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课文内容(优质3篇)

时间:2016-07-05 06:41:1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鸟的天堂课文内容 篇一

鸟的天堂是一篇描写自然生态的课文,通过描述一个名为“鸟的天堂”的地方,展示了鸟类在自然环境中的美丽与和谐。本文以独特的视角,揭示了人类与鸟类之间的关系,并表达了对自然环境保护的呼吁。

这个地方位于一个偏远的山区,四周是茂密的森林和清澈的湖泊。在这片宁静的土地上,各种各样的鸟类找到了自己的家园。作者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各种各样的鸟类,从华丽的孔雀到普通的麻雀,每一种鸟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美丽的羽毛。它们在这片自然环境中自由自在地飞翔、觅食、筑巢,生活得非常幸福。

然而,作者也提醒我们,人类的活动对这片天堂造成了威胁。大量的树木被砍伐,湖泊被污染,鸟类的栖息地受到了破坏。作者呼吁人们要重视自然环境的保护,停止破坏鸟类的家园。只有保护好自然环境,才能让这些美丽的鸟类继续在天堂中自由翱翔。

通过这篇课文,我们不仅了解了鸟类的生活习性和美丽,也深刻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我们应该珍惜自然资源,保护鸟类的家园,让它们在这个地球上继续自由飞翔。

鸟的天堂课文内容 篇二

鸟的天堂是一篇描写自然景观的课文,通过对一个名为“鸟的天堂”的地方的描写,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本文通过描述这个地方的美景和各种各样的鸟类,让我们领略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鸟类的奇妙。

这个地方位于一个偏远的山区,四周是郁郁葱葱的森林和湖泊。在这片宁静的土地上,各种各样的鸟类找到了自己的家园。作者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这些鸟类,从婀娜多姿的孔雀到朴实无华的麻雀,每一种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外貌和生活习性。它们在这片自然环境中自由自在地飞翔、觅食、筑巢,形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画面。

在这个地方,我们可以看到鸟类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互动。有些鸟类在树上筑巢,有些鸟类在湖边觅食,它们之间形成了一种和谐的生态链。作者通过这些描写,呼吁人们要保护自然环境,不要破坏这种生态平衡。

通过这篇课文,我们不仅了解了鸟类的美丽和多样性,也了解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鸟类的生活习性。我们应该珍惜自然资源,保护鸟类的家园,让它们在这个地球上继续自由飞翔。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努力保护自然环境,让大自然继续充满生机和美丽。

鸟的天堂课文内容 篇三

鸟的天堂课文内容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慈母情深课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鸟的天堂课文内容,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鸟的天堂》原文

  我们吃过晚饭,热气已经退了。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

  我们走过一条石子路,很快就到了河边。在河边大树下,我们发现了几只小船。

  我们陆续跳上一只船。一个朋友解开了绳,拿起竹竿一拨,船缓缓地动了,向河中心移去。

  河面很宽,白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波浪。船平静地在水面移动。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树叶真绿得可爱。那是许多藏盛的榕树,看不见主干在什么地方。

  当我说许多株榕树的时候,朋友们马上纠正我的错误。一个朋友说那只有一株榕树,另一个朋友说是两株。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还是第一次看见。

  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船在树下泊了片刻。岸上很湿,我们没有上去。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有许多鸟在这树上做巢,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我仿佛听见几只鸟扑翅的声音,等我注意去看,却不见一只鸟的影儿。只有无数的树根立在地上,像许多根木桩。土地是湿的,大概涨潮的时候河水会冲上岸去。“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我不禁这样想。于是船开了。一个朋友拨着桨,船缓缓地移向河中心。

  第二天,我们划着船到一个朋友的家乡去。那是个有山有塔的地方。从学校出发,我们又经过那“鸟的天堂”。

  这一次是在早晨。阳光照耀在水面,在树梢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了。我们又把船在树下泊了片刻。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水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鸟的天堂》课文简说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选作课文时有改动。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是在一个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的傍晚时分,这一次,他没有看到鸟,只见到高大茂盛、充满生机的大榕树。这部分重点刻画大榕树的美丽:先写远看榕树的情景,再写近看榕树时枝干和绿叶的情态,展示出大榕树的勃勃生机。在饱含情感的描写之后,作者发出由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作者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是在阳光照耀下的早晨,他见到了鸟飞鸟鸣的热闹情景。文中写了鸟声、鸟影,让人应接不暇;写了鸟的形态──大、小、花、黑;还写了鸟的各种姿态──叫、飞、扑;最后,又专写了一只画眉鸟,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了鸟的可爱和它们在天堂里生活的情景。从作者的描写中,我们不仅知道了这里的鸟儿数量众多、种类繁多,而且分明感受到了它们生活的自由和快乐。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美好;二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作者细腻、生动的描写方法。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教学难点是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

  创作背景

  1933年4月,西江乡村师范学校校长陈洪有北上进行教育考察,5月底经过上海时约同巴金一起回新会。当时,巴金还不满30岁,已是著名作家。他南下广东,“到另一些未曾有过我的脚迹的地方去”(巴金语),并看看一班献身教育事业的青年朋友。5月31日,巴金同陈洪有一起到西江乡村师范学校,先在学校住了3天,随后就到新会县城近郊的天禄、天马、茶坑等乡村游访了3天,后在新会坐当时新宁铁路的火车到台山公益住了一晚,6月7日傍晚回到西江师范学校参加座谈会,9日当晚离校返穗,在那里逗留了10天。

  巴金与小鸟天堂结缘可说是天作之合。他游访新会天禄、天马、茶坑三个乡时,由于陈洪有校长校务繁忙,他嘱咐天禄人叶渠均,天马人陈毓就,茶坑人梁朝令三位同学兼同事陪巴金游三乡。此时,正值南国水乡的初夏。一个傍晚,在天马乡务本小学(现在近天马村委的祖祠堂“务本堂”)吃过晚饭,陈毓就邀请巴金划船绕游“雀墩”。像巴金文中所说的那样,当晚并见不到鸟,让他有点失望。第二天早晨去“有山有塔”的地方(指茶坑乡,山是“凤山”,塔是“熊子塔”),找梁朝令一起探访梁启超旧居,此时再经过“雀墩”,令他惊喜地见到漫天飞舞的小鸟,心情雀跃,停船观赏鸟飞鸟落,出入于大榕树之中,让他久久不愿离去。

  巴金回到上海后,怀着这种心情写成了《鸟的天堂》这篇优美的散文,记述了这段愉快的旅程。这篇散文最初发表在《文学》季刊(1933年8月1日第一卷第2号)上。由于当时中国处于动荡的年代,名家笔下描述的这一方乐土,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兴趣和向往。

  作品赏析

  主题思想

  在这篇散文中,作者以精巧缜密的艺术构思和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奇特幽美、别具洞天的“鸟的天堂”的画卷。同时,此文细腻的描绘中,透露出一种浓郁的自然气息,抒发着一颗宁静悠远的心,使人读了有一种感情上的解放。三十年代初,人心趋向返归自然。远离市声,独处幽境的鸟儿,正是作者一种热爱自然的心境写照。

  艺术特色

  此文的艺术特色主要突出地表现为以下几个地方:

  平铺直叙,层次简洁

  从开头的叙述来看,作者故意不写到与鸟有关的东西,只写几个荡舟的场面,好像一幅画的色彩层次,起先淡淡地铺染,继而层层地加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鸟的天堂至此呈现出来。将一件小小的见闻过程表现得如此层次简洁,这是正是此文的第一大突出特色。而作者此时的心境,正是在层层递进的结构中和最终烘托出来的场景上体现出来的:

  第一层结构,交待了时间、地点和人物(散文化的交待),笔调简洁;

  第二层结构,描写景色和铺垫是“船平静地在水面流动,三只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动…”然后一步步船到树下,树进眼中,这时候,作者的笔一改清淡的调子,写道:“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此处用笔较多。

  第三层结构,一声鸟鸣忽起,于是“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顺时间秩序,似乎将要引到全文高潮的场景——鸟的天堂,但此处,作者将所写空间放缓进展,故意将话题引开,写到荔枝和欢悦的心情;

  第四层结构,“鸟的天堂”出现,作声随势将笔一收,只留下淡淡的几句余兴未尽的话,来结束全文。

  准确传神,生动形象

  巴金善于运用确切的词语,描绘事物的性质、状貌,恰到好处地抒情表意。在表现榕树生命力之美时,这样写道“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里如果去掉“似乎”变成写实,就显得不真实了;如果换成“我觉得”就把感觉和景物截然分开,语气平淡。“颤动”如果变成“涌动、跳动、颤抖”,就不能把绿叶富有生命力的特有精神状态准确地刻画出来。“似乎、颤动”传神地把当时作者的感受、联想融入于景,具有“物我两忘”的心态,意境深远,妙不可言。写榕树的叶子亮丽,又反客为主,写成“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叶子对人的吸引力太大了,让人不得不看,榕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

  作者第二次去看榕树时,写群鸟嬉戏,“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可知场面之广大。从听觉写“声”,从视觉写“影”,写影比写鸟本身更能体现当时的热闹纷繁。用“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这句话充分写出形态的多种多样,生动形象,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节奏明快,情深意厚

  《鸟的天堂》全文节奏鲜明,声音铿锵,自然流畅,琅琅上口。课文开头多用短句,简洁明快,令人渐入佳境。写静态的榕树,多用长句,具体生动,情深意厚,耐人寻味。写群鸟嬉戏,以词为句,长短错落,生动热闹,给人以急促的动感。作者又用“连环”“顶真”等写法,“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读时就给人以“应接不暇”的感觉。作者又较多运用排比、复迭的句子,体现热闹欢腾的景象。

  在感情上,作者善于运用多种方式表达。如在划船途中“三只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写景抒发内心的愉快。当没看到鸟后失望、迷惑,“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我不禁这样想”。明写想法暗写心情。当被大榕树生命力所倾倒和被群鸟的欢乐所感染时,直接抒情:“这美丽的南国的树”“那歌声真好听”前面的间接抒情对后面的直接抒情又给予衬托铺垫,使结尾的抒情显得异常强烈,震撼人心,结尾如豹尾般有力:“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欲扬先抑,气韵贯通

  文贵曲忌直,此文围绕作者的思想变化,欲扬先抑。先写第一次看到是几株大榕树的错觉,先抑,后写真是一株大榕树,后扬;先写没有看到鸟的遗憾,又抑,后又突出写群鸟嬉戏的场面,再扬。证实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前后对比,波澜起伏,产生动人的艺术效果。

  而且,全文读之自然流畅,诵之琅琅上口,也归功于文章的气韵贯通,写动态的第一段,作者用两个表时间的名词“起初”“后来”,用两个写拍手的短句,连起了由静寂到有鸟,再到鸟开始飞起,最后到处是鸟,各具情态的整个场面变化过程。下面的一段,则体现了由概括到具体,由整体描写到局部刻画的连通:由“眼睛应接不暇”的概写,到“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再到一只画眉鸟的细写,连贯流畅,紧凑而又有变化。

  作者简介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1921年于成都外语专门学校肄业。1923年赴上海,不久到南京大学附中读书,1925年毕业。1927年赴法国留学。1928年在巴黎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死亡》。1928年冬回国。1934年在北京任《文学季刊》编委,同年秋赴日本。1935年回国,在上海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出版“文化生活丛刊”、“文学小丛刊”。1936年与靳以创办《文学月刊》。抗日战争期间辗转于上海、广州、桂林、重庆,完成长篇小说《家》、《春》、《秋》,中篇小说《憩园》、《第四病室》。抗日战争胜利后曾任平明出版社总编辑。1946年创作长篇小说《寒夜》。1949年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鸟的天堂教案1

  一、教学要求:

  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作者描写大榕树和群鸟欢跃的有关内容。

  2、能体会文中重点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片段。

  二、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描写大榕树和群鸟欢跃的景象,体会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三、教具准备:

  投影片、录像、挂图。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天堂”是什么意思?“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学生发言,只要知道“鸟的天堂”指的是一株大榕树就行。)

  2、介绍广东省新会县天马河畔的大榕树,引出“鸟的天堂”,板书课题。

  3、读课题,巴金爷爷笔下的“鸟的天堂”是什么样儿的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轮读课文,纠正读错的字音。

  2、巴金爷爷到“鸟的天堂”去过几次?每次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去的?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让两名同学分别读第一次、第二次去“鸟的天堂”见到的景象。

  2、按时间,课文分为几段?

  四、精读课文,体会感情。

  过渡:作者喜欢“鸟的天堂”吗?你喜欢吗?你最喜欢哪一部分?

  引导学生学习第二段。

  1、自由朗读

  要求:把你最喜欢的部分用笔画出来,好好练一练,把感受到的美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

  2、交流朗读,在读中体会榕树大、茂盛、充满活力

  提问:远看大榕树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大、茂盛)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近看大榕树又是怎样的呢?

  3、学习7、8两小节

  ①利用挂图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看谁描述最精彩。

  ②对照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描述图上内容的,找出文中学得最好的词句,说说写得好的理由,用什么语气读最合适。

  (从“那么多”、“一簇”、“堆”、“不留一点缝隙”等词语中体会树叶多而密,从“翠绿”、“照耀”、“新的生命”、“颤动”等词语中体会大榕树充满活力的样子。)

  4、作者看到这充满活力的大榕树,心头有千言万语要表达,可他只写下了“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一简短的句子,如果他要说,会说什么?请用“大榕树啊”的形式表达。

  让我们再一次带着喜爱之情,深情地赞美大榕树,通读第8小节。

  5、学习课文第三段

  ①边看录像边听朗读12、13小节,作者看到了什么场面?从中你能体会出什么?

  抓住“热闹”,体会鸟儿的多,颜色不同,大小不一,姿态各异。

  ②教师简介:在这棵榕树上大约生活着10多万只鸟,光鹤类就多达七、八万

  只,而在课文中作者既没有一个“多”字,也没有列举一个具体数字,就使我们感到这里的鸟的确很多。

  这里的鸟真多,它们生活得很快活,有的( ),有的( ),有的( ),

  可以让学生按书上说,还可以自己想象说。

  ③鸟儿们一大早起来,除了觅食,它们还想干什么?(呼吸新鲜空气,欣赏大

  自然的美丽等)

  6、指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应接不暇”,体会作者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7、学习第四段

  屏显文字: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思考:看了这句话有什么疑问?分组讨论一下提出的问题,(着重解决两个“鸟

  的天堂”不同的理解,指名读,齐读)

  8、讨论:这茂盛的大榕树为什么能成为鸟的天堂呢?(榕树茂盛,环境幽静,农民

  保护等)

  五、积累资料,课外延伸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7、8两小节。

  2、查阅搜集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准备下节课交流,写导游词,做导游。

  鸟的天堂教案2

  一、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鸟、树的词语。

  2、读三遍课文,给生字注音。

  3、抄写本课4个字的词或词组12个和3句优美句。

  二、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梢暇恋”新词“留恋不禁展示颤动南国应接不暇”。

  2、训练学生按作者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3、引导学生体会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静态,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动态,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作文能力。

  三、教学重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四、课时安排:

  三课时

  五、学生活动设计:

  1、回答文中设计的问题,勾划重点词句。

  2、同位讨论、小组交流、理解重点句。

  3、观察图,发挥想象,进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

  4、质疑问难。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检查预习情况,质疑问难。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3、理清层次,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二)整体感知。

  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分别看到了什么景色?

  (三)过程。

  1、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指读课文、正音、解词。

  ①读准字音:

  “颤”chàn“应接不暇”中“应”读yìng“一簇”中“簇”读cù“隙”读xì

  ②理解词语:

  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

  不禁:不由自主地。

  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

  南国:指我国的南部。

  颤动:本课指微风吹动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

  应接不暇:本课指由于鸟儿太多,作者的眼睛看不过来。

  (2)用“______”划出文中你认为写得美的词句

  来读一读、细体会。

  (3)自由读课文,质疑问难。

  2、揭题,学生自悟:

  (1)板书课题。

 

 “天堂”指什么?在文中怎样理解?

  文中“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2)默读全文思考:

  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每次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黄昏鸟

  都栖息了。因此作者着重描写了“天堂”本身──大榕树的奇特景象;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正是鸟儿最活跃的时刻,所以着重写了“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热闹活动的情景。)

  3、小组讨论:我们把作者两次游览“鸟的天堂”各为一段,那全文可分成几段?各段的大意是什么?

  第一段(1~4自然段):傍晚,我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

  第二段(5~9自然段):写我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大榕树。

  第三段(10~13自然):写第二天早晨,“我”和朋友们再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的活动情景。

  第四段(14自然段):写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和留恋。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初步了解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目标完成过程。

  1、学习第一段。

  读一读、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

  (1)(作者吃过晚饭,黄昏时,在河边与朋友乘船出游。从“吃过晚饭”、“我们陆续跳上一只船”、“向河中心移去”可以体会到,当时环境十分幽静。

  从“没有波浪”、“平静地移动”、“听见了水声”体会到的。)

  (2)练习朗读,体会作者游玩时愉悦的心情。

  2、学习第二段:

  (1)出示文中插图。

  看图用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概括说说这是一棵怎样的大树。

  (独木成林,枝繁叶茂,充满生机与活力,郁郁葱葱......)

  (2)默读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榕树的?主要写了榕树的什么特点?用______线划出来。

  (3)小组讨论、互相交流:(这一段描写了榕树“大”“美”的特点。描写“大”的语句:

  ①“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

  ②“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

  ③“当我说许多株榕树的时候?”

  ④“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还是第一次看见”

  ⑤“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描写“美”的语句:

  ①“一簇簇树叶,真绿得可爱”。

  ②有许多根垂到地上。

  鸟的天堂教案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四年级

  2、学科:语文

  3、课时:1课时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准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理解词语的意思。

  (3)标画出自然段,给课文做批注。

  (4)有条件的同学用百度在网上搜索小鸟天堂的图片和巴金的资料。教学课题:教养方面: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榕树的奇特美丽,众鸟纷飞的景象。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领悟作者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

  4、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

  教育方面:

  感受人与自然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发展方面: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材分析:

  《鸟的天堂》是人教版四年级的一篇经典课文,是巴金先生的作品。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

  教学方法:根据课文的特点,本课的教学设计有以下几点:一是播放课件,让学生感受群鸟活动的情景,调动学生的兴趣。二是通过学生自主活动,让学生自己感情,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三是通过分析重点词句,感受鸟的天堂确是鸟的天堂。四是重视课堂中的环境教育。

  教学过程:

  一、引题、创设情境。

  1、(播放群鸟齐鸣的声音)听一听,你想到了什么?

  2、说一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多么令人向往的鸟的乐园啊!如果大家读了巴金先生的《鸟的天堂》(板书)一定会有更多的体会的!

  2、自读课文,要求:

  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

  ②标出自然段序号。

  ③想一想,课文描写了什么景象?

  3、检查。

  ①标出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读一读。

  ②组成小组、轮读课文,互相检查读音。

  ③课文写了什么景象?(相机板书:榕树鸟)

  三、再读课文,细细体会,把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1、“榕树”、“鸟”这两部分,喜欢哪部分就认真读读直接描写它的段落。

  2、你特别喜欢的语句用“——”画出,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它?

  3、自读相关段落、语句,圈圈画画。

  四、按照学生意见,选择学习内容,随机学下任一方面:重点学习第七、八自然段,体会榕树静态美。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找出作者描写榕树的句子勾画体会,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交流自学情况,发表自己的见解。

  ①在学生谈体会的过程中,利用简笔画板书让学生了解“绿叶的多”、“枝上生根”等特点。

  ②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地方,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平时的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重点体会:“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教师对学生各自的见解均给予肯定。

  ③通过教师参与的反复朗读,表达自己对课文重点部分的理解、感受。 ④通过自己对这段描写的体会和感悟,由衷地赞叹“这美丽的南园的树。”重点学习第

  12、13自然段,体会“群鸟纷飞”的动态美。

  1、播放“群鸟纷飞”的课件,让学生形象感受这部分动态美的描写。

  2、教师引导:让我们走进课文,欣赏热闹的场面,尽情地感受这部分语言文字描绘的美。

  (学生可站、可坐、可请老师、可找小伙伴)

  3、利用学生美术课上画的小鸟,并把它们“放飞”到大榕树上(配上欢快的音乐)

  4、引导学生想象小鸟在榕树上生活的情景,交流感受:你想到了什么?

  5、再读课文,共同感悟:这“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五、拓展思维,深化主题。

  1、播放“小画眉”。

  2、提示:假如你是小画眉,你想用怎样的方式来表达心中的感受?(可写一段文字,读一读;可写一首小歌,唱一唱;可用五彩的笔,画一画……)让学生自主选择其中一种,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学习的感受。

  3、交流感受,教师相机评价,指导。

  教学反思: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几个关键性的问题带起整篇课文的学习。这篇课文较长,记叙了作者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活动的景象。在这么繁复冗长的文本内容中,我迎难而上,把学生的问题归纳为两个重点,鸟的天堂是怎样的?这里为什么被称为鸟的天堂?以此为中心来选取的线索,从部分到整体再回到部分,再结合多媒体课件的直观体验,既突破了这个教学难点又体现了教学的层次性和完整性。通过尝试放手让学生自主发现,从课后提问和课后习题的反馈情况来看,这种方法是十分有用的。不过由于太注重这种模式,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感情朗读,对于文章作为游记的写作顺序也未能清晰的交待,有些顾此失彼了,也是我需要加强的地方。

鸟的天堂课文内容(优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