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潮》教案设计 篇一
教案名称:花潮
教学目标:
1. 了解花卉的种类和特点;
2. 学习如何正确照料花卉,使其生长茁壮;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与方法: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美丽的花卉图片,引起学生对花卉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 学习花卉的种类和特点:介绍常见的花卉种类,包括室内花卉和户外花卉。通过观察和比较它们的形状、颜色、香味等特点,让学生了解花卉的多样性。
3. 学习花卉的照料方法:讲解如何正确浇水、施肥、修剪和防虫等,以保证花卉的健康生长。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让他们亲自体验照料花卉的过程。
4. 观察花卉的生长过程:安排学生每天观察花卉的生长情况,并记录下来。通过观察和分析,让学生了解花卉的生长规律和需求,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耐心。
5. 创作花卉相关作品:鼓励学生通过绘画、摄影、写作等方式,表达对花卉的喜爱和观察。组织展览或分享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教学评估:
1. 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回答问题、提出观点、参与活动等。
2. 实际操作评估:评估学生在照料花卉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注意事项的掌握情况。
3. 创作评估:评估学生的创作作品,包括绘画、摄影、写作等方面的表现。
4. 观察记录评估:评估学生对花卉生长过程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教学资源:
1. 花卉图片和样本;
2. 花卉照料工具和材料;
3. 绘画、摄影和写作相关的教学资源;
4. 观察记录表和评估表。
教学延伸:
1. 带领学生参观花卉园或植物园,进一步了解各种花卉的特点和栽培技巧。
2. 组织学生参加花卉展览或比赛,展示他们的照料成果和创作作品。
3. 鼓励学生种植自己喜欢的花卉,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耐心。
《花潮》教案设计 篇二
教案名称:花潮
教学目标:
1. 了解不同花卉的生态环境需求;
2. 学习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家庭环境的花卉;
3.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与方法:
1. 导入:观看一段关于花卉的纪录片,引起学生对花卉生态环境的关注。
2. 学习花卉的生态环境需求:介绍不同花卉对光照、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需求,并让学生了解这些因素对花卉生长的影响。
3. 学习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家庭环境的花卉:讲解如何根据自己家庭的光照、温度和湿度条件,选择适合的花卉品种。通过实地考察和调查,让学生了解周围的花卉种类和环境条件。
4. 环境保护意识培养:讲解花卉对环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确使用化肥和农药,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组织学生进行环境保护宣传活动,如制作海报、宣传册等,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5. 实地考察和观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不同花卉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让他们亲自体验花卉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评估:
1. 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回答问题、提出观点、参与活动等。
2. 环境选择评估:评估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家庭环境的花卉的能力。
3. 环境保护宣传评估:评估学生制作的环境保护宣传作品的内容和效果。
4. 实地考察记录评估:评估学生对花卉生长环境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教学资源:
1. 花卉生态环境需求资料;
2. 实地考察和观察所需的工具和材料;
3. 环境保护宣传资料和工具。
教学延伸:
1. 组织学生参加植树活动,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心。
2. 组织学生参观花卉园或植物园,进一步了解花卉的生态环境需求。
3. 鼓励学生在家中种植适合自己家庭环境的花卉,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动手能力。
《花潮》教案设计 篇三
《花潮》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课文中的联想,能分辨课文中哪些是作者的见闻,哪些是作者的联想。
2、学会“踵、梧”等9个生字,理解“花团锦簇、接踵摩肩”等26个词语的意思。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4、感受春天的美景和社会平和安详的气氛,更加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二、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见闻和联想,并能够分辨课文中的有关句子。
难点:课文第三段根据不同性格和年龄的看花老人的特点,抓住看花人不同的心情和动作,丰富而有变化的写法。
三、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学习课文第一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
2、解题:潮水非常壮观,“花潮”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作者为什么把花比作潮呢?
二、初读课文
1、听录音,思考上面的两个问题。
2、讨论,交流问题的答案。
3、默读课文,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新词。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正确书写下面的字。
“鼎”盛:部首是目,书空上半部,注意笔顺,共12笔。
“簪”花:中间部分不是“无”。
2、理解词语。
“驻足、鼎盛、依依不舍、花团锦簇、接踵摩肩”5个词语意思。
3、读一读课后第5题中的.词语。
4、课文.写作者去圆通公园看花,重点写了哪两个方面?(花和人)
给课文分段。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请3个学生分读第一段。
2、讨论。
(1)第2自然段写公园里景物不少,用了8个“有”,每个“有”后边都只用一个字概括一种事物,这些事物的顺序能换吗?(不能。课文按景物、动植物分类记叙,在安排记叙时做到了两相对应,读起来有一种节奏美。)
熟读这一自然段。
(2)圈出写圆通公园的海棠平时和三、四月间不同的词语。(枯枝瘦叶——花团锦簇,一个花的海洋。)
(3)小结:把花比作海洋很常见,而说“花潮”的很少见。学下面的课文要注意作者怎样把花比作潮水。
五、课堂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1、2、3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阅读“学习提示”。
2、认真学习课文第二段,能背诵第二段。
教学过程
一、阅读“学习提示”
1、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什么?(分辨见闻和联想)
2、“见闻”指什么?“联想”有什么特点?
3、分辨事物和联想有什么好处?
二、结合训练点,学习第二段
1、思考:作者到圆通公园去看花,远看和近看的花名是怎样的?除了看到的,作者还听到了什么?
讨论:
(1)远看。“之间一片红云望不见边际“说明了什么?
(2)近看。“每棵树……显示着自己的喜悦。”
A、从“炫耀”、“鼎盛”这两个词,你体会到什么?
B、这两个词与课文第一段中的哪句话有怎样的联系?想象一下,在你的眼前还出现怎样的情景?
C、体会这句话的意思。
(用拟人手法,写出花开得茂盛,显示生命力的旺盛,同时反映人们赏花的喜悦。)
(3)听到。人语声,蜜蜂的嗡嗡声,黄莺的歌声及琴声、歌声、笑声……
A、想象一下,这是一个怎样的声景?
B、反映了当时人们怎样的心情?
(4)小结并过度,这是作者当时的见闻。那么由此产生怎样的联想呢?
2、重点阅读课后题3(1)、(3)。
(1)齐读,说说哪些是作者看到、听到的事物,哪些是作者的联想?
(2)在文中用“——”划出作者看到、听到的;用“~~~~”划出人物联想。
A、小组讨论“见闻和联想”。
B、汇报、小结。(重点在“联想”)
(3)思考并讨论:为什么会产生“就仿佛多少波浪在大海上翻腾”、(这里的“多少”意思是什么?)“感到这一片花潮正在向天空、向四面八方伸张,好象有一种生命力在不断地扩展”、“状如海上午夜的潮声”这样的联想?
(4)小结。这就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可适当插入联想与比喻区别的分析,易于让学生掌握。)
3、在文中找出哪些是作者的见闻和哪些是联想的句子。读读并体会体会。
(1)看花的人,接踵摩肩,多极了。
(2)这时候,苍松啊,翠柏啊,碧醒啊,修竹啊,都挽不住人。(挽不住人,说明了什么?)
4、指导背诵。(按“远看——近看——声音”三部分来背)
三、作业
1、《作业本》第1、2、3、7题。
2、背诵第2段。
3、预习课后题2。
4、补充一些分辨“见闻与联想”的片段练习。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第三段,注意怎样写出不同人物看花的特点。
2、学习第四段,理解“春光似海,盛世如花”。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三段
1、第5自然段。
(1)这节讲什么内容?分哪几层来说?
(觉得置身于花海之中,哪儿都好;觉得一棵比一棵好,美不胜收;不同性格的人看花时的动作不同。)
(2)句子比较:
①多数人在花下走来走去,花很好。
②多数人都在花下走来走去,这棵树下仔细端详一番,更好。
A、问:这两句话哪句写得好?好在哪里?
B、练习:(依照上面句子写法。内容:“许多人在商场里走来走去,看山品很多。”)
(3)找出“大方”的人和“贪心”的人不同的赏花方式,从“贪心”人的动作说明了什么?
2、第6自然段。
(1)每种人看花时的特点有什么不同?
(2)讨论,得出:
老爷爷——低吟
老奶奶——珍惜
青年们——好象参加盛会
小学生——惊呆
①如果把老爷爷的看花特点与青年们的看花特点以及其他调换一下,行吗?
为什么?②为什么这样写符合这些人的不同身份?
二、学习第四段。
1、这段写什么?
2、理解“春光似海,盛世如花”句子的意思。
三、朗读课文,.总结全文
四、作业
1、《作业本》4、5、6题。
2、情地朗读课文。
3、选比喻与联想的句段,让学生分清两者之间的不同
板书设计
花开——花团锦簇 花的海洋
(见闻)每个花瓣各种声音
花潮
(联想)好象(扩展)犹如(海潮)
赏花——不同身份 不同特点
感受——春光似海 盛世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