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教学设计 篇一
第一篇内容
教学目标:
1. 了解琥珀的形成和特点;
2. 学习琥珀的分类和用途;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幻灯片;
2. 琥珀标本;
3. 美术纸和彩色铅笔。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引入琥珀的话题,通过幻灯片展示一些琥珀标本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琥珀的形成和特点(15分钟)
通过幻灯片讲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和特点,包括琥珀是由树脂化石化而成的、琥珀的颜色和透明度等。
3. 琥珀的分类和用途(20分钟)
通过幻灯片和实物标本,介绍琥珀的不同分类和用途,如琥珀可以制作首饰、医学上的应用等。
4. 观察和分析琥珀标本(15分钟)
分发琥珀标本给学生,让他们仔细观察并用彩色铅笔画出琥珀的颜色和纹理。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比较各自的观察结果。
5. 总结和展示(10分钟)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观察结果,并对琥珀进行总结,强调琥珀的重要性和价值。
6. 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琥珀的小短文,包括琥珀的形成过程、特点以及自己对琥珀的认识。
教学评价:
1. 学生对琥珀的形成和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
2. 学生能够分辨不同类型的琥珀和了解琥珀的用途;
3. 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琥珀》教学设计 篇二
第二篇内容
教学目标:
1. 学习琥珀的形成和特点;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教学准备:
1. 琥珀标本;
2. 彩色粘土;
3. 彩色细线。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引入琥珀的话题,让学生讨论和分享自己对琥珀的了解和认识。
2. 琥珀的形成和特点(15分钟)
通过图片和文字,讲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和特点,强调琥珀是由树脂化石化而成的,以及琥珀的颜色和透明度等。
3. 动手制作琥珀项链(30分钟)
将彩色粘土分发给学生,让他们用手塑造出一个琥珀的形状,然后用彩色细线穿起来,制作成一个琥珀项链。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可以在粘土上添加一些珍珠或其他装饰。
4. 展示和分享(10分钟)
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琥珀项链,并分享他们的创意和设计理念。鼓励学生互相欣赏和学习。
5. 总结和反思(10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制作过程,总结琥珀的特点和制作琥珀项链的经验,让他们思考自己在制作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6. 作品展示和评价(10分钟)
展示学生的琥珀项链作品,并进行互相评价和表扬,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制作心得和感受。
教学评价:
1. 学生对琥珀的形成和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
2. 学生通过动手制作琥珀项链,培养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学生通过展示和分享,提高了自己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琥珀》教学设计 篇三
《琥珀》教学设计精选
教材分析:
《琥珀》是一篇说明文。作者由一块稀世珍宝琥珀,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采用生动传神的语言,推测并再现了这块少见的琥珀的形成过程。文章布局严谨,语言细腻形象,逻辑推理严密,真实与想象相结合,使文章具有神奇色彩。教学时,一方面引导学生体会真实情景描写的简洁翔实,了解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深切感受想象中的故事情节描写的生动传神,细致巧妙。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样子及价值。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及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以及这样想象的依据。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及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看图激趣。
1.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有一天,在大海边,一位渔民带着孩子走在沙滩上,孩子赤着脚,忽然孩子踩着了一块硬东西,他把它挖了出来。“爸爸,你看这是什么? ”渔民接过仔细地看了看,“这是琥珀,孩子”他高兴地说:“有两个小东西关在里面呢,—个蜘蛛,一个苍蝇,这是很少见的。”
2.出示琥珀图片。假如你是一位讲解员,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生描述琥珀样子。
3.默读课文最后一段,用直线画出描写琥珀样子的句子,用曲线画出写它价值的句子。
4.指名读描写琥珀样子及价值的句子。
5.了解了琥珀的样子和价值,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学习课文,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及条件。
(一)看视频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看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二)这块包裹着苍蝇和蜘蛛的奇异的琥珀又是怎么形成的呢?这块琥珀的形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1. 默读1——11自然段,抓主要内容说说。
(一只苍蝇在松树上休息,一只蜘蛛爬过来想把它当作美餐,就在蜘蛛刚扑过来的一瞬间,一滴松脂刚好从树上滴下来,把它们包在里头。)
2. 这块琥珀的形成应具备哪些条件?
天气热 松树老 松脂正好包住蜘蛛和苍蝇
A.描写天气的句子。 (2 .8段)
B.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情?(9段)
用手演示松脂包住蜘蛛和苍蝇的过程。(蜘蛛和苍蝇会逃离)
这是一只怎样的苍蝇?一只怎样的蜘蛛?(指导朗读课文3——6自然段)
C.师总结:当贪婪的蜘蛛扑向快乐的苍蝇的那一瞬间,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不早不晚,不偏不斜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了里头,这真是无巧不成书呀!
D.写作特点:丰富合理的.想象 生动准确的说明
E.结果怎么样?(10段)
苍蝇 ——乐极生悲 蜘蛛——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所以作者说“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的泪珠里。”
(三)松脂球怎样变成化石
1.一对敌对的小虫包进了松脂球以后,小虫的活动停止了,但自然环境还在继续变化。松脂球是怎样变成化石的呢?
2.默读第12、13、14自然段,思考松脂球变成化石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在学生默读思考后,指名说说。老师随机板书松脂球变为化石的必备条件:
地壳变动 埋在海底 时间漫长
3.学生自由有感情地读这部分内容。
(四)总结琥珀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
科学家根据这块琥珀的样子,推测出它形成必备的条件,同学们根据板书,说说琥珀的形成经过了哪两个阶段?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填空)
琥珀形成的两个阶段是:由松脂形成松脂球,再由松脂球变成琥珀。这个过程必须具备的条件是:天气热,松树老,松脂正好包住蜘蛛和苍蝇这两个小虫,形成松脂球;地壳变动,松脂球长时间埋在海沙下面,变成化石。
(五)小结
松脂球变成了化石 ,就是琥珀,于是就有了这节课开头老师讲的故事。作者由一块稀世珍宝琥珀,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采用生动传神的语言,推测并再现了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真实与想象相结合,使文章具有神奇色彩。
三、我的视角,引发思考。
1.冬冬:我认为这篇课文的题目改成“奇异的琥珀”更好。你觉得这块琥珀奇异在哪儿呢?
2.丁丁:快乐的小苍蝇被松脂淹没了,我为她惋惜;但我又想,她被封在这块琥珀里,获得了永恒。
3.引导学生自由发言。
4.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四、拓展练习,激发想象。
1.出示“柏抱槐”图片,学生欣赏。
2.拓展练习
我们以前学习过《黄河象》这篇课文,科学家根据黄河骨骼化石的样子,推测出它失足落水时的情景。《琥珀》这篇课文,科学家根据琥珀的样子,推测出它形成的过程。我们也当一次科学家,推测一下柏抱槐的原因,要做到想象合理。课后练习写出一篇像课文一样的科学小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