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泊秦淮》教学设计 篇一
【导言】
《泊秦淮》是一首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七言绝句。通过描写秦淮河上的景色和环境,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本文将围绕该诗的背景、意境和情感展开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
【教学目标】
1.了解《泊秦淮》的背景和作者;
2.理解诗人的意境描写和情感表达;
3.学会欣赏古诗的美,培养文学情趣。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运用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过程】
一、导入(10分钟)
1.引入课题,简要介绍《泊秦淮》的背景和作者;
2.播放秦淮河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感受秦淮河的美景。
二、理解诗意(20分钟)
1.带领学生齐读全诗,感受诗的韵律和美感;
2.讲解诗中的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3.分组讨论,学生自由发表对诗意的理解,教师给予指导和点拨。
三、欣赏诗歌(15分钟)
1.播放不同版本的《泊秦淮》朗诵录音,学生听后表达自己的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朗诵的语调、节奏和情感表达;
3.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展示个人的理解和感悟。
四、诗歌鉴赏(2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诗中的意象和描写手法;
2.讨论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3.教师示范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如注重语音语调,注意停顿和抑扬顿挫等。
五、拓展延伸(10分钟)
1.介绍其他描写水乡景色的古代诗歌,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2.学生自由发表对水乡景色的感受和想象。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对《泊秦淮》这首古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欣赏。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学生锻炼了自己的语感和表达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文学情趣。在拓展延伸环节,通过对其他古代诗歌的介绍,拓宽了学生的文学视野,让他们对古代文学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初中语文《泊秦淮》教学设计 篇二
【导言】
《泊秦淮》是一首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名篇,通过描写秦淮河上的景色和环境,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本文将围绕该诗的背景、意境和情感展开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
【教学目标】
1.了解《泊秦淮》的背景和作者;
2.理解诗人的意境描写和情感表达;
3.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运用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过程】
一、导入(10分钟)
1.引入课题,简要介绍《泊秦淮》的背景和作者;
2.播放秦淮河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感受秦淮河的美景。
二、理解诗意(20分钟)
1.带领学生齐读全诗,感受诗的韵律和美感;
2.讲解诗中的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3.分组讨论,学生自由发表对诗意的理解,教师给予指导和点拨。
三、欣赏诗歌(15分钟)
1.播放不同版本的《泊秦淮》朗诵录音,学生听后表达自己的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朗诵的语调、节奏和情感表达;
3.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展示个人的理解和感悟。
四、诗歌鉴赏(2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诗中的意象和描写手法;
2.讨论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3.教师示范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如注重语音语调,注意停顿和抑扬顿挫等。
五、拓展延伸(10分钟)
1.介绍其他描写水乡景色的古代诗歌,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2.学生自由发表对水乡景色的感受和想象。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对《泊秦淮》这首古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欣赏。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学生锻炼了自己的语感和表达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文学情趣。在拓展延伸环节,通过对其他古代诗歌的介绍,拓宽了学生的文学视野,让他们对古代文学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初中语文《泊秦淮》教学设计 篇三
初中语文《泊秦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解诗句含义,领悟诗的意境。
2、理解诗歌的内容。
3、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通过对诗人经历的了解和和背景的把握,学生可以就诗意自学,然后老师点拨,通解诗意然后背诵默写。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国的诗文浩如烟海,能流传千古,靠的不是诗人的地位和名气,而是诗人的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唐朝末年,藩镇割据,战争连连,但统治者目光短浅,不知道危险已经近在眼前,依然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诗人面对此种景象,写下了《泊秦淮》一诗,抒发内心的愤慨。
二、结合注释了解作者及背景
杜牧,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 。
三、鉴赏诗歌
⒈写景中蕴含凄请暗淡,为本诗定上伤感悲愁基调的句子:烟笼寒水月笼沙
⒉使诗人产生亡国,历史又重演的忧患,借古喻今的句子: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亭花。
3.杜牧的《泊秦淮》:表现诗人的忧患意识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4.首句两个“笼”字用得好在哪里?答:两个“笼”,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渲染了悲凉的气氛,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冷清的景象,写出了水边夜色的.迷蒙冷寂,寄托了诗人的忧愁和感伤。
5.本诗最后两句用的是曲笔,怎么理解?答:这两句表面上是谴责歌女不懂亡国之恨,一味沉迷靡靡之音,实际是在批评那些不以国事为重、贪图享乐的达官贵人,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6.诗的末句写《后庭花》,这在艺术手法上叫什么啊?答:借古讽今,表达了诗人对世道人心的忧患意识。
7.“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特点是朦胧(迷茫),冷寂(悲凉)。
8.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9.“犹”抒发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世风的愤恨之情。
四、课堂检测
十分钟测试。
五、拓展延伸
比较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体会不同的人生境界,不同的追求。
这首诗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不同点是什么?
六、小结
表面上是谴责歌女不懂亡国之恨,一味沉迷靡靡之音,实际是在批评那些不以国事为重、贪图享乐的达官贵人,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七、作业
1、 熟读、背诵。
2、完成学案。
八、板书设计
泊秦淮 唐朝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