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认识长方体数学教案 篇一
标题:认识长方体的特征和属性
引言: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认识和理解几何形体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长方体作为一种常见的几何形体,具有独特的特征和属性。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将深入认识长方体,了解其定义、特点及相关的数学概念。
一、认识长方体
1. 定义:长方体是一种有六个面的几何体,每个面都是一个长方形。
2. 特点:长方体的六个面都是矩形,且相邻两个面的边相等。
二、长方体的属性
1. 性质一:长方体的六个面都是矩形,且相邻两个面的边相等。
2. 性质二:长方体的八个顶点之间都是直线相连的。
3. 性质三:长方体的相对面平行,且相等。
4. 性质四:长方体的相邻面垂直。
三、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1. 表面积:长方体的表面积等于各个面的面积之和。表面积公式为:2lw + 2lh + 2wh,其中l、w、h分别表示长方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
2. 体积: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度。体积公式为:V = lwh,其中l、w、h分别表示长方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
四、实际应用
1. 日常生活中,长方体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包装盒、冰箱、书柜等都是长方体的实际应用。
2.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理解长方体的特征和属性,加深对长方体的认识。
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长方体的定义、特征和属性,了解了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并了解了长方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数学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几何形体,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年级认识长方体数学教案 篇二
标题:通过实例探究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引言:
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长方体的定义、特点和相关数学概念。本节课将通过实例来探究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加深对长方体的认识。
一、表面积的计算
1. 示例一: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3cm、4cm、5cm,求其表面积。
解析:根据表面积公式:2lw + 2lh + 2wh,将长、宽、高代入公式,得到表面积为2 × 3 × 4 + 2 × 3 × 5 + 2 × 4 × 5 = 94cm2。
2. 示例二: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10m、8m、6m,求其表面积。
解析:同样根据表面积公式:2lw + 2lh + 2wh,将长、宽、高代入公式,得到表面积为2 × 10 × 8 + 2 × 10 × 6 + 2 × 8 × 6 = 332m2。
二、体积的计算
1. 示例一: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3cm、4cm、5cm,求其体积。
解析:根据体积公式:V = lwh,将长、宽、高代入公式,得到体积为3 × 4 × 5 = 60cm3。
2. 示例二: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10m、8m、6m,求其体积。
解析:同样根据体积公式:V = lwh,将长、宽、高代入公式,得到体积为10 × 8 × 6 = 480m3。
三、讨论和思考
1. 通过以上实例计算,我们发现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与长、宽、高之间的关系。如何通过改变长、宽、高来改变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2. 学生可以尝试自行设计长方体的长、宽、高,计算其表面积和体积,并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和比较。
总结:
通过实例的计算,我们进一步探究了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加深了对长方体的认识。通过讨论和思考,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长方体的特征和属性,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多的几何形体及其数学性质。
五年级认识长方体数学教案 篇三
五年级认识长方体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和掌握长方体的特征,理解长、宽、高的概念.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及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教师谈话:我们已学过一些几何图形,你们还记得是哪些吗?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2、出示下面的实物.
教师提问:这些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呢?
老师明确:以前学习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都是平面上的图形,叫做平面图形.现在看到的这些图形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我们把它们叫做立体图形.
教师提问:在低年级时我们曾认识过长方体和正方体,谁能找出这些物体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
引入:这一单元我们要继续深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今天先学习对长方体的认识.
(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二、学习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学生举例)
(一)认识长方体的面.
1、教师演示告诉学生什么是长方体的面,并让学生摸一摸.
2、让学生按照前、后、上、下、左、右的顺序,数一数长方体共有几个面.再观察每个面都是什么形状的.(板书:长方体有6个面,6个面都是长方形.)
3、提问:6个面中有没有不都是长方形的情况呢?
(板书: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4、提问:长方体的6个面还有什么特征呢?(板书: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5、总结特征:长方体有6个面,6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二)认识长方体的棱.
1、让学生摸一摸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地方,说明这叫长方体的棱.
2、让学生把直尺放在棱上,发现直尺平平的.说明棱是直的,是线段,可以度量.
3、提问:长方体有多少条棱?想一想,怎样数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引导学生把棱分成三组,也可用同一颜色把每组互相平行的棱标出来.数出每组各有4条棱,有3组,一共有12条棱.(板书:有12条棱)
4、让学生量一量每组中棱的长度,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板书:互相平行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
5、总结特征:有12条棱,互相平行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
副标题#e#
(三)认识长方体的顶点.
1、让学生摸一摸长方体三个面相交的地方,说明这叫长方体的顶点.
2、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顶点.(按照一定的顺序数)
(板书:有8个顶点)
(四)总结长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它有12条棱,8个顶点.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五)认识长、宽、高.
出示长方体框架,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
1、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怎样分组?每组棱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分3组,每组4条棱长度相等)
2、相交于一个顶点的棱有几条?它们的长度有什么特点?
(3条棱,3条棱的长度不相等.)
3、教师小结:由于有三组互相平行的棱,每组棱的长度相等,我们可以取相交于一个顶点的3条棱作代表,把相交于一个顶点的3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4、指导学生理解长、宽、高的概念.
可让学生把长方体横放、竖放、侧放,分别说出长、宽、高,使学生认识到长方体的形状和大小是由它的长、宽、高决定的.
(六)教学识图,发展空间观念.
1、让学生把长方体学具放在课桌左上角,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能看到几个面?
2、教师启发提问:怎样用图表示出来呢?可同时板书画图.
说明:虚线表示看不见的三条棱,并让学生指出长、宽、高,教师板书.
三、反馈练习.
1、按照教科书所给的图样,用硬纸做一个长方体,再量一量它的长、宽、高.
2、拿一个火柴盒,量一量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再说一说每个面的长和宽是多少?
3、看图说出下面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4、说出右面的物体是什么形状,并且说明:
①它的上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②它的右侧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③它的前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④它的下面和后面各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
习了长方体的特征,那么在长方体的6个面中只能有两个面是正方形吗?如果其它的面也是正方形,那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下节课要研究的问题.五、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面:长方体有6个面,6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棱: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有12条棱,互相平行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
顶点: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有8个顶点.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