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林中小溪》教案设计(优选3篇)

时间:2013-05-05 01:37:4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九年级语文《林中小溪》教案设计 篇一

第一篇内容

教案名称:感受自然之美——《林中小溪》

教学目标:

1. 了解《林中小溪》的作者、背景和写作动机。

2. 理解小溪在文中的象征意义,培养学生对自然的感悟和美的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们能够通过文字表达自己对自然的感受和体会。

教学重点:

1. 理解小溪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2. 分析作者的写作动机和表达方式。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难点:

1. 理解小溪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2. 分析作者的写作动机和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

1. 课文《林中小溪》。

2. 针对课文的课堂小组讨论题。

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10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美丽的自然风景图片,引发学生对自然之美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2 预习(10分钟)

请学生在课前阅读《林中小溪》一文,并回答以下问题:

1. 《林中小溪》的作者是谁?

2. 这篇文章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

3.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动机是什么?

Step 3 分析课文(20分钟)

学生回答完问题后,进入课文分析环节。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小溪在文中的象征意义,并让学生找出文章中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

Step 4 小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1. 你认为小溪在文中的象征意义是什么?为什么?

2. 作者为什么选择以小溪为主题写作?

Step 5 学生演讲(15分钟)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就讨论的结果进行演讲。

Step 6 写作练习(20分钟)

要求学生以《林中小溪》为题,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自然之美的感悟和体会。

Step 7 作品分享(10分钟)

学生交换作品,互相分享并给予反馈。

Step 8 总结(10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自然之美的重要性和我们应该保护自然的责任。

第二篇内容

教案名称:体验自然之美——《林中小溪》

教学目标:

1. 了解《林中小溪》的作者、背景和写作动机。

2. 理解小溪在文中的象征意义,培养学生对自然的感悟和美的审美能力。

3. 通过实地观察和体验,让学生深入感受自然之美。

教学重点:

1. 理解小溪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2. 分析作者的写作动机和表达方式。

3. 实地观察和体验自然之美。

教学难点:

1. 理解小溪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2. 分析作者的写作动机和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

1. 课文《林中小溪》。

2. 实地观察和体验所需的准备工作。

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10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美丽的自然风景图片,引发学生对自然之美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2 预习(10分钟)

请学生在课前阅读《林中小溪》一文,并回答以下问题:

1. 《林中小溪》的作者是谁?

2. 这篇文章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

3.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动机是什么?

Step 3 分析课文(20分钟)

学生回答完问题后,进入课文分析环节。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小溪在文中的象征意义,并让学生找出文章中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

Step 4 实地观察和体验(60分钟)

将学生带到学校附近的公园或自然景区,让他们亲自观察和体验自然之美。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观察和体验的指导,如观察水流的流动、听水流的声音、感受水流的清凉等。

Step 5 小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观察和体验的结果展开讨论,分享彼此的感受和体会。

Step 6 学生演讲(15分钟)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就讨论的结果进行演讲。

Step 7 写作练习(20分钟)

要求学生以《林中小溪》为题,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自然之美的感悟和体会。

Step 8 作品分享(10分钟)

学生交换作品,互相分享并给予反馈。

Step 9 总结(10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自然之美的重要性和我们应该保护自然的责任。

九年级语文《林中小溪》教案设计 篇三

九年级语文《林中小溪》教案设计

  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九年级语文《林中小溪》教案设计,欢迎阅读参考!

  【教学目标】

  1.学习如何运用白描和拟人的手法来描绘小溪与森林的各种意象。

  2.能够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品味语言。学习本文情景交融、一气呵成的写作特色。

  3.理解领悟小溪所显示出的生命力量,理解作者的人生信念。

  【教学重难点】

  1.如何理解小溪与其他各种意象的象征意义。在反复诵读中,能够重点领略小溪所显示出的生命力量和大自然意象的含义,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脉络,理解作者的人生信念。

  2.重点领略大自然的纷繁多样和小溪所显示的生命力。如何理解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蕴含的人生理想与追求。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播放画面,激情导入

  (播放有关小溪的画面。)

  自然界中的一切无不都在向我们预示着什么:高山无语,显示出自己的沉稳伟岸;碧海扬波,显示出自己的磅礴浩大;流云变迁,显示出自己的纷繁多样。大家看看画面上的小溪,脉脉细流,无声无息,却一往无前,这是不是也象征着一种精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前苏联作家普里什文的一篇诗体随笔——《林中小溪》,看看在作者的笔下,小溪又象征着什么。

  二、简介作者,了解文体

  (学生交流课前预习,介绍作者。)

  教师补充:

  米哈依尔米哈依洛维奇普里什文(1873—1954),前苏联作家。1897年因参加马克思革命小组活动被捕入狱。刑满后,去德国莱比锡大学学习农艺,学成后归国,在莫斯科附近当农艺师,写过《大田作物与蔬菜作物的马铃薯》等专业著作。1907年,发表文学处女作《在鸟不受惊的地方》一举成名。他的作品主要是通过对大自然的诗一般的感受,展示人的精神生活,歌颂人的创造力。主要作品收入《普里什文文集》(八卷本)。

  关于诗体随笔,普里什文发表过自己的见解,他说:“所谓随笔,我们以为是作家以他独特的态度处理他的材料,借以抒发情怀而创作的作品。”

  三、整体感知,梳理归纳

  1.教师配乐朗读,听后学生相互交流,谈谈对本文的感受。

  要求:把自己感兴趣的文句画出来,在书上写出自己的感悟体会。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找出文中自己认为优美或含义深刻的语句。把自己喜欢的段落多朗读几遍。

  3.请同学来朗诵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评。

  调动学生朗诵热情,边读边评。学生多次朗读,反复吟诵,目的是强化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

  4.梳理,归纳:

  (学生读书、梳理、思考。)

  (1)为什么作者在文中反复提到“障碍”一词?你如何理解?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找出含有“障碍”一词的句子,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探讨归纳,明确:“障碍”一词借指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难;溪流前进中有分有合,但始终向着共同目标前进,生活同样也是如此;溪流在前进中越过障碍,要蓄积力量,坚持到底,人生也是如此,要有毅力,对待困难要想方设法地去克服。

  (2)画出文中描写小溪拟人的句子,并思考这象征着什么。

  明确:课文中有很多地方都把小溪当作人来写,比如“仿佛在避免不了的一场搏斗中收紧肌肉一样”、“小溪毫不吝啬地将它灌满水,并继续前行,而留下那水塘过它自己的日子”等,这些句子用拟人的手法,把小溪写得很活泼,而且带有人的思想感情。

  (3)通过上面的分析,请同学们结合全文来概括一下“小溪”身上所蕴含的精神。

  学生讨论后明确:小溪具有顽强乐观,不畏艰险,努力奋斗,积极进取的精神。

  (4)小溪在林中冲破重重障碍后又奋然前行,这和人生的道路有什么相似之处?

  明确:小溪在与障碍搏斗中创造了时间和生活。人生也是如此,如果平平坦坦,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同样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生活和时间;溪流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创造了美好的生活,我们的人生道路,也如同小溪,在奋斗后也会同样流入心灵的彼岸。

  (5)作者想借小溪在林中冲破重重障碍的描写表达自己的什么人生感悟?

  明确:作者认为生活本身就充满艰难困苦的,每个人都是为战胜困难而生,没有同困难作斗争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人生。

  (学生能说出作者的寓意即可。指导学生在分析语言的含义上联系生活现实。)

  (6)作者除了描写小溪外,还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的描写有什么特点?

  (同桌相互讨论回答,教师补充订正。)

  明确:除小溪外,还写了春花、春草、春芽;还有水上漂浮的云彩和白杨的种子;还有灰雀、燕雀、杜鹃,各种各样的昆虫以及花草树木的混合味,作者把它们当作有感情、有灵魂、有人格精神的人来表现。这些意象描写运用白描的手法, 在文中起到一种渲染衬托的作用。

  四、归纳拓展

  1.作者通过对小溪流过森林全程中表现出来的冲决一切障碍、非到达自由水域不可的顽强精神的描写,透露了融入自然、亲和自然的感情,表现出自己的生活信念和人生理想。

  2.课下收集有关普里什文生活和创作经历与作品特点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在上一节课,我们通过研究学习,明白了在普里什文的笔下小溪具备的精神与品质,这一节我们继续来品味本文的语言特点与了解普里什文的思想世界。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在他的笔下能有这样的人生感悟。

  二、品味感悟

  1.找一找,品一品。

  (1)把你认为优美的语句画出来,并说出你认为它优美的原因。

  (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肯定学生的发现与感悟。目的是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学习本文朴实无华却充满灵性的语言。

  讨论并明确:本文的语言活泼自然,带有作者的个性特征:第一,带有口语色彩。就像是和你对话似的。比如文章的开头部分,就像是和一个相识已久的'朋友谈话,没有一点做作。第二,直接现实性。高尔基说过,普里什文有“一支生花的妙笔,善于将普普通通的词汇灵活地搭配起来进行描写,一切都具有触摸得到的可感性”。比如他写水急,并不满足于湍急、奔流等一类泛泛的字眼,而是把它活化,写它的情态变化,“水遇到一个又一个障碍,却毫不在乎,它只是聚集为一股股水流,仿佛在避免不了的一场搏斗中收紧肌肉一样”,先写溪水的心态——满不在乎,再写它的变化,最后再作比拟。第三,睿智、深沉,字里行间不时透露出灵气。

  2.想一想,谈一谈。

  (1)请同学们结合自己收集的有关普里什文生活资料,想一想,为什么普里什文的文笔这样清新流畅而又寓含着自然的气息?

  (2)启发学生结合普里什文的生活经历来谈。

  教师点拨后归纳:作为林学家,长期生活在森林里是相当孤独的,但他能够仔细观察生活的原生态,用心与自然对话,在自然中找到对人生的理解与感悟。他的语言含着泥土的芳香与自然的气味,令人顿悟,开人心智。

  3.悟一悟,练一练。

  (1)在作者的笔下,小溪已经成为心灵的物化。请大家联系自己的生活世界,选一种物象,写出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可自选一种物象,也可参考以下物象:

  大海 高山 沙漠 露水

  (2)学生感悟、练习。

  (3)师生互评。

  三、归纳总结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

们可以学习到:

  (1)本文情景交融,由景生情,由情而悟,一气呵成,每一种感悟都是由特定的情景暗示出来的。

  (2)语言优美,运用白描的手法,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小溪和森林的赞美。

  (3)表现了作者的人生信念与精神追求。


九年级语文《林中小溪》教案设计(优选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