵荒马乱中流亡。公元759年,到达四川,在成都定居过一个时期,曾担任过工部员外郎的挂名差使,因此人称“杜工部”。公元768年,他离开四川,在湖南、湖北一带漂泊,最后病死在湘江舟中。他的诗歌立足于现实,广泛而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历史面貌,反映了人民的痛苦,

谴责了统治阶级的荒淫残暴,提示了社会的矛盾,是一面时代的镜子,被人们称为“诗史”。

  在艺术上,他各种诗歌体裁都运用得非常成功,表现手法丰富多彩,风格沉郁悲壮,语言瑰丽精练,成为我国古代现实主义的.诗歌的高峰,在文学史上起着继往开来的作用。其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有《杜工部集》

  2.背景介绍

  二.范读课文

  1.正音:

  逾墙走、邺城戍、老妪、泣幽咽

  2.学生读课文

  三.参看注释,理解诗句的含义,把握重点诗语的解释。

  四.按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给课文分段。

  五.分析:

  1.这首诗中刻画了哪两个主要人物?

  2.叙事的线索是什么?

  3.写作方法?

  (1)围绕主题组织材料。全诗紧扣吏促人、妇诉苦,与这两者无关或关系不大的事情一概不写。

  (2)明写和暗写相结合。

  (3)条理清楚,结构完整。

  作业:改写成记叙文。

  改写要求:

  1.人称:第一、第三都可

  2.变换表达方式:将直接叙述改为人物对话。

  3.人物不变。

  4.顺序不变。

  5.主题不变。

  6.联系背景,构建生活场景。

  注意事项:字数不少于500字。

七年级语文《石壕吏》教案【优选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