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案【精彩3篇】

时间:2012-08-08 06:37:3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案 篇一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案的设计与实施

导语:《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案旨在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正义之志、礼仪之尊和智慧之能。本文将从教案设计和实施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教案设计

1.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仁义礼智四种品质的内涵和作用,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和人文精神。

2. 教学内容:

(1) 仁爱之心:学习仁爱的定义、特征和体验,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善待他人的能力。

(2) 正义之志:学习正义的概念、原则和实践,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社会公平和正义。

(3) 礼仪之尊:学习礼仪的重要性和意义,培养学生尊重他人、遵守社会规范的良好习惯。

(4) 智慧之能:学习智慧的涵义和培养途径,通过思维训练和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智力素质。

3. 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实践活动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4.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和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既注重知识的掌握,又注重品德的培养。

二、教案实施

1. 教学步骤:

(1) 导入环节:通过引发学生对仁义礼智的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知识讲解:依次讲解仁爱、正义、礼仪、智慧的概念、内涵和作用,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互动讨论。

(3) 案例分析: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仁义礼智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仁义、正义、礼仪、智慧相关的实践活动,如社区义工、义卖活动、礼仪培训和智力竞赛等。

(5) 总结归纳:通过小结和总结,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反思,形成自己的思考和认识。

2. 教学效果评估:通过课堂观察、学生表现和作业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三、教案改进

在实施教案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1. 优化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调整教学目标和内容,使之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

2. 创新教学方法:引入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新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加强师生互动: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意见,倾听学生的声音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4. 强化实践环节:加大实践活动的比重,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体验来感受仁义礼智的力量。

结语:《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案的设计和实施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探索和改进,只有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使他们成为有仁义礼智的优秀公民。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案 篇二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案的实施效果评估

导语:《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案的实施效果评估是对教案设计和实施的一个重要补充,通过评估可以客观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本文将从评估内容和评估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评估内容

1. 知识掌握:评估学生对仁义、正义、礼仪、智慧概念和内涵的理解程度,包括定义、特征和作用等方面。

2. 价值观培养:评估学生对仁义、正义、礼仪、智慧的认同程度和实践能力,包括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品德发展: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仁爱、正义、礼仪、智慧等品质,包括参与度、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等方面。

二、评估方法

1. 课堂观察:通过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观察和记录,包括学习态度、参与度和表达能力等方面。

2. 学生作业:通过书面作业、小组讨论和思维导图等形式,评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3. 实践活动评价:通过对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评价,评估学生在实践中表现出的仁义、正义、礼仪、智慧等品质。

4. 学生反馈:通过问卷调查、讨论和个别交流等方式,听取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和建议,及时了解问题并进行调整。

三、评估结果分析

1. 综合评估:综合分析各项评估结果,得出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2. 个别辅导: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问题,提高学习能力。

3. 教学改进:根据评估结果和学生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改进教学效果。

四、评估结果应用

1. 学生成绩评定:将评估结果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重要参考依据,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状况。

2. 教学改进: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进行教学改进和调整,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3. 家校合作:将评估结果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需求,形成家校合力。

结语:《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案的实施效果评估是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一次全面评估和反思,只有通过评估,我们才能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真正受益。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案 篇三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案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对别人的痛苦、不幸、危难等觉得不忍、同情的心理,也就是侧隐之心。孟子说“侧隐之心,人皆有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案,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相关栏目!

  一、 教学目标:

  1、继续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有关的文言句式。

  2、把握孟子的“四端”说。

  3、进一步学习孟子运用层进、对比和比喻说理的方法。

  二、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出示教学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孟子》选读的最后一篇:《仁义礼智,我固有之》。学习要求总体上与学习其他“诸子散文”一样,还是三点:一是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有关的文言句式,二是把握思想观点,三是学习说理方法。本课的学习目标是:1、继续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有关的文言句式。2、把握孟子的“四端”说。3、进一步学习孟子运用层进、对比和比喻说理的方法。

  (二)检查预习:

  1、齐读课文,纠正读误,再齐读。

  2、请同学们根据自读对不懂的词句进行质疑,师生讨论,共同释疑。

  3、老师向同学们质疑,师生讨论,依次释疑:

  ①、 课题中“我固有之”的“我”和“固”应如何理解?

  ②、 课文开头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之中的“不忍人之心” 应如何理解?

  ③、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与“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中的两个“所以”的意思是否一样?

  ④、 “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中的“要”和“乡党”该怎样理解?

  ⑤、 “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其中的“扩而充之” 应如何理解?

  ⑥、 第4段中“乐莫大焉”和“求仁莫近焉”中的“莫”和“焉”该怎样理解?

  (三)、齐读第1段选文,讨论研究问题:

  1、从课文所选的6段选文来看,课题就是全篇所阐发的中心,意思是说我们每个人本来就都已经具备了“仁义礼智”四种发端,而且它就好像每个人都有四肢一样。那么,孟子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或者说是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引出这个中心的?

  ——首先是运用了层进式的手法引出论说中心的。首先提出一个观点:“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这种“不忍人之心”就是“恻隐之心”,既然人皆有“恻隐之心”,那么,就会有“因自身的不善而羞耻,见他人的不善而憎恶”的“羞惡之心”;因而也就会有“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因而也就具备了“仁义礼智”四种发端了。这里用的都是直接推理的逻辑手法,层层推进,一步步逼近论说中心,这种运用层进式手法引出论说中心的.手法是理性极强的一种手法,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

  ——第二是运用正反对比的手法引出论说中心的。从大的方面来讲,先从正面立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接着从反面推论:“无恻隐之心,非人也;……非人也;……非人也;……非人也; 接着再把“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归为“仁义礼智”四端,最后引出所要论说的中心——正反对比,辩证有力!

  2、通过以上分析,第1段引出论说中心的手法极富理性,辩证有力,但是,运用层进式也好,运用正反对比也好,而从逻辑上来说,用的都是直接推理的方式,而唯独对并非是全文论说中心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这一观点不惜调动了“例证法”和“正反对比法”展开了全面而深刻的论证,这是为什么?你从孟子所运用的“例证法”的论证中能得到一个怎样的启示?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这个观点是直接推理出论说中心的十分重要的理论基础,它就像为了求证一个几何命题而精心设定的一个坐标点,这个坐标点如果不存在,那么有待求证的命题就不存在,同理:“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这个直接推理出论说中心的重要理论基础如果站不住脚,本文的论说中心也就站不住脚。

  ——从孟子所运用的“例证法”的论证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启示:运用“例证法”论证观点时,举例要全面,绝不能使用“孤证”。而“孤证”现象在我们同学的作文中却是屡见不鲜的。

  3、在孟子看来,作为“人”,我们每个人都已经具备了“仁义礼智”四种发端,那么,我们具备了“仁义礼智”四种发端,是不是就已经具备了“仁义礼智”这四种品德了?纵观全文,孟子认为,怎样才能达到“仁义礼智”的境界?

  ——不是。“‘仁义礼智’四种发端”并不等于“仁义礼智”,只是说我们具备了达到“仁义礼智”境界的潜能。

  ——在孟子看来,我们要达到“仁义礼智”的境界,至少要做到六个方面:①要“扩而充之”,②要“存之”,③要“求”之,④要“反身而诚”、“强恕而行”,⑤要“熟之”,⑥要不“自暴自弃”。

  4、孟子认为:扩大充实“仁义礼智”四端、“熟之”于“仁”和不“自暴自弃”这三个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孟子都进行了具体论证。那么,孟子在论证这三个观点的时候,主要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从孟子对这种方法的运用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孟子在论证这三个观点时主要用的是“喻证法”。运用“喻证法”时,喻体越贴近人们的实际生活,就越能深入浅出地证明论点。

  (四)、总结教学,布置课外作业:

  1、总结教学:

  如此看来,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已经基本达成了。

  现在老师对本文作一个简单的小结:本文所选的是孟子有关“修身”方面问题的重要论说,主要阐发的是“仁义礼智”的“四端之说”,它是孟子“性善论”思想的集中体现。作为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应当去认真地学习体会,并要积极地继存和发扬。与此同时,作为议论性的文章,孟子经常采用的层进、对比和比喻说理的方法,更是我们必须学习和借鉴的。因此,老师要给大家布置一个练习,请大家抄一下。

  2、课外作业: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不知什么时候,社会上已不再那么欣赏“沉默是金”,取二代之的是“个性”这个词语的风靡。善于接受新事物的青少年学生自然不甘落伍,于是“你真有个性”就成了一句很高的评价。我们在张扬自己个性的时候,需要不需要顾及到对社会的影响?个性的张扬对社会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社会到底需要张扬什么样的个性?

  请

以“个性的张扬与社会的需要”为标题,运用本文中学习的三种说理的方法,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案【精彩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