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语文牧童教案(精彩3篇)

时间:2014-04-06 02:18:1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五年级下语文牧童教案 篇一

第一篇内容:《小桃红杏出墙来》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小桃红杏出墙来》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2.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欣赏能力;

3.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并背诵《小桃红杏出墙来》;

2.掌握诗歌的基本韵律和节奏。

教学准备:

1.课件或者黑板;

2.教材《小桃红杏出墙来》。

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 (5分钟)

通过展示一幅桃树和红杏的图片,引起学生对于桃树和红杏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故事的背景。

Step 2 学习 (10分钟)

1.教师朗读《小桃红杏出墙来》并解释生字词;

2.学生跟读并尝试背诵。

Step 3 分析 (15分钟)

1.让学生分组讨论故事的情节和主要人物;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故事的情节和主要人物。

Step 4 欣赏 (10分钟)

1.教师朗读诗歌,并解释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2.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Step 5 创作 (15分钟)

1.让学生分组,要求每个小组创作一首以桃树和红杏为主题的诗歌;

2.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朗读自己的诗歌。

Step 6 总结 (5分钟)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桃树和红杏的象征意义。

教学延伸:

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将《小桃红杏出墙来》改编成故事书;

2.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比赛,评选出最佳朗诵者。

评估方式:

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参与度;

2.评价学生的诗歌创作和朗读表现。

五年级下语文牧童教案 篇二

第二篇内容:《小小牧童》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小小牧童》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2.培养学生对于乡村生活的认识和理解;

3.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并背诵《小小牧童》;

2.掌握诗歌的基本韵律和节奏。

教学准备:

1.课件或者黑板;

2.教材《小小牧童》。

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 (5分钟)

通过展示一幅农田和牧童的图片,引起学生对于农村生活和牧童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故事的背景。

Step 2 学习 (10分钟)

1.教师朗读《小小牧童》并解释生字词;

2.学生跟读并尝试背诵。

Step 3 分析 (15分钟)

1.让学生分组讨论故事的情节和主要人物;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故事的情节和主要人物。

Step 4 欣赏 (10分钟)

1.教师朗读诗歌,并解释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2.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Step 5 创作 (15分钟)

1.让学生分组,要求每个小组创作一首以农田和牧童为主题的诗歌;

2.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朗读自己的诗歌。

Step 6 总结 (5分钟)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农田和牧童的重要性和意义。

教学延伸:

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将《小小牧童》改编成故事书;

2.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比赛,评选出最佳朗诵者。

评估方式:

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参与度;

2.评价学生的诗歌创作和朗读表现。

五年级下语文牧童教案 篇三

五年级下语文牧童教案

  篇一:《牧童》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古诗生字,会书写“蓑”;准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2.通过注释以及边读边想象的方法,感知诗歌大意,且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意境;渗透学习栖蟾的《牧童》古诗。

  3.感受、体验诗歌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感悟诗人情怀。

  教学过程

  课前:欣赏一曲笛子独奏——《小放牛》

  同学们,让我们先来欣赏一曲笛子独奏——《小放牛》

  上课:

  一、启:牧童身影越千年

  我看到同学们刚才很陶醉的样子,说说吧,这样的曲子,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这悠扬的笛声自然而然地就让我们联想到了牧童放牛的画面,我们在一年级时学过一首描写牧童的诗,还记得吗?指名背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清]袁枚《所见》

  今天,我们也要学一首与牧童有关的诗。题目就叫 读课题—《牧童》

  二、承:牧童身影整体显

  1.(出示)自己先读读吧,读上两至三遍,把它读正确,读通顺。(读诗一定要投入,就像你们现在这状态,非常好。

  2.指名诵读:谁来单独为大家读读

  正音:这个 “蓑”字,是平舌音,写的时候要注意它是草字头,有一种草就叫蓑衣草呢!用手指书空一遍,可别漏了中间的一横。(过渡:一丝不苟,字正腔圆,有板有眼)还要读出节奏和味道来。师声配合读。

  3.齐读:好,我们一起来读读

  过渡:诗就是这样,读出味道,读出节奏。读诗不仅要读出味道,读出节奏,还要读出感觉,读出画面。你读后眼前有怎样的画面?指名说。

  三、入:牧童身影在眼前

  1.过渡:刚才我们看到的是远景,现在就象拍电影一样,让我们把镜头慢慢拉近。你肯定会有新的收获。静静默读,一边读一边想像画面,看哪些字词激起了你的想像?

  A 草铺横野六七里

  (1) “铺”(草长得很茂盛,像平铺开一样)

  1.指名说,你找得很好,(板书“铺”字)我们平时铺什么?

  2.出示:草长横野六七里

  草冒横野六七里

  草铺横野六七里

  与“长、冒”比较,铺感受到草的多和广。再读这一句学生说道六七里:真的六七里吗?“六七里”在这里是虚指,就是说呀,这原野——非常广阔,你读读。铺得再广阔些,再读。

  3.看着这样的原野,你脑海中会出现哪些词,指名说。出示:

  郁郁葱葱 青草繁茂 绿茵遍野 绿毡铺地 绿草如毯 铺青迭翠 绿草如茵 一碧千里 生机盎然 绿草茸茸 绿草如毡

  ( 草地仿佛一块无暇的绿毡,在铺展。

  郁郁葱葱像碧绿的画卷在铺展 再读

  4.在这么广阔的草地上,牧童可能会做些什么呢?

  小结:对,牧童就是这样,在原野上自在地玩,自由地乐。这广阔的原野带给了牧童多少的乐趣啊,一起读读这句

  板书:自由!

  过渡:一个“铺”字激活了我们想象,再往下读读,让我们再往下读读,我们还看到怎样的画面?

  B 笛弄晚风三四声

  “弄”:(板书“弄”字)

  1.组词:诗中弄笛就是——(玩弄笛子)

  怎样就叫“逗弄、玩弄”笛子呢?这问题不急着回答。也许读懂了这句诗你也就明白了弄字。

  2.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北宋]雷震 《村晚》

  看看注释,你读懂这句了吗?不成曲调,想怎么吹就怎么吹。这就是“短笛无腔信口吹。”“笛弄”就是-“短笛无腔信口吹”啊。

  指导朗读:笛声高了,引读笛弄晚风三四声 低了 引读

  3.(联系生活)我们班很多孩子也在学乐器!那你们学乐器能不能说“弄”?(时间、地点、目的、心情)根据学生所说的,给予回应:你说的是地点不同

  哦,你是为了形成一样技能,目的不一样啊 心态也不一样呢

  4.我听出来了,他的弄笛比我们多了几分轻松,几分自由,少了几分压力,几分紧张。心情也是自由自在啊!这就是““笛弄”啊。

  板书:自在!再读“笛弄晚风三四声”

  过渡:看到牧童在晚风中怎样吹笛子了吗?请你把看到的写下来。

  5.写话

  你可以写第一句,也可以写第二句,能干的同学也可以把第一、二句都写下来。要做到下笔如有神。

  6.交流。回读第一二句。

  7.拓展:

  刚才,你们这么一想象啊,牧童仿佛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出示画面),他也出现在其他诗人的诗句里:(师读)牛得自由骑,春风细雨飞。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

  你也读读,(生读……)见到牧童了吗?他正干吗呢?

  是呀,牧童骑着牛,披着蓑衣,吹着短笛,游荡在青山青草里。这样的生活不是神仙,胜似神仙哪,我们一起读:牛得自由骑,春风细雨飞。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

  带着对这两幅画的美好印象,让我们再读吕岩的这两句诗,读出牧童的悠闲与自在:(齐读两句: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过渡:你还看到了什么画面?哪个字又激活了你的想象?

  C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1.请你看看插图,你仿佛又看到了怎样的话面?指名说。再读诗句: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2.卧:想象一下,他是怎么卧的?

  他就是这样,随心所欲地,想怎么卧就怎么卧,多自在啊,谁读读这句?透过插图和这个卧字,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板书:悠闲

  这么自在的感觉,我们一起在读中享受

  3.有诗人直接写出了他的悠闲和自在。:引入,师读: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何人得似尔(你),无是亦无非。(生交流)自己读一读(……)什么意思?你读明白了吗?谁能像你这样,过着无是无非的生活呢!

  4.是啊,何人得似尔,引读: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何人得似尔,引读: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5.(音乐起)来,让我们连起来读整首诗,再次体会牧童的这份悠闲与自在。

  四、合:牧童身影在人间

  1.通过刚才的学,诗人笔下的牧童仿佛就在我们面前闪现。吕岩为什么会写这样的牧童呢?让我们看一下吕岩的资料

  吕岩:字洞宾,唐代末年进士,当过两次县令。正遇到农民起义,兵荒马乱的,带领家人逃跑,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传说到山中学道,不知所终。

  2.这回你知道他为什么写牧童了么?——吕岩渴望过上这样休闲自在的生活。

  3.总结:其实,向往这样的生活的又何止吕岩一人呢?

  刚才我们在学习《牧童>诗的过程中,读到了栖蟾的几句诗,连起来其实就是一首完整的诗,题目也叫《牧童》。(出示)让我们一起连起来读读——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北宋]雷震 《村晚》)

  回读生齐读: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清]

  4.这些诗都是写牧童的。

  有位专家他专门做过一个统计,在古人的诗作中以牧童为主题的诗在不同的朝代中曾出现过二十多次。

  诗人想表达的都是对乡村牧童生活的向往啊。而这二十多首写牧童的诗,都是表达对自由自在的田园的向往和追求。像这样写牧童的诗,它不仅仅是一个个方块的文字,也不仅仅是文学作品,它更是我们中国特有的文化。板书:文化

  5.如果你以后再听到短笛声,——你可能会想起一个人——(生:吕岩);你可能会在心中念起一首诗——(生背诵《牧童》,再齐背诵。)

  师:从此,你对牧童不再陌生,尽管你们相隔千年。这就是文化的力量。也相信写牧童的诗还会延续,写牧童的歌不会间断。

  6.作业菜单:选做

  1.课外收集以牧童为主题的诗,与同学分享感受。

  2.把《牧童》改写成一篇小短文。

  3.默写《牧童》。

  篇二:牧童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正确认读一个要求会认的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三首诗,并背诵这三首诗。

  (二)过程与方法

  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阅读为主,联系文中的'优美词句展开想象,从而达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的目的。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品读重点词句,体会诗句体现的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展开想象,感受孩子的无忧无虑、纯真烂漫,有感情的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孩子的无忧无虑、纯真烂漫,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并体会作者的情感。

  课前预习

  1.查阅书籍或上网了解作者及相关的时代背景。

  2.借助相关资料尽可能弄懂重点字、词、句的意思。

  3、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有人说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歌,也有人说童年是一幅幅美丽的画,那你眼中的童年是什么样的呢?

  2、今天,我们就走进唐代诗人吕岩的七言绝句《牧童》,感受古代孩子的童年生活。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读古诗。

  2、指名朗读。

  3、读了这首诗,你明白了什么?

  三、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一)欣赏美丽原野:

  出示第一句:草铺横野六七里

  1、指名朗读。

  2、从第一句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从那里看出来?

  3、小结:当你置身于这一片广阔的、绿草如茵的草原上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呢?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4、有感情朗读。

  (二)倾听悠扬笛声:

  1、眼前的就是这一片美丽的草原。此时,晚风吹来,阵阵凉意,让人感觉多么舒服呀!如果你也置身于这样美丽的境界中,你想在草原上听到些什么声音呢?

  2、要是这些美妙的声音都汇成一首动听的笛子声,那该多好呀!想听吗?

  3、播放录音。

  4、感受一下这是怎样的一种笛声?你怎么知道的呢?

  5、牧童是怎样吹笛子的呢?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来?

  (三)拓展数字诗歌:

  1、现在请你仔细观察这两句后半段有什么特点呢?

  2、你还知道哪些数字诗呢?

  (四)体会自由生活:

  1、牧童置身于美丽的原野中,吹着悠扬的笛子,你觉得他过得是怎样的生活?谁能用文中的诗句回答。

  2、出示后两句

  3、牧童从哪里归来?怎样归来?

  4、如此悠闲、自在、轻松的牧童,谁能将他读出来?

  5、吕岩又为什么写这样的牧童呢?(出示吕岩小传)你知道了什么?

  (五)想象美丽画卷:

  听古诗,请你把这首诗在你脑海中变成一幅画,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牧童》这首诗让我们体会到了原野生活的乐趣,我们认识了这位天真烂漫的牧童,欣赏了他美妙的曲子。现在,让我们再次背诵这首诗,再次感受感受古代孩子的童年生活。

  六、课外拓展

   1. 选择其中一幅画面,进行想象,改写成一篇有趣短文。

  2、搜集描写古代儿童生活的诗并在小组进行交流。

五年级下语文牧童教案(精彩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