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寡人之于国也》教学教案 篇一
第一篇内容
引言:
《寡人之于国也》是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子的一篇重要著作,探讨了一个君主如何能够成为一个好的统治者。本教案旨在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其中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1. 了解《寡人之于国也》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 分析荀子的思想观点,理解他对君主的要求和对政治的看法。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能够运用荀子的思想,思考和解决现实问题。
教学重点:
1. 理解《寡人之于国也》的主要内容和思想观点。
2. 运用荀子的思想,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教学难点:
1. 理解荀子对君主的要求和对政治的看法。
2. 运用荀子的思想,思考和解决现实问题。
教学活动:
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引起学生对古代君主统治和政治理论的兴趣。
2. 学习《寡人之于国也》的背景和主要内容,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
3. 分析荀子的思想观点,学生小组合作,归纳总结。
4. 运用荀子的思想,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展示解决方案。
5. 小结:学生总结所学内容,提出问题和思考。
教学资源:
1. 《寡人之于国也》的文本。
2. 图片展示。
3. 学生分组讨论和小组合作的活动材料。
教学评估:
1. 学生对《寡人之于国也》的背景和主要内容的理解。
2. 学生对荀子思想观点的总结和归纳能力。
3. 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结语:
通过本教学教案的设计和实施,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寡人之于国也》的思想内涵,培养批判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的思考和行动提供指导和启示。
高二《寡人之于国也》教学教案 篇二
第二篇内容
引言:
《寡人之于国也》是荀子的一篇重要著作,探讨了一个君主如何能够成为一个好的统治者。本教案旨在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荀子的思想观点,并运用这些思想观点,思考和解决现实问题。
教学目标:
1. 理解《寡人之于国也》的主要内容和思想观点。
2. 分析荀子的思想观点,理解他对君主的要求和对政治的看法。
3. 运用荀子的思想,思考和解决现实问题。
教学重点:
1. 理解《寡人之于国也》的主要内容和思想观点。
2. 运用荀子的思想,思考和解决现实问题。
教学难点:
1. 理解荀子对君主的要求和对政治的看法。
2. 运用荀子的思想,思考和解决现实问题。
教学活动:
1. 导入:通过引用荀子的名言,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习《寡人之于国也》的背景和主要内容,学生个人阅读并回答问题。
3. 分析荀子的思想观点,学生小组合作,归纳总结。
4. 运用荀子的思想,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学生个人或小组完成写作或讨论任务。
5. 学生展示和交流解决方案,进行讨论和反思。
6. 小结:学生总结所学内容,提出问题和思考。
教学资源:
1. 《寡人之于国也》的文本和相关资料。
2. 学生个人阅读和小组合作的活动材料。
3. 学生个人或小组完成写作或讨论任务的活动材料。
教学评估:
1. 学生对《寡人之于国也》的背景和主要内容的理解。
2. 学生对荀子思想观点的总结和归纳能力。
3. 学生运用荀子思想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结语:
通过本教学教案的设计和实施,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寡人之于国也》的思想内涵,培养批判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的思考和行动提供指导和启示。同时,通过运用荀子的思想,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现实问题,培养实际应用能力。
高二《寡人之于国也》教学教案 篇三
高二《寡人之于国也》教学教案
导语;《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论述了如何实行“仁政”以“王道”统一天下的问题。下面是其教学教案,欢迎参考。
教学目标:
1.掌握“凶”、“加”、“丧”、“发”等重要文言实词及判断、倒装句式
2.引导学生对孟子“王道”思想的深层思考
教学重难点:
1.文言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情感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由对战国形势的概括导入
二、 诵读课文
要求:①读准字音
②理清句读
③读出语势
三、 品读课文
(一)品读第1段
1.文言实词
掌握“凶”、“加”、“河”的古今异义
2.品味文言中蕴含的`文化
引导学生理解古代君王为何希望民多这一文化现象
多媒体提示:
“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 当今争于气力.”
《韩非子&8226;五蠹》
“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
刘向《战国策序》
(二)品读第7段
1.文言实词及句式
理解“发”、“岁”、“罪”等词义
把握“是何异于…”句式
2.引导学生理解梁惠王“民不加多”的原因
(三)品读第24段
1.文言句式
把握“或…或”、“直…耳”句式
2.启发学生理解“以五十步笑百步”的喻义
(四)品读56段
1.文言实词及句式
掌握“胜”、“养生丧死”、“负戴”等词义
掌握“申之以孝悌之义”这一状语后置句式
2.掌握“王道”的内容和实质
3.品味文言中蕴含的文化
涂有饿殍的年代,“养生”已是不易,孟子为何还要重视“丧死”呢?
多媒体提示:
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
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
惟送死可谓当大事
四、 综合探究
归纳孟子的“王道”主张
五、 课后研讨
孟子长期奔走于各个诸侯国推广其“仁政”主张,结果是没有一个诸侯国采纳其思想,而同时期的法家思想却大放异彩思考儒家思想为什么在当时不被采纳而到了大一统的汉代却能光辉夺目呢?
六、 板书设计
梁惠王 霸道 移民移粟 民不加多
保民
孟子 王道 养民 天下之民至
教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