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的教学设计【优秀3篇】

时间:2019-02-09 02:13:33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小学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的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 理解比例分配的概念及相关术语;

2. 能够根据比例分配的原理进行计算;

3. 能够应用比例分配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 比例分配的概念及原理;

2. 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

3. 比例分配的应用。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好比例分配的实例和练习题;

2. 学生准备好纸和笔。

教学过程:

Step 1 引入新知

1. 教师向学生介绍比例分配的概念,例如“比例分配是指根据一定的比例将某种资源或物品分配给不同的个体或群体。”

2. 教师通过例子解释比例分配的原理,例如“如果有8个苹果,要按照比例分配给两个人,比例是2:1,那么第一个人可以得到4个苹果,第二个人可以得到2个苹果。”

Step 2 讲解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

1. 教师向学生讲解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例如“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是先计算出比例的值,然后将资源或物品按照比例进行分配。”

2. 教师通过具体的例子演示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例如“如果有24个橙子,要按照比例分配给三个人,比例是3:2:1,那么第一个人可以得到12个橙子,第二个人可以得到8个橙子,第三个人可以得到4个橙子。”

Step 3 练习比例分配的计算

1. 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例如“有36个糖果,要按照比例分配给四个人,比例是5:3:2:1,那么每个人可以得到多少个糖果?”

2. 学生在纸上计算并给出答案,教师带领学生讨论并核对答案。

Step 4 应用比例分配解决实际问题

1. 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例如“小明有60元钱,他要按照比例分配给家人,比例是3:2:1,他应该给爸爸、妈妈和自己各给多少钱?”

2. 学生在纸上计算并给出答案,教师带领学生讨论并核对答案。

Step 5 总结与拓展

1.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比例分配的概念、原理和计算方法;

2. 教师鼓励学生将比例分配运用到更多的实际问题中,拓展学生的思维。

小学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的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 理解比例分配的概念及相关术语;

2. 能够根据比例分配的原理进行计算;

3. 能够应用比例分配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 比例分配的概念及原理;

2. 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

3. 比例分配的应用。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好比例分配的实例和练习题;

2. 学生准备好纸和笔。

教学过程:

Step 1 引入新知

1. 教师向学生介绍比例分配的概念,例如“比例分配是指根据一定的比例将某种资源或物品分配给不同的个体或群体。”

2. 教师通过例子解释比例分配的原理,例如“如果有8个苹果,要按照比例分配给两个人,比例是2:1,那么第一个人可以得到4个苹果,第二个人可以得到2个苹果。”

Step 2 讲解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

1. 教师向学生讲解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例如“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是先计算出比例的值,然后将资源或物品按照比例进行分配。”

2. 教师通过具体的例子演示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例如“如果有24个橙子,要按照比例分配给三个人,比例是3:2:1,那么第一个人可以得到12个橙子,第二个人可以得到8个橙子,第三个人可以得到4个橙子。”

Step 3 练习比例分配的计算

1. 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例如“有36个糖果,要按照比例分配给四个人,比例是5:3:2:1,那么每个人可以得到多少个糖果?”

2. 学生在纸上计算并给出答案,教师带领学生讨论并核对答案。

Step 4 应用比例分配解决实际问题

1. 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例如“小明有60元钱,他要按照比例分配给家人,比例是3:2:1,他应该给爸爸、妈妈和自己各给多少钱?”

2. 学生在纸上计算并给出答案,教师带领学生讨论并核对答案。

Step 5 总结与拓展

1.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比例分配的概念、原理和计算方法;

2. 教师鼓励学生将比例分配运用到更多的实际问题中,拓展学生的思维。

小学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的教学设计 篇三

小学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的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使学生了解比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合理、灵活地解答按比例分配的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勤于实践,勇于发现,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情景导入

  老师这儿有一些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电脑出示:拉萨路小学学生学习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图片)

  计算机教育是我们学校的特色,作为拉小的一员,你们想不想了解学校的电脑房是怎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呢?

  【评析:从生活中引入按比例分配,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2.复习铺垫

  我们学校1996年只有一个计算机室。

  提问:请你们猜猜看当时有多少台学生电脑和教师电脑?

  是不是这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电脑出示:1996年计算机房的条形统计图,48台学生电脑和3台教师电脑。 )

  提问:你们能不能用我们刚刚学过的知识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呢?

  学生可能会回答:

  (学生电脑和教师电脑台数的比是16比1。 48:3=16:1

  教师电脑和学生电脑台数的比是1比16。 3:48=1:16

  学生电脑的台数占教师电脑台数的16倍。 483=16

  教师电脑的台数占学生电脑台数的 。 348=

  学生电脑的台数占总台数的 。 48(48+3)=

  教师电脑的台数占总台数的 。 3(48+3)=

  学生电脑和教师电脑台数的比是16:1。(电脑出示)

  学生电脑的台数占总台数的 。(16/16+1)

  教师电脑的台数占总台数的 。(1/16+1)

  这两种表示方法有什么共同点?(都是把总台数看作单位1。)

  小结:学生电脑和教师电脑台数的.比是16:1,也就是说在电脑总台数中,学生电脑占16份,教师电脑占1份,一共是17份,学生电脑占总台数的 ,教师电脑占总台数的 。

  【评析:为后面学习按比例分配做铺垫。】

  二、新授

  1.教学例1(改编)

  1998年我们面对四~六年级全体学生,开设了信息技术普及课,这时学校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又购进了一批电脑。

  (1)出示1998年的条形统计图。

  (电脑出示:学生电脑104台,教师电脑8台。)

  提问:一个计算机房能不能放下104台学生电脑?(生:放不下了)对!因此学校又建立了第二机房。

  你们说说看,每个机房可能有多少台电脑?你们是怎么分的?

  我们学校没有平均分,而是根据需要,把第一机房和第二机房学生电脑台数按照6:7来分配。(电脑出示:第一机房和第二机房学生电脑台数的比是6:7)。

  提问:你们能不能算算两个机房分别有多少台学生电脑?

  想不想自己先试试?

  学生尝试练习。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不同的算法。

  104(6+7)6=48(台)

  104(6+7)7=56(台)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突出板书:

  104 =104 =48(台)

  104 =104 =56(台)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提问:这两种解法之间有什么联系?

  小结:第一机房和第二机房学生电脑台数的比是6:7。第一机房电脑台数占学生电脑总台数的 ,第二机房电脑台数占学生电脑总台数的 。把学生电脑的总台数看作单位1,用学生的总电脑 =第一机房学生电脑的台数,用学生电脑的总台数 =第二机房学生电脑的台数。

  这题可以怎样检验?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48+56=104(台)

  48:56=6:7

  通过检验,说明我们学校第一机房有学生电脑48台,第二机房有学生电脑56台。

  我们求出了两个机房的学生电脑台数后,可以用这样的统计图来表示。

  (电脑出示相应的条形)

  【评析:在现实情境中学习比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放手让学生尝试,通过对多种解法的比较,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按比例分配的理解。】

  (2)小结并揭题

  说明:我们刚刚解答的这个问题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的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出示课题:按比例分配)

  (指第二种解法)解答这类问题可以根据已知的比表示的份数关系,找出各种数量占总数的几分之几,也就是把这个比转化为分数关系。(在课题下板书:比分数),可以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进行解答。

  【评析:在学习例题的基础上揭示课题,自然、流畅。】

  2.教学例2(改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2000年我校开始让学生运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学习,这时又对原有的计算机房进行了改造。

  (电脑出示:2000年学校计算机台数情况的条形统计图。共有176台电脑。其中教师电脑20台。)

  提问:看到这些数据,你能知道些什么?(学生电脑有156台。)

  剩下来三个机房的学生电脑我们是这样分配的。(电脑出示:第一机房、第二机房、第三机房学生电脑台数的比是12:14:13。)

  看到这些信息,你想进一步知道什么呢?那么三个机房分别有多少台学生电脑呢?自己算算看。

  学生尝试练习。

  板书:

  176—20=156(台)

  156 ==156 =48(台)

  (指第一步)为什么这步求出的是第一机房的学生电脑?

  156 ==156 =56(台)

  156 ==156 =52(台)

  答:第一机房有学生电脑48台,第二机房有学生电脑56台,第三机房有学生电脑52台。

  (机动,如有学生提出其它解法,如第二机房:48 =56(台)等,要及时表扬,并进行讲解。)

  【评析:解答方法多样化,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以及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电脑出示:相应的条形。)

  提问:这道题要先把什么给求出来?

  强调:当分配的总量没有直接告诉我们的时候,要先把分配的总量给求出来。

  3.补充题

  (1)今年暑假我们学校先把第一机房的学生电脑捐给希望小学,然后又购进了一些学生电脑。并将机房的设施进行了更新。

  我们来看看具体情况。(电脑出示题目)

  出示:学校原有156台学生电脑,2002年学校先捐给希望小学48台学生电脑,又购进了57台学生电脑。然后计算机信息中心将三个机房的学生电脑按照1: 1:1进行分配。每个机房各有多少台学生电脑?

  提问:这题可以怎样解答呢?

  根据学生回答,电脑出示算式:

  156—48+57=165(台)

  165 ==165 =55(台)

  答:三个机房各有55台学生电脑。

  提问:165 实际上就是求什么?(165的 是多少?)

  提问:按照1:1:1进行分配就是相当于把学生电脑怎样分?

  (电脑出示三个机房的条形统计图)

  说明:平均分也是一种按比例分配。

  提问:这题是平均分还可以怎么求?(1653)

  【评析:对所学知识进行了拓展,让学生了解平均分也是一种按比例分配。】

  4.延伸

  提问:知道了三个机房分别有55台学生电脑,总共有165台后,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电脑出示: 学生电脑 教师电脑

  165 ?

  现在我们知道学生电脑和教师台数的比是33:7。你能不能求出学校有多少台教师电脑吗?

  电脑出示: 学生电脑 教师电脑

  165 ?

 

 33 : 7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

  166 =35(台)

  答:学校有35台教师电脑。

  提问:这里我们已经知道了学生电脑的台数,所以要求教师电脑有多少台实际就是求什么?因此,要把谁看作单位1?

  【评析:这个延伸练习,是为了防止学生思维定势,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

  5.比较

  在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同学们对1996年2002年间学校计算机房的情况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汇总情况吧。

  (电脑出示:各年段学生电脑和教师电脑总台数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提问:看了这张统计图,你有什么想法?

  对!从这张统计图中,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看到1996年2002年间学校电脑总台数在不断增加,呈上升趋势,说明学校对信息技术教育越来越重视。

  让我们一起来回首这几年学校计算机房的变化吧。

  (配音乐,电脑出示:各阶段的机房照片。)

  【评析:结合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同时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的感情。】

  三、拓展

  1.调查学生家庭有电脑的情况。

  人类已经跨入21世纪,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已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并逐步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

  那么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我们的家庭对计算机教育是否也越来越关注的呢?下面我们一起做一个小调查,好不好?

  请五年前,也就是你们上一年级的时候,家里有电脑的同学站起来。(统计人数)

  那么,家庭里没电脑的有多少人?

  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怎样表示这一情况?(我们班家庭里有电脑的人数和没电脑的人数的比是几比几。)

  它们的关系还可以用这样一个统计图来表示。

  (电脑出示:1996年统计情况的扇形统计图)

  请现在家里有电脑的同学站起来。(统计人数)

  那么,家庭里没电脑的有多少人?

  现在我们班家庭里有电脑的人数和每电脑的人数的比是几比几?

  (电脑出示:改成2002年情况的扇形统计图)

  看到这些变化,你们有什么想法?

  【评析:让学生通过观察扇形统计图,强烈感受到信息技术教育在学校、家庭、社会中的不断发展。】

  2.补充练习

  老师这儿还有这么一个问题,你们会解决吗?

  (电脑出示:学校把122张软盘按照两个计算机兴趣小组的人数分配给各组。第一兴趣小组有30人,第二兴趣小组有31人。两个兴趣小组各应分得软盘多少张?)

  提问:用今天的知识能不能求出两个兴趣小组各应分得软盘多少张?

  学生练习,电脑出示算式。

  提问:这题的比没有直接告诉你们?你们是怎么想的?

  小结:两个计算机兴趣小组分别有30人和31人,两个组人数的比就是30:31。把122张软盘按照两个小组的人数分配给各班,就是把122按照30:31来分配。

  【评析:引导学生学会没有直接出示比的情况下,如何来解决比的应用的问题。】

  四、课后练习

  (设计方案)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按比例分配,生活中比的应用还是比较广泛的。那么你们能不能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呢?

  我这儿有一个我们学校的计算机信息中心拟订的规划,准备将来再投资30万元,购进一批电脑。

  (电脑出示:投资30万元,购进一批电脑)

  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自愿组成小组,去了解我们本部、分部、分校的电脑配置情况。再根据今天学习的知识,帮助学校设计一个分配方案,根据需要,分配一下每部分可能需要多少钱?大约能买多少台电脑?并简要地说明分配的理由,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评析: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总评】:

  本节课改变了原有的教材内容,结合学校特色,在学校电脑房电脑台数的变化这一素材中引发按比例分配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解题方法多样化,让学生选择喜欢的、合适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发展。同时也改变了学习内容的呈现形式,以条形统计图的方式出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形象直观地展示了学校电脑房的发展情况。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让学生学会分析统计图,并做出一定的预测,了解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小学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的教学设计【优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