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艺术教案 篇一:培养幼儿绘画兴趣的方法与技巧
引言:在幼儿园阶段,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通过绘画,幼儿能够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能够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本篇教案将介绍一些方法和技巧,帮助教师在教学中促进幼儿的绘画兴趣的培养。
一、创造良好的绘画环境
1. 提供充足的绘画材料和工具,如彩色铅笔、水彩颜料、画笔、画板等。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够获得所需的绘画材料,激发他们的兴趣。
2. 布置一个专门的绘画角落,保持整洁和有序。让幼儿在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中进行绘画,有利于他们专注和发挥创造力。
二、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1. 提供多样化的绘画主题和材料。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年龄特点,选择一些有趣的主题,如动物、植物、人物等。同时,提供不同的绘画材料,让幼儿有更多的选择和尝试。
2. 创造绘画的机会和条件。设置专门的绘画活动时间,让幼儿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绘画。在绘画活动中,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给予他们充分的自由和空间。
3. 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肯定。对幼儿的绘画作品进行积极的评价,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和尝试。同时,可以在班级中展示一些优秀的作品,激发其他幼儿的兴趣。
三、引导幼儿进行绘画创作
1. 在绘画活动中,引导幼儿观察和感知。可以通过观察真实的对象或图片,让幼儿观察细节、形状和颜色等,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绘画能力。
2. 鼓励幼儿进行自由创作。在绘画活动中,不要限制幼儿的创作方式和表达方式。鼓励他们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独特的作品。
3. 提供一些绘画技巧和方法。在绘画活动中,适时地介绍一些基本的绘画技巧和方法,如线条的运用、色彩的运用等。帮助幼儿掌握一些基本的绘画技巧,提升他们的绘画水平。
结语:通过上述方法和技巧,教师可以帮助幼儿培养绘画的兴趣,促进他们的艺术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的发展。同时,绘画也是一种愉悦的活动,能够让幼儿在自由创作中获得快乐和满足。
美术艺术教案 篇二:培养幼儿观察力的绘画活动设计
引言:观察力是幼儿认识世界、表达思想的基础。通过绘画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绘画能力,同时也促进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本篇教案将介绍一些设计绘画活动的方法和技巧,帮助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一、绘画活动主题的选择
1. 选择与幼儿生活经验相关的主题,如动物、植物、水果等。通过观察这些主题,可以帮助幼儿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形态,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2. 选择一些复杂的主题,如城市风景、人物等。通过观察这些主题,可以提升幼儿的观察细节和整体的能力。
二、观察绘画活动的设计
1. 提供真实的对象或图片。在观察绘画活动中,可以提供一些真实的对象或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进行绘画。例如,可以提供一些鲜花、水果等,让幼儿观察它们的形状、颜色等,并进行绘画。
2. 引导幼儿观察细节。在观察绘画活动中,可以引导幼儿观察细节,如花朵的花瓣、树叶的纹理等。通过观察细节,可以提升幼儿的观察力和绘画能力。
3. 引导幼儿观察整体。在观察绘画活动中,可以引导幼儿观察整体,如一幅风景画的整体构图等。通过观察整体,可以提升幼儿的空间感和绘画能力。
三、绘画活动的延伸
1. 提供绘画材料和工具。在绘画活动中,提供多样化的绘画材料和工具,如彩色铅笔、水彩颜料、画笔等。让幼儿有更多的选择和尝试,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兴趣。
2. 引导幼儿进行创作和表达。在绘画活动中,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想象进行创作和表达。同时,提供一些绘画技巧和方法,帮助幼儿提升绘画水平。
结语:通过上述设计绘画活动的方法和技巧,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绘画能力。观察绘画活动不仅可以让幼儿认识世界,还能够提升他们的艺术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同时,观察绘画活动也是一种愉悦的活动,能够让幼儿在自由创作中获得快乐和满足。
美术艺术教案 篇三
美术艺术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精神,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和追求正义与公正的价值观。
(二)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探究、体验的过程中,了解美术鉴赏的方法和程序,理解作品的意蕴。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了解作品中艺术语言与主题表达的关系。
(二)理解象征性和立体派的艺术手法。
三、课前准备
(一)学生课前准备:查阅相关资料;准备铅笔、课本。
(二)教学器材:多媒体教室。
(三)教学课件:“格尔尼卡”、“9、11事件”。
四、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以欣赏为主。
导入:
屏幕上出现“格尔尼卡“的作品。
学习新内容:
1、 感受作品的整体氛围(获得初步的整体印象)。
2、 了解作者的艺术思想、艺术品味和艺术风格。
立体主义——这种创造视觉形象的革命性手法是法国画家毕加索和勃拉克在20世纪的头十年所创立的。虽然,立体主义呈现出抽象的几何状态,但事实上它却是在描绘真实的形体。这些画布上的平面物体,同时呈现了各个视角下物体的各个平面,是一种通过二维空间诠释物体的新颖方式。这种创新重新确立了形体与空间的相互作用,改变了西方艺术的进程。毕加索说:“我是依我所想来画对象,而不是依我所见来画的。”可见,立体主义并不拘泥于客观的视觉感受,而更关注对形象的主观创造。
象征——是用一种形象和事物代表另一种事物和意义的方法。通常是用一种具体的形象代表抽象的意义。例如,龙就是一种象征,它代表着什么呢?《格尔尼卡》中的马、牛都是具有象征意义的。
3、 简单描述:
画面上表现了木然屹立的公牛、濒死嘶鸣的马、奔跑的脚、举油灯的人、断臂倒地的士兵、抱着婴儿嚎啕大哭的母亲、仰天狂叫的求救者等。
4、分析作品:
全画只用黑白灰,更加突出了口恐怖的气氛。构图饱满,以不安、强烈、破碎的形象、冲撞的动势、惊恐的气氛和灾难的象征混合于一体,打动着每一个观众的心。这一切使《格尔尼卡》成为上世纪少数几件真正具有大众意义的作品之一。
5、诠释作品:
作品表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法西斯空军野蛮轰炸西班牙北部巴斯克重镇格尔尼卡的事件。此画不是用写实的'手法进行报道,而是采取象征的手法有力地揭露了侵略战争的罪恶和法西斯暴行。如:公牛头象征残暴和黑暗;马的嘶鸣象征痛苦的人民;像眼睛的灯象征光明、希望;手举油灯的女人象征光明、和平等等。作品以二维空间来诠释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物象,并把看到的物象分解成几何形体,然后主观地重新组合,构成画面,以追求物象形态的动感、变化。
6、评价作品:
画家采用半抽象(意象)的立体主义手法,以寓意和象征的形象把法西斯令人发指的暴行揭露出来。这些超时空的形象组合蕴含了画家愤懑的抗议。这种打破空间界限的绘画形式,使画面失去错觉性深度的效果,以一种史诗般的悲壮触动着观众的视觉和心灵。因此,这幅画成了20世纪美术史上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
练习活动:
1、 学习评价:
(1)我明白毕加索从多个角度来
观察物象,并在平面作品上营造错觉性深度的空间。
(2)我明白立体主义从不同角度观察物象的含义。
(3)我明白立体主义绘画并非把描绘对象画得如我们的眼睛所见般的真实。
(4)我能仿效毕加索从不同角度观察及描绘物象。
(5)我对自己在学习活动中表现的评价。
2、 课后随想:
(1)对立体主义的绘画理论和方法我感到能理解或很难理解,因为:
(2)我喜欢或者不喜欢用立体主义的绘画方式作画,因为:
课后准备:
搜集有关“9、11”事件的资料,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准备所需要的工具和材料。
第二课时:创作练习
一、 出示课件:
请同学们看一段“9、11”子袭击美国纽约的录象。“9、11”事件虽然与格尔尼卡事件不同,但性质是一样的。让我们学习毕加索,以“9、11”为题材创作一幅画。
二、 练习活动:
创作一幅以“9、11”事件为题材的绘画,并用简短的文字写出创作心得。形式不限,单色、着色、漫画、抽象、写实、电脑创作、拼贴资料均可。
学生活动
通过查阅资料回答问题
如:格尔尼卡、毕加索
用简单的形容词,回答对作品的初步印象。
如:沉重、灰暗、凌乱、
恐惧等。
简单回答
如:背景、内容、方法、
色彩、作者等等
作者介绍见课本第3
页请一同学阅读。
学生略答。
仔细观察作品,学习观察和描述自己的所见。
在描述的基础上分析作品,由感官优先,进入到思维的主导状态。透过表面,更深地理解作品的意蕴。
对作品的意义进行诠释,并理解作品在艺术形式上的特色。
综览所有要素后,对作品进行归纳性的评价。
学会思考和表达。
将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认识以书面的方式表达出来。
课后思考
搜集资料
以“9、11”事件为题材将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认识以自己创作的方式结合起来,旨在加深对《格尔尼卡》的理解,。
教师活动
引出问题
这幅作品名称是什么?作者是谁?
说一说你对这幅作品的整体初步印象?
归纳:欣赏美术作品感受固然重要,但是还要注意理性的思考与分析。
欣赏作品,你想从哪些方面深入了解呢?
你对毕加索有多少了解?
你知道他的艺术思想和艺术风格吗?
呈现图片资料:
《蒙娜丽莎》
《哭泣的女人》
以感官感受画面,对作品进行描述。
作者为什么用黑白灰而不用其他更丰富、鲜明的色彩呢?
这些人和物画的完整吗?
作者采用了什么艺术形式表现的?
这件作品是在什么背景下创作的呢?
出示课件:
详细介绍作品内容以及作品所表现的形式。
你能根据以上的描述、分析和诠释的结果,评价这件作品吗?
布置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布置作业
提高技法上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