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枫桥夜泊》(优秀3篇)

时间:2018-05-07 03:44:49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语文教案《枫桥夜泊》 篇一

第一篇内容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枫桥夜泊》的作者、创作背景和主题。

2.理解并掌握诗歌的基本结构、修辞手法和意境表达。

3.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并掌握诗歌的基本结构和修辞手法。

2.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感悟能力。

三、教学难点

1.理解并把握诗歌的意境表达。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幅描绘枫桥夜泊的画作,向学生介绍诗歌《枫桥夜泊》的主题和背景,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学习诗歌结构和修辞手法(15分钟)

通过分析诗歌的韵律和押韵,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结构。然后,通过点拨和讲解,让学生了解作者在诗歌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感悟自然景物(20分钟)

请学生闭上眼睛,通过听老师的描述,想象自己置身于枫桥夜泊的情景中。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枫桥夜泊的景色和氛围,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感悟能力。

4.品味诗歌意境(15分钟)

通过诗歌朗诵和诗歌赏析,让学生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读诗歌的意境和思想,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5.诗歌创作(20分钟)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枫桥夜泊的观察和感悟,进行诗歌创作。可以给学生一些提示,如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枫桥夜泊的景色、情感或思想。

6.总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总结所学的知识和体会。

五、教学评价

1.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

2.收集学生的诗歌创作作品,进行评价和展示。

语文教案《枫桥夜泊》 篇二

第二篇内容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枫桥夜泊》的作者、创作背景和主题。

2.理解并掌握诗歌的基本结构、修辞手法和意境表达。

3.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并掌握诗歌的基本结构和修辞手法。

2.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感悟能力。

三、教学难点

1.理解并把握诗歌的意境表达。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幅描绘枫桥夜泊的画作,向学生介绍诗歌《枫桥夜泊》的主题和背景,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学习诗歌结构和修辞手法(15分钟)

通过分析诗歌的韵律和押韵,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结构。然后,通过点拨和讲解,让学生了解作者在诗歌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感悟自然景物(20分钟)

请学生闭上眼睛,通过听老师的描述,想象自己置身于枫桥夜泊的情景中。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枫桥夜泊的景色和氛围,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感悟能力。

4.品味诗歌意境(15分钟)

通过诗歌朗诵和诗歌赏析,让学生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读诗歌的意境和思想,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5.诗歌创作(20分钟)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枫桥夜泊的观察和感悟,进行诗歌创作。可以给学生一些提示,如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枫桥夜泊的景色、情感或思想。

6.总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总结所学的知识和体会。

五、教学评价

1.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

2.收集学生的诗歌创作作品,进行评价和展示。

语文教案《枫桥夜泊》 篇三

语文教案《枫桥夜泊》

  重点与难点:

  1.学习在驳论文中使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方法。

  2.体会反问句式在驳论文中批驳敌论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新的一课——《〈枫桥夜泊〉新解质疑》。作者为了“质疑”,在这篇驳论文中竟用了20多个问句,其中有设问句、反问句等问句。反问句也叫反诘句或激问,它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语气强烈,感情激越,色彩鲜明,增强了批驳敌论的力度。请同学们打开书,我们学习这一新课,并体会本文的论证特色。

  二、预习课文

  学生各自默读课文并做下面的练习,教师引导作答并投影或用小黑板显示。

  ①给下面加粗的字注意

  A.招徕(lái) B.揆(kuí)情度(duó)理 C.惭愧(kuì)

  D.乌啼(tí) E.玄(xuán)学 F.江枫(fēng)夜泊(bó)

  G.糟蹋(tà ) H.愁眠(mián)

  ②解释下列词语

  A.索隐:探索隐秘的事情。

  B.索引:把书刊中项目或内容摘录下来,每条下标注出页码,按一定的次序排列,供查阅的资料。

  C.索然无味:形容枯燥乏味。

  D.揆情度理:揆、度:估量、推测。按照情理来估量、推测。

  E.脍炙人口:脍:切细的肉。炙:烤肉。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大家都称赞。

  F.招徕:招揽。

  三、研读课文

  请若干学生依次朗读全文,在教师的指导下,经同学们研讨,解答下列问题:

  ①解释张继的《枫桥夜泊》一诗。

  明确:张继的《枫桥夜泊》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千古名作,其魅力在于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幅意境优美的秋江夜泊图。首句即从视觉、听觉、触觉三个方面描绘子秋江夜泊的环境和诗人的感觉。第二句不但写了当时典型的景物江枫和渔火,点明了地点,更重要的在于写出了诗人漂泊异地的羁旅之情,未写人而人在其中。满怀愁思,辗转难眠,不是诗人自己还是谁呢?最妙句在于末句,既承接上句“寒山寺”写了钟声,又暗示了听见钟声者乃诗人本人。秋寒霜重,夜阑人静,忽然一声幽远清晰的钟声传入正在辗转难眠的游子心中,引起怎样的感觉不言自明。这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不禁细细体味当时的环境和诗人的心境。这首诗就是这样通过一系列常见却又典型的`景物、细节,情景交融,描绘了一幅意境优美的秋江夜泊图。

  ②分析课文

  ③阅读全文,找出所有的问句,体会它们在批驳“敌论”(即论证)过程中的作用。(答案从略)

  四、归纳小结(学生议论,发表看法,教师引导修正)

  这篇驳论文的开篇新颖独特,采用“诱入”的技巧,即先不让对方马上接受自己的观点,而是绕开一笔,将对方的言论或行动加以弘扬,并连用了三个反问句吸引读者。全文用设问、反问等20多个问句进行“质疑”,通过推理、证明、分析等手法,对“敌论”逐一进行批驳,从而确立自己的主张和观点。

  五、作业(略)

  六、板书设计

点击展开全文,剩余50%未阅读
语文教案《枫桥夜泊》(优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