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测量小灯泡的电阻》的说课稿 篇一
标题:探究电阻与电流之间的关系——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电阻与电流之间的关系,学习使用测量仪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数据分析的能力,提高实验操作和测量仪器使用的技能。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培养科学精神和实验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掌握使用万用表测量电阻的方法,理解电阻与电流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电阻与电流之间的数学关系。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引入电阻的概念和电流的定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思考,为接下来的实验做好准备。
2. 实验探究(30分钟)
(1)实验前准备:
将实验所需的仪器材料准备好,包括小灯泡、电源、导线和万用表等。
(2)实验步骤:
a. 将小灯泡连接到电源上,并接上导线。
b. 用万用表的电阻档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值。
c. 改变电源的电压,再次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值。
(3)实验结果:
记录不同电压下小灯泡的电阻值,并观察其变化规律。
3. 分析讨论(15分钟)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和数据的分析,引导学生总结电阻与电流之间的关系,并讨论实验可能存在的误差和改进方法。
4. 归纳总结(10分钟)
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总结,引导他们归纳出电阻与电流之间的数学关系,并与欧姆定律进行对比。
5. 拓展应用(10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电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何利用电阻来控制电流的大小等,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电阻与电流的关系。
6. 实践作业(5分钟)
布置实践作业,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并测量其他物体的电阻值,并总结归纳电阻与电流之间的关系。
四、板书设计
板书内容:
电阻与电流的关系
R(电阻)∝I(电流)
R = U/I
欧姆定律:U = R × I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实验探究,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了对电阻与电流关系的理解。同时,通过讨论和归纳总结,学生也进一步巩固了欧姆定律的概念。然而,在实验过程中,有些学生对仪器的使用和操作还存在一些困难,需要在后续课堂中加强训练和指导。同时,通过拓展应用和实践作业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提高了他们对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整体而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实现较好,但仍需在实验操作和仪器使用方面加强指导和实践。
物理《测量小灯泡的电阻》的说课稿 篇二
标题:实践中掌握电阻的测量方法——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掌握电阻的定义,理解电阻与电流之间的关系,学习使用万用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数据分析的能力,提高实验操作和测量仪器使用的技能。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实践探究的意识,培养科学精神和实验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掌握使用万用表测量电阻的方法,理解电阻与电流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测量小灯泡电阻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提问和回顾前置知识,引导学生回忆电阻的定义和电流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实践操作(30分钟)
(1)实践前准备:
将实验所需的仪器材料准备好,包括小灯泡、电源、导线和万用表等。
(2)实践步骤:
a. 学生自行组装实验电路,连接小灯泡和电源,并接上导线。
b. 学生使用万用表的电阻档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值。
c. 学生改变电源的电压,再次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值。
(3)实践结果: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观察不同电压下小灯泡的电阻值的变化。
3. 数据分析与讨论(15分钟)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讨论,引导他们发现电阻与电流之间的关系,并讨论实验可能存在的误差和改进方法。
4. 归纳总结(10分钟)
学生通过讨论和总结,归纳出电阻与电流之间的数学关系,并与欧姆定律进行对比,加深对电阻与电流关系的理解。
5. 拓展应用(10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电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何利用电阻来控制电流的大小等,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电阻与电流的关系。
6. 实践作业(5分钟)
布置实践作业,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并测量其他物体的电阻值,并总结归纳电阻与电流之间的关系。
四、板书设计
板书内容:
电阻与电流的关系
R(电阻)∝I(电流)
R = U/I
欧姆定律:U = R × I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实践操作,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了测量小灯泡电阻的方法和技巧。通过数据分析和讨论,学生加深了对电阻与电流关系的理解,并通过实践应用和作业设计,提高了他们对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然而,在实践操作中,有些学生对仪器的使用和操作还存在一些困难,需要在后续课堂中加强指导和实践。同时,通过拓展应用和实践作业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提高了他们对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整体而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实现较好,但仍需在实验操作和仪器使用方面加强指导和实践。
物理《测量小灯泡的电阻》的说课稿 篇三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早上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六个方面来阐述对本堂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
《欧姆定律》的第三节。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是初中物理电学知识中重要的实验内容,是欧姆定律的应用和测量小灯泡功率的基础,可以说既是对所学知识的深化,又是对新学知识的铺垫,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学好本节课至关重要。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的原理;
2.进一步掌握电压表、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及规则;
3.通过使用滑动变阻器,进一步理解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巩固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测量小灯泡的电阻,了解欧姆定律的应用。
2.通过学生根据实验课题选择仪器、设计实验、制订实验操作方案等,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生自己的设计、操作、结论的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周密、严谨的科学思维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在共同完成的操作及实验过程中,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3、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电流表、电压表测小灯泡的电阻。
难点: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发现规律,加深对电阻概念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求出小灯泡的电阻;得出金属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学生刚刚学习了“欧姆定律”,第二次同时使用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等电学仪器,在这种情况下来学习本节课,可能存在三个方面的困难:
(1)能否设计出完整的实验步骤。
(2)能否准确的连接实验电路。
(3)能否根据实验数据得出导体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问题引导、指导学生实验探究。
学法:思考、讨论、探究、分析、归纳总结。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约2分钟)
通过问题,欧姆定律的内容,用公式表示欧姆定律,及公式的变形,让学生考虑如何测灯泡灯丝的电阻,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测出U、I,再根据R=U/I,即可算出灯丝电阻。
由于学生对欧姆定律的知识掌握的很好,所以这部分内容比较好引入,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学生已经在上节课学过公式的变形,很容易得到变形公式,为如何测电阻打下基础,很容易引入课题《测小灯泡电阻》。
(二)设计实验方案(约10分钟)
各实验小组讨论、设计一个能测灯丝电阻的电路图,可能出现电路中没有滑动变阻器的情况。然后以此为契机讨论到底用不用滑动变阻器,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滑动变阻器在此电路中的作用。
这部分内容我是这样做的,让学生画出测电阻的电路图,大部分学生都没画滑动变阻器,让同学们想想自己所画的电路图只能测几次电阻,同学们都想到只能测一次,那么老师设疑如果要多次测量应该怎样改进你所设计的电路图呢?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改变电源电压,一种是用滑动变阻器让学生讨论哪种方法更方便,学生很容易得出用滑动变阻器。在电路图中加入滑动变阻器。
电路图确定之后,再给学生时间讨论实验步骤及实验中的注意事项。设计表格较为简单,学生容易完成。
学生讨论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后让学生简单叙述一下,这样可以将学生的成果进行交流,锻炼了学生的交流评价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20分钟)
学生实验,记录数据,教师巡视,辅导实验。
实验次数
电压(V)
电流(A)
(四).分析数据,得出结论(5分钟)
由两个实验小组将实验数据填在黑板上,学生会发现随着电压和电流的改变,灯丝电阻也在变化,这一实验结果与学生原有的知识“导体的电阻和导体两端的电压以及流过导体的电流无关”,发生冲突,以这个冲突为突破口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三次测量得到的电阻为什么不同。可让学生重复刚才的实验,仔细观察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时,除了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的变化,电路中还有什么现象。很快学生会注意到灯泡亮度的变化。灯泡越亮,就说明灯丝温度越高,三次测得电阻不同是因为灯丝温度发生了改变。
(五)交流和评估(5分钟)
学生小组间交流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有代表性的一起讨论。
(六)小结(2分钟)
由学生小组逐一总结本次课的知识点并记录。
(七)布置作业(1分钟)
完成本节实验报告
五、板书设计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实验原理:R=U/I
电路图: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1)保护电路
(2)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六、教学反思
学生在连完实物电路,闭合开关时,灯泡不亮,此时只需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减小接入电路的电阻即可,而学生却普遍认为是电路故障,不知所措。今后的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并加强此类问题的联系。
物理《测量小灯泡的电阻》的说课稿 篇四
一、教学目的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是欧姆定律在实际中的重要应用。通过本实验,可以使学生获得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新教材安排了测量小灯泡电阻的实验,要求学生“多测几组数据”,“比较计算出的答案”从而能看出其中规律。如此安排,可以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和探究能力,有助于学生认识温度对于导体电阻的影响。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
2.能力目标:
(1)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
(2)会设计和连接实验电路。
(3)学会根据物理规律及实验数据进行推导。
3.德育及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合作能力。
3.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实验原理;会组成实验电路。
(2)教学难点:实验步骤的设计;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二.学习者分析
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学期的物理学习,已基本领悟了“科学探究”的各主要环节,同时也具有了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及操作能力,但是面对一个陌生的探究课题还是不能独立完成。
三.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采用目标导学、学生分组实验、分析讨论、讲授及多媒体演示等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充分体现现代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及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动手、动脑,从而掌握知识、提高各种能力。学生主要学法为实验探究法和讨论归纳法。
四.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分为导入新课、课堂讨论、分组实验、小结等5个部分。
1、导入新课
电流可以用电流表测量,电压可以用电压表测量,电阻用什么仪器测量呢?我这里有一个小灯泡,如果你手中只有电流表和电压表,怎样帮我测出小灯泡的电阻呢?以这样的方式引入新课,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发散了学生的思维。
2、新课教学
以教师引导,学生为主体积极参与的形式,分为五个学习过程:
活动一: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电路图、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这部分内容由于布置了课前作业,学生已有准备。采取提问和学生板书的方式,将实验原理、电路图及实验表格呈现在学生面前。
活动二:挑选实验器材。
这部分内容由于已课前步置了设计实验报告,并且明确了实验电路图,大多数学生能正确选择。所以要进行学生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选择,教师巡视并指导。
活动三:完善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步骤制定的是否合理、完整,直接影响到数据的测量和实验正确结论得出。我采取这样的教学步骤来引导学生的:
首先,通过学生评比、推荐的方式,选出四份实验操作步骤制定得较为完整的实验报告。用投影仪将四份实验报告同时显示在大屏幕上。
第二,采用分组讨论的方法,总结出四份报告中实验步骤设计合理之处。
第三,每位同学再拟定一份完整的实验步骤。
最后,用大屏幕显示正确、合理的实验步骤,使每一个学生能够明确怎样进行实验操作。
活动四:分组实验。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的薄弱之处。为了能让每个同学都能正确连接电路,得出实验所需的数据,我采取这样的方式来进行的:
第一:每组只有两个人,但每一组都分派一名实验能力强的同学,这名同学主要起指导的作用,而由另一能力稍弱的同学操作。
这样做既让每个同学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又培养了合作能力。
第二:提醒同学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小灯泡亮度变化,并建议在不同亮度下触摸小灯泡,为得出导体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做准备。
活动五:得出结论
这部分内容包括两部分:
第一:根据欧姆定律用得到的实验数据求出小灯泡的电阻。
应用欧姆定律的相关练习,学生已经做了很多,所以大多数学生都能得出小灯泡的电阻值。这一步要进行学生活动,让学生动手计算,教师提供展示结果的平台。
第二:得出金属的电阻本性——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由于事先已提示学生观察小灯泡亮度和小灯泡的温度,一少部分学生可以发现导体电阻与温度的关系,而大部分同学能发现电压与电阻之间有一定关系。
我采取这样的教学步骤来引导学生学习:
网络资料(金属铂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分析网络资料总结
在这样的活动中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敏锐的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追求证据的科学态度,这正是我们物理教育所致力追求的。
3、第三个环节:内化提高,实际应用
从基础巩固、能力提高、发展思维三个层次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自我检测、强化训练。(设计意图: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4、第四个环节:感悟收获、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到了什么?有何感受?
(设计意图:让学生谈收获,反映的不仅有知识与技能的达成情况,还有过程的体验、方法的获得以及物理思想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情况,教师根据情况再进行小结。)
5、第五个环节:布置作业、拓展延伸(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巩固提高,学会科学想象。符合新课标“不同的人在物理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基本理念。)
物理《测量小灯泡的电阻》的说课稿 篇五
教学目标
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伏安法测电阻是一项重要的物理实验。因为,它既涉及学生对相关重要物理概念的正确理解,又涉及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同时,作为对学生物理学习知识掌握的一项重要的考核内容,它还是学生成绩考核的必出题之一。因此,怎样让学生理解实验、学会实验、做好实验,真正掌握实验所包含的物理要领和实验技能,就成为许多教师探索的课题之一。因此针对这节课,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应用欧姆定律,学习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
2、学会同时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己动手设计实验,测量出小灯泡的电阻,了解欧姆定律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电路的设计、连接以及测量过程,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根据课题设计实验电路图,掌握正确的操作顺序。
难点:根据电路图进行实物连接线,排除接线中的故障。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1)初中学生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他们对事物存在着好奇心,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但这一阶段的学生仍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
(2)在本课学习之前,学生对电压、电流和电阻有一定的认识,但这种认识有一定的肤浅性、片面性,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还不能构成科学的知识体系。
(3)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适合在网络环境下学习。
设计思想
主要采用“设疑、探究、发展”的教学模式,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学习,体验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的学习乐趣。在学习过程中利用小组使用的形式,并要求共享资源,在集体的努力下克服学习的困难,完成学习的任务,促使学生早日建立合作的团队意识。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用一个电路板改变小灯的亮度,设疑:灯的亮度改变时,灯的电阻变化吗?引入新课,一目了然。
二、进行新课:
让学生在问题的提示下完成实验探究,为了避免实验探究过程中的盲目,回答以下几个问题,这些问题既是对学生的提示也是实验中应当注意的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探究活动。
1、你的实验原理是什么?
2、设计的电路中的各个器件的作用是什么?
3、你认为在实验中至少需要测几次数据?通过什么方法来改变?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4、在实验中你遇到了什么问题或故障?你是如何排除的?
5、能不能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超过额定电压?为什么?
6、你认为在实验中还应该注意哪些地方?
提示:可以让学生先在仿真物理实验室软件上先模拟实现,再实际连接电路,这样可以避免在实际连接过程中时间的浪费。
实验探究完成之后,利用幻灯片及时进行评价及交流,这是探究活动中的重点及升华。主要解决几个问题:
1、对实验电路图的探讨,说明此实验电路图的优点。
2、利用仿真物理实验室将实验过程再现。
3、利用仿真电路图探讨实验过程中的注意点。
4、对实验过程出现的故障的排除。
三、总结及自我评价:
老师在整个实验结束之后,进行适当总结,这里可采用概念图的方法,方法比较直观、清晰,内容可包括学生幻灯片中包含的内容:即原理,器材,电路图,器材作用,实验时注意事项,电表量程的选择等,让学生再次加深印象。并让学生对自己表现给与评价,从而提高同学学习的积极性。最后,利用课后一道练习题,即电压表的外接法及内接法的探讨,使本节内容更加深入。
本节课的特色说明:
整节课始终贯穿一条主线,根据提出的问题,学生进行设计并进行探究,对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先小组讨论解决,如不行的,就在全班交流时提出,由其他小组帮助解决,或师生共同解决,让学生自己分析从实验中获得的种类信息,从中做出判断,去伪存真。因此,本节课信息量非常大,对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有一定的要求。这堂课始终在一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气氛中进行。
本节课使学生对探究的过程及方法更加明确,并且利用其中的评价体系,对各自的表现给予评价,有利于同学间的相互配合。
本节课主要运用了仿真物理实验室,这个软件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学生很容易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