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音乐教案(优质6篇)

时间:2011-03-01 04:11:4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一年级音乐教案 篇一

音乐课程名称:认识音乐符号

年级:一年级

课时数:1课时

教学目标:

1. 认识基本的音乐符号,包括音符、休止符和五线谱。

2. 能够根据音乐符号演奏简单的旋律。

教学准备:

1. 音乐符号的图片或卡片。

2. 五线谱练习纸。

3. 音乐乐器,如钢琴、小提琴或口琴等。

教学过程:

步骤一:导入(5分钟)

老师向学生介绍音乐符号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思考音乐符号在音乐中的作用。

步骤二:示范与练习(15分钟)

1. 老师展示音乐符号的图片或卡片,逐个介绍音符、休止符和五线谱的含义和用法。

2. 学生跟随老师的示范,模仿演奏出简单的旋律,如“儿歌《小兔子乖乖》”。

3. 学生使用五线谱练习纸,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画出简单的五线谱。

步骤三:巩固与拓展(20分钟)

1. 学生分组进行小合唱,每个小组选择一首熟悉的儿歌,并使用音乐符号写出简单的伴奏。

2. 学生互相交换伴奏,尝试演奏出自己小组伴奏的儿歌。

3. 学生自由发挥,使用音乐符号创作自己的旋律,并尝试演奏出来。

步骤四:总结与评价(5分钟)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所学的内容,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拓展活动:

1. 鼓励学生自己搜索更多的音乐符号,并了解它们在不同乐器上的演奏方法。

2. 引导学生使用音乐符号编写简单的乐曲,展示给同学们欣赏。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基本掌握了音乐符号的基本知识,并能够运用音符、休止符和五线谱演奏简单的旋律。在巩固与拓展部分,学生通过小合唱和自由创作进一步提升了对音乐符号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入更多的互动环节和创作活动,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创造力。

一年级音乐教案 篇二

音乐课程名称:感受音乐的节奏

年级:一年级

课时数:1课时

教学目标:

1. 认识音乐的节奏,能够用身体感受和表达不同的音乐节奏。

2. 能够根据音乐的节奏进行简单的舞蹈或击打乐器表演。

教学准备:

1. 音乐节奏的录音或音乐乐谱。

2. 舞蹈或击打乐器的道具,如彩带、铃铛、鼓等。

教学过程:

步骤一:导入(5分钟)

老师向学生介绍音乐的节奏,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音乐节奏会给人们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步骤二:示范与练习(15分钟)

1. 老师播放不同节奏的音乐,引导学生用身体感受和表达音乐的节奏,如拍手、摇头、踩脚等。

2. 学生分组进行简单的舞蹈创编,根据音乐的节奏进行舞蹈表演。

3. 学生使用击打乐器的道具,根据音乐的节奏进行击打表演。

步骤三:巩固与拓展(20分钟)

1. 学生自由发挥,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并进行创编,展示给同学们欣赏。

2. 学生分组进行击打乐器的合奏,尝试演奏出自己创编的乐曲。

3. 学生进行舞蹈和击打乐器的互换表演,体验不同形式的音乐节奏。

步骤四:总结与评价(5分钟)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所学的内容,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拓展活动:

1. 鼓励学生自己创作音乐节奏,用击打乐器或身体表演出来。

2.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和生活中的声音,寻找具有节奏感的元素,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音乐的节奏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能够用身体感受和表达不同的音乐节奏。在巩固与拓展部分,学生通过自由创作和互换表演进一步提升了对音乐节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引入更多不同类型的音乐,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一年级音乐教案 篇三

  教材分析:

  《种玉米》是一首印度尼西亚儿童歌曲,歌曲充满劳动热情,四二拍,音调坚定有力,描绘了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用辛勤的劳动换取丰盛的果实。

  教学目标:

  1. 能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欢快饱满的情绪准确演唱歌曲《种玉米》。

  2. 通过节奏练习、模唱、对比等方式唱准歌曲中带有附点节奏的乐句。

  3. 通过听唱法学习歌曲,感受歌曲所表现种玉米的劳动热闹场面,培养爱劳动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能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欢快饱满的情绪准确演唱歌曲《种玉米》

  教学难点:

  通过节奏练习、模唱、对比等方式唱准歌曲中带有附点节奏的乐句。

  教具:

  电子琴、多媒体电脑课件、单响筒,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 师生问好歌

  二、 发声练习曲《我们一起来唱歌》

  三、 学唱歌曲《种玉米》

  1、 导入:

  设问:同学们都知道现在是秋天,那秋季是一个什么样的季节呢?(丰收的季节,收获的季节)

  师:同学们吃过烤玉米、煮玉米吗?在这个季节里卖烤玉米煮玉米的非常多,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玉米的成长过程。

  (播放课件)

  【设计意图: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对歌曲产生兴趣,为学唱歌曲做准备。】

  2、 初听歌曲录音范唱

  师: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印度尼西亚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呢?(种玉米)

  (课件播放歌曲)(出示课题)

  3、 复听歌曲

  设问:请你仔细听一听孩子们在种玉米时都有哪些劳动动作?你能试着做一下吗?

  (除草、施肥、撒种子、浇水)

  【设计意图:为能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做铺垫。】

  4、 教师弹琴范唱歌曲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印度尼西亚儿童歌曲《种玉米》,请同学们打开书到22页,仔细看歌词,用手指指着歌词,在心里跟着老师一起唱一唱。

  听后设问:歌曲是几拍子的?他的节拍特点是什么?请你用拍手的方式告诉大家。

  (四二拍、节拍特点强弱)

  5、 教师按歌曲节奏读歌词。(用单响筒打拍子,边打边读歌词)

  师:请同学拿出笔,认真听老师读歌词,如果有不认识的字请你在旁边标好拼音。

  6再次复听歌曲录音范唱,请学生用手指指着歌词轻声跟唱。

  7节奏小练习:(课件展示)

  教师用打击乐器分别击拍两条节奏,让学生分辨是哪一个,然后学生用拍手的方式分别拍出两条节奏,不准确的地方教师指导纠正。

  设问:第一条节奏是歌曲的哪一句?请你找出来告诉大家。

  (学生找出后试着按节奏读出歌词)

  设问:第二条节奏歌曲中出现了几次?请你分别找出来,并且按着节奏把歌词读出来。

  (教师指导读的不准确的地方,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为解决歌曲中的难点做准备,为了学生能准确演唱歌曲做铺垫】

  8、再次复听歌曲,学生轻声跟唱。

  设问:找出自己唱的不准确的乐句。

  学生唱得不准确的乐句教师弹琴范唱,学生模唱至唱准,(全班齐唱)

  【设计意图:解决歌曲的重难点,为能准确演唱歌曲做铺垫。】

  9、师生共同练唱歌曲:男女生接唱,小组接唱等方式。

  (在学生唱的不准确的乐句教师指导唱准。)

  10、教师启发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控制力度以及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学生可以加入种玉米时的劳动动作表现歌曲。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感受歌曲带来劳动时的快乐,培养热爱劳动的美德】

  四、 教师小结:

  师:同学们,歌曲中的小朋友在劳动时心情是怎么样的?

  (开心的)

  师:那你们在劳动时心情是怎么样的?为什么呢?

  (学生热爱劳动,喜欢劳动,享受劳动)

一年级音乐教案 篇四

  教学内容:

表演歌曲《牧童谣》

  教授对象:

一年级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听唱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音乐课件、教材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歌曲,学生能够对 “mi,sol,la,re”的音高有所感知。

  2、能够风趣、准确的演唱歌曲,唱出湖北民歌的这种味道。

  3、通过学习敲击双响筒,加深对音乐以及乐曲强弱的体验与感受。

  教学重点:

能够用风趣地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对“mi,sol,la,re”四个音的音高有初步的感知,学习“la”的柯尔文手势。 教材分析:歌曲《牧童谣》是一首湖北民歌,4/4拍子,五声商调式。歌曲的节奏抒展,旋律优美抒情。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描绘天上太阳放光明和地上草儿青又青的田野风光,抒发了小牧童悠闲放牧的愉快心情。歌词中巧妙运用“那斯那斯嗨”的衬词,简单易学,利于传唱。也方便学生编创回答式的歌词。全曲由re 、mi、 sol、 la四个音构成,以生动有趣的问答式的歌唱表演形式来反映牧童在放牧时的愉快心情。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聆听音乐《牧童短笛》进入教室。

  (设计意图:在优美音乐声中进入课堂,创设轻松、自由、惬意的课堂氛围。)

  2、发声练习:

  (1)唱音阶,复习柯尔文手势。遇到5、3、6、2四个音时教师示范带下手势,让学生重点感觉这几个音的音高。(这里学生不需要做柯尔文手势,教师边弹琴边做手势引导学生唱准音高。)

  (2)模唱55556-- 55553-- 33332---

  (设计意图: 6是这课要学的柯尔文手势,通过图形谱的辅助与柯尔文手势的结合作用,学生对音高有了初步的、形象地感知。)

  二、导入新课:

  1、老师展示《牧童短笛》的动画片。

  师:小朋友们看看这位小朋友在做什么?

  (用生动活泼的音乐动画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将他们带入牧童、笛声、晚霞优美、宁静的氛围中。)

  生: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着竹笛。

  师:哦,原来是一位小牧童。他吹的好不好?笛声美不美?那么小朋友想不想知道他吹的是什么曲子吗?

  生:想。

  师:那么下面请大家竖起耳朵,我们一起来欣赏小牧童在他放牧时演唱的一首童谣——牧童谣。

  (设计意图:先动画片导入,吸引了学生,抓住了低段学生的喜欢生动、形象的事物的年龄特点,再激趣谈话引导,引出歌曲题目,层层递进,循循善诱。)

  三、学唱歌曲《牧童谣》:

  1、初听歌曲,请学生回答歌曲的演唱情绪。(活泼欢快/抒情悠扬)。学生听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歌曲的 旋律把身体动起来。(设计意图:了解歌曲的演唱情绪,为有感情的学唱歌曲打下基础)

  2、介绍歌曲:大家知道这位小牧童的家乡在什么地方吗?请同学们翻开课本10页,这是一首湖北民歌《牧童谣》。湖北地处江汉平原,每到春夏就会看到草地上、池塘边那一群群的牛羊吃着草儿在悠闲的散步,只见他们的小主人,一个个的小牧童坐在大树下,吹着竹笛,唱着歌曲。这首《牧童谣》就是其中的一首。(设计意图:以儿童话的口语 来介绍歌曲,让学生有听故事的感觉,抓住了学生的兴趣)

  2、复听歌曲,请同学们“跟我做”。随老师打强弱拍(拍手、握拳、拍手心、握拳)。 四拍子强弱规律(强、弱、次强、弱)。教师先喊后号带学生念拍手、握拳、拍手心、握拳,慢慢的再念强、弱、次强、弱,让学生了解四拍子的强弱规律,再配上音乐打拍子。(设计意图:通过“跟我做”,让学生动起来,师生互动,了解四拍子的强弱规律,为接下来的学习歌曲铺垫)

  3、学生听音乐,看歌词内容体会歌词特点。

  师:同学们表现的这么棒,接下来请同学认真听音乐,再仔细看歌词,看看哪位同学发现这首歌的歌词有什么特点?

  (衬词,放牧时的呐喊声;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

  (1)、呐喊声老师演示一次,再带着学生跟琴唱一次,完成前两句歌词的学唱。

  (设计意图:教师生动的演示,让学生有强烈的视听感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2)有节奏的一句一句的念歌词。就把歌曲第三句的乐句念下。再重点讲解下最后一段的歌词讲法,特别注意光明两字的念法。

  (设计意图:有节奏感的念歌词,调动学生念歌谣的积极性,一问一答的念歌词,很快就记住了歌词的内容,为歌曲打下基础)

  4、同学们想不想唱一唱?老师弹琴带学生唱。教师唱响些,学生轻些。最后一段教师一句一句带学生唱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情况定的教学方法,前面学生的听,念,已经对歌曲有了一定的学唱基础,直接带学生唱,加快进度,让学生的积极性一直调动着,那么最后一段一句一句带学生唱,是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定)

  5、师生接龙唱歌词,衬词部分老师唱,第三句乐句部分学生一句一句来。最后一段重点跟唱。 (设计意图:前面念歌词时用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脑子里有这样的印象,现在唱歌词也用这样的方式,配合得当,学习效率比较好)

  6、男女生对唱,一段一段来。

  (设计意图:一段一段唱,有效的学习了这首歌曲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达到了教学目标)

  7、解决问题——纠正——演唱巩固。

  8、情绪处理:那——要唱清楚;嗨——要保持住。

  9、跟伴奏最后来一遍。

  四、歌曲的编创与活动:

  1、演唱歌曲,衬词部分唱简谱打手势,第三句唱歌词。

  2、歌词部分师生对唱。(师问生答)

  (设计意图:发声练习时,衬词部分的音已经学习过柯尔文手势,现在放在歌曲里面进行巩固,层层递进,循循善诱,达到教学目标)

  五、歌曲的拓展

  1、用打击乐器双响筒为歌曲伴奏,老师先示范正确的演奏方法,并注意打出强弱节奏规律。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合适的伴奏音型,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伴奏。其他同学打强弱拍子为歌曲伴奏。

  2、小组合作表演:请一组同学演唱,一组用嘴巴模仿双响筒给歌曲伴奏,一组用双响筒伴奏。 (设计意图:认识、学习双响筒,并引导学生用世界上最美丽的声音——喉咙发出的声音,为歌曲伴奏,并提示要注意强弱拍的打法,完善了歌曲的学习。)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跟随着这位牧童小朋友学习了他们家乡湖北的民歌《牧童谣》,还认识了新朋友“la” 和它的手势,了解了它

在音阶上的位置和音高。同学们还能很好的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这首歌曲的歌词是牧童小朋友根据自己的生活环境创编的,那同学们能不能根据自己的生活采用这种一问一答的形式创编歌词呢?这是留给同学们课后的一个作业。另外老师还希望,我们同学们也要学习小牧童,做个懂事的好孩子,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大家说好不好。(设计意图:以儿童话的口吻来总结结束今天的课堂,层层递进,循循善诱,最后还深入德育教育,达到了情感升华)

一年级音乐教案 篇五

  第一单元娃娃乐

  教学内容学唱《板凳龙》。

  学唱《溜溜歌》、听赏《师公舞》。学唱《阿西里西》。

  学唱《比一比》、活动“赛歌会”。教学要求

  (一)单元总要求

  1.通过听、唱一组民族民间童谣,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初步感受各民族童谣不同的音乐风格。

  2.通过音乐活动和表演,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舞蹈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学会在音乐活动(表演)中大方自然地展现自我,并乐于与他人合作。

  3.通过节奏游戏活动,认识四种节奏拍击符号的标志,初步感知和分辨几种简单的节奏型。(二)具体要求

  通过演唱、朗读、看图、做游戏等方式,学习和了解小学生行为规范,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通过演唱、朗读、做游戏等方式,培养儿童的内心听觉,感受音乐的进行与停顿。

  学唱歌曲《板凳龙》、《比一比》、《溜溜歌》,培养自然、大方的演唱习惯,了解领唱和齐唱这几种不同的表演方式。通过音乐游戏,树立集体合作的精神.教学重点与难点本单元的重点:

  在于引导和训练学生具有稳定的内心节奏感以及在心里歌唱的能力,具体表现在能准确地休止和接唱,尤其是在领唱与齐唱歌曲中,能与同学合作,和谐完整地表现音乐。本单元的难点:

  如何由有声的演唱过渡到“无声的”演唱,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内心节奏的目的,以及在演唱中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教学准备1、图片

  2、打击乐器:碰铃、响板、铃鼓、三角铁、双响筒。3、录音带或CD4、节奏卡片教学课时: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板凳龙》教学目标:

  l、跟着老师学唱《板凳龙》。

  2、了解瑶族舞蹈.教材分析:

  歌曲《板凳龙》采用听唱法进行教学。首先,由听赏导入,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整体的、感性的认识。在听赏的过程中,还可以带领学生一起拍击或模仿教材插图提供的动作图,边听边表演,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熟悉音乐、熟悉歌曲。表演时,可适当地加入一些跺脚、踏步的动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然后再通过教师有表情的范唱,帮助学生进一步增强对歌曲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谈谈对“板凳龙”的认识。由于歌曲旋律简单,可以要求学生模唱旋律,这时要突出对休止符的体验,然后让学生跟着琴声演唱。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二、发声练习1=D

  1234|31|55|5—|56

  54

  小花猫在门口喵喵喵,小山羊在

  31|22|2—|1234|31|66

  |6—

  树下咩咩咩,小鸭子在河里嘎嘎嘎,

  5654|31|22|1—||小青蛙在水里呱呱呱。要求:能正确的模仿各个小动物的叫声,并做出相应的动作。三、新课教学

  (一)节奏练习。

  (二)教师朗诵歌曲《板凳龙》。

  l教师朗诵,学生根据歌词内容,跟着老师念节奏。

  2教师将歌曲中两部分用两种不同的节奏朗诵,并同时表演两个不同的角色。

  3学生单独进行节奏练习。(三)学生跟着教师一起做游戏。

  1、学生跟教师学念后半段节奏,并加上手的动作。2、学生一边演唱,一边自行设计表演动作。3、学生分两组对唱,并表演。

  (四)动作说明(图示见教材):

  图1右手胸前按掌,左手左上方托掌,双腿并拢弯曲。接着往左跳一步,送左胯,头抬起,看左上方。

  图2双手放胯旁,压腕,双腿并拢弯曲。接着往右跳一步,送右胯,头右侧,看右下方。

  图3双手握拳,提腕,双腿弯曲扎马步。图标说明(图标见教材):

  “□”表示拍手,“(五)表演

  请个别学生上台表演四、教师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溜溜歌》、听赏《师公舞》。

  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溜溜歌》、听赏《师公舞》。

  2、了解领演唱形式.教材分析:

  《溜溜歌》是一首轻快活泼,富有儿童情趣的贵州苗族民歌,由五小节构成一段体结构。乐曲短小、精巧,节奏规整、旋律流畅,近似于口语的旋律进行,琅琅上口,易学易唱,极富童谣的风格。歌曲第一句和第二句的旋律,采用同头换尾、乐句对仗的手法,在我们的眼前仿佛呈现出两个天真烂漫的孩子,正在一唱一和、摇头晃脑地演唱的生动情景。歌词通俗易懂、简洁明了,词曲结合紧密,易于学生学唱和背唱,是一首不可多得的,特别适合低年级学生演唱的歌曲。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二、发声练习1=D

  1234|31|55|5—|56

  54

  小花猫在门口喵喵喵,小山羊在

  31|22|2—|1234|31|66

  |6—

  树下咩咩咩,小鸭子在河里嘎嘎嘎,

  5654|31|22|1—||小青蛙在水里呱呱呱。要求:能正确的模仿各个小动物的叫声,并做出相应的动作。三、新课教学

  (一)复习歌曲《板凳龙》和上节课的游戏。(二)教师演唱歌曲《溜溜歌》。

  1、教师演唱,学生根据歌词内容,对歌曲作简单描述。2、教师放录音示范,学生跟着音乐轻生哼唱。

  3、教师演唱,学生分两组分别表演叙述者与听众两个不同的角色。(三)学生跟着教师一起演唱。

一年级音乐教案 篇六

  教学内容

  1、听:《梦幻曲》

2、认:小提琴与大提琴

3、动:音乐游戏《都睡着啦》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梦幻曲》,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兴趣。能用简单的动作表现音乐的 情绪,理解乐曲所表现的内容;

2.通过欣赏,感受音乐中动人的抒情风格和芬芳的幻想以及每一段落所表达的不同音乐情境;能区别乐器小提琴和大提琴。

3.通过音乐游戏《都睡着啦》,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及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听赏乐曲《梦幻曲》,让学生初步了解西洋乐器大提琴独奏营造谧静甜美的表现力,感受乐曲跌宕起伏,婉转流连,探索、表现乐曲表现的情境。

2、难点:能随着乐曲的情绪把自己的幻想用动作表现出来。

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等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导入

  三、新课教学

四、综合游戏

五、小结

  课前把学生分成四组,分发四块粘贴板;

  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好,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看课件,闭着眼睛的小姑娘)可是这个小客人不理我们,她在干什么呢?(引导说出听音乐)对,她在听音乐,是什么音乐这么好听,让我们也来听一下

  1、初步完整感受

  师: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课件出示:听这首乐曲你联想到什么?心里有怎样的想法? 师:噢,有些小朋友说听了想打瞌睡,有些小朋友说想睡觉,那小朋友你们平时是怎样睡觉的呀?

  师:你是倒在床上就睡着的吗?

  2、分段聆听

  (1)第一乐段

  师:天色暗了下来,四周静悄悄的,小朋友要睡觉了,你是怎样睡觉的吗?

  师:小朋友,你们觉得这段音乐是怎样的感觉?很吵闹吗?

  师:小朋友你能把这段音乐用线条或颜色画出来吗?

  (2)播放第二段音乐,及课件图片(小姑娘变成了一只小鸟,在森林里快乐的飞翔舞蹈,看见美丽的花朵,摘了几朵,飞去送给了她喜爱的妈妈和老师,祝她们节日快乐)

  师:恩,原来这个小客人是个很细心的小姑娘,我们一起站起来学习一下小姑娘好吗?

  师:小朋友你们听了这段音乐,你们会做怎样的梦? 请小朋友

  (3)完整体验

  师:舒曼叔叔写的《梦幻曲》好听吗?喜欢不喜欢?那好,咱们再听一遍。

  师:你知道这么好听的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出来的吗?

  介绍大提琴:(用课件对比认识)出示大提琴与小提琴的图片,

  师:大家积极性这么高呀!那我就再领大家做一个《都睡着啦》游戏

  师:看来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收获,老师真为大家感到高兴。今天我们通过听赏优美的《梦幻曲》,共同感受了舒曼叔叔抒情、遐想的作品风格。有机会我们再共赏他的更多作品,同学们再见!

  要求学生给自己组里起个好听的名字,如:“梦幻队”“梦想队”等等。

一年级音乐教案(优质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