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精彩3篇】

时间:2013-09-02 06:41:43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篇一: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有效运用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首先,多媒体能够丰富教学内容。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只有教师的口头讲解和学生的听写,缺乏直观的展示和实践操作。而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可见,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比如,在教授古诗词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古诗词的音频和展示相关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诗词的美妙之处,激发学生对古文化的兴趣。

其次,多媒体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容易因为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而减退,而多媒体技术能够通过生动的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红楼梦》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与小说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片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参与度。

再次,多媒体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得教学过程更加直观、生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比如,在教学汉字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展示汉字的结构和笔画顺序,通过动画、声音等元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汉字的书写规律,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另外,多媒体还可以通过游戏、互动等形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最后,多媒体的运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多媒体技术虽然可以提升教学效果,但过多地依赖多媒体也可能会导致学生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依赖性降低,使得学生对于纸质书籍的阅读能力下降。因此,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教师需要注意平衡,合理安排多媒体和传统教学方式的结合,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综上所述,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但在运用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平衡,合理安排多媒体和传统教学方式的结合,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只有充分发挥其优势,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篇二: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许多机遇和挑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有效运用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语文学科的热爱,同时也能够增强教学效果。本文将从教学设计、资源选择和评价反馈等方面,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首先,教学设计是多媒体运用的关键。在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出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教学内容。比如,在教学古诗词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图片和音频,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美妙之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资源选择是多媒体运用的关键。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需求,选择适合的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比如,在教学阅读理解时,可以选择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视频和音频,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来感受和理解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选择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动画和游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最后,评价反馈是多媒体运用的关键。教师需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教学调整。比如,在使用多媒体展示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对多媒体的反应和理解程度,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问答、作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指导学生的学习。

综上所述,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在运用多媒体技术时,教师需要合理设计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多媒体资源,并及时进行评价反馈,以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只有充分发挥其优势,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篇三

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随着多媒体的普及,这项技术像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给新课程教学这一朵绽放的花蕾增添了异彩。多媒体教学以其生动、直观的展示和无穷的感染力、渗透力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多媒体技术在新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成了教育现代化的新趋势,其进程必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在新课程教学中的广泛运用而日益加快,展现出其特具的生命力和活力,把新课程教学带入一个跨时代的世纪,使教学效果发生了质的改变。然而,多媒体在教学中只是一种辅助工具,运用多媒体进行

教学,有它的积极作用,但若运用不当,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弊端,根据我的实践,以语文教学为例,谈谈如何综合利用多媒体和传统教学手段,取长补短,有机结合,才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取得最佳的效果的几点认识。

  一、 巧用多媒体插入读的空间——读出味。

  语言文字本身就是一门艺术,“读出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即“读什么”,“怎么读”。“味”具体表现在能动情诵读,静心阅读的“读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圈点批注、摘抄”的“留味。”汉语言是生命跳动的语言,是图景灵秀的语言,是人性灵动的语言,是充盈智慧的语言。所以,对每一个汉字,每一个词语,每一个句子,每一段文字,都要阅读者用心灵去感悟,用真情去解读,用智慧去品味,用生命和生活阅历去体验。

  在多媒体进入课堂以后,我们的教师把多媒体作为教学中生命线,对多媒体依赖成了课堂教学的主体。在一次多媒体教学的公开课上,多数教师依赖多媒体的音效,播放课文配音和朗读示范,让学生反复听,反复跟读,仿读即算完成所有读的任务,把多媒体放在主导位置上,本末倒置。俗话说“读书百遍,其意自见。”也是在这次公开课上,我们有一位老教师就把握得非常好,他先让学生静心略读,潜心感知课文的'基本内容,再让学生品词析句,诠释“语文味”。

  “语文味”是从对具体词句的分析与鉴赏中散发出来的,文章中的好词好句(音韵的和谐、词语的准确、句式的丰富、修辞的生动),只有细咀慢嚼才能品出芳香的“语文味”。小学语文课文中的语言大多丰富、精湛、耐人寻味,值得反复体察,推敲、品味。这位老师也使用多媒体,他是在学生颇多感悟“语文味”后再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细细咀嚼,慢慢品味,利用范读听其声,从范读和课文配乐中辨其味、从抑扬顿挫的重点词、句中触其心跳,使学生从多媒体中领略到汉语言文字本身的独特魅力,充分享受到读的乐趣。

  由此可见,多媒体在课堂上对于读起到的作用是穿针引线,读的空间是学生的,利用多媒体插足让学生读的空间,更能充分展示语言文字的丰富、优美、生动、形象的特点和魅力,更有学语文的感觉。

  二、 利用多媒体赏析文本——品出味

  紧扣文本“品”语文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在教学中应带着学生领悟词句的精妙,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所在,抓住重点词句,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地进行细细品析,在细咀慢嚼中触摸作者丰富的内心,领悟出作者表达的方法和艺术,才能使学生领略到汉语言文字本身的独特魅力,也必能充分享受到品之乐趣。利用好多媒体帮助学生“品”语文是现代教学的关键。以两位老师授《桂林山水》不同的方法为例谈谈我我对利用多媒体“品”语文的看法。

  例一:该教师在在授课中先出示桂林的山,桂林的水的画面,让学生先看图,再对照图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桂林山水的词句。最后让学生回答桂林的山怎么样?桂林的水怎么样?

  学生的回答一:“桂林的山和水和老师展示给我们的一个样”;

  回答二:“也就这么样”;

  回答三:“桂林山水和书里描写的完全一样”。

  例二:该教师在授课先通过语言激趣,让学生带着了解桂林山水的求知欲走入文本,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桂林山水画面的联想,再相互交流,然后利用画笔画出心中的桂林山水。一幅幅清澈见底、静如无波、绿如碧玉的漓江山水画,一幅幅千奇百怪,姿态万千的桂林奇秀山景图,在学生的画笔下发挥得淋漓尽致。有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教师在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桂林的水,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奇、秀、险的桂林的山。看画面,让学生与自己从文本里悟到的桂林山水作对比,再以小组相互交流,使学生真正从文本中领略了桂林山水桂林山水甲天下。

  以上两例可窥,适时使用多媒体,对学生走入文本,悟文道、诠释本意,深挖文本,让学生在与文本的不断碰撞中擦出智慧的火花,进一步启迪学生,进而领悟文章的真美及其耐人寻味的真味。由此可见,多媒体的辅助作用是任何其他东西无法取代的,关键在于教师的使用,如果使用不当,本末倒置,效果就会适得其反。

  三、 妙用多媒体走进文本释疑——学出味

  教学中不管用什么方法,总伴随着带着问题上课,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问题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学习方法的掌握,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学习兴趣的激发。常听老师这样感叹:老师在讲台上讲得绘声绘色,激情澎湃,学生在讲台下就像一尊尊木偶,无动于衷,教师在讲台上唱独角戏。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认为关键的问题是老师没有带着问题激趣,引导学生走入文本。如何解决这一个问题呢,笔者认为巧妙运用多媒体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例一、运用多媒体,解决读中悟情的问题。X老师在教授《月光曲》皮匠听着音乐产生联想的那一段时,要解决问题是:皮匠为什么会产生那么多的联想?从语言文字中,学生实在悟不出文本意蕴,面对学生的疑问,该教师首先通过自己范读,指导学生读,然后播放《月光曲》,让学生听着音乐,感受音乐意境的美,再用配乐指导读。通过加强读与音乐的揉合,伴随着优美的乐曲,学生慢慢从音乐节奏的变化,感受到,纵然生活再苦,生活中有再大的挫折也要勇敢的去面对。做到了心与文本真正的交流,这都归功于多媒体特有的功效。

  例二、适时运用多媒体,填补空白,走入文本,解决联想问题。语言最伟大的功能在于想象,课文中有很多概写之处,教师在授课时都会要求学生展开想象,把概写的地方具体起来。还有很多教师在学完课文之后,要学生说说自己的所悟所感,或者说说学习课文后,想对自己说什么?学了课文后想对文中的人物说什么?所有这些,都就要求学生有丰富的联想能力,但小学生的想象能力毕竟有限,如何填补小学生想象能力的不足呢?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为学生营造滋生想象的土壤,激发想象的语境,并努力促使这种原生态的想象得以健康成长呢?笔者认为多媒体就是催生想象,鼓舞想象表达的肥沃土壤。如“写人”主题的文章,可以根据要求,利用多媒体分别设计文中空白部分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活动、语言等的画面;写景的文章教师根据要求利用多媒体设计概写部分不同意境;叙事的文章教师可以根据思路设计不同事情发展画面,从而得出不同的发展结局等。这样,学生就能由景入情,填补联想能力的不足。

  四、 备课出新,激情引趣——教出味

  特色语文在课堂上的表现就是“促思”。如何做到语文课中让学生自觉主动地探究问题,获取知识,关键就在于教师设计的语文课有没有特色,有没有趣味。在备课这一环节中,教师把多媒体纳入备课,并利用多媒体使语文特色在语文课上自己涌现,这是语文课备课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备课一定要下推陈出新。只有出新的意识,才能避免人云亦云,才能避免利用多媒体照本宣科,使多媒体的作用局限于复述课文的做法。

  如何使多媒体辅助作用得到最大程度体现呢?关键在于我们教师备课时心存学生,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本,深入学生内心的世界,把握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和能力水平备课,才能使多媒体在语文探讨与摸索中最大程度地接近语文教学的本真,运用多媒体使语文的原味会在语文课堂上象潺潺的小溪一样不断流淌,喷涌。比如,在教学《三顾茅庐》一课,一位授课教师就在备课大胆创新,在导入新课前让学生先观看刘备在“三顾茅庐”请到诸葛亮前刘备的一些短片,使学生了解刘备当时的处境,然后提出问题:“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如果请不到诸葛亮刘备会怎么样?通过对学生激趣,学生带着浓烈的求知欲走入文本,教师再穿插刘备“三顾茅庐”的画面让学生观察,文本与多媒体结合,从画面人物刘备、张飞的神态、表情、动作的对比,理解刘备的虔诚之心和请到诸葛亮的迫切愿望。这样,多媒体与教学内容从方法与内容上紧密结合起来,既添了味,又还原了语文的本真,所有问题在多媒体辅助下迎刃而解,这就是教师精心备课的结晶。所以说,要使多媒体真正起到对学生激情引趣,教出语文味,离不开教师的精心备课。

  五、 生动展现,以景怡情——写出味

  作文,对于小学教师来说是一个最头痛的题目,很多教师多借助工具书和范文辅导学生作文,这样的做法说明教师只能“授人以鱼”,而不能“授人以渔”。其实,小学生作文素材都是来源于生活的真情实感,辅以文字加工,这就要求教师要教会学生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发掘生活中的情感,加工整理。要使小学生作文在真中求味,利用多媒体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一位老师在教学写作“秋游”的做法就效果明显,她首先带学生去秋游,在秋游之前并没有给学生布置作文任务,让学生尽情地玩,老师只是悄悄的拍下、录下学生所有快乐玩耍的照片、录像。

  回到学校,该教师给学生出了一个命题作文《快乐秋游》。小学生们都努力回忆自己在这次秋游带来的快乐,挖空心思地写,可写出来的作文实在不尽人意。第一次作文后,该教师把自己拍下的照片,录下的音像通过加工,利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观察、体味画面中快乐的秋游,在进行第二次作文,学生通过对多媒体展示的情景,对秋游“快乐”情景、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进行深挖,一篇篇充满快乐的游记出来了,这其中有我的快乐;有同学的快乐;有集体的快乐。这说明,多媒体对于学生作文辅导之妙、作文水平的提高作用何其之大。

  由此可窥,多媒体只要利用得好,可以把学生带入情景中体味境中真谛,写出“味”来。

  总之,使用多媒体只要恰到好处,就能起到凝神聚形的功效,把小学语文味在课堂上充分释放出来。

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精彩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