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给予树》优质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一
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善良品质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而三上的《给予树》正是一个很好的教材,它通过一个小女孩的故事,向学生们传递了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重要性。下面我将分享一下我对《给予树》的优质教学设计及反思。
首先,我认为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利用《给予树》这个故事所蕴含的情感元素,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引入故事之前,我会先让学生们回忆并分享一下自己曾经受到他人的帮助或者自己帮助他人的经历。通过这样的分享,可以让学生们从自身经历中感受到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喜悦和意义,为后续的故事理解打下基础。
其次,我会设计一些与故事内容相关的任务和活动,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例如,在故事中,小女孩每次帮助他人之后,都会得到一颗心形的果实。我会让学生们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故事,然后设计一个类似的“果实”奖励系统,鼓励组员之间互相帮助和关爱。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学生们亲身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激发他们的爱心和善良品质。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我还会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例如,在故事结尾,小女孩用自己的方式帮助了一位老人,解决了他的困难。我会让学生们思考,如果他们是小女孩,他们会怎样帮助这位老人,解决他的困难。然后,让学生们自己创造一个新的结局,分享自己的想法。通过这样的思辨和创造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给予树》是一本优秀的教材,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情感、行为和思维等多个维度去理解和感悟爱心和善良的重要性。在教学设计中,我们要注重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设计相关的任务和活动,培养学生的思辨和创造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我们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培养爱心和善良品质,成为有用于社会的人才。
三上《给予树》优质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二
《给予树》是一本非常有教育意义的书籍,它通过一个小女孩的故事,向学生们传递了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我将《给予树》作为教学素材,设计了一堂关于爱心和善良的课程。以下是我对这堂课程的反思和总结。
首先,我认为在教学中要注重情感教育。在引入故事之前,我通过一些温馨的图片和音乐来烘托氛围,让学生们进入到一个温暖的情感状态中。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我注重语调和表情的把握,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在故事结束后,我鼓励学生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话语去表达对爱心和善良的理解和感悟。
其次,我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故事中,小女孩通过自己的行动帮助他人,得到了一颗心形的果实。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这种行动的乐趣,我设计了一项实践任务。我让学生们去找到周围的一位需要帮助的人,然后用自己的方式帮助他们,并记录下这个过程。在课后,学生们分享了自己的实践经验,他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次实践,他们感受到了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意义。
此外,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故事的结尾,小女孩用自己的方式帮助了一位老人,解决了他的困难。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他们是小女孩,他们会怎样帮助这位老人,解决他的困难。通过让学生们思考和讨论,我希望他们能够培养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综上所述,《给予树》是一本非常有教育意义的书籍,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它来引导学生培养爱心和善良品质。在教学设计中,我们要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我们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体验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意义,培养他们的爱心和善良品质。
三上《给予树》优质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三
人教版三上《给予树》优质教学设计及反思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反思意为自我反省。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三上《给予树》优质教学设计及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材分析:
《给予树》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个主题单元“献出我们的爱”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是在积累语言的同时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会认10个,会写12个;理解“沉默不语”等词语的意思。
2、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并能运用此法理解课文内容。
3、读课文,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体会思想感情,感受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等,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4、积累语言,练习写话。
教学重难点:
通过妈妈的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圣诞节图)问:这是什么节日?你们喜欢过节吗?为什么?
师:你还了解什么关于圣诞节?生:在每年的12月24日……
师:老师发现一提起过节你们就特别开心。今天我们就上一课关于圣诞节的。希望能给你们带来快乐。
2、板书课题:31给予树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出示自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画出生字新词。)
2、扫除字词障碍。
(1)、指名读,全班读,开火车读。
(2)、(出示:援)重点指导援的写法以及援助中心的意思。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课文中都写到了谁?给你印象最深的是谁?
2、全班交流,教师并板书:金吉娅
四、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学习第三自然段:
1、划出描写金吉娅的句子。
课件出示:只有八岁的小女儿沉默不语。
“沉默不语”是什么意思?从沉默不语可以看出金吉娅这时心情怎么样?
2、金吉娅这么难过,而哥哥姐姐们表现得怎么样?能找出句子读一读吗?
3、(读相应句子: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问:兴高采烈什么意思?
4、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学习第四自然段:
1、为什么金吉娅沉默不语?她为什么要给小女孩买洋洋?
(出示相应句子: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1)“什么都”说明什么?
(2)想想她没有什么?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2、拓展训练:多么可怜的小女孩在圣诞节前夕什么都没有。如果你就是金吉娅,你来到这棵挂满心愿卡的树前,你会想些什么?
3、总结金吉娅的品质。(板书:善良仁爱)
学习第五自然段
1、听,圣诞的钟声敲响了,给予树下有个八岁的小女孩。我现在就是金吉娅的妈妈,我生气过。可是,我现在要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你们还是她的兄弟姐妹。你们会怎样?
2、课件出示“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地笑脸”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4、八岁的金吉娅善良,深深地打动我们。收了洋娃娃的小女孩会怎么说?
5、小女孩愿望实现了,请同学们替小女孩几句感谢的话。
五、布置作业:
自己动手制作一份贺卡送给你最爱的人。
教学反思
上完课,自我感觉挺顺利的。这节课能完成教学目标,但有些细节地方还做得不够好。课后,老师们也肯定了这课的优点,指出了不足之处。
一、突出了重点、难点,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给予树》这篇课文以“爱”为线索,突出体现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抓住“爱”进行教学。在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是通过重点语句表现出来的。所以,在教学中利用感悟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主要的教学方法。同时,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使学生在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
二、课堂教学扎扎实实,注重读写结合。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没有很花俏的东西。我重视的是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因此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思考、朗读、讨论、交流,并把字词教学渗透于教学的各环节中。如在理解课文是最后一个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理解“如愿以偿”的意思,并教会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又如在本课的导入环节,我也是以对“沉默不语”的理解来引入新课的。
在读到“一个陌生小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你能为陌生小女孩写几句感激的话吗?指导学生动笔写一写。这是把读写训练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写的'能力。结果,很多学生一下子就写了四五句话来,既写了对金吉娅的感激,又写出了对金吉娅的赞扬。如陈瑾是这样写的:“金吉娅,你送给我的洋娃娃,我已经收到了。我多么感激你呀!我会好好照顾它,像它的妈妈一样。金吉娅,你真是个善良的小女孩!”从学生的话语中,可以充分看出,他们已完全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了。
三、亦师亦友,师生共同构筑生活化课堂。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老师不再是背着手在课堂上踱步,远远地观望,而是做为本次活动的参与者,参与其中,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就像朋友一样,可亲可爱,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如文章第四自然段是重点指导朗读的部分。在指导学生地有感情地朗读金吉娅对妈妈说的话时,我以请教的姿态让学生教我应当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学生的积极参与性一下子调动起来了,不仅积极思考怎样才能读出感情,还乐于示范。
四、 恰当的评价语,达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上课时,我们老师都会犯一个通病,就是自觉不自觉地要去重复学生的答案。有时是不知道怎么含接,有时是怕其他学生听不清楚。其实,老师听同学回答问题,关键要对他的答案进行评价。让学生明白自己的看法是否正确,问题在哪里,该怎么样改正。有时是回答不完整的要帮他表达清楚;有时是不正确的要引导学生给予纠正;有时是要对其看法进行肯定,表示赞赏。这样,学生的认识、表达等才能得到提高。
在这节课中,我就非常注重对学生的评价。我认真听他们的发言,对不同的回答我都尽量使用不同的评价语言。如:让学生说说“沉默不语”是什么意思时,有学生回答:“沉默不语的意思就是说低下头不说话。”我便肯定地说:“你回答得真精炼。”另一个学生接着说:“老师,我认为沉默不语的意思是说因不高兴或心里有事而不说话。”时,我高兴地告诉全体学生:“原来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老师希望同学们在这一节课上都能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好吗?”这就无形中在对学生进行一种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的渗透。
上完这节课,我的感受就是要上好一节课不容易。课前老师要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特别是学生方面,要考虑得很细。因为学生在课堂上会出现什么情况我们老师是不知道的。但是我们老师事先可以估计,列出几种可能,制订几种应变的方案,这样在课堂上我们才能应对自如,从容不迫。例如,我班学生在课堂上往往会出现理解完全失误的现象,有时是你如何也想象不出的低级的错误。所以在备课时,我就充分考虑了当学生出现这种情况时,自己该如何引导。因此,在现场教学中,当学生真的又再现这样的现象时,我才能做到不急不燥,沉着地引导学生从另一个正确的方向去理解课文内容。
我认为,课堂上当学生对某一问题迷惑,出现冷场时,我们老师要想办法去引导学生,打开学生的思路。并不是每个问题学生都能回答出来的课就是好课,现在的课堂关键要看当学生不懂时你老师如何去引导。当然,对于事先没有想到的,课堂上才生成的东西,那就要靠老师的机智了。所以备课时,除了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
五、不足之处:
1、 导入过于繁琐,以致于时间花了太多,变成前松后紧了,导致课的收尾比较苍促。
2、 在上课时我的语速偏快些,导致部分学生反应不过来。
3、 评价是对学生的一种鼓励与肯定。在这节课中,我十分注重对学生的评价,而忽略了让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
总之这堂课有精彩,也有不足,今后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