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教案(最新6篇)

时间:2011-09-05 05:46:1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一

标题:认识数字0-9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数字0-9。

2. 学生能够正确辨认数字0-9的大小关系。

3.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数字0-9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教学重点:

1. 认识数字0-9的形状和书写。

2. 辨认数字0-9的大小关系。

3. 进行数字0-9的简单加减法运算。

教学准备:

1. 数字卡片。

2. 小型计算器。

3. 数学练习册。

教学过程:

Step 1:认识数字0-9的形状和书写(15分钟)

1. 老师拿出数字卡片,介绍数字0-9的形状和书写方法。

2. 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朗读和书写数字0-9。

3. 老师通过示范,让学生进行数字0-9的书写训练。

Step 2:辨认数字0-9的大小关系(15分钟)

1. 老师出示两个数字卡片,请学生判断哪个数字较大或较小。

2. 学生回答后,让他们进行两个数字的比较,并解释自己的答案。

3. 老师纠正和指导学生正确辨认数字0-9的大小关系。

Step 3:进行数字0-9的简单加减法运算(20分钟)

1. 老师出示一些简单的加法和减法算式,例如5+2、8-3,让学生用小型计算器计算结果。

2. 学生完成计算后,回答结果,并解释他们的答案。

3. 老师纠正和指导学生正确进行数字0-9的简单加减法运算。

Step 4:巩固练习(10分钟)

1. 学生在数学练习册上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2. 老师在课堂上逐一检查学生的答案,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Step 5:课堂总结(5分钟)

1. 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数字0-9的形状、大小关系和简单加减法运算的重要性。

2. 学生回答问题,总结课堂所学内容。

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二

标题:认识二维几何图形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正确辨认并叫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名称。

2. 学生能够正确辨认并绘制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3. 学生能够正确描述二维几何图形的特征。

教学重点:

1. 辨认并叫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名称。

2. 绘制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3. 描述二维几何图形的特征。

教学准备:

1. 二维几何图形的实物模型或图片。

2. 彩色纸和彩色笔。

3. 数学练习册。

教学过程:

Step 1:认识二维几何图形的名称(15分钟)

1. 老师出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实物模型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和辨认。

2. 学生回答并叫出对应的图形名称。

3. 老师纠正和指导学生正确辨认并叫出二维几何图形的名称。

Step 2:绘制二维几何图形(20分钟)

1. 老师给学生发放彩色纸和彩色笔,让他们进行绘制。

2. 老师示范并解释如何绘制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3. 学生按照示范进行绘制,并保持良好的书写和绘画习惯。

Step 3:描述二维几何图形的特征(15分钟)

1. 老师出示一个二维几何图形,让学生描述它的特征。

2. 学生回答并描述图形的边数、角度、边长等特征。

3. 老师纠正和指导学生正确描述二维几何图形的特征。

Step 4:巩固练习(10分钟)

1. 学生在数学练习册上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2. 老师在课堂上逐一检查学生的答案,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Step 5:课堂总结(5分钟)

1. 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二维几何图形的名称和特征的重要性。

2. 学生回答问题,总结课堂所学内容。

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三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第4,5页。

  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数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在活动中培养数感;

  3.培养初步的估计意识;

  4.会读、写100以内的数,进一步体会数位、位值、基数、序数的意义。

  养成教育训练点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复习巩固不同的数数方法,经历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过程。

  教学重点

  读写100以内的数。百以内数的读写与估算。

  教学难点

  培养估计意识。

  教具准备

  黄豆若干,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神秘地说:看,老师带来了什么?(黄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和黄豆做猜一猜的游戏。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同桌二人玩豆子。

  1.一人抓一把豆子,另一人猜一猜有多少粒。

  2.两人数一数有多少粒。

  3.交替进行,看谁猜的最接近。

  (用猜一猜、数一数的活动把数数和读数结合起来,把说和做结合起来,把数与实物结合起来。)

  活动二:数豆子,并交流“数”的方法。

  1.教师给每一小组抓一把豆子,猜一猜有多少粒。

  2.数豆子,并交流数的方法。

  3.同桌抓豆子,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数豆子(交替进行)。

  4.在计数器上拨出小组同学数出的豆子数。说说个位上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

  5.写出这个数。

  (可以一颗一颗地数,也可以几颗几颗地数,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数”的经验,总结“数”的方法,同时把数数、拨数和写数结合起来,把操作和语言结合起来。)

  活动三:四人小组活动:量豆子。

  1.一小桶豆子有多少粒?(猜一猜,估一估);

  2.用怎样的方法估计这一小桶的豆子数呢?(小组活动: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总结“估”的方法)。

  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估一估(量一量)一小桶豆子有多少粒;

  4.写出这个数。

  (这是一个具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活动,学生需要进一步经历一个“以群计数”的探索过程,经历一个积累“估”的经验和概括“估”的方法的过程,经历一个感受数的意义和数的大小的过程。)

  活动四:拨数游戏。

  1.同桌一生拨数,一生读数、写数(交替进行);

  2.教师写数,学生读数、拨数(特殊的数如:90、66等)。

  (把操作与读写结合起来,把操作与计数单位的认识结合起来。)

  让学生认识几十几的数以及如何读写,通过特殊的3各数强化对数位的认识。

  三、巩固应用。

  练一练1、2、3、4题

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四

  数一数

  分一分(1)

  认位置(上下、前后)

  认位置(左右)

  1―5的认识及书写

  几和第几

  0的认识

  8和9的认识

  认物体

  教学目的:

  使学生通过实物的辨认,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能识别这些形体。

  引导学生认识相应的图形与名称,初步认识这些形体的主要特征。

  教学准备:积木玩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合作交流。

  1、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说出图上意思。

  2、分一分,帮助学生把积木按形状分成四类:

  3、假如学生把长方体和正方体分在一起,圆柱和球分在一起,要先肯定是对的,然后再引导可以细分。

  4、看一看,摸一摸:感知每类形体的特征,在这基础上再抽象出相应的立体图形

  5、教学各形体的名称。

  6、感知认识:(1)可以由老师说名称,学生拿出相应的形体。

  (2)也可以由老师拿出形体,学生说出名称。

  二、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1)通过实物和图形的连线,联系生活中的物体,加深对不同形体的认识,并通过举出实例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2)让学生说出在生活中和它们相似的朋友。

  2、“想想做做”第2题。

  观察图里的物体可以分成几类,再独立地数一数、填一填,然后交流。

  3、“想想做做”第3题。

  第(1)题,可以填一填,再相互交流。

  第(2)题,只要求口答,不必进行书面回答。

  三、总结拓展

  四、能力检验:练习与测试

  有趣的拼搭

  教学目的:

  1、过学生的实践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

  2、让学生体会平面与曲面,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请四位小朋友表演小猴、小狗、小猪、小熊)

  1、小猴和小狗分别选择用乒乓板托正方体、长方体奔跑。小猪和小熊分别选择用乒乓板托圆柱和球奔跑。

  提出问题:为什么圆柱、球这么快就掉下来?

  2、揭题板书(有趣的拼搭)

  二、实践操作

  (一)滚一滚

  1、猜测:如果把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这四种物体从同一高度同时往下滚,哪些物体滚的快呢?

  2、提出活动要求,请一小组示范,强调从“同一高度”同时“往下滚”。

  3、分组体验

  4、交流验证。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二)摸一摸

  1、示范摸;2、同桌互摸;3、组织评价。

  (三)猜一猜

  1、提出要求;2、学生互编互猜;3、师生评出最佳谜面。

  三、拓展应用

  (一)堆一堆

  1、提出问题:把四种分别向上堆,想想哪一种物体最难堆?

  2、分组体验

  3、交流验证

  4、总结归纳,引入生活

  (二)搭一搭

  1、提出问题;

  2、分组体验;

  3、汇报交流

  4、师生评出最佳作品

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五

  教学要求:

  1、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渗透应用意识。

  2、初步让学生接触1~10各数,经历简单的数数过程。

  3、在他人的帮助下,初步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乐趣。

  重点: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再用点子图表示数的方法。

  难点: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一、激趣导入

  1、师提问:开学了,你认识了哪些新同学啊?

  数一数有几个?

  你能用小圆点表示出这个数吗?

  2、现在还有哪个小朋友愿意介绍一下你的新朋友?

  谁会提一个问题?

  一、指导看图,巩固深化

  1、师:我们小朋友成了好朋友,一块去郊游!

  2、引导数数

  师:这么美的景色你看到了什么?先不着急说,把你喜欢的东西数一数,记在心里!

  (给一分钟时间)谁来说一说?

  3、逐一在图上数出1~10种物体的个数。

  4、打开书10幅图说说图意

  提问:7、8、10个圆点分别表示哪种东西的个数?气球下点几个点?画圆点时要注意什么?有没有更好的符号代替圆点?

  一、总结提升,发现乐趣

  1师: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还可以数一数,你能数出来吗?

  2小练习:在本子上画出相应的圈。

  你家里有几口人?

  今年你几岁啦?

  你书包里有几本书?

  你这一排有几个同学?

  师:希望小朋友们喜欢数学,学好数学。

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场景中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方位。

  2.使学生能够按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要求,处理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学会使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谈话:小朋友们,请举起你的右手和左手。同桌互相检查一下,举得对不对。

  提问:生活中你的两只手能够做什么呢?(学生议论、交流)

  (1)上课发言要举手,(教师示范)应该举哪只手呀?

  (2)我们写字时一般用的是哪只手呀?

  (3)你注意过没有,解放军和警察叔叔敬礼时举的是什么手?组织学生模仿敬军礼。

  讨论:我们的右手还能做哪些事情?(学生讨论并交流)

  提问:另一只手我们叫做什么?(左手)

  谈话:我们都有两只手,左手右手有分工,双手协调齐动作,相互帮助好朋友。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物体的位置关系。(板书课题:认位置)

  二、观察情境,认识位置

  1.认识左右。

  (1)提问:把书翻到第9页,看看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举起的手是哪只手?

  (2)提问:第一张课桌坐的是小明和小红,谁能说说小红在小明的哪面?小明又在小红的哪面呢?

  追问:第二张课桌上放着练习本和数学书,说一说:练习本在数学书的哪面?数学书在练习本的哪面?

  (3)讨论:你还能看图说一说吗?

  学生可能说出:

  ①小刚在小芳的左面,小芳在小刚的右面;

  ②小明在小刚的前面,小刚在小明的后面;(如果学生说不出来,可以直接提问:看图想一想,小明和小刚的位置是什么关系?)

  ③小红在小芳的前面,小芳在小红的后面;

  ④国旗在黑板的上面,黑板在国旗的下面。学生发言时,注意指导学生说清楚谁在谁的哪一面。

  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1.做游戏。

  (1)讨论:在我们的身体中,还有像左右手这样的好朋友吗?

  (通过讨论并汇报,进一步认识左耳、右耳,左眼、右眼,左脚、右脚。)

  小结:我们身体右手的方位,就叫做左面;左手的方位,就叫做左面。

  (2)谈论:人的手、脚、耳、眼都有左右之分,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听口令,做动作。要求听老师下达的口令,做动作。

  ①左手握拳头,右手握拳头。

  ②左边拍拍手,右边拍拍手。

  ③左手摸左耳,左手摸右耳;左手拍右肩,右手拍左肩。

  小结:我们在描述位置关系时,一定要说清楚在谁的哪一面。

  2.说一说。

  (1)坐在你左面的小朋友是谁?坐在你右面的小朋友是谁?坐在你前面、后面的小朋友分别是谁?

  (2)(请两位小朋友站在讲台前)谁在谁的左面?谁在谁的右面?

  (3)(三位小朋友站成一横排)谁在谁的左面?谁在谁的右面?

  再次强调说清谁在谁的哪一面。

  3.看图说一说。

  学生可能更多地用上、下描述物品之间的关系,要提示还可以用左、右来描述面包和牛奶的关系。

  4.摆一摆。

  (1)把数学书摆在中间,把文具盒摆在数学书的后面,把学具盒摆在数学书的左面。

  (2)把文具盒摆在中间,把数学书摆在文具盒的左面,把学具盒摆在文具盒的右面,最后把尺子摆在文具盒的上面。

  5.排一排。

  请一个小组6个学生上讲台,侧面对着底下的学生。

  (1)提问:(指第二个同学)XX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请第三个同学照样子说一说。

  (2)底下的同学以小组为单位排一排,说一说。

  6.看图说一说。

  (1)说说在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2)(2)月季花的左边有几朵花?右边呢?在小组里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四、课堂小结,课后延伸(略)

一年级数学教案(最新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