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案 篇一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混合运算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混合运算是指将多种运算符号同时运用在一个算式中进行计算,如加减乘除的综合运算。正确的运算顺序对于解决混合运算问题至关重要。本篇将介绍一种有效的运算顺序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首先,我们要明确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通常,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先进行括号中的运算,然后进行乘除法运算,最后进行加减法运算。这是因为括号中的运算具有最高的优先级,接着是乘除法运算,最后是加减法运算。在具体的计算过程中,我们需要按照这个顺序来进行运算,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实际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例如,给学生出一道混合运算的题目:“(5+3)×2-4÷2”,首先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计算括号中的运算,即5+3=8,然后进行乘除法运算,即8×2=16,最后进行加减法运算,即16-4÷2=16-2=14。通过这个例子,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且掌握如何按照这个顺序进行计算。
另外,为了加深学生对混合运算运算顺序的理解,我们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例如,给学生出几道题目,要求他们按照正确的运算顺序计算出结果。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运算顺序的掌握,并且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最后,我们要注意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混合运算问题时,学生需要运用到多种运算符号和运算规则,因此需要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思维导图、问题解析等方法来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正确的运算顺序对于解决混合运算问题至关重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练习,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且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希望本篇教案对教师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案 篇二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混合运算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内容。混合运算是指将多种运算符号同时运用在一个算式中进行计算,如加减乘除的综合运算。正确的运算顺序对于解决混合运算问题至关重要。本篇将介绍一种针对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首先,我们要明确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通常,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先进行括号中的运算,然后进行乘除法运算,最后进行加减法运算。这是因为括号中的运算具有最高的优先级,接着是乘除法运算,最后是加减法运算。在具体的计算过程中,我们需要按照这个顺序来进行运算,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实际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例如,给学生出一道混合运算的题目:“(5+3)×2-4÷2”,首先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计算括号中的运算,即5+3=8,然后进行乘除法运算,即8×2=16,最后进行加减法运算,即16-4÷2=16-2=14。通过这个例子,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且掌握如何按照这个顺序进行计算。
另外,为了加深学生对混合运算运算顺序的理解,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解决问题。例如,给学生出一道题目:“小明买了3本数学书,每本书的价格是15元,他还买了2盒铅笔,每盒铅笔的价格是4元。请问他一共花了多少钱?”学生需要先计算乘法运算,然后再进行加法运算,最后得出结果。通过这样的实际问题,学生可以将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并且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运算顺序。
最后,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混合运算问题时,学生需要运用到多种运算符号和运算规则,因此需要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思维导图、问题解析等方法来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正确的运算顺序对于解决混合运算问题至关重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实际问题的引导,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且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希望本篇教案对教师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案 篇三
小学数学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第一级运算和第二级运算的概念。
2.进一步认识括号的作用,并认识中括号。
3.掌握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4.知道四则混合运算中商是循环小数或小数位数较多时一般保留两位小数。
5.初步掌握判断能简算的四则混合运算,并正确简算。
6.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根据算式的数据特点,选择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复习铺垫
(1)设问:我们学过哪些计算?(学生回答后,告诉学生: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这四种运算,统称为四则运算。)
(2)填空回答。
①在一个算式里,如果只有( )或者只有( ),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②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 ),又有( ),要先做( )后做( )。
(3)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 )。
2.新课展开。
一,教学例1。
(1)板书例1:3.7-2.5+4.6 3.6×6÷9
然后设问:
①这些算式里有哪些运算?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告诉学生: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②这两个算式的运算顺序怎样?
③如果用“第一级运算”代替“加、减法”,用“第二级运算”代替“乘、除法”,运算顺序怎样叙述。
根据学生回答,改变复习填空①的叙述。
④再概括一点讲,这句话可以怎样叙述?
根据学生回答,改变复习填空①的叙述,出示教材结语。
(2)学生完成例1的计算。
二,教学例2。
(1)板书例2:35.6-5×1.73,6.75+2.52÷1.2,然后设问:
①算式里含有几级运算?
②运算顺序怎样?
根据学生回答,改变复习填空②的叙述,出示教材结语。
(2)学生把没有做完的继续做完。(一学生板演,其余做在书上。)
(3)完成例1下面的“做一做”习题。
三,教学例3。
(1)板书:3.6÷1.2+0.5×5,然后设问:
①这道式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要求用“和、差、积、商”回答)
②如果要先算1.2+0.5怎么办?运算顺序怎样?
③如果要先算(1.2+0.5)×5怎么办?运算顺序怎样?
学生回答第③问时,启发并告诉学生:要用中括号。
④如果要先算1.2+0.5×5怎么办,运算顺序怎样?
边设问边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如下:
(2)让学生计算以上4题。由4名学生板演,其余的做在练习本上。做好后反馈矫正。
提醒学生注意:在四则混合运算过程中,遇到除法的商小数位数较多或多个循环小数时,一般保留两位小数(用约等于),再进行计算。
(3)完成例3下面“做一做”的`练习。
这样设计,主要是精心设计了一级设问,培养学生根据运算顺序的需要使用括号的能力。精心设计的板书,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
3.巩固练习
(1)填空。(出示,学生口答)
①加、减
、乘、除四则运算统称为( )。②加法和减法叫做第( )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 )级运算。
③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 )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第( )级运算,后做第( )级运算;如果有两种括号,要先算( )括号里面的,再算( )括号里面的。
(2)完成练习十第4题。
(3)书面作业。练习第十第1、2题。
4.全课小结。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