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经典5篇)

时间:2013-06-01 08:18:1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篇一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掌握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概念、构成要素以及绘制方法。

2. 能力目标:能够根据给定的数据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能够从图中获取相关信息。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据分析和统计的兴趣,增强他们对图表表示方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构成要素和绘制方法。

2. 教学难点:通过图表分析和解读数据。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举例介绍数据统计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数据分析和统计的兴趣。

2. 提出问题:通过一组数据,让学生思考如何用图表的方式来直观地表示这组数据。

3. 引入知识点:介绍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定义、构成要素和绘制方法。通过示例演示如何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

4. 练习:提供多组数据,让学生自己绘制相应的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5. 解读图表:通过已绘制的复式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分析图表中的趋势、关系和规律,并回答相关问题。

6. 拓展应用:让学生自己选择一组数据,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进行图表分析和解读。

7. 总结归纳: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概念、构成要素和绘制方法进行总结归纳,并强调图表分析的重要性。

四、教学资源

1. 教学课件:包括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定义、构成要素和绘制方法的PPT。

2. 练习题:提供多组数据,供学生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和进行图表分析。

五、教学评价

1. 学生绘制的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学生对图表分析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定义、构成要素以及使用场景。

2. 能力目标:能够解读复式折线统计图并从中获取有关数据的信息。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据分析和图表表示方式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构成要素和解读方法。

2. 教学难点:学生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使用场景,并激发学生对图表表示方式的兴趣。

2. 引入知识点:介绍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定义、构成要素和使用方法。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解读复式折线统计图。

3. 练习:提供多组复式折线统计图,让学生从中获取相关信息,并回答问题。

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选择一组复式折线统计图进行分析和解读,并向全班汇报。

5. 总结归纳: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构成要素和解读方法进行总结归纳,并强调图表分析的重要性。

6. 拓展应用:让学生自己选择一组数据,绘制相应的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进行图表分析和解读。

四、教学资源

1. 教学课件:包括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定义、构成要素和使用方法的PPT。

2. 练习题:提供多组复式折线统计图,供学生解读和分析。

五、教学评价

1. 学生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解读和分析能力。

2. 学生对图表分析的兴趣和应用能力。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内容:

  苏教(国标)版五(下)第74~7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全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根据要求会在有横轴和纵轴的方格图上把复式折线统计图补绘完整。

  2、使学生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并作出合理的判断推理,解决相应问题。

  3、 进一步渗透统计思想,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数据的变化进行分析和预测;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

  难点:在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并作出合理的判断,解决相应问题。

  教学准备:

  电子白板、电脑、视频展台、课件、练习纸等。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FLASH动画)江南春雨

  说说有关“春雨”的诗句,为什么还说“春雨一滴贵如油”呢?

  【设计思考:在唯美动画背景中,和学生交流关于春雨的古诗,体会春雨多; 与“春雨一滴贵如油”的谚语发生冲突。教师的解说让学生了解到我国南北气候的差异,春季降雨量情况各不相同。课前短短几分钟,学生经历“美——疑——悟”的过程,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关于气候的一些常识为新课的引入作了铺垫。】

  一、联系生活,激疑导入

  1、读图辨析,复习旧知

  (1)出示两张月降水量的单式折线统计图。一张是“春雨绵绵”的无锡,另一张是“春雨贵如油”的北京。

  (2)判断哪张是无锡的月降水量统计图?哪张是北京的?并说明理由。

  判断交流

  追问:横轴表示 ,纵轴表示 ,单位 ,每一格单位长度是 。

  追问:你还能看出什么呢?

  过渡:北京就是一个冬春干旱,夏季多雨的城市。

  小结:像这样的单式折线统计图,不仅能清楚地能看出数量的多少,还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设计思考:课前谈话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辨析两张降水量统计图,复习了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名称、特点、作用,为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学习打下伏笔。】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对比激疑,引出新知

  谈话:从这两张单式统计图中,你能很快看出北京和无锡哪个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吗?

  学生交流得出两张图合二为一方便比较。

  示范画图:借助白板把这两张图合为一体。

  明确:因为是对两个城市的月降水量进行统计,图中会有两条折线。为了加以区分,可用图例说明。红色实线表示北京的月降水量。蓝色虚线表示无锡的月降水量。统计图的名称要稍作改动,横轴仍表示月份,纵轴仍表示降水量。同样要写上制图的日期。

  画图的步骤:描点写数据、连线

  揭题:这就是一张完整的复式折线统计图,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内容。

  【设计思考:此环节教师提出这两个城市哪个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这些问题仅在一幅统计图里找不到答案。让学生感受到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局限性,从而巧妙地引出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师顺应学生的想法,用电子白板将两张图合二为一,与学生一起完成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过程。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观察、操作后,对如何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过程有了较清晰的印象,初步感受复式统计图与单式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而教师的操作给学生提供了准确的示范,也为之后学生独立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打好了基础。】

  2、观察比较,获取信息

  谈话:你能根据这张复式折线统计图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吗?你是怎么看的?

  追问:从图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小结:从整体上看1~7月的降水量呈上升趋势,7~12月的降水量逐渐减少,呈下降趋势。但每个月的降水量不同,上升和下降的幅度也不同。

  师:刚才我们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上又获得了大量的.信息,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你感受到复式折线统计图与单式折线统计图比较具有哪些特点?

  小结: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对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设计思考:通过观察复式折线统计图,看图比较两个城市的降水量情况,感受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

  3、练习反馈,巩固新知:

  谈话: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来进行分析和比较的方法,在生活中无处不有。(出示练一练1:改名称为我国男女生6岁以后平均身高统计图)

  探讨: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你现在身高多少?与我国同龄的小学生平均身高比一比。

  追问:为什么他们的身高和统计图中的不一样?

  4、巧妙延续,独立制图

  启发提问:看了这张图你有什么问题?

  谈话:同学们认为生活中男生最后基本都比女生高。这只是同学们的生活经验,事实怎样要用数据来说明。

  出示:我国12~18岁男、女生平均身高的统计表。

  提问:为了便于比较,我们可以把它制作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明确: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步骤

  学生在练习纸上作图(一生在电子白板上直接操作画图)全班交流反馈。

  交流:男生的平均身高大约在哪个年龄段开始超过女生?

  请你比较男女生的身高变化有什么不同?

  追问:回答刚才的问题时,你喜欢看统计表还是看统计图?为什么?

  【设计思考:此环节是对“练一练”情境的巧妙延续。对练一练名称的修改引发学生对统计图质疑,利用生活经验制造冲突,自然引出12岁之后男女生身高的发展统计图,教师出示的统计表不便于比较的弱点更烘托出复式折线统计图便于比较的长处。此时学生迫切地想动手独立制作一张复式折线统计图的需求,学习兴致再次高涨。电子白板的遮罩、双页显示等功能的合理运用,既激发了兴趣,又提供了适时的教学反馈】

  三、应用新知,拓展延伸:

  1、举例:复式折线统计图在生活有广泛的应用。你还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复式折线统计图? (展示各类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图片)

  2、出示: 02年上海和悉尼的月平均温度。

  追问:从图中你知道哪些信息?

  追问:是02年悉尼气温又一场,还是悉尼气温一贯如此呢?

  出示:悉尼145年间与02年年平均气温统计图。

  老师暑假想去悉尼旅游,你会建议老师带什么衣服呢?

  探讨交流

  2、谈话:第29届奥运会是什么时候在哪举办的?

  追问:北京是一个夏季多雨的城市,为什么还要选在8月举办奥运会?

  为了确保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在此之前,国家气象部门做了周密的统计。

  出示北京03~04年和05~06年8月降水量统计图。

  探讨:8月中旬的降水量多吗?(虽然有,但不多。)

  故事拓展:《奥运会背后的故事》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内容:

  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第十册第74~76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做用;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能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2.使学生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断、推理,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如何区分折线的不同和标清图例,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旧知

  (1)我们学过哪些统计图

  (2)出示折线统计图。这是什么类型的统计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折线统计图,你能猜一猜我们会学什么样的折线统计图吗?

  二、 例题讲解

  1、出示青岛市降水量图

  观察:

  ①你能说出青岛市这一年那个月降水量最多?那个月降水量最少吗?

  ②从图中除了能看出各月降水量的多少外,你还知道了什么?

  (你能说一说青岛市这一年各月降水量的增减变化吗?)

  出示昆明市降水量图

  ①从图中你又能了解哪些信息?

  ②谈话:图中各有几条折线,像这样的叫单式折线统计图。

  谁能说说单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多少,增减变化)

  2、下面把两幅图放在一起比。

  ①继续观察,你能很快地回答:青岛市和昆明市20xx年那个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

  ②你们为什么不能很快的回答?(发表意见)

  指出:每幅图只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情况。

  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那合成的统计图叫什么统计图呢?你能想象出它的样子吗?

  小结:正如同学们所说,这两幅统计图确实可以合在一起而成为复式折线统计图。(在板书的“折线统计图”前添上“复式”,完成课题书)

  3、出示:逐步呈现

  (添加图例——添加折线及数据——修改名称)

  出示表示青岛市和昆明市20xx年各月降水量的复式折线统计图提问:

  ①你能看懂这幅统计图吗?

  ②表示青岛市、昆明市各月降水量的分别是哪条折线?

  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明确图例表示的意思。

  ④从这幅统计图上,你能很快看出这两个城市哪个月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降水量相差最多吗?追问:你是怎么想的?

  ⑤表示七月份降水量的两个点距离最小,说明了什么?

  ⑥表示四月份降水量的两个点距离最大,又说明了什么?指出: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对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进一步讨论:从图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引导学生分别从每个城市各月降水量的变化情况以及两个城市全年降水情况的共同点和差异等方面进行观察、交流。

  三、巩固练习

  (一)完成“练一练”

  1.学生自主阅读统计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在小组里交流。

  2.组织全班交流。

  (1)图中哪条折线表示男生平均身高的变化情况?哪条折线表示女生平均身高的变化情况?(统计图的图例告诉我们什么?男女生平均身高的变化趋势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这里男生或女生平均身高的变化情况是指某一个男生或某一个女生吗?(这幅统计图统计的的是什么内容?你对“我国6—12岁小学男女生平均身高”是怎样理解的?)

  (3)从图上看,从几岁到几岁之间男生平均身高比女生高?从几岁开始,女生平均身高超过了男生?(你认为我国6—12岁的小学生,是男生身高增长的快,还是女生身高增长得快?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大约几岁的男女生平均身高是相等的?)

  (4)你现在的身高是多少厘米?与同龄男生(或女生)的平均身高比,怎么样?当出现学生身高明显低于平均身高时,教师问其他同学:你们想对他提什么建议吗?(注意营养均衡,加强体育锻炼)

  (5)从图中你还获得哪些信息?(每小格代表多少?仔细观察这幅统计图纵轴上的标尺一格表示多少厘米?而110厘米以下的部分是怎样表示的?这幅图为什么不从0厘米开始向上5厘米5厘米地一直画到155厘米,或者每格表示20厘米从1厘米画到160厘米?)

  谈话:为了是绘制的统计图更加美观,更能突出地显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有时就像这幅图一样,把标尺省略一部分。

  (二)、课件出示某家电商场a、b两种品牌彩电销售量统计图。

  1、情景介绍:假设你是位苏宁电器家电柜的部门经理,“五一”期间电器比较好买,现在仓库里电器不多了,需要你到厂家进一批电器来销售。

  2、问:你会选择哪一家呢?(口说无凭,要拿出数据来说话。)

  3、小结:看来学习统计图还真有用。

  (三)、完成练习十三的第1题

  1、学生自主审题。提问:这道题让我们做什么?你有信心按要求完成下面的统计图吗?

  2、讨论:你打算先画表示哪组数据的折线?表示“最高气温”的这条折线应画成实线,还是虚线?你是怎么知道的?

  3、学生各自在教材上画出表示两组数据的折线。

  (提醒学生,先要认真细心地确定表示每天最高气温数据的点的位置,用实线连接各点;再认真细致地确定表示每天最低气温数据的点的位置,用虚线连接各点,画好折线后,不要忘记填写制图日期。)

  (多媒体出现绘图过程,问:你认为要准确无误的绘制这幅折线统计图需要注意哪些方面?你来给同学们提个醒!)

  4、展示学生的作业,引导互相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再让学生根据交流的情况,进一步修改或完善所画的统计图。

  5、引导学生看图回答教材提出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回答这两个问题时,你是看统计表还是看统计图回答的?为什么?这说明统计图与统计表相比有什么优点?

  (统计图能更加直观地表示数量的多少及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更有利于对数据的分析和比较)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和本领?有哪些收获?

  你认为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些什么?

  五、自选作业

  1、请把你和同桌家里近六个月来的电费统计出来,作成折线统计图,并作出分析。

  2、结合今天的课程,写一篇数学日记《生活中的好朋友——复式折线统计图》。

  这篇教案是取自赵老师之手,我略作了修改,上完后,有几点感想:

  一是统计表的内容不能太单一。

  二是统计表的内涵需要和生活密切联系才有意义和现实价值。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在读统计图,分析、比较统计图的特征的过程中,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

  2、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能读懂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回答有关问题并进行简单预测。

  3、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在表述和交流数据中的作用,能从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中有意识地获得一些数据信息。

  教学重难点:

  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能读懂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回答有关问题并进行简单预测。

  教学过程:

  读统计表

  1、让学生读五次人口普查统计表。

  2、交流从表中得到的数学信息。

  读统计图

  1、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读两幅折线统计图。

  2、看图回答问题

  (1)这两幅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你从两幅图中分别了解到哪些信息?

  (2)我国男女人数的差距有什么变化?你从中想到了什么?

  (3)我国人口的变化趋势是怎样的?预测一下:到2010年我国人口大概是多少?

  (4)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完成统计图

  1、看书,让学生了解表中的内容。

  2、观察未完成的统计图,了解图中不同颜色的点表示什么?

  3、完成统计图。

  4、交流,展示。

  5、看图回答问题。

  6、鼓励学生提出其他问题并解答。

  练一练

  1、先读统计表,了解表中得数据信息。

  2、提出制图要求,鼓励学生尝试完成。

  3、交流展示。

  4、看图回答问题,并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解答。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经典5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