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龙说赵太后》教案设计【优秀3篇】

时间:2019-09-02 03:11:2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触龙说赵太后》教案设计 篇一

教案设计:《触龙说赵太后》

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国历史上的赵太后及其对国家的贡献;

2. 学习如何利用文献资料进行历史研究;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 了解赵太后的生平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2. 学习如何分析历史文献。

教学难点:

1. 理解赵太后对国家的贡献;

2. 运用历史文献分析方法。

教学准备:

1. 电子设备,用于查找相关资料;

2. 赵太后相关的历史文献。

教学过程:

Step 1: 引入(10分钟)

教师通过介绍赵太后的名字和身份,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提出一个问题:“你们知道赵太后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贡献吗?”请学生回答。

Step 2: 文献资料分析(20分钟)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份赵太后相关的历史文献。学生们需要仔细阅读文献,并回答以下问题:

1. 赵太后的生平是怎样的?

2. 赵太后在历史上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3. 赵太后对国家的贡献是什么?

Step 3: 分享和讨论(20分钟)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分享他们的发现和答案。其他学生可以提出问题或进行补充。

Step 4: 学生自主研究(15分钟)

学生们被要求在课后继续研究赵太后的相关资料,并撰写一篇关于她的文章。学生可以使用互联网等资源来查找更多信息。

Step 5: 学生报告(15分钟)

下一堂课,学生们将在班级中报告他们的研究成果。每个学生有3-5分钟的时间来分享他们的发现和观点。

教学延伸:

1. 给学生提供更多关于赵太后的历史文献,让他们进一步深入研究。

2.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赵太后的生活和决策过程。

评估方式:

1.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分享中的积极参与度;

2. 学生对赵太后的贡献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在个人报告中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触龙说赵太后》教案设计 篇二

教案设计:《触龙说赵太后》

教学目标:

1. 了解赵太后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 学习如何进行历史故事的表演;

3. 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1. 理解赵太后在历史上的重要性;

2. 学习如何演绎历史故事。

教学难点:

1. 理解赵太后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2. 提高学生的表演技巧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

1. 《触龙说赵太后》的剧本;

2. 道具和服装。

教学过程:

Step 1: 引入(10分钟)

教师通过介绍赵太后的名字和身份,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提出一个问题:“你们知道赵太后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重要性吗?”请学生回答。

Step 2: 剧本表演(3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段剧本。学生们需要阅读剧本并分配角色。然后,他们可以开始排练剧本。教师可以提供指导和建议。

Step 3: 表演和评价(30分钟)

每个小组表演他们的剧本。其他学生和教师可以对表演进行评价和提供反馈。学生们也可以互相交流和学习。

Step 4: 总结和反思(10分钟)

学生们回顾他们的表演经历,并讨论他们在表演中的收获和困难。教师也可以提供反馈和建议。

教学延伸:

1. 组织学生进行更大规模的剧场演出,邀请其他班级或家长观看。

2. 学生可以根据剧本编写自己的故事,并进行表演。

评估方式:

1. 学生在表演中的角色扮演和表达能力;

2. 学生对赵太后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参与度和贡献。

《触龙说赵太后》教案设计 篇三

《触龙说赵太后》教案设计

  课程分析:《触龙说赵太后》一文选自《战国策·赵策》,是一篇琅琅上口,广为传诵的名作。文章通过触龙巧妙地说服赵太后将幼子送到齐国作人质以换取救兵,解救国家危难的故事,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父母怎样才是真正爱护子女?正如触龙所言:“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这一主题在今天仍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另外,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情节曲折,语言生动,故事性强,易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本文时,应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诵读、讨论等方式积极参与体验文章欣赏、评价,主动探究问题,并能结合现实生活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

  学情分析:我校的情况很特殊,高一新生生源质量较差,招收的学生大多语文基础薄弱,学习习惯差,但往往思维很活跃,求知欲望非常强。我所教的两个班就是这种情况。因此,教学中要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去理解文章,并创设恰当的教学情景,让学生积极自主地思考问题,并能够相互合作学习,情不自禁地进行表达交流,从而实现“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可以说,只要诱导得当,学生就会积极有效地去学习。加之,现在独生子女较多,对于本文谈及的“爱子”问题,更易产生共鸣,引起学习兴趣。

  设计理念: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带有更大的个人色彩。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情感、经验、眼光、角度去体验作品,对作品作出个性的反应,作出富有想象力的反应”,“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其核心就是关注和重视我们对文学作品的个性化阅读。根据张熊飞教授诱思探究教学论、探究性学习方式的精神,“体验为红线,思维为主攻”“食贵自化,学贵自得”“教贵善诱,学贵善思,以诱达思”在组织教学时,我尝试运用导向性、激励性语言引导学生主动的探究问题,从而真正实现课堂上学生“动情读”“动口议”“动脑思”,让他们真正体验语文学习全过程。

  学习目标:1、理解文意,积累重点文言词语。

  2、感悟、体味本文高超雄辩的讽谏技巧。

  3、深刻领会“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积极意义

  4、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更深刻地体会母爱亲情,感恩父母。

  教学流程:

  一、 课前预习

  课前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及工具书理解“质、揖、走、恃、郄窃、不肖、没死、崩、恣“等重点词语。并利用语文早自习让学生充分预习课文,使其在熟读的基础上,熟悉课文,理解文意,并在反复阅读、理解中巩固对省略句式、宾语前置句、词类活用现象的掌握。

  二、 情景导入

  每当看到有些人用公车接送孩子上学时,每当看到独生子女在家中备受宠爱时,每当听到有些父母为孩子安排一个好的工作,谋一个“好”的前程东奔西跑,不惜权谋私、贪赃枉法时,总会想起发生在战国时期赵威后与触龙之间的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触龙说赵太后》。

  〔点评:利用“导语”激起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的兴趣,学生跃跃欲试,准备进入文章赏读之中。〕

  三、 诵读课文,体验文辞之美

  首先,学生朗读课文。教师范读课文,声情并茂,学生深受感染,老师相机指导诵读要领。学生再读课文,进入文章情景之中。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读得很卖力,并且初步读懂了文意。提出:同学们,《触龙说赵太后》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大家是否可以根据对文章的理解用自己的话讲讲?问题提出后,学生争先恐后,准备回答。

  (同学们积极思考并踊跃回答问题,讲述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四、 引导学生结合背景和课文探究理解触龙説服赵太后的巧妙之处

  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和课文第一段弄清故事发生的背景:当时赵惠文王刚死,孝成王初即位,因年纪太轻,故由太后执政。即故事中的赵太后,赫赫有名的赵威后。秦国看到赵国正在新旧交替之际,国内动荡不定,于是“急攻之”。这篇文章的主要矛盾在于太后的溺爱少子而置国家的安危于不顾,坚决不肯让长安君到齐国去作人质(这在战国时代已形成一种制度,主要由于即使是盟国,彼此之间也不够信任,才用以人为质的办法来巩固联盟),以至于发展到不讲道理的地步。

  同学们,同桌之间相互交流,然后回答:

  刘晓媛:触龙针对赵太后的心理状态采用了一整套“迂回战术”,动之以情,喻之以理,终于说服了赵太后。首先,在叙寒温,谈家常之中缓和了紧张气氛,开始打破僵局,为下一步进谏打下基础。其次,触龙借为自己的少子舒淇谋个黑衣卫士之职,以自己的爱子之心为诱饵,巧妙地引出太后爱子之情,从而过渡到长安君的问题上来。再次,触龙又转弯拐角地把太后的爱女燕红和爱子长安君比较,故意强调太后爱燕后胜过爱长安君,并提出了“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标准引起太后的思考。最后,从历史教训入手总结经验分析了赵国及其他诸侯国侯位绝嗣的原因,就在于其子孙“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接着,直接提出长安君问题,不能不使太后心悦诚服,终于同意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

  郑海彦:这也就是一种“出奇制胜”“引君入瓮”的方法,往往是刀出偏锋,夺取了胜利。触龙有备而来,避实就虚,欲擒故纵,最终说服了赵太后。

  … …

  五、延伸拓展

  引导学生对结合自身阅历对文中观点“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谈谈自己的理解。

  教师:“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这一见解发人深省,“爱子”之心,身为父母皆有,但如何去爱则意义不同。古人尚且知道“骄子如杀子”的道理,我们作为现代人在教育子女方面存在哪些问题,请同学们围绕“独生子女教育”“母爱”等问题按小组讨论,然后选代表发言,谈谈自己的见解。

  全班分为七个小组,同学们热烈讨论,每个学生都成了学习的主体,课堂变成了“学堂”。

  教师:同学们讨论得很热烈,下面我们进行一次口头作文:“我所了解的`当代独生子女教育”。

  同学们听后学习兴致更高了,选代表精彩发言:

  孙盼盼:当代的独生子女是捧大的一代,父母对他们言听计从,物质上极尽奢侈,关心上无微不至,一切都包办,结果父母的溺爱是他们永远“长不大”,凡事都不能独立,依赖性太强。

  柴冰冰:当代的独生子女都成了“小公主”“小皇帝”,他们被别人照顾惯了,养成了许多毛病,如自私冷漠等等。凡事要求别人做得好,却很少去关心别人,甚至对父母也缺少起码的感恩。

  孙书平:父母对孩子的宠爱只会使他们养成任性的习惯,不易融入集体,受不了约束,考虑问题往往不能设身处地,周全行事,制约了个人才能的发挥。

  杨珍珍:“温室里注定培养不出参天大树”,“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过分的呵护,使独生子女缺少必要的挫折承受能力,往往心理脆弱,不能自如应对紧张的学习生活压力。

  时珂:对子女的溺爱,累了父母,却使孩子养成安逸享乐的不良习惯,不懂生活艰辛,从长远来看,当代社会激烈的竞争会使孩子吃苦头。因此“溺爱”子女要不得。

  … …

  学生的表现令我吃惊。学生精彩的回答显示了新时期中学生清醒的自我意识与时代意识。巧妙的设疑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分组讨论又使学生进一步实

现了认识的飞跃。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教师:同学们精彩的发言,让老师看到你们长大了,也让老师看到了你们未来的希望。希望大家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中好好把握吧!课后将发言整理成书面文字。

  课后反思:一堂课,只有抓住学生的心理,巧妙设疑,适当进行诱导,学生才会尽情地探究知识,进行有效的创新学习。这正是张熊飞教授探究性学习方式“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体验为红线,思维为主攻”的要求。不足之处体现在学生课堂上活动面不够广,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还停留在表面,课堂上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有待进一步科学化。

《触龙说赵太后》教案设计【优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