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至塞上》优秀教案【经典3篇】

时间:2012-08-06 04:21:2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使至塞上》优秀教案 篇一

第一篇内容

标题:《使至塞上》优秀教案

导语:

《使至塞上》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创作的一首抒发壮志豪情的诗歌作品,通过描绘边塞的苍茫壮丽和英雄壮丽的行军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旺发达的愿望。本文将从诗歌的背景、主题、结构和语言运用等方面展开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这首诗的艺术魅力。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使至塞上》的创作背景和艺术特点;

2.理解诗歌的主题和表达方式;

3.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运用;

4.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

1.诗歌的背景和主题;

2.诗歌的结构和语言运用。

三、教学难点:

1.理解诗歌中的壮丽景象和英雄情怀;

2.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运用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边塞的壮丽图片,引导学生感受边塞的苍茫壮丽。

2.导读(10分钟)

通过解读诗歌的标题、背景和作者的创作动机,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诗歌欣赏(15分钟)

让学生跟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然后分段解读诗歌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

4.诗歌分析(20分钟)

让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包括诗歌的体裁、句式和韵律等。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语言运用,如修辞手法、比喻和象征等,探究这些语言运用对诗歌主题和情感的作用。

5.诗歌赏析(10分钟)

让学生对诗歌的艺术魅力进行赏析,从诗歌的题材选择、意境营造和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评价。

6.拓展延伸(10分钟)

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边塞文化和边塞诗歌的特点,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五、教学总结(5分钟)

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提醒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后作业

要求学生在课后进一步研读《使至塞上》,并写一篇读后感。

《使至塞上》优秀教案 篇二

第二篇内容

标题:《使至塞上》优秀教案

导语:

《使至塞上》是王之涣的名篇之一,通过描绘边塞的壮丽景色和英雄壮举,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盛和民族团结的热望。本文将通过多媒体展示和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歌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使至塞上》的创作背景和主题;

2.理解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

3.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运用;

4.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

1.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主题;

2.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

1.理解诗歌中的壮丽景象和英雄情怀;

2.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运用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播放边塞风光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边塞的苍茫壮丽。

2.导读(10分钟)

通过解读诗歌的背景和主题,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3.多媒体展示(15分钟)

利用多媒体展示诗歌的内容和形象,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

4.合作学习(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段诗歌进行分析和解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5.诗歌赏析(10分钟)

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分析结果,并与全班一起进行讨论和比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6.拓展延伸(10分钟)

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边塞文化和边塞诗歌的特点,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五、教学总结(5分钟)

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提醒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后作业

要求学生在课后进一步研读《使至塞上》,并写一篇读后感。

《使至塞上》优秀教案 篇三

《使至塞上》优秀教案【经典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