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教案【精选3篇】

时间:2015-06-04 02:44:4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登岳阳楼教案 篇一

岳阳楼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楼之一,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之一,岳阳楼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本篇文章将介绍登岳阳楼的教案,如何利用登岳阳楼的特点进行教学活动,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学习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岳阳楼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2. 掌握岳阳楼的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

3. 学习登岳阳楼的诗词和名人故事,提高语言表达和创作能力。

4.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

1. 岳阳楼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2. 岳阳楼的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

3. 岳阳楼的诗词和名人故事。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或实地参观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岳阳楼的壮丽景色和悠久历史。

2. 知识讲解:介绍岳阳楼的历史渊源、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让学生了解岳阳楼的背后故事和文化内涵。

3. 启发思考:通过讨论和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岳阳楼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4. 诗词创作:让学生学习岳阳楼的相关诗词,引导他们进行创作,表达对岳阳楼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感受。

5. 名人故事分享:介绍岳阳楼与历史名人的故事,如范仲淹、杜甫等,让学生了解他们与岳阳楼的渊源和贡献。

6. 总结回顾: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巩固学生对岳阳楼的认识和理解。

四、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对岳阳楼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评价他们对岳阳楼的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岳阳楼诗词的创作和表达能力。

3. 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和参与情况,评价他们的思考和合作能力。

通过这样的教案,学生可以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创作能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登岳阳楼的教学活动将成为学生难忘的经历,为他们打开了一扇了解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窗户。

登岳阳楼教案 篇二

岳阳楼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楼之一,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之一,岳阳楼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本篇文章将介绍另一种登岳阳楼的教案,通过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登岳阳楼的乐趣和学习价值。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岳阳楼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2. 亲身体验登岳阳楼的壮丽景色和建筑特点。

3. 学习登岳阳楼的诗词和名人故事,提高语言表达和创作能力。

4.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

1. 岳阳楼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2. 岳阳楼的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

3. 岳阳楼的诗词和名人故事。

三、教学过程

1. 实地考察:带领学生前往岳阳楼进行实地考察,让他们亲身感受岳阳楼的壮丽景色和独特魅力。

2. 学习讲解:在岳阳楼内进行学习讲解,介绍岳阳楼的历史渊源、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让学生了解岳阳楼的背后故事和文化内涵。

3. 诗词创作:在岳阳楼内进行创作活动,让学生学习岳阳楼的相关诗词,引导他们进行创作,表达对岳阳楼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感受。

4. 名人故事分享:在岳阳楼内分享岳阳楼与历史名人的故事,如范仲淹、杜甫等,让学生了解他们与岳阳楼的渊源和贡献。

5. 总结回顾:在岳阳楼内进行总结和回顾,巩固学生对岳阳楼的认识和理解。

四、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实地考察中的表现和参与情况,评价他们对岳阳楼的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诗词创作和表达能力。

3. 记录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思考和合作能力。

通过这样的教案,学生可以亲身体验登岳阳楼的壮丽景色和独特魅力,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创作能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参与,将登岳阳楼的学习变成了一种愉悦的体验,为他们打开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思维空间。

登岳阳楼教案 篇三

登岳阳楼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2、学会通过反复诵读、联想想象去置身诗境,通过意象联缀缘景明情。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本诗,了解鉴赏古典诗歌要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了解杜甫诗歌的意境和创作风格,并进一步探究中国古典诗歌的不同风格。

教学过程

一、知人论世

唐代宗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杜甫在四川呆不住了,就坐船顺长江东下,到处飘游到荆州也呆不下,又沿洞庭湖向南飘游,这时杜甫已58岁,还不到60岁,但身体已衰弱不堪了。右臂偏枯瘦,耳朵聋了,而且是老肺病。他全家都住在小船上,飘泊不定。到了岳阳,他登上了神往已久的岳阳楼,放眼远眺,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诗。想不到转过年来的冬天,他就在水上的一条小船里与世长辞,永远停止了歌唱。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会有怎样的感情呢?

二、朗读

三、整体感知

⒈请用明白晓畅的语言疏通文意。

从前听说过洞庭湖的盛名,今天登上了岳阳城楼。吴楚两地被洞庭湖分隔在东南两方,日月星辰好像在洞庭湖上漂浮。亲人朋友没有一个字的音信,年老多病,孤身一人,只有一只船伴随着自己。关山以北依然硝烟四起,倚着栏杆我不禁潸然泪下,泪水奔流。

⒉前两联和后两联所写内容有何不同?

前两联侧重于写景状物,后两联侧重于叙事抒情。

四、课内探究

⒈颔联写了哪些景物,写景状物有何特点?

状写吴楚、乾坤、日月之景。吴楚两地被广阔浩瀚的湖水分割于东南,苍茫的湖面上,日日夜夜漂浮着大地长天。颔联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雄浑阔大,景象宏伟绮丽。

⒉颈联、尾联写了哪些事,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由音信断绝的家事写到老病飘零的孤苦;由战乱未止的'国事写到老泪纵横的悲伤;由个人不幸写到国家不幸——身世之悲与国家之忧两相交融。由身家及至国运,表现了诗人愈在个人不幸之时,愈不忘政局国情的高尚品格。

⒊试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鉴赏方法赏析本诗。

问题1:颔联和颈联有何内在联系?

颔联写雄浑阔远的景象,颈联写孤身飘零的身世。景是阔景,情是哀情,以雄浑阔大之景反衬孤身悲苦之情。唯有景之阔大,方能显出孤身漂泊之小,才能彰显境遇之悲苦。“日月浮”三字下得深沉,寓情于景,隐喻自己长期漂泊无归的感慨。

问题2:颔联和尾联有何内在联系?

颔联气象宏奇伟丽,壮阔无比;尾联由身家遭遇及至时事国运,诗人不为个人身世而哭,而为国家危难落泪。从壮阔无比的景中可以窥见杜甫胸襟之高,这是以浩瀚壮阔、无边无际的景象映衬了诗人心忧黎民、情系社稷、胸怀天下的博大胸襟。诗人将湖山之胜与家国多难结合起来抒写,营造了沉雄悲壮的艺术境界。江山的壮阔与胸襟的博大,在诗歌里互为表里。虽悲伤,却不消沉;虽沉郁,却不压抑。

⒋首联今昔对比有什么丰富的内涵?

昔日满怀游赏之情,诗人想登楼览景,一展济苍生、安黎民的宏伟抱负——憧憬欣喜;今日满腔流落之苦,匡扶社稷、济世报国的理想化为泡影——身不由己,悲苦无奈。昔日血气方刚,才高志远;今日老病孤舟,壮怀未酬。诗人早闻洞庭盛名,然而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的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天下至今兵荒马乱,因

而只能老泪纵横了。今昔对比抒发了诗人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壮怀难酬的感伤。

五、课外延展

请将杜甫这首诗与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进行比较,两首诗同时写登岳阳楼之感,但在诗境和风格方面有什么不同?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李白这首诗写于乾元二年(759)流放途中遇赦南游岳阳时。开头写岳阳楼四周宏丽景象,接着把自己遇赦后的愉快心情融入到眼前景色中去。雁儿高飞带走自己愁苦之心,月出山口仿佛君山衔来好月。然后浮想联翩,在岳阳楼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人间一般。最后写楼上凉风习习,衣袖飘飘起舞,多么潇洒自如!这首诗写岳阳楼洞庭湖的山水景物宏丽美好,人的心情轻快欢乐,交融成一个似真似幻的迷人境界。这个意境与杜甫《登岳阳楼》的沉郁悲壮有很大不同。

在艺术风格上,杜甫的《登岳阳楼》基本写实,意旨深厚,又多变化,可用沉郁顿挫概括。李白这首诗用陪衬、烘托、夸张等手法,想象奇特,笔法洒脱,可用豪放飘逸来概括。


登岳阳楼教案【精选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