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运算教案(通用3篇)

时间:2011-06-07 04:12:3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小学数学运算教案 篇一

标题:加法与减法教学设计

引言:

加法和减法是小学数学的基础运算,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日常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本教案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详细介绍如何教授加法和减法。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掌握加法和减法的概念、运算法则和解题方法;

2. 能力目标:能够灵活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

1. 加法的概念和运算法则;

2. 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法则;

3. 加法和减法的解题方法。

三、教学方法:

1. 归纳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总结,帮助他们理解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法则;

2. 演示法:通过具体的实物或图形,演示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过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

3. 练习法:设计一系列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反复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4.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加法和减法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概念讲解: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法则;

3. 实例演示:通过具体的实物或图形,演示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4. 练习巩固:设计一系列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反复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5. 拓展应用: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加法和减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归纳:通过学生的分享和讨论,总结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律和解题方法;

7.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五、教学评价:

1. 记忆和理解:通过口头回答问题、书面填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法则的理解;

2. 运用和分析:设计一些应用题,考查学生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综合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和课堂表现,综合评价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教学反思:

本教案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将加法和减法的概念、运算法则和解题方法融入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和运用。同时,通过合作学习和练习巩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又能够有效地提高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运算教案 篇二

标题:乘法与除法教学设计

引言:

乘法和除法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日常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本教案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详细介绍如何教授乘法和除法。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掌握乘法和除法的概念、运算法则和解题方法;

2. 能力目标:能够灵活运用乘法和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

1. 乘法的概念和运算法则;

2. 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法则;

3. 乘法和除法的解题方法。

三、教学方法:

1. 归纳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总结,帮助他们理解乘法和除法的运算法则;

2. 演示法:通过具体的实物或图形,演示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过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

3. 练习法:设计一系列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反复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4.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乘法和除法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概念讲解: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乘法和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法则;

3. 实例演示:通过具体的实物或图形,演示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4. 练习巩固:设计一系列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反复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5. 拓展应用:引导学生将所学的乘法和除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归纳:通过学生的分享和讨论,总结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律和解题方法;

7.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五、教学评价:

1. 记忆和理解:通过口头回答问题、书面填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乘法和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法则的理解;

2. 运用和分析:设计一些应用题,考查学生运用乘法和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综合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和课堂表现,综合评价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教学反思:

本教案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将乘法和除法的概念、运算法则和解题方法融入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和运用。同时,通过合作学习和练习巩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又能够有效地提高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运算教案 篇三

小学数学四则运算教案

  小学数学四则运算教案

  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并结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制定了“四则运算”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方案。按照“复习旧知识——导入新知识——学习新知识——巩固新知识——布置作业”五个环节来设计课堂的。在导入中给学生留下问题情境,再带领学生继续学习四则运算的第二条定律。通过讲解例题和例题拓展学生自己找出运算定律: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接着学生练习、巩固今天的学习内容,知道如何将分步运算写成综合式子,并且按运算定律计算结果。

  1、学习任务分析

  “四则运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章的内容。本节课内容通过爸爸妈妈带玲玲去“冰天雪地”游玩买门票这一具体生活实例,引发出有关四则运算的运算法则的数学问题。在活动中让学生了解这一知识的生成过程,提高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混合运算赋予了生活中的现实意义,从而达到在感悟、理解的基础上尝试概括总结,掌握运用。

  (1)教学重点

  学生理解掌握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2)教学难点

  学生理解归纳:“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运算规律。

  2、学习者分析

  学习者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归纳总结的能力。上节课已经学习了四则运算的第一条定律: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这节课需要学生自己总结出运算定律: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

  法。这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的算式的运算顺序及格式。通过对运算顺序的了解,结合本节课内容,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以及基本的运算能力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会把分步算式写成综合算式,学生理解和自主探讨归纳正确的运算步骤和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对科学的热爱,能够在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能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4、教学准备

  多媒体、网络

  5、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二)

  老师讲解例题时的重点数学信息和运算步骤,练习题的讲解时会有运算步骤。

  6、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四则运算的第一条运算法则,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该怎么计算?(从左到右,多媒体出示运算规律。) 那我们来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答案老师已经给出,但是你们必须告诉老师怎么计算才能得到正确地答案呢?多媒体将题目展示出来。

  27+60-30=57 8×6÷24=2 12﹢30×2=72

  师讲解,着重分析12+30×2。这题我们该按什么顺序计算呢?同学们比较我们昨天学习的内容,这个综合式子有什么不一样,它有几类运算?(两类,加法和乘法)那我们能按照昨天学习的从左到右计算的方法来计算吗?我们试一试好吗?

  老师带领学生计算得出84,和正确答案不符。

  为什么我们这样计算没有得到72呢?是我们哪里出了问题呢?难道还有另外的运算法则吗?那我们今天就继续来学习四则运算,看看能不能找到解决方法,好不好?

  设计意图:有计划地安排练习,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进一步达到熟练计算,为后面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础,同时也留下了疑问,为新课的学习埋下伏笔,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新课教学】

  ① 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的运算定律学习

  多媒体展示“买门票”情境图和例3: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天雪地”游玩,购门票需要花多少钱?(成人票:24元,儿童票:半价) 师:从图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师:“半价”是什么意思?

  (理解“半价”指的是儿童票的价格是成人票的价格的一半)

  分步列式

  师:购门票需要多少钱?你能列分步算式进行解答吗?(学生上台写答案) 方法一: 24×2=48(元) 24÷2=12(元) 48+12=60(元)

  方法二: 24+24=48(元) 24÷2=12(元) 48+12=

60(元)

  师:说说这样列式,每一步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每一步的意思。

  综合列式

  师:同学们能根据分步算式列出综合算式吗?(学生回答,老师多媒体展示) 算式一: 24×2+24÷2

  算式二: 24+24+24÷2

  师:这两道算式和上节课的算式有什么不同?该怎样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每一步是什么意思?请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说给同学听听。(老师指名回答)

  24×2+24÷2

  =48+12

  =60(元)

  (引导学生理解:先算:爸爸妈妈两个大人,所以买两张成人票,就是24×2=48,同时算:玲玲是儿童,买儿童票,就是24÷2=12,最后求总门票,就

  是48+12=60)

  师:那方法二又是怎么计算呢?老师想算一遍让大家看看有没有算对,大家要注意老师的运算顺序啊。

  24+24+24÷2

  =24+24+12

  =48+12

  =60(元)

  老师是按什么顺序计算的?引导学生理解:先算玲玲的票价24÷2=12,再算三个人的总价24+24+12=60,也得到了60正确答案,那老师的运算方法正确吗?)

  师:比较我们上节课的综合式子,看看我们这两个综合式子有什么不一样,它有哪些运算呢?说说每道算式是按怎样的顺序算的?

  (引导学生说出: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并多媒体展示运算定律)

  ② 例3拓展题学习

  多媒体展示“买门票”情境图和拓展题:买3张成人票,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

  师:请同学们在本子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计算。

  算式和计算过程

  100-24×3

  =100-72

  =28(元)

  答:应找回28元。

  师: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每一步表示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运用运算定律,并结合实际理解意义)

  ③ 师: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请同学在小组里提出问题并解答。

  【巩固练习】

  ⑴ 做一做

  完成教科书P7“做一做”第1题。

  要求:先说出每一道题的运算顺序,再比较运算顺序是否一样。

  ⑵ 根据分步算式列出综合算式

  25×2=50 62-50=12

  32÷8=456+4=60

  15×3=45 30÷6=5 45-5=40

  ⑶ 判断并改错

  22+18÷232-10×256÷8+7×3

  =40÷2 =22×2 =7+7×3

  =20 =44 =14×3

  =42

  要求:独立完成,并小组评讲。

  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思考、辨析,完成练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归纳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还有新的想法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归纳出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作业布置】

  ①完成课堂作业本P2

  ②完成书上P8练习一:5、6、7、8、9、10题

  7、资源及媒体的应用

  教师根据教学设计方案的要求事先制作好上诉内容的课件,以供教学之用,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好准备,也能有条理地板书学习内容,便于学生接受。

  8、教学设计后记

  本内容的设计遵循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并结合教材,运用多媒体,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恰当地提出讨论的问题,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归纳知识。这样,既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又有效地促进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小学数学运算教案(通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