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花束》课后教学反思 篇一
在本次课堂中,我选择了《最美的花束》这个主题进行教学。通过这个主题,我想让学生了解到花束的种类和制作方法,并且培养他们对美的欣赏能力。然而,在这次教学中我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并且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觉得这次教学的亮点是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的方式。通过投影仪展示图片和视频,我能够给学生们提供更直观、更生动的学习材料。学生们对于图片和视频的反馈也很积极,他们对于不同种类的花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此外,我还设计了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们能够在小组中讨论并分享自己对于花束的理解和喜好。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增强学生们的合作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对于美的独立思考能力。
然而,在这次教学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首先,我没有给学生们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虽然我在课堂上讲解了花束的制作方法,但是由于时间有限,我并没有让学生们亲自动手制作花束。这样一来,学生们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无法真正体会到制作花束的乐趣和技巧。其次,我在课堂上的讲解过程中可能有些啰嗦和冗长。我意识到这点是因为有几个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了厌烦和不耐烦的情绪。这让我意识到在讲解过程中需要更加简洁明了,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
针对以上问题,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会做出以下改进。首先,我会增加实践环节,让学生们亲自动手制作花束。这样一来,学生们不仅能够在实践中学到更多的知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其次,我会在讲解过程中更加注意语言的简洁明了。我会提前准备好讲解的内容,尽量避免啰嗦和冗长的情况发生。同时,我也会更多地给学生们提供机会,让他们能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总的来说,通过这次教学我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且也找到了相应的改进方法。我相信通过不断地努力和改进,我能够为学生们提供更优质的教学体验,让他们在学习中能够更加主动和积极。
《最美的花束》课后教学反思 篇三
《最美的花束》课后教学反思
《最美的花束》以诗歌的形式描绘了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不论人种、肤色,大家都友好相处,没有种族歧视。学生很喜欢这样的诗歌形式,但诗歌涉及种族的平等与尊重,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因为学生对相关的知识不了解,尤其对种族歧视缺乏认识,所以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关于世界人种的相关资料,有文字的,有图片的,丰富了学生的认知,为新课的引入做好必要的知识铺垫,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而在布置作业时,我向学生展示了两幅从网上搜集来的图片,一张是青藏高原上的儿童,一张是非洲儿童。我边展示图片,边向学生介绍到:“虽然我们同在蓝天下,但并不是每个孩子的童年都一样幸福的,这是一群生活在我国青藏高原上的孩子,他们中的许多人得背着弟妹去上学,冬天零下二十几度的时候,他们更喜欢在操场上边晒太阳边听老师讲课,因为在那破得四面通风的教室里听课比在操场上还要冷。而这是
一群生活在非洲大陆上的孩子,他们衣不蔽体,三餐不济,更别说上学了。他们经常得去抓昆虫,摘树叶,挖草根来充饥,以致难以消化而肚子浑圆,却四肢消瘦。课后请同学们收集表现各国儿童生活状况的图片或文字资料,以“同在蓝天下”为主题出一期手抄报。”学生被图片上那两群孩子和我的补充描述震憾了。放学后开始根据老师的要求进行资料的收集。在收集资料时,老师也能加入到收集的行列中来,为学生提供一个范例,可更好地调动学生收集资料的积极性,给学生收集资料指明一个方向,同时教会学生在搜集资料中进行缜选、阅读。既填补了课堂的空白,又能增加学生的有针对性的阅读。如本课学生在收集资料时,学生逐步学会了关心国家时事,了解世界的丰富多彩,听到不同国家儿童的不同声音,使课后收集资料成为学生认识新的世界,感受不同文化的一个窗口。
因本课内容通俗易懂,在预习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后,学生基本能理解诗歌内容,理解“最美的花束”及文中的“你、我、他”批的是全世界的孩子,而“花园”指的是地球。并能正确进行“蓝眼睛和黑眼睛一样。”“和一样。”的句式练习。在进行句式练习后,我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教育学生不论是晋江本地的学生,还是新来晋江的学生都是平等的,都应该受到一样的尊重,我们要像兄弟姐妹一样和睦相处,在中和小学这个大家庭中共享花样年华。
而本课的生字较少,也比较简单,所以我避免平均用力,及集中识字的做法,而在学生读通课文后,让学生自己来说说有哪些生字在读音或者写法上特别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并重点指导“漆”的最后一笔的写法,并把它与“膝”进行比赛。而“冠”字则通过组词来区分多音字在不同地方的不同读音。
最后让学生听录音朗读,说说怎样才能把诗歌读好,并齐读来加强对课文朗读的训练。但总体来说本节课的诗歌感情朗读指导还是比较不到位的。同时,理解课文内容的时间还比较少,课前的自由朗读时间可稍微控制短一些,就会有更多时间用来指导感情朗读了。这堂课也会上得更完满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