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的乘法口诀课后反思 篇一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乘法口诀表。其中,5的乘法口诀是我们最先学习的一部分。通过背诵和运用5的乘法口诀,我们可以快速计算出5的倍数。然而,在课后反思中,我发现了自己在学习和应用乘法口诀时的一些问题和不足。
首先,我发现自己在背诵乘法口诀时过于依赖机械记忆,缺乏对于数学概念的深入理解。在学习5的乘法口诀时,我只是单纯地背诵了“5乘以1等于5,5乘以2等于10”的模式,而没有去思考这背后的数学原理。这导致我在遇到一些稍微复杂的问题时,无法熟练地运用乘法口诀,而是需要依赖其他计算方法。因此,在今后的学习中,我需要注重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而不仅仅是机械地记忆口诀。
其次,我在应用乘法口诀时缺乏灵活性。在课堂上,老师给我们的练习题都是简单的5的倍数,例如5×3、5×6等。当我面对这些题目时,我能够迅速地运用乘法口诀得出答案。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的问题往往更为复杂,需要我们在运用乘法口诀时进行一些变式。然而,我在课后反思中发现,我对于这些变式的应用能力较弱。因此,在今后的学习中,我需要多做一些实际应用的练习,提高自己在运用乘法口诀时的灵活性。
最后,我发现自己对于乘法口诀的学习态度上存在一些问题。在学习5的乘法口诀时,我并没有将其视为一种有趣的数学知识,而是将其看作一种繁琐的任务。这种态度导致我在学习时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是单纯地完成任务而不去探索其中的乐趣。因此,在今后的学习中,我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态度,将乘法口诀看作一种有趣的数学知识,从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通过对5的乘法口诀的课后反思,我认识到了自己在学习和应用乘法口诀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将注重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提高运用乘法口诀的灵活性,并调整学习态度,努力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5的乘法口诀课后反思 篇二
乘法口诀是我们在学习数学时经常会遇到的内容之一。其中,5的乘法口诀是我们最早接触的一部分。通过背诵和灵活运用5的乘法口诀,我们可以在数学计算中快速得到5的倍数。然而,在课后反思中,我发现了自己在学习和应用乘法口诀时的一些问题和不足。
首先,我在学习乘法口诀时过于注重机械记忆,而忽视了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在学习5的乘法口诀时,我只是单纯地背诵了“5乘以1等于5,5乘以2等于10”的模式,而没有去深入思考这背后的数学原理。这导致我在遇到一些稍微复杂的问题时,无法熟练地运用乘法口诀,而需要借助其他计算方法。因此,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将注重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而不仅仅是机械地记忆口诀。
其次,我在应用乘法口诀时缺乏灵活性。在课堂上,老师给我们的练习题通常是简单的5的倍数,例如5×3、5×6等。当我面对这些题目时,我能够迅速地运用乘法口诀得出答案。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的问题往往更为复杂,需要我们在运用乘法口诀时进行一些变式。然而,我在课后反思中发现,我对于这些变式的应用能力较弱。因此,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将多做一些实际应用的练习,提高自己在运用乘法口诀时的灵活性。
最后,我发现自己对乘法口诀的学习态度上存在一些问题。在学习5的乘法口诀时,我并没有将其视为一种有趣的数学知识,而是将其看作一种繁琐的任务。这种态度导致我在学习时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是单纯地完成任务而不去探索其中的乐趣。因此,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将调整自己的学习态度,将乘法口诀看作一种有趣的数学知识,从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通过对5的乘法口诀的课后反思,我认识到了自己在学习和应用乘法口诀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将注重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提高运用乘法口诀的灵活性,并调整学习态度,努力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5的乘法口诀课后反思 篇三
本节课是乘法乘法口诀教学的第一节课,由于学生已经有了五个五的数数的经验,因此很容易得出2个5、3个5……相加的和。先出现5的乘法口诀能较好的凸显乘法口诀的教学。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口诀的编制过程,理解口诀的意义,探索口诀的记忆方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紧密地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解决问题。从一只手有几个手指开始然后引入数福娃的主题图,让学生观察怎么数,试着说出算式然后讨论,接着引导学生观察规律,怎么样记得快等方式,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回顾本节教学主要有两点,
1、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上,加以引导,然后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尝试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能力等到了更好的发展。
2、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和表现欲,一旦获得成功,将会更有信心,他们也才能更加有动力。
5的乘法口诀课后反思 篇四
本节课总体设计:
一、复习导入:
看图列式(一道加法算式,两道乘法算式)
二、传授新知:
5根小棒摆一个(两个)自己喜欢的图形,“一五得五,二五一 十”教师引导编出,并且强调三点:
1、为什么要不编成“五一得五,五二一十”?(不顺口,习惯将小数写在前面大数写在后面)。
2、口诀都是先说因数再说得数。
3、每句口诀可以写出对应的两个乘法算式。后三句口诀小组摆图形讨论,编写完成。
观察口诀,找出规律。
朗读口诀,背诵口诀,同桌两人一人说口诀,一人说算式。
生活中什么时候可以用到5的乘法口诀?(手)
课件展示同学们的相片有用一只手摆动作的,两只手,三只手,四只手,五个人伸出手摆姿势的,根据图列式子,并说出对应的乘法口诀。(孩子们很感兴趣,因为自己上电视了!)
三、巩固练习:
口算练习,与语文学科整合,奖励大家一首古诗,每行有5个字……
欣赏学生自己画的图画,看图列式。做书上习题。
教学反思:
“手里握着再多至理名言的钥匙,能够开启自己的那一把却永远不会是现成的”,的确,有再多的观摩课,再多的示范,再好的师傅,轮到自己上课时,总是有不足的地方。听别人的课总是很敏感的发现对方的优点与不足,并且能够将原因分析的头头是道,可是轮到自己上课时,又总是犯同样的错误而不自知。
我是第三节上的课,前两节也听了两位教师的课,也感受到了,对于本节课,口诀的记忆与熟练背诵是非常重要的,清楚的明白要多练习,多练习。但是自己在练习时,题型单一,把目光放在了中等难度的题上面,反而忽视了基础的题,我缺少的题型有:
1、补全口诀,( )五一十,三五( )。
2、我说口诀,你说对应的算式,练习的不够多。
对口诀的拓展不到位,孩子们很优秀,怎样很好的开发对于我来说是个课题,在教学上我承认自己有点“蹑手蹑脚”,总是担心落下后进生,往往忽视了对于优秀学生的开发,本节课“0×5=?”就是一个很好的拓展点,可是由于我的不敏感,将这样好的一个资源白白浪费了。
提问和问题设计不够技巧,整节课下来给大家的感觉是总是集中提问几个人,而自己想想,每个孩子几乎都提问到了,这是什么原因呢?思来想去,终于被我想到可能是因为,问题设计的过多、过细,即使每个孩子都问到了,但是有的'孩子回答了1个问题,有的孩子回答了3个问题,整体感觉就会觉得提问集中到了回答问题多的几个同学身上。那么究竟什么样的问题可以一个学生全部说出答案?什么样的问题应该分部提问呢?我想如果将简单问题让一个学生痛痛快快的说完,稍微难一点的问题有层次的提问是不是能好一点呢?在今后的课堂上我会实践一下。
词语匮乏,虽然身为一个数学教师,但是文学素养也不能轻视,“书到用时方恨少”,小学低年级教师鼓励语言一定要丰富,而我显然不够,整节课都是“你真棒,你们真棒,非常好……”难免让学生觉得麻木,再大一点会觉得老师说这话只是应付,没诚意。
补救措施:
在下午的自习课上,我先是复习了5的乘法口诀
游 戏:
1、老师说前半句,你来补充后半句。(开火车)
2、男生说前半句,女生说后半句。再变换角色练习
3、我说口诀,你说对应的算式。
拓 展:0×5=?(生:等于0,等于5)
这个乘法算式表示什么?(生: 5个0或者0个5)先来看看5个0,该怎样列式?0+0+0+0+0=0,再看看0个5,每组5个,有0组,就是0个。综上0×5=0。继续拓展0×6=?0×10=?0×100=?0×1000=?0×10000=?……。结论:0乘任何数都等于0
青蛙跳格子,每次跳过5个数字,跳两次呢?三次呢?……
在优秀学生开发上,我想试着每天给他们出一道奥数题,让大家一起做,然后集体讲解,看看效果怎么样。
搜集表扬语言,多看多说,多思考,思考每个孩子的特点,针对特点表扬。让学生感觉到这个表扬就是针对我的,不是老师应付我的。
作为一名年轻数学教师,可以说我和我的孩子们在一起成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越来越懂事,越来越成熟,同样的,今天的我和一年前的我一定是不同的,甚至是性格也发生了变化,渐渐变得稳重了,渐渐变得沉得住气了,孩子懂事后,老师更需要做到的是以理服人,公平公正;如果一年级的时候说“要给孩子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的话,那么现在针对我们班的学生,我想应该改成“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十桶水” ,如果做不到这点,何以让那些优秀的学生追随老师,对老师心服口服呢?“多读书,读好书”做起来确实不易,需要坚持,需要毅力,但我想引用我参选优秀班主任述职报告上的一句话来表达我的心情“当教师是苦是累,早出晚归、披星戴月,教育教学、教书育人,劳神费力、身心疲惫,在职业乃至人生舞台上扮演多重角色,还要做到不求回报、唯愿奉献;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是雨伞说:“你不能为别人挡风遮雨,谁会把你举到头顶?”,雨鞋说:“人家把全部的重量都托付给了我,还计较什么泥里土里?”.头顶“太阳底下最光荣职业”的光环,担负“人类灵魂工程师”使命,做出这些是天经地义的,不苦不累还叫人民教师吗?人民教师的伟大不正在于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