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儿子》的教学实录 篇一
《三个儿子》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故事,它讲述了一个贫穷农村家庭中的三个儿子,他们各自的成长经历和命运。这个故事不仅仅是一部催人泪下的作品,更是一个寓意深远的教育故事,它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值得思考和借鉴的教育启示。
故事中的三个儿子,分别是大儿子李明、二儿子李华和三儿子李强。他们在一个贫穷落后的农村家庭中长大,面对着艰苦的生活条件和缺乏教育资源的困境。然而,他们的成长历程却截然不同。
大儿子李明从小就很聪明,学习成绩优秀。他在村里的小学里名列前茅,被村里的老师和家长们寄予了厚望。然而,李明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相反,他更加努力地学习,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庭的贫困状况。他考上了县重点中学,并一直保持着优异的成绩。最终,他顺利考入了一所知名大学,成为了家族中第一个上大学的人。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努力和坚持是成功的关键。
二儿子李华的成长经历与李明有着显著的对比。李华从小就没有李明聪明,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处于中等水平。他也没有像李明那样用功读书,而是更加喜欢打篮球和玩电脑游戏。然而,在面对生活的挫折和困难时,李华展现出了坚韧不拔的精神。他没有放弃努力,而是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实践,最终成为了一名优秀的职业篮球运动员。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潜力,只要付出努力,就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与李明和李华相比,三儿子李强的成长经历更加艰辛。李强从小就身体不好,他经常生病,无法像其他孩子一样正常上学。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自卑和消沉,相反,他更加珍惜每一次机会和时间。尽管他无法像其他孩子一样接受正规的教育,但他通过自学和努力,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最终,他成为了一名自由职业者,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经济独立。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只要有勇气和毅力,就能够战胜困境。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教育的力量和影响。无论是在艰苦的农村还是在城市的贫民窟,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己的命运。无论是李明、李华还是李强,他们都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教育不仅仅是学习知识和技能,更是培养人的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和坚韧精神。只有通过教育,我们才能够真正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发展。
《三个儿子》的教学实录 篇二
故事《三个儿子》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值得思考和借鉴的教育启示。它深入人心地描绘了一个贫穷农村家庭中的三个儿子的成长经历和命运。这个故事不仅仅是一个感人的故事,更是一个鼓舞人心的教育故事,它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教育方面的启示。
故事中的三个儿子,分别是大儿子李明、二儿子李华和三儿子李强。他们在一个贫穷落后的农村家庭中长大,面对着艰苦的生活条件和缺乏教育资源的困境。然而,他们的成长历程却大不相同。
大儿子李明从小就表现出了聪明才智,他在小学时期就成绩优秀,被老师和家长们寄予了厚望。李明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相反,他更加努力地学习,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庭的贫困状况。他在中学时期一直保持着优异的成绩,并最终考上了一所知名大学。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努力和坚持是成功的关键。
二儿子李华的成长经历与李明有着明显的对比。李华从小就没有李明聪明,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处于中等水平。他也没有像哥哥那样刻苦读书,而是更喜欢打篮球和玩电脑游戏。然而,面对生活的挫折和困难,李华展现出了坚韧不拔的精神。他没有放弃努力,而是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实践,最终成为了一名优秀的职业篮球运动员。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潜力,只要付出努力,就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与李明和李华相比,三儿子李强的成长经历更为艰辛。李强从小就身体不好,经常生病,无法像其他孩子一样正常上学。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自卑和消沉,相反,他更加珍惜每一次的机会和时间。尽管他无法像其他孩子一样接受正规的教育,但他通过自学和努力,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最终,他成为了一名自由职业者,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经济独立。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只要有勇气和毅力,就能够战胜困境。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教育的力量和影响。无论是在贫穷的农村还是在城市的贫民窟,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己的命运。无论是李明、李华还是李强,他们都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教育不仅仅是学习知识和技能,更是培养人的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和坚韧精神。只有通过教育,我们才能够真正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发展。
《三个儿子》的教学实录 篇三
《三个儿子》的教学实录
语文是充满灵性的,它能让学生在语言的品味中,情感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也能让学生将自己的经验及思绪融入文本的解读中,与文本的作者进行心灵沟通。因此,如何让语文走进学会心灵,我尝试“诗化语文”教学,即在听、说、读写等语文对话实行中,让学生感悟到作用(或文中主人公)的脉搏,结合自己的生活、思想和学习经历,找到共鸣点,在与文本、同伴、老师和自我的多回合对话中,进行精神交流、意义分享。同时,在感悟语言中,抓住重点词句,对文本进行剪接、组合,创作新的文本──诗歌,让学生的心灵之弦再次在诗歌中得到拨动,从而加深对语言的体验。
《三个儿子》一文,内容浅显,却蕴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它教育子女们怎样才是真正的儿子,与我国《三字经》中“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主题相符。但是,现在的孩子大都以我为中心,很少有主动帮助父母的行为。为既是家庭教育的失败,也是社会教育的失误。因此,要使蕴含在文章中的价值观对学生的心灵有所触动,达到感到的目标,非得下一些苦功,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文中主人公的心灵不可。在教学中,我作了以下“诗化”尝试:
一、导课诗化,激发学生质疑阅读兴趣
我认为,导课设计的目的是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学习情境,使其有良好心境和情绪准备,将注意力集中在语文学习的重点目标上。在本课教学中,我应用诗歌创作中“设置悬念、对比、夸张”等手法进入导课:
1、板书课题夸张化。
2、我将课题中“三”字写得特大,其中上面两横特小,三横之间空距较大。学生看了以后,马上提问:“为什么这么写‘三’?”我顺势问:“你认为老师在写‘三’吗?”学生疑惑了。我抓住这个悬念,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去猜测老师为什么这儿写?学生读完后,有人认为:“张老师与课文中的老人一样,只有肯定一个儿子。”于是,我引导学生质疑,归纳出以下三个探究的话题:
⑴ 写了三个儿子,可老爷爷为什么只看见一个儿子?
⑵ 怎样才算真正的儿子?
⑶ 怎样做真正的儿子?
二、品读课文,将课文语言转化诗化语言,探究问题
1、学生自读课文后,很快地划分三位妈妈夸赞自己儿子的语言,以及三个儿子的语言,以及三个儿子对待妈妈拎的水桶的表现的句子。
2、我让6位学生分别读1~6自然段,让他感受三位妈妈如何夸奖自己的儿子,然后板书如下:
聪明有力气
嗓子好
没有特别地方
再让学生揣摩几位妈妈夸奖时的心理,通过加修饰语,指导学生她们的语言,如:
一个妈妈(自豪地)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又一个妈妈(神气地)说:“……”
这个妈妈(轻轻地)说:“有什么可说,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3、抓住三个儿子“面对妈妈沉甸甸的水桶”的不同表现,感悟“什么是真正的儿子?”
我先指导学生读第8自然段:
师:你们读第8自然段,想想这两句话有什么联系?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生1:我发现这段围绕第1句话写的。写出了妈妈拎的水桶很重。
生2:第2句中的“水直晃荡”,写出水桶的水装得很满;“走走停停”写出水重;
“胳膊痛、腰酸”都写妈妈很辛苦。
生3:“胳膊痛,腰酸”都是写水重,重得妈妈受不了。
师:你们能读出水重和三位妈妈的辛苦吗?
(板书:沉甸甸的水桶)
生:齐读第8自然段。
师:面对妈妈沉甸甸的水桶,三个儿子是怎么表现的?请你读课文有根有据地说。
生1:(在教师板书的引导下说)聪明有力气的孩子翻着跟斗,面对妈妈沉甸甸的水桶好像没看见一样。
生2:嗓子好的儿子只顾唱歌,不顾妈妈的劳累。
生3:没有特别地方的儿子,接过妈妈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补充板书:面对妈妈,翻跟斗、唱着歌、接过)
师:行为是心灵的镜子,你从三位儿子的表现,看出他们心里都阗装着什么?
生44:前面两个儿子都装着自己,只顾自己快乐,不顾妈妈的辛苦。没有特别地方的儿子,却心里装着妈妈,是一位孝顺的儿子。
师:根据学生发言,补充板书:只顾自己快乐,不顾妈妈劳累;孝顺的心。你想得跟文章的老爷爷一样,在他的心里,怎样的儿子才算真正的儿子?
生:有孝心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师:是啊。乌鸦都知道报答母亲,何况是聪明的人?让我们一起背诵孟郊的《游子吟》。
生:背诵游子吟。
师:请你再读课文,再读黑板上的诗歌,和伙伴一起说说:怎样做个真正的儿子?
生:学生发现,此时的板书将课文改写的诗歌。这是老师和同学一起创作的,因此,也谈得很投入。
三、诗化想象,联系实际,深化认识
要让学生真正领悟到文章倡导的价值观,做一个有孝心的儿子,必须让学生抓住文章的空白点进行诗化想象,拓展中结合自己的思想、生活实际,在与同伴、老师和自我的对话中深化认识。
师:假如文章的三位妈妈正站在你的旁边,你想对她们说些什么?
(让学生看插图后说)
生1:我想对前面两位妈妈说,你们千万别宠自己的孩子,不然的话,长大会成为废物的。
师:你从哪里看出她们宠自己的孩子?
生1:这两位妈妈夸自己的孩子,说了许多优点,可是儿子见到妈妈拎着很重的水桶,像没看见一样,她们也不提醒儿子。
师:如果你是她们的儿子,妈妈叫你帮忙提水,你愿意吗?
生1:愿意。
(说得不是很干脆)
师:相信你现在会愿意。儿子孝不孝,一靠父母教,二靠儿子自己不怕苦。我们有的同学,说得很好,可到家里表现不一定好。老师送你们一句话(板书):“心动不如行动!”你们还想对妈妈说什么?
生2:我想对前面两个妈妈说,你们不要只看见自己儿子的优点,这些优点都是父母给他的,没有什么可夸的,应该教育他们做人。
师:你的劝告很有价值。夸自己孩子要有分寸,更主要地要教他做人。
生3:我要对第三个儿子的妈妈说,“你真了不起,你的儿子这么孝顺。你说没什么特别的地方,可是他这么孝顺你,就是最可贵、最了不起的地方。
师:你赞扬得真有水平。的确,“了不起的儿子后面就有一位了不起的母亲”。同学们,父母之恩,是永远报答不尽的。你们课外去了解我国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一定会懂事很多,一定会在自己的行动中表达自己的爱心、孝心。
附:
二个不如一个
张林华
面对母亲沉甸甸的水桶
聪明有力气
却翻跟斗、唱歌
只顾自己快乐
不算儿子
没有什么特别
却接过母亲的辛劳
有了孝心
才是儿子
乌鸦懂反哺
游子报春晖
心动
不如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