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选修4第一章教案范文【优质6篇】

时间:2017-02-01 01:22:3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高二化学选修4第一章教案范文 篇一

第一篇内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引言:

化学反应速率是研究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一个重要指标。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对于掌握化学反应规律、优化反应条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介绍几个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一、温度的影响

温度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通常情况下,提高温度会使反应速率加快,降低温度会使反应速率减慢。这是因为温度升高会增加反应物的动能,使反应物分子之间的碰撞频率增加,碰撞能量也更高,从而增加了有效碰撞的概率。同时,温度升高也会改变反应物的分子构型,使反应物更易于发生反应。

二、浓度的影响

浓度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情况下,反应物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这是因为反应物浓度的增加会增加反应物分子之间的碰撞频率,从而增加了有效碰撞的概率。此外,浓度的增加也会增加反应物分子的密度,使反应物分子更易于发生碰撞。

三、催化剂的影响

催化剂是一种能够增加反应速率的物质。催化剂通过提供新的反应路径,降低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使反应更容易发生。催化剂本身在反应中并不消耗,因此可以反复使用。催化剂的添加可以大大提高反应速率,节约资源,减少能源消耗。

四、表面积的影响

表面积是固体反应速率的一个重要因素。通常情况下,固体颗粒的表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这是因为固体颗粒的表面积越大,与气体或溶液中的反应物接触的面积也越大,从而增加了反应物分子之间的碰撞频率。

结论:

化学反应速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浓度、催化剂和表面积等。了解和掌握这些影响因素对于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调节这些因素来优化反应条件,实现更好的反应效果。

高二化学选修4第一章教案范文 篇二

第二篇内容: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机理的关系

引言:

化学反应速率的研究是化学领域的重要课题。了解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机理的关系对于揭示反应规律、优化反应条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介绍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机理的关系,并结合具体实例进行讲解。

一、速率方程与反应机理

速率方程是描述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速率方程可以通过实验数据拟合得到。反应机理是描述反应过程中各个步骤和中间物质的转化关系的一种模型。速率方程和反应机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速率方程可以根据反应机理推导得到,通过研究速率方程可以了解反应机理的一些特征。

二、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在某些情况下,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呈线性关系,即速率正比于反应物浓度的某个指数。在其他情况下,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可能更为复杂,需要通过实验数据拟合得到。

三、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催化剂是一种能够加速反应速率的物质。催化剂通过提供新的反应路径,降低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使反应更容易发生。催化剂可以通过实验数据来确定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通常情况下,添加催化剂可以增加反应速率,提高反应效率。

结论: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机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通过研究速率方程和反应机理,可以了解化学反应的一些特征和规律。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调节反应物浓度、添加催化剂等方式来控制反应速率,实现更好的反应效果。深入研究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机理的关系,对于推动化学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高二化学选修4第一章教案范文 篇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

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以及浓度等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能力目标

通过演示电解质导电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探索能力。

通过区分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情感目标

在分析强弱电解质的同时,体会结构和性质的辩证关系。

由电解质在水分子作用下,能电离出阴阳离子,体会大千世界阴阳共存,相互对立统一,彼此依赖的和谐美。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共分为三部分: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以及电离平衡常数。其中电离平衡常数在最新的教学大纲中已不再要求。

教材从初中溶液的导电性实验以及高一电离等知识入手,重点说明强电解质在水中全部电离,而弱电解质在水中部分电离,溶液中既有离子,又有分子。同时,教材中配合图画,进一步说明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转入到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讨论。这部分内容是本章知识的核心和后面几节教学的基础,也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关于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是本节的难点,教材并没有具体介绍,而是采用讨论的方式,要求学生自己应用平衡移动原理来分析,这样安排是因学生已具备讨论该问题的基础,而且通过讨论,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及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法建议

关于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

建议以复习相关内容为主,进而说明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

1.课前复习

组织学生复习高一有关强、弱电解质以及化学键的知识。

着重复习:(l)强、弱电解质概念,以及哪类物质是电解质,哪类物质是强电解质,哪类物质是弱电解质;(2)离子键、极性键。

2.课堂教学

建议采用回忆、讨论、归纳总结的方法组织教学。首先,引导学生回忆电解质的概念并结合实例依据电解质电离程度的大小将其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然后再组织学生结合实例讨论各强、弱电解质中的主要化学键,从而得出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

关于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教学:

这既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建议教学中运用化学平衡知识及学习方法来学习本内容,并注意加强教学的直观性。重点介绍下面问题。

l.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建立

从弱电解质溶液中既存在弱电解质分子、又存在其电离出的离子这一事实出发,对弱电解质(如醋酸)溶于水时各微粒变化情况展开讨论,使学生明确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可逆的。然后,引导学生联系化学平衡建立的条件,结合课本中图3-3(可制成挂图),讨论电离平衡的建立。强调指出当弱电解质分子的电离速率等于离子重新结合成分子的速率时,电离过程就达到平衡状态。有条件的学校可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2.电离平衡状态的特征

重点分析醋酸的电离平衡,与化学平衡的特征相类比,归纳出电离平衡的特征:

(l)电离平衡是动态平衡——“动”。

(2)在电离平衡状态时,溶液中分子和离子的浓度保持不变——“定”。

(3)电离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就会发生移动——“变”。

3.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利用教材中的讨论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应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外界条件的变化对电离平衡的影响,使学生深刻认识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并了解平衡移动原理的使用范围。

最后,练习电离方程式的书写,重点强调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中要用可逆号、多元弱酸的电离要分步写。

教学设计方案一

第一课时 电解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定义与实例。

2.电解质分类: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3.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区分方法与实例。

能力目标:

1.通过演示电解质导电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探索能力。

2.通过区分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

情感目标:

在分析强弱电解质的同时,体会结构和性质的辩证关系。

教学过程

1.基础知识导学

(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在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插入演示实验: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实验。

问题讨论:

(1)是非辩论。

①电解质一定是化合物,非电解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②化合物一定是电解质。

③单质是非电解质。

(2)哪些物质是常见电解质?它们结构的特点是什么?

是不是电解质?为什么?

、氨气溶于水都能导电,是电解质吗?

氯化氢和盐酸都叫电解质吗?

(3)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

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强弱与单位体积中能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有关,即与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非绝对数目)有关。离子浓度大,导电能力强。

讨论:试比较0.1L 2mol/l盐酸与2L 0.1mol/l盐酸,哪一种导电能力强?

(4)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区别(指导阅读后填表或讨论)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定义

溶于水后几乎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溶于水后只有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化合物类型

离子化合物及具有强极性键的共

价化合物。

某些具有强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

电离过程

不可逆过程,无电离平衡。

可逆过程,具有电离平衡。

电离程度

几乎100%完全电离。

只有部分电离。

溶液中存在的

微粒

(水分子不计)

只有电离出的阴、阳离子,不存在

电解质分子。

既有电离出的阴、阳离子,又有电解质分子。

实例

绝大多数盐(包括难溶盐)

强酸( )

强碱( )

低价金属氧化物( )

弱酸

( )

弱碱( 、大多数难溶碱如 )

电离方程式

2.重点、难点剖析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均是指化合物而言,但认为除电解质之外的物质均是非电解质的说法是错误的,如单质不属于非电解质。

(2)电解质与电解质溶液区别:

电解质是纯净物,电解质溶液是混合物。

(3)电解质必须是在水分子的作用或受热熔化后,化合物本身直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化合物,才是电解质,并不是溶于水能导电化合物都是电解质。如 等溶于水都能导电,但 是非电解质。它们导电的原因是:

这些自由移动的离子并非 直接电离出来的。

(4)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是由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决定的,离子浓度大,导电能力强;离子浓度小,导电能力弱。离子浓度大小受电解质的强弱和溶液浓度大小的决定。所以强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不一定强,弱电解质溶

液导电能力也不一定弱。

3.思维发展与反馈

把0.01mol纯净的烧碱固体分别投入下列100mL的溶液中,溶液的导电能力有明显变化的是( )

A.0.5mol/L的硫酸 B.0.5mol/L的醋酸溶液

C.0.25mol/L的盐酸 D.0.25mol/L的硫酸铜溶液

随堂练习

1.下列物质:①能导电的是( )

②属于电解质的是( )

③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A. 溶液   B.   C.液态   D.液态

E.蔗糖溶液  F.液氨  G.氨水  H. 溶液

I.石墨  J.无水乙醇

2.把0.05mol 固体分别加入到下列100mL液体中,溶液的导电性基本不变,该液体是( )

A.自来水 B.0.5mol/L盐酸

C.0.5mol/L醋酸 D.0.5mol/L氨水

高二化学选修4第一章教案范文 篇四

第一节 原电池

一、探究目标

体验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探究过程

二、探究重点

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三、探究难点

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研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四、教学过程

【引入】

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种二次能源,又称电力。例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手提电脑、手机、相机、摄像机……这一切都依赖于电池的应用。那么,电池是怎样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呢?我们这节课来一起复习一下有关原电池的相关内容。

【板书】§4.1 原电池

一、原电池实验探究

讲:铜片、锌片、硫酸都是同学们很熟悉的物质,利用这三种物质我们再现了1799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留给我们的历史闪光点!

【实验探究】(铜锌原电池)

实 验 步 骤 现 象

1、锌片插入稀硫酸

2、铜片插入稀硫酸

3、锌片和铜片上端连接在一起插入稀硫酸

【问题探究】

1、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稀硫酸中有什么现象发生?

2、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现象又怎样?为什么?

3、锌片的质量有无变化?溶液中c (H+)如何变化?

4、锌片和铜片上变化的反应式怎样书写?

5、电子流动的方向如何?

讲:我们发现检流计指针偏转,说明产生了电流,这样的装置架起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桥梁,这就是生活中提供电能的所有电池的开山鼻祖----原电池。

【板书】(1)原电池概念: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问:在原电池装置中只能发生怎样的化学变化?

学生: Zn+2H+=Zn2++H2↑

讲:为什么会产生电流呢?

答:其实锌和稀硫酸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但氧化剂和还原剂热运动相遇发生有效碰撞电子转移时,由于分子热运动无一定的方向,因此电子转移不会形成电流,而通常以热能的形式表现出来,激烈的时候还伴随有光、声等其他的形式的能量。显然从理论上讲,一个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若能设法使氧化与还原分开进行,让电子的不规则转移变成定向移动,便能形成电流。所以原电池的实质就是将氧化还原的电子转移变成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实质:将一定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变成电子的定向移动。即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形式释放。

问:那么这个过程是怎样实现的呢?我们来看原电池原理的工作原理。

(3)原理:(负氧正还)

问:在锌铜原电池中哪种物质失电子?哪种物质得到电子?

学生:活泼金属锌失电子,氢离子得到电子

问:导线上有电流产生,即有电子的定向移动,那么电子从锌流向铜,还是铜流向锌?

学生:锌流向铜

讲:当铜上有电子富集时,又是谁得到了电子?

学生:溶液中的氢离子

讲:整个放电过程是:锌上的电子通过导线流向用电器,从铜流回原电池,形成电流,同时氢离子在正极上得到电子放出氢气,这就解释了为什么铜片上产生了气泡的原因。

讲:我们知道电流的方向和电子运动的方向正好相反,所以电流的方向是从铜到锌,在电学上我们知道电流是从正极流向负极的,所以,锌铜原电池中,正负极分别是什么?

学生:负极(Zn) 正极(Cu)

实验:我们用干电池验证一下我们分析的正负极是否正确!

讲:我们一般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原电池正负极的工作原理,又叫电极方程式或电极反应。一般先写负极,所以可表示为:

负极(Zn):Zn-2e=Zn2+ (氧化)

正极(Cu):2H++2e=H2↑(还原)

讲:其中负极上发生的是氧化反应,正极上发生的是还原反应,即负氧正还。

注意:电极方程式要①注明正负极和电极材料 ②满足所有守衡

总反应是:Zn+2H+=Zn2++H2↑

讲:原来一个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一定的装置让氧化剂和还原剂不规则的电子转移变成电子的定向移动就形成了原电池。

转折:可以看出一个完整的原电池包括正负两个电极和电解质溶液,及导线。那么铜锌原电池中的正负极和硫酸电解质能否换成其他的物质呢?

学生:当然能,生活中有形形色色的电池。

过渡:也就是构成原电池要具备怎样的条件?

二、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1、活泼性不同的两电极

2、电解质溶液

3、形成闭合回路(导线连接或直接接触且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

4、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本质条件)

思考:锌铜原电池的正负极可换成哪些物质?保证锌铜原电池原理不变,正负极可换成哪些物质?( C、Fe、 Sn、 Pb、 Ag、 Pt、 Au等)

问:锌铜原电池中硫酸能换成硫酸钠吗?

判断是否构成原电池,是的写出原电池原理。

(1)镁铝/硫酸;铝碳/氢氧化钠;锌碳/硝酸银 ;铁铜在硫酸中短路;锌铜/水;锌铁/乙醇;硅碳/氢氧化钠

(2)[锌铜/硫酸(无导线);碳碳/氢氧化钠] 若一个碳棒产生气体11.2升,另一个产生气体5.6升,判断原电池正负极并求锌片溶解了多少克?设原硫酸的浓度是1mol/L,体积为3L,求此时氢离子浓度。

(3)银圈和铁圈用细线连在一起悬在水中,滴入硫酸铜,问是否平衡?(银圈下沉)

(4)Zn/ZnSO4//Cu/CuSO4盐桥(充满用饱和氯化钠浸泡的琼脂)

(5)铁和铜一起用导线相连插入浓硝酸中

镁和铝一起用导线相连插入氢氧化钠中

思考:如何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来设计原电池呢?

请将氧化还原反应 Zn + Cu2+ = Cu + Zn2+设计成电池:

此电池的优点:能产生持续、稳定的电流。

其中,用到了盐桥

什么是盐桥?

盐桥中装有饱和的KCl溶液和琼脂制成的胶冻,胶冻的作用是防止管中溶液流出。

盐桥的作用是什么?

可使由它连接的两溶液保持电中性,否则锌盐溶液会由于锌溶解成为Zn2+而带上正电,铜盐溶液会由于铜的析出减少了Cu2+而带上了负电。

盐桥保障了电子通过外电路从锌到铜的不断转移,使锌的溶解和铜的析出过程得以继续进行。

导线的作用是传递电子,沟通外电路。而盐桥的作用则是沟通内电路。

三、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正极反应:得到电子 (还原反应)

负极反应:失去电子 (氧化反应)

总反应:正极反应+负极反应

想一想:如何书写复杂反应的电极反应式?

较繁电极反应式=总反应式-简单电极反应式

例:熔融盐燃料电池具有高的放电效率,因而受到重视,可用Li2CO3和Na2CO3的熔融盐混合物作电解质,CO为负极燃气,空气与CO2的混合气为正极助燃气,已制得在6500C下工作的燃料电池,试完成有关的电极反应式:

? 负极反应式为:2CO+2CO32--4e-=4CO2

正极反应式为:2CO2+O2+4e-=2CO32-

电池总反应式:2CO+O2=2CO2

四、原电池中的几个判断

1.正极负极的判断:

正极:活泼的一极 负极:不活泼的一极

思考:这方法一定正确吗?

2.电流方向与电子流向的判断

电流方向:正→负 电子流向:负→正

电解质溶液中离子运动方向的判断

阳离子:向正极区移动 阴离子:向负极区移动

高二化学选修4第一章教案范文 篇五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技能。

情感目标

通过对各种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不同配平方法的介绍,对学生进行辩证思维的训练。

教学建议

教学重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的原则和步骤。

教学难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的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教材分析: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是正确书写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一个重要步骤,也是侧重理科学生所应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方法有多种,本节介绍的“化便谷升降法”就是其中的一种。

教材从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引入,说明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可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配平,但对于较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配平不太方便,进而引出用“化合价升降法”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

本节教材通过三个典型的例题,对三种不同类型的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细致分析;介绍了三种不同的配平方法,培养了学生灵活看待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能力,训练了学生的辩证思维。

教材还通过问题讨论,将学生易出错误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用配平时应遵循的原则—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进行分析判断,强化了配平的关键步骤—使反应前后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的原则,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教法建议

教学中应注重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利用学生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和接触的一些氧化还原反应,学习本节内容。教学中应采用精讲精练、讲练结合的方法,使学生逐步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方法。不能使学生一步到位,随意拓宽知识内容。

高二化学选修4第一章教案范文 篇六

学习目标:

1、 理解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概念;

2、 能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正确书写电离方程式;

3、 能理解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移动;

4、 了解酸碱电离理论。

学习重点:电离平衡的建立以及电离平衡的移动

学习难点: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学习过程:

一、 电解质有强弱之分

阅读教材,判断下列问题的正误。

1、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弱电解质不能。

2、 强电解质溶解度大,弱电解质的溶解度小。

3、 强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不可逆过程,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以水合离子形式存在。

4、 强电解质中的化学键是离子键或极性键,如NaCl中含离子键,HCl中含极性键,强电解质中无非极性键。

5、 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强电解质写成离子符号。弱电解质写成化学式。

6、 NH3溶于水能导电,并不能说明NH3是电解质,更不能说明NH3是强电解质。

思考:1、怎样证明一份溶液是电解质溶液还是非电解质溶液?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思考:2、通过实验3—1知道,相同浓度的盐酸与醋酸溶液其PH不同。PH不同说明什么?你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找规律:化学键类型、物质类别与强弱电解质、非电解质之间的关系

化学键类型 物质类别 在水溶液中微粒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非电解质

练习:有下列物质:(1)铜;(2)硫酸钡;(3)氢氧化钠固体;(4)氨水;(5)熔融硝酸钾;(6)乙醇;(7)盐酸;(8)金刚石;(9)二氧化硫;(10)冰醋酸。其中能导电的是

(用序号填写,下同),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二、 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可逆的

思考:3、已知醋酸铵溶液呈中性,向1mol/L的醋酸溶液中滴入少量石蕊试液,溶液变红,将少量醋酸铵固体再溶解到该醋酸溶液中,溶液的颜色又变浅。请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

思考:4、根据课本图3—3,描述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过程,书写强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有什么不同?

练习:写出下列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1)CH3COOH (2)NaHSO4 (3)NH3.H2O

(4) H2SO4 (5)H2CO3 (6)Ca(OH)2

思考:5、弱电解质在溶液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什么?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弱电解质应如何处理?

思考:6、学习了强弱电解质后,你对复分解反应发生所需条件有什么新的认识?

练习:判断下列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化学反应?说明理由。能反应的请写出离子方程式。

(1)碳酸钙与醋酸 (2)苯酚与碳酸氢钠溶液

(3)足量氨水与氯化铝溶液反应 (4)碳酸氢钠溶液与硫酸氢钠溶液

(5)氢硫酸与硫酸铜反应

找规律:

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书写时,应注意:

①要用“ ”连接;②多元弱酸分步电离,且以第一步电离为主。

以醋酸为例判断条件改变时,电离平衡的影响

平衡移动方向 c(H+) c(CH3COO—) c(CH3COOH) c(H+)/c(CH3COO—)

升高温度

加水稀释

加纯醋酸

加NaOH

加HCl

加CH3COONa

练习:在NH3.H2O溶液中存在下列电离平衡:NH3.H2O NH4++OH—下列几种情况能否引起电离平衡的移动?向哪个方向移动?

①加NH4Cl固体②加NaOH溶液③加HCl④加CH3COOH溶液⑤加热⑥加水⑦加压

当堂达标训练:

1、能说明醋酸是弱电解质的事实是( )

A、醋酸溶液的导电性比盐酸弱

B、醋酸溶液与碳酸钙反应,缓慢放出CO2

C、醋酸溶液用水稀释后,氢离子浓度下降

D、0.1mol/L的醋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0.001mol/L

2、一定量的盐酸与过量的锌粉反应时,为了减缓反应速率,但不影响生成H2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加入适量的 ( )

A、NaOH(固) B、H2O C、NaCl(固) D、CH3COONa(固)

3、在含有酚酞的0.1mol?L-1氨水中加入少量的NH4Cl晶体,则溶液颜色 ( )

A.变蓝色 B.变深 C.变浅 D.不变

4、往 pH 相等的一元酸 HA 和 HB 溶液中分别加入适量的锌粒,充分反应,当收集到的 H2的体积相等时,消耗酸的体积 VHA> VHB,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消耗锌的质量:mHA> mHB B.HA 一定为强酸

C.生成H2的平均速率:VHA< VHB D.酸性 HB > HA

高二化学选修4第一章教案范文【优质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