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经典3篇)

时间:2013-07-09 05:40:33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高一语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 篇一

第一篇内容

标题:父母的爱是孩子成长的动力

导入: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是一种独特而又伟大的情感,它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动力之一。本节课我们将通过探讨文学作品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表现,让学生深刻理解父母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并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一、父母的爱是孩子成长的基石

1. 分析文学作品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如《红楼梦》中贾母与宝玉的关系、《小团圆》中父亲对儿子的关心等,引导学生思考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如何成为孩子成长的基石的。

2. 分组讨论,学生们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思考自己父母对自己成长的影响。

二、父母的爱是孩子心灵的庇护

1. 分析文学作品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如《红楼梦》中贾母的宠爱、《草房子》中母亲的关爱等,引导学生思考父母对孩子心灵的庇护是如何体现的。

2.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们分享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父母给予自己的心灵上的支持和安慰。

三、父母的爱是孩子前行的动力

1. 分析文学作品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如《红楼梦》中贾母的期望、《小团圆》中父亲的鼓励等,引导学生思考父母对孩子前行的动力是如何体现的。

2. 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分享自己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父母给予自己的鼓励和支持,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四、父母的爱是孩子奋斗的动力

1. 分析文学作品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如《红楼梦》中贾母的期望、《草房子》中母亲的激励等,引导学生思考父母对孩子奋斗的动力是如何体现的。

2. 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分享自己在学习、兴趣爱好等方面,父母给予的支持和鼓励,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五、总结与延伸

1. 学生们对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父母的付出和关心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激。

2. 延伸阅读:学生们可以选择一本以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为主题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与分析,并撰写读后感。

高一语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 篇二

第二篇内容

标题: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深沉与无私

导入: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是一种深沉而又无私的情感,它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支持与依靠。本节课我们将通过探讨文学作品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表现,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父母对孩子的深沉与无私的爱。

一、父母的爱是孩子生命的源泉

1. 分析文学作品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如《红楼梦》中王夫人对黛玉的关爱、《小团圆》中母亲对女儿的呵护等,引导学生思考父母对孩子生命的源泉是如何体现的。

2. 分组讨论,学生们分享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父母对自己生命的关怀和呵护。

二、父母的爱是孩子心灵的港湾

1. 分析文学作品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如《红楼梦》中贾母的宠爱、《草房子》中母亲的关怀等,引导学生思考父母对孩子心灵的港湾是如何体现的。

2.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们分享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父母给予自己的心灵上的支持和安慰。

三、父母的爱是孩子前行的动力

1. 分析文学作品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如《红楼梦》中贾母的期望、《小团圆》中父亲的鼓励等,引导学生思考父母对孩子前行的动力是如何体现的。

2. 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分享自己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父母给予自己的鼓励和支持,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四、父母的爱是孩子奋斗的动力

1. 分析文学作品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如《红楼梦》中贾母的期望、《草房子》中母亲的激励等,引导学生思考父母对孩子奋斗的动力是如何体现的。

2. 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分享自己在学习、兴趣爱好等方面,父母给予的支持和鼓励,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五、总结与延伸

1. 学生们对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父母的付出和关心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激。

2. 延伸阅读:学生们可以选择一本以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为主题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与分析,并撰写读后感。

高一语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 篇三

高一语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精品教案

  这篇文章是美国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哲学家埃里希·弗罗姆《爱的艺术》中节选出来的。《爱的艺术》一书阐述了爱并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的感情,而是一种能力问题,是一门通过训练自己的纪律、集中和耐性学到手的一门艺术。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孩子爱的能力发展阶段及特征,理解父爱和母爱的特点与本质区别,了解作者关于健康而成熟的灵魂的观念;

  2.把握本文的结构,体会本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的写作特点。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理解作者对父爱与母爱及理想人格的分析;

  2.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学习经验等,引导学生对“爱”的认识由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从而对“爱”进入哲学层次的思考。

  (三)过程与方法目标:

  1.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导,学生初步掌握梳理本文结构,并抓住关键句子,深入体会含蓄蕴藉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信息与作者的观点;

  2.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体会观点与材料的结合,探究作者对父爱与母爱及理想人格的分析。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对文章进行结构分析。体会本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的写作特点;

  2.难点:对父爱与母爱的本质的理解及部分关键语句的理解。

  【教学方法】

  1.教法:点拨法、提问法、归纳法

  2.学法:品读感知法、勾画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设想】

  由于本文理论性比较强,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一下子把握整篇文章的内容有相当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时,根据过渡句、总结句、中心句等标志性语句弄清课文结构层次,理清思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然后,在整体把握的前提下,通过讨论、发言交流等形式体味关键语句、难点语句的含义。最后,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其中把握“父母对孩子的爱”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鼓励学生对弗罗姆的观点大胆质疑,做深入探究,甚至是评价。以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同时激发学生情感,引导学生学会爱父母,做一个具备爱的能力、懂得爱的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大家还记得孟郊的《游子吟》吗,现在我们一齐朗诵一遍。(“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体味了慈母的温情,同学们想一想,之前我们学过有哪些描写父亲的文章,可能我们初中时学习的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大家最为记忆深刻,父亲的背影一直印刻在作者与我们读者的心中。父母之爱是我们永恒的歌唱,父母给了孩子最质朴最无私的爱,而孩子也应怀感恩之心去回报父母,这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交流爱的传递。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从理性高度审视人间至爱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二、整体性感知:

  (一)作者简介

  弗罗姆(1900~1980)德国精神病学家,新精神分析学家。他是“新弗洛伊德主义”精神分析心理学派最重要的理论家、法兰克福学派重要成员,一生写下了大量著作,《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选自他1956年所著《爱的艺术》一书,是其中第二章《爱的理论》的第二节。弗罗姆认识到父爱和母爱的不同,并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父爱的性质,典型地体现了他的学术渊源——弗洛伊德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综合,既从心理分析的角度,又从社会文化的角度考察“人”的存在。

  (二)学生阅读课文,并勾画文中关键句,提出问题

  1.题目为什么叫“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而不叫“父母对孩子的爱”,说明原因。

  因为本文包含两个方面的爱:一是父母对孩子的爱,另一个是孩子对父母的爱。

  2.那么哪些部分主要写孩子的爱,哪些主要写父母的爱? 这两部分的过渡句在哪里?

  1-3 段 写孩子的爱,爱的能力的发展4-8段 写父母的爱,爱的对象的发展母爱父爱的根本区别9-10段 综合父母,达到灵魂健康成熟过渡句:同爱的能力发展紧密有关的是爱的对象的发展

  (三)梳理文章的结构并把握文章说明的内容

  再一次浏览全文,学生讨论后划分文章结构,概括每一段内容。

  文章共分三个部分

  1.一个人的爱的能力发展。(1—3)

  ①婴儿时期,是一个自恋阶段;

  ②生长发育阶段开始有能力接受事物的本来面目,且被母亲无条件地爱,作者还谈到了母爱的本质;

  ③少年时代通过自己的努力唤醒爱,创造爱。

  2.爱的对象的发展及原因。(4—7 )

  ④最初几个月和最初几年,同母亲的关系最为密切;

  ⑤指出母爱的本质是无条件的,因此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渴求母爱

  ⑥母爱与父爱性质上的根本区别;

  ⑦阐述父爱的本质

  3.探讨了人的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就是父爱与母爱的综合的问题。(8—10)

  ⑧提出对父爱和母爱的不同要求

  ⑨提出成熟的人就是自己的父母

  ⑩总结全文

  三、理解性研讨:

  1. 引导学生简要概括文中所论述的母爱和父爱的特点,分析母爱和父爱有什么本质区别,来认识其各有什么积极面与消极面?

  母爱

  特点: 母亲代表自然世界,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

  母亲从身体和心理上给孩子以爱和关怀,给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

  积极面: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最为渴求的。

  消极面:不需要用努力去换取,而且根本无法赢取,不能受掌控和支配。

  本质区别:无条件的

  有条件的

  父爱

  特点: 父亲代表思想世界,代表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

  父亲从孩子六岁开始,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树立孩子挑战生活的自信心

  父爱的原则是:”我爱你,因为你符合我的要求,因为你履行你的职责,因为你同我相象。

  积极面: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可以受自己的控制和支配。

  消极面:必须靠努力才能得到,在辜负父亲期望的情况下,可能会失去父爱。

  2.“母爱是一种祝福,是和平,不需要去赢得它, 也不用为此付出努力。”句中“祝福”和“和平”是什么意思?

  “祝福”写出了母亲对孩子的真切关心与爱护,包含有无私的、纯粹的、不求回报的意味。而“和平”一词用得尤为巧妙,韵味颇丰。它不仅指出了母亲温柔、平和的特点,而且有一种博大、宽厚的感觉,与下文的“大自然”“大地”“海洋”等词语结合起来,更能写出母爱的'深度。

  3. 文章提到两种爱的原则,一种是“我爱,因为我被人爱” “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 ; 另一种是“我被人 爱,因为我爱人” “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说说这两种爱的原则的区别?

  前一句,“被人爱”是原因,“爱人”是结果。因为被人爱,所以我爱人。以自己为中心,强调先获得再付出,是幼稚孩童式的爱的方式。后一句爱人是原因,“被人爱”是结果。因为我爱人所以我被人爱。先付出再获得,是对爱成熟的理解。童稚的爱是单向的、简单的、自我中心的,而成熟的爱是双向的、相互的,更加复杂,也更加美好。

  四、拓展延伸:

  作者认为,母亲是孩子的“自然世界”,父亲是孩子的“思想世界”。成熟的人就意味着他不是依赖父亲、母亲给他提供的世界,而是自己心中拥有这两个世界。

  1. 一个成熟的人为什么要把父亲的良知和母亲的良知综合起来?

  2.回想自己成长的道路,是否感受到这两个世界对你的影响?这两个世界将给你的人生带来什么样的境界呢?

  3.我们又怎样努力在心中拥有这两个世界?

  五、评价性鉴赏:

  在深入理解作者观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体验、阅读体验,对于作者的观点,可以从不同角度去阐发、评价。

  1.作者指出的父爱与母爱的本质,以及他们的积极面、消极面,你认同吗?并说出理由。

  2.你认为作者所说的母爱与父爱的不同之处在于母爱是无条件的这种观点成立吗?(言之成理即可)

  六、本课小结:

  本文不是简单的对父爱与母爱的歌颂,而是为了构建健康、成熟的灵魂而对父爱与母爱以及孩子的发展进行的剖析。也就是“人从同母亲的紧密关系发展到同父亲的紧密关系,最后达到综合。”就如同有人说过“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同学们现在是高中生了,如果像弗洛姆说的应该是“克服自我中心阶段,体验关心他人以及同他人的统一,感觉到爱唤起爱的力量,爱比被爱更重要,给比得更能使自己满足、快乐!”的阶段了,我们应该来想想怎样通过生活中的小事来培养训练自己对父母的爱?在享受无私而博大的父爱母爱的同时,请付出爱心给父母,让他们也能享受到我们对他们赤诚的爱,让生命因为爱而更为富足!

  七、布置作业:

  读了文章,对母爱、对父爱,你一定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你会给自己的父母提出怎样的建议?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板书设计】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弗罗姆

  母爱 + 父爱

  孩童的爱

  爱的能力 ← ← ← ← 爱的对象

  爱他人,创造爱

  成熟的人

高一语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经典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