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说教学设计教案(通用3篇)

时间:2019-03-06 02:50:3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雨说教学设计教案 篇一

教案名称:雨说教学设计教案

学科:语文

年级:四年级

主题:写景

教学目标:

1. 学习描述雨的形象和特点的词语和短语。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感知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

1. 雨的形象和特点。

2. 利用五感观察雨的特点。

3. 创作一篇描述雨的作文。

教学重点:

1. 学习描述雨的形象和特点的词语和短语。

2. 创作一篇描述雨的作文。

教学难点:

如何培养学生观察和感知能力。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课件、图片、雨声音频。

2. 学生准备:纸和笔。

教学过程:

Step 1 引入新课

1. 教师播放雨声音频,营造出下雨的氛围。

2. 教师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雨景。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雨有什么特点?如何形容雨?

Step 2 学习描述雨的形象和特点的词语和短语

1. 教师通过课件呈现多个形容雨的词语和短语,如:绵绵细雨、淅沥沥的雨声、润湿大地等。

2. 教师解释每个词语和短语的意思,并让学生跟读。

Step 3 利用五感观察雨的特点

1.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五感观察雨的特点。

2. 学生通过观察、听觉、触摸等感受雨的形状、声音和触感,并用词语和短语描述出来。

Step 4 创作一篇描述雨的作文

1. 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写作框架,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三部分。

2. 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填写写作框架的内容。

3. 学生互相交流和修改作文。

Step 5 总结和展示

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文。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词汇。

教学延伸:

1.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创作一幅描绘雨景的画作。

2. 学生可以通过朗读自己的作文,表达对雨的情感和理解。

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设计,学生不仅学习了描述雨的形象和特点的词语和短语,还培养了观察和感知能力,并通过创作作文表达了对雨的理解和情感。教师在课堂中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资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互动交流,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雨说教学设计教案 篇二

教案名称:雨说教学设计教案

学科:数学

年级:三年级

主题:减法运算

教学目标:

1. 能够通过数轴进行减法运算。

2. 能够熟练运用减法算式进行计算。

3. 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减法运算。

教学内容:

1. 数轴上的减法运算。

2. 实际问题中的减法运算。

教学重点:

1. 数轴上的减法运算。

2. 实际问题中的减法运算。

教学难点:

如何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减法运算。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课件、数轴模型、实际问题的图片。

2. 学生准备:纸和笔。

教学过程:

Step 1 引入新课

1. 教师出示一张图片,上面有一些水果,如苹果、橙子等。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提问:如果有5个苹果,你吃了2个,还剩下几个?

3.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数轴表示这个减法运算。

Step 2 数轴上的减法运算

1.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数轴模型,并解释数轴上的减法运算的方法。

2.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数轴模型进行减法运算,并让学生自己找到答案。

Step 3 实际问题中的减法运算

1.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的图片,如:有6个小朋友在操场上玩球,其中有3个离开了操场,还剩下几个?

2.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思考,自己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减法运算。

Step 4 总结和展示

1. 学生展示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和答案。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知识点。

教学延伸:

1. 学生可以编写一些实际问题,让同学们通过减法运算解决。

2. 学生可以通过数轴模型进行其他数学运算,如加法、乘法等。

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设计,学生不仅学习了数轴上的减法运算的方法,还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减法运算。教师在课堂中使用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如图片和数轴模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减法运算。同时,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互动交流,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雨说教学设计教案 篇三

雨说教学设计教案

  篇一:《雨说》教学设计1

  课题:《雨说》

  【学习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能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2.通过学习作者对春雨形象的描绘和歌颂,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

  3.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学习重点】

  1.通过学习作者对春雨形象的描绘和歌颂,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

  2.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学法指导】

  《雨说》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春雨以说话能力,采用第一人称与儿童对话,塑造了一个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的形象。全诗洋溢着轻松愉快、清新活泼的气息。 学习这首诗,大家应该多读,使朗诵声情并茂,体会诗歌的魅力,感受春雨的美好。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查字典,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读一读。 田圃 ( ) 禁锢( ) 留滞( ) 喑哑()() 襁褓( )( ) .......2.解释下列词语。

  寒浅:________留滞:________喑哑:________ 襁褓:________

  忍冬:________洗礼:________

  3.自查资料或网上搜索关于郑愁予的资料,整理归纳后写在下面。

  4.用普通话朗读课文二、三遍,要求读音正确、流利。想一想,雨“说”了哪

些话?请你在文中用横线标出。

  5.通过以上预习,把你阅读时的困难、疑惑写在下面,课堂交流。

  二、学习研讨

  (一)导入。

  (二)自主学习反馈:展示交流预习成果。

  (三)听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配以《献给艾丽丝》的钢琴曲。让学生思考:雨说的话主要表达了什么意思?

  2.朗读课文,完成文章结构图解。

  (四)合作探究,品味鉴赏。

  1.自读课文,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思考:诗歌的每一小节各写了什么内容? 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

  (1) 作者怎样描写春雨特点的?找出几个词句说说你的体会。 (2) 这首诗采用拟人手法好在哪里? (3) 这首诗的语言有什麽特色?

  (4)“我要教你们勇敢的笑”这句话中的“笑”的内涵是什么? 3.再读课文,品味语言。

  找出课文中三至五个你认为精彩的拟人句,品味它们的表达效果。 4.归纳总结。试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归纳文章的主题。

  (五)比较阅读,鉴赏提升

  读杜甫的《春夜喜雨》,比较作者的感情。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请你谈出对“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理解。

  【设计意图】

  《雨说》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春雨以说话能力,采用第一人称与儿童对话,塑造了一个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的形象。全诗洋溢着轻松愉快、清新活泼的气息。 学习这首诗,大家应该多读,使朗诵声情并茂,体会诗歌的魅力,感受春雨的美好,并能理解诗歌的主旨及写法。

  篇二:《雨说》 优秀教案

  雨说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启发学生感受现代诗歌的节奏美、意境美、人情美。

  2.初步培养学生解读意象和品味意境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用喜悦、欢快的语调朗诵全诗,体会本诗明丽清新的风格。

  2.理解意象,把握本诗的主题,感受作者饱含的真情。

  [教学方法]

  1.诵读感悟法。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从语言入手,充分入境。

  2.联想想像法。指导学生展开想像把握诗中的意象。

  3.评析欣赏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畅所欲言。

  4.探究学习法。用于诗歌鉴赏方法的探究,根据学生实际酌情进行。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大家还记得唐代诗人王维的“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美妙意境吗?在中华诗歌的宝库里,还有许多灿若星河、异彩纷呈的现代诗。今天,就让我们和着喜悦、轻快的节拍,去聆听“雨说”,去感受现代诗歌的魅力。

  二、解题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童年 童年时他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大江南北;抗战期间,他随母亲转徙内地各处。在逃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一面学习,一面写作,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55年他毕业于中兴大学法商学院,1963年成为现代诗社中的主要成员。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学习,获艺术硕士学位。此后一直保持沉默、很少发表作品。1973年左右再度出山,“宝刀未老”,勤耕不辍,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现旅居美国,为“现代诗社”成员,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

  《雨说》是他复出之后于1979年写成的,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诗歌以新颖而鲜活的意象,灵动而多情的语言,抒发了对儿童浓浓的关爱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真诚的祝福。诗人从小在炮火中长大,他深切体味过战争的苦难和流浪的辛酸,所以他更珍视童心的天真烂漫,也更能懂得“关爱”对童年的意义。诗中“雨”成了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正寄寓了诗人真诚的希望。

  三、研习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1)指定一名学生朗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田圃(pǔ) 禁锢(jìngù) 留滞(zhì) 喑(yīn)哑(yǎ) 襁(qiǎng)褓(bǎo)

  (2)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再请一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学生边听边就语调、语速、语气、重音、停连等作标记,感受全诗洋溢着的音乐美。

  朗读指导:如第一节应读得急切,表达出对春雨的企盼之情;第二节应读得轻柔、温和,以示“雨”之关爱;第五节可读得欢快一些,传达喜悦之情;第八节应读出高昂之气,把全诗感情推向高潮;第九节读出欣慰之情,显示全诗的主旨。

  (3)师范读、生跟读,注意诗句的节奏和停顿,注意把握语气和语调。

  (4)喜悦、轻快地朗读这首诗

  a、生用喜悦、轻快地语调朗读这首诗三遍;

  b、生交流朗读效果,以四人小组互读互查,推选优胜者;

  c、各组优胜者全班交流朗读,其他组可点评优劣(评时可对节奏语调点评)

  d、推选班内最优胜者,领读全诗。

  2、整体感知

  自由吟咏,请学生结合自己想像的画面,给“雨”前边加上恰当的修辞词,说说诗中“雨”的形象,并思考诗人寄予“雨”怎样的内涵。

  明确:大地企盼的春雨;亲切温柔充满爱心的春雨;与孩子一起嬉戏的春雨;勇敢地笑着的春雨;乐观、爱笑的雨??

  雨,滋润大地,播种希望,她给自然界带来生机和活力,她是生命的源泉。全诗抓住“雨”这些特点,赞颂人间永恒的爱,于是“雨”成了春的脚步,爱的使者,她给孩子们带来笑声,给世界带来希望。

  3、全班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四、作业

  熟读这首诗歌,并思考研讨与练习。

  五、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全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说说诗中“雨”的形象,及其内涵。

  大地企盼的春雨;亲切温柔充满爱心的春雨;与孩子一起嬉戏的春雨;勇敢地笑着的春雨;乐观、爱笑的雨??

  雨,滋润大地,播种希望,她给自然界带来生机和活力,她是生命的源泉。全诗抓住“雨”这些特点,赞颂人间永恒的爱,于是“雨”成了春的脚步,爱的使者,她给孩子们带来笑声,给世界带来希望。

  二、研读课文

  1、理解性朗读全诗,分析“雨”说的话主要表达了什么意思?表现了春雨怎样的精神? 这首诗通篇都是“雨”说的话。“雨”首先说她到来之前,“四月

  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她要探访大地;“雨”接着说她是到大地上来亲近孩子们的??;还说自己“来的地方很遥远”,她要教孩子们勇敢地笑??;最后说她“来了就不再回去”。所有这些说的话,集中地表达了这样的信息:寒冷的冬天已经过去了,“雨”这位爱的使者要给大地带来春天,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让孩子们勇敢地欢笑,有美好幸福的生活。

  不难看出,春雨具有奉献自己、为人类创造美好、幸福生活的优秀品质。

  2、从上面我们了解到,雨的到来可以给大地带来春天,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这都不难理解;但诗中七、八两节却提到“雨”到来要做两件事,而这两件事都是要教孩子们勇敢的笑,雨能教孩子们笑吗?这个笑是我们平常时的哈哈大笑吗?如不是,那我们又如何理解“笑”?

  明确:这两节诗,虽是“春雨教儿童二样事”,但内容只有一样,即“教你们勇敢地笑”。不同的是第7节诗人通过景物描写,通过物对雨的态度,看到“笑”的作用。“柳条儿”被雨打自然是要矮一些的,这拟人逼真,风雨中的柳树长得更潇洒;而石狮,石狮流的自然不是泪,那应该是雨水呀,风雨中石狮也多了一种乐趣;雨中的飞燕,倾斜那灵巧的躯体,穿梭其中,那是一种喜庆、勇敢的身姿,可见诗人透过雨,教给儿童们的是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乐观、积极的对待人生,只有这样,才能幸福成长。而第8节中“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就有了”是作者情感的流露,这里的“笑”仍然是教儿童们要勇敢、乐观、积极地面对人生。儿童是大地的主人,儿童是未来。只要我们的广大儿童勇敢面对生活,乐对人生,我们的国家,民族就有希望。这是诗人殷切的希望。

  所以,诗中的“笑”其实是一种态度,是一种勇敢面对生活,积极、乐观的对待生活的精神。教孩子们勇敢的笑,就是诗人希望孩子们能用这种精神态度去冲破束缚,自由自在、快乐地生活。

  3、这也是诗人为什么要以“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作为副标题的原因。 (联系诗人的`童年生活经历及当时的时代背景加以解释。)

  本诗的副标题既点明了这首诗特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又概括了诗的内容,而且表明了诗人对中国儿童的期待和祝愿。这首诗写于70年代末,当时正值我国结束灾难不久而开始新的历史的时期,旅居海外已久的诗人关注着中国大陆,看到她的变化所展现的希望,而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因此这首爱之歌,是诗人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祝福,也是对中国美好未来的祝愿。同时,诗人从小在炮火中长大,他深切体味过战争的苦难和流浪的辛酸,所以他更珍视童心的天真烂漫,也更能懂得“关爱”对童年的意义。所以诗中“雨”成了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这也正寄寓了诗人真诚的希望。

  4、集体朗读课文。

  三、品味诗歌语言,探究诗歌语言特色

  1、点击:诗歌是作者用丰富的感情、鲜明的节奏、和谐精练的语言以描绘象,反映生活的文学样式。对于语言的品位,是把握诗歌内蕴,与诗人感情进行沟通的基础。这首诗采用了拟人手法,这样写好在哪里?

  明确:这首诗诗人运用了拟人化修辞手法,整首诗拟人。把春雨当作人来描写,赋予春雨人的动作与思维。把诗人抽象地希望儿童们幸福成长的愿望,用具体的形象表现出来。如诗的开头写大地萧条,用拟人化写景物,虽没有明白地说,没有雨,造成了荒凉。但“小溪渐渐暗哑歌不.成调了”让人明白没有雨,没有水的后果是严重的。抽象的思想通过了具体形象的诗歌语言,拟人的方法得到实现。又如第5节的诗完全是.照应了第1节“田圃”、“牧场”“鱼塘”“小溪”雨前、雨后不同的景象,让我们形象地感到了雨前的愁。雨后的喜。可见拟人化的修辞手法让这首诗更加形象,更加生动,更容易让人接受,使人感受到“雨”这位爱的使者亲切温柔的形象。不仅如此,诗人对诗中其他事物,诗人也都做了拟人化的生动描写;如“绕着池塘跟跳跃的鱼儿说声好,去听听溪水练习新编的洗衣谣”“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啊”等等。

  总之这首诗是献给儿童的,全诗出色的拟人化表现手法,使这首诗更加形象,更加生动,也更容易让人接受,同时也使这首诗具有亲切感人、活泼欢快、充满情趣的风格,它切合儿童的心理,能打动孩子们稚嫩的童心。

  这种手法不是拟人的修辞方法,而是拟人手法二者的区别是:前者用于整体艺术形象的

  塑造,后者仅仅用于语句的修饰。

  2、拟人手法是文学作品一种艺术表现手法,除此以外,这首诗语言还有什么特色? 明确:郑愁予的诗往往透出中国古典诗的修养和一种动人的江南文化气息,这首诗也是这样,它的一些用语和诗句,例如“蓑衣”“斗笠”“小燕子笑斜了翅膀。”诗人还善于针对诗的接受对象运用一些适合少年儿童读者的口语,令人感到无比亲切。

  四、有感情的背诵全诗

  学生在自由背诵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互背,推荐有感情同学领背、齐背,达到共同背诵下来的目的。

雨说教学设计教案(通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