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课文《金色花》教案【通用6篇】

时间:2017-01-03 02:19:13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七年级课文《金色花》教案 篇一

标题:《金色花》教案: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导语:《金色花》是七年级的一篇经典课文,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友谊和勇气的故事,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本教案将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通过阅读《金色花》,学生能够理解故事情节、抓住主题和人物性格。

2. 提升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分析细节、推理推断和归纳总结等方法,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通过课文导读和阅读训练,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课文内容。

2. 分析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通过课堂讨论和角色扮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

三、教学方法

1. 导读法:通过提问、讲解词汇和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归纳总结法:通过分析细节、推理推断和归纳总结等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四、教学步骤

1. 导入课题:通过图片或短片展示引入《金色花》的主题和故事背景。

2. 导读课文:通过提问、讲解生词和背景知识,帮助学生快速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3. 阅读训练:分段阅读,带领学生理解文章的细节,进行问题讨论和答案解析。

4. 分析人物形象:通过角色扮演或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

5. 总结归纳:通过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总结归纳文章的主题和故事发展。

6.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类似主题的故事或真实案例,并展开相关写作或口头表达活动。

五、教学评价

1. 通过课堂表现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通过阅读题和写作任务,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金色花》的理解能力得到了提升,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了培养。然而,在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更多的拓展活动和思考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年级课文《金色花》教案 篇二

标题:《金色花》教案: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导语:《金色花》是一篇感人的故事,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友谊和勇气的故事,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积极的价值观。本教案将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通过阅读《金色花》,学生能够在情感上与故事中的人物产生共鸣,理解友谊和勇气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积极的价值观:通过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引导学生思考友谊、勇气和奉献的价值,并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3. 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写作任务,让学生能够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并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故事的情感:通过阅读、角色扮演和讨论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情感表达和人物性格。

2. 分析故事的价值观:通过讨论和写作任务,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价值观,并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方法

1. 角色扮演法: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物的情感和性格。

2.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整体讨论,让学生思考故事中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3. 写作法:通过写作任务,让学生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步骤

1. 导入课题:通过问答或观看相关视频,引入《金色花》的主题和故事背景。

2. 阅读故事:让学生独立阅读故事,然后进行角色扮演或小组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情感和人物性格。

3. 分析故事的价值观:通过讨论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思考友谊、勇气和奉献的价值,并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4. 写作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一篇关于友谊或勇气的文章,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

1. 通过角色扮演和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对故事情感的理解程度和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

2. 通过写作作业,评估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金色花》产生了深刻的情感共鸣,理解了友谊和勇气的重要性,并形成了积极的人生态度。然而,在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思考和表达,提供更多的创作和讨论的机会,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考能力。

七年级课文《金色花》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A、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继而提高朗读能力。

  (2)体会诗歌中所表现的感人至深的亲情。

  B、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生通过查资料,了解作者以及作品的背景情况。

  (2)学生通过诵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感情及主题。

  【教学难点】

  深层品味诗句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2.教师设问: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歌曲,歌中唱道“烛光里的妈妈,您的黑发泛起了霜花,您的腰身倦得不再挺拔。”是的,母亲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子女,而你们有想过要回报母亲吗?

  3.学生自由回答。

  4.教师小结: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沐浴着母爱,也不要忘了回报母爱。今天, 我们就来看着诗人泰戈尔是怎样回报母爱的。(出示课件:课题、 作者)

  二、简介作者

  1.教师设问:同学们对诗人泰戈尔有哪些了解呢?请借助自己的资料看一看,然后互相交流。

  2.学生互相交流。

  3.课件展示:泰戈尔生平简介。

  三、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2.出示课件,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 字词。

  3.学生齐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流利。

  (经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我”想象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与妈妈嬉戏的画面。)

  四、合作交流,品读诗歌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突出重点,我采取了多种阅读方式,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不断地加深对这首诗的理解。

  1.教师设问: 这首诗向我们展现出一幅儿童与母亲嬉戏的画面,那作者要表达一种什么情感呢?请同学们互相讨论交流。

  2.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学生可能会从诗歌的朗读技巧,如节奏、重音、语速、语气等到方面加以回答。这时,我会引导学生归纳出:在朗读这首诗时还应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并让学生从诗句中归纳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师明确:

  同学们对这首诗中 的人物分析得非常透彻,下面我想请一位同学结合我们对诗歌中人物的探讨来示范朗读,读后请其他同学从诗歌朗读的节奏、重音、语速、语气等方面加以点评。

  3.指名示范朗读,读后其他同学评议。

  教师明确:

  同 学 们的点评都很到位,接下来老师想请同学们听一听这首诗歌的配乐朗诵,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理解仔细品味,然后进行访读。

  4.出示课件:《金色花》配乐朗诵,学生欣赏。

  5.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指导: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一个调皮孩子的口吻来。

  6.学生分组朗读。

  五、合作探究,释解疑难

  深层品味诗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是本节课的难点,我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深刻理解 主题。

  1.过渡:同学们刚才朗读得非常棒,下面老师还有几个问题想和同学们共同探讨一下。

  2.出示课件,师生共同探究。

  ⑴“我”为什么这么快乐?

  ⑵“我”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再三不让妈妈知道呢?[来源:学,科,网Z,X,X,K]

  ⑶作者为什么把“我”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3.师生合作,再次深情朗读全文。

  六、拓展延伸

  1.出示课件,提出疑问:同学们,生活中母爱无处不在,她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时时刻刻滋润着我们。泰戈尔笔下的孩子愿意变成一朵金色花来回报母亲的爱,如果你也具备了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随意变化,那么你想变成什么来表达你对母亲的爱呢?

  2.学生自由回答。

  3.教师明确:同学们的想象真是丰富,老师相信如果你们的父母也在场,一定会深受感动,并为你们的这种行为深感自豪。现在请同学们结合对诗歌的理解及自身生活体验,齐读课文。

  4.学生齐 读课文。

  七、总结概括

  这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浓浓的母子之情,正是因为母亲无私的爱,才会引发“我”奇妙的想象,把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来回报母亲的爱,从而也体现出“我”对母亲最圣洁、最美丽的爱,希望我们的同学们能好好珍惜母爱,细细品味母爱,懂得去回报母爱以及关心过我们的所有的人

  八、布置作业

  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学习收获

七年级课文《金色花》教案 篇四

  ○思路综述

  《金色花》从假想写起,“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由此生发想像——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依恋,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提高感悟诗的能力,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文中由“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生发想像,让学生感受到想像的新奇而美妙,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既发展学生的个性,又发展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前准备

  学生:查字典解决生字词;熟读课文

  教师:查阅有关泰戈尔的资料,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母亲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母爱是人世间最崇高、最美好的感情。母亲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爱,你怎样向母亲表达你的爱意呢?。(学生略思考后,2—3名同学回答)同学们说的很好,都向母亲倾诉了自己深深的依恋之情。印度有一位大文豪泰戈尔,他用一种很特别的方式表达了母子之间的亲密感情。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他的这首散文诗——《金色花》。

  二、目标展示

  ①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背诵诗歌,丰富语言积累。

  ②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道德、情感、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三、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生字:嗅摩衍匿祷。词语:匿笑。关于泰戈尔:(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小沙子》、《沉船》等。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2、指导朗读: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仿读。(教师的朗读一定要有示范作用,在朗读中把学生带入诗歌的意境。)

  (过渡)同学们仿读得很好,自己读一读试试。

  学生自由朗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一个调皮的孩子的口吻来读。

  教师指导朗读:注意重音、语速、节奏、感情(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的。但不同的地方,朗读处理方法不同。如果学生读不好,教师要一句一句地教。)

  例:“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妈妈不见了孩子,多么着急,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这句应读出妈妈惊喜的语气。

  例:“我不告诉你,妈妈。”孩子撒起娇来了,为自己能给妈妈做些好事而高兴,还要对妈妈保密,让她莫名其妙。这句应读出孩子撒娇、调皮的语气。

  学生小组之间举行朗读比赛。

  3、表达个人感受:教师提出评价要求:你喜欢这首散文诗吗?为什么?(喜欢不喜欢都可,言之有理即可)

  四、合作交流

  教师导学:这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爱。在这首表现母子情深的散文诗中,作者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中心人物是“我”,“我”想像变成一朵金色花,在一天的时间里与妈妈三次嬉戏。为什么“我”那么快乐,那么天真,那么活泼,那么可爱?(学生回答:因为孩子沐浴着母爱。)他是怎样回报母爱的呢?

  请同学们品读这首散文诗,思考以下问题:

  ①“我”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对妈妈的爱?

  ②“我”为什么想像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那金黄的色彩又象征什么?

  ③“我”变成金色花为什么不愿让妈妈知道?

  ④“我”和妈妈各是什么性格?

  学生先朗读,思考,然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参与交流

  五、探究学习

  假如你是那朵金色花,你能想象妈妈脸上的表情吗?

  母爱就在我们身边,她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时时刻刻地滋润着我们。学习这首诗,你从中感悟到什么?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感受,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诗人以其新奇而美妙的想像,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母子情深的故事,现在请同学们再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朗读课文

  六、创造性学习

  1、背诵课文,准备朗诵比赛。

  2、阅读泰戈尔的《飞鸟集》。

  3、请你模仿这篇文章的感情基调,以“妈妈,我想说爱你“为题,学写一首散文诗

七年级课文《金色花》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教学任务: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的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教学目的: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初步尝试用诗的语言表达对母亲的爱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 导语设计

  以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引入新课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泰戈尔是印度著名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他的创作有五十多本诗和散文诗集、二十部中长篇小说、一百多篇短篇小说、二十多部戏剧他著名的散文诗集有《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小说有《沉船》《戈拉》《小沙子》等,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印度伟大作家泰戈尔的散文诗,可以说影响了中国一代文学先驱他的散文诗如“心有灵犀一点通”一般地打动并启发着中国新一代的女诗人,女散文家——冰心她写的颇有影响的《寄小读者》,便是最好的例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金色花》。

  二、 学生朗读诗,教师给予必要的朗读指导

  1、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得通顺流畅

  2、要求学生美读课文,读出语调、语速、重音、节拍,读出情感

  朗读诗歌,须注意以下几点:

  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轻松活泼,应读出儿童特有的调皮。

  根据情感的需要,确立语速“表现的内容是欢快的,激动的或紧张的,速度要快一些,表现的内容是悲痛的,低沉的或抒情的,速度要慢一些”。

  根据诗歌意境,确立轻读、重读及音长音短

  根据语境的关系,确立诗句的停顿

  3、教师范读,学生放声朗读

  三、 师生共同研读

  1、学生齐读《金色花》,整体感知诗意

  2、学生谈读诗的整体感受,说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1)、把学生分成六组,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谈读诗的整体感受

  (2)、各组选代表在全班交流,概说诗意

  全诗展现了一副儿童嬉戏的画面画面的中心人物是“我”——一个机灵可爱的孩子,突发奇想,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在一天时间里与妈妈三次嬉戏“我”天真稚气,却藏着自己的秘密,不让母亲知道,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感情

  3、选一个朗读水平较好的同学读诗歌,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想象诗歌描绘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的诗情画意

  4、出示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意境

  (1)、为什么“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吗?为了跟妈妈捉迷藏吗?为了实现自己小小的心愿,给妈妈带来一些幸福吗?

  (“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是为了实现自己小小的心愿,为妈妈做点事,给妈妈带来一些幸福)

  (2)、“看着你工作”“你会嗅到花香”“江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都是为了什么?

  (“我”在一天的时间里,与妈妈嬉戏,看着妈妈工作;在妈妈祷告时,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让妈妈沐浴在花香中;在妈妈读《罗摩衍那》时,将影子投在妈妈所读的书页上,替妈妈遮阳都是为了回报妈妈的关爱,给妈妈带来一些幸福)

  (3)、妈妈为什么反而责怪孩子呢?还骂“你这坏孩子”,是什么口吻?孩子为什么不告诉妈妈自己做了不少好事?

  (可以想象,不见了孩子,妈妈多么着急,这种惊慌紧张的心情肯定与时俱增,一旦见了孩子,自然又惊又喜,嗔怪孩子,嗔怪中透露出的是至真的母爱,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就是瞒着妈妈天真稚气,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妈妈的感情)

  5、悟读诗歌,进一步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诗人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金色花,印度圣树,开金黄色碎花我们中国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印度也一样诗人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是在赞美孩子的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金色花是诗人新奇而美妙的想像)

  6、品读全诗,学习借鉴本诗的手法

  这首诗诗人想象“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来表达纯真的母子之爱,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来抒情是本诗的独特手法

  请同学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来表达对父母的爱

  当你沐浴后,

  当你吃过午饭,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

  四、 课堂小节

  《金色花》是一首着重从描绘孩子动作、心理的角度来表现母子亲情的散文诗,全诗想象丰富、新奇而美妙,抽象的母子深情物化为美好可感的具体形象,给我们留下了鲜活而深刻的印象。

  灿烂的金色花,承载着浓浓的亲情同学们,沐浴在母爱中的我们,该选择什么来寄托朴实纯真的母爱呢?

  五、 布置作业

  小时候,我们肯定有过美好的心愿,想帮助妈妈减轻劳苦,以表示自己长大了,结果却适得其反,引来了妈妈的嗔怪以至责备。

  岁月的沙滩积淀了人生中至为宝贵的黄金般的记忆 采撷一瓣心香,献给我们的妈妈,好吗?

  请写一篇文章,借鉴《金色花》的写法,不少于500字

  板书设计:

  捉迷藏 看妈妈工作

  悄悄开放散发香气 爱与人性

  金色花 变成金色花 投影到妈妈所读的书页 的

  跳到妈妈面前突然现身 美好圣洁

  与母亲对话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这篇美和爱的文章时,自己和学生的关系也如圣洁的金色花般让人迷恋我们的老师孜孜不倦地在美的领域中开垦和耕耘不是用鞭子去惊醒学生,而是用微笑用爱去溶化学生;是用善意用爱来感化学生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里的老师,不仅仅充当了一个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更是充当了一个爱的传播者在润物细无声中,悄悄地播撒了师爱的种子,犹如圣洁高贵的金色花般地让人恋恋不舍金色花——孩子、母亲——学生、老师——是世界上最圣洁的爱的圣花!

七年级课文《金色花》教案 篇六

  一、教学设想

  《金色花》这首散文诗,从一个孩子的假想写起,以儿童与母亲嬉戏的画面,表现家庭之爱。在教学时,营造一个让学生感受爱的氛围,再通过多读、多品、多思、多谈从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感悟爱的美好、圣洁。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运用听说读写相结合的方法,把握人物性格,学会正确表达。

  情感态度:体验人间挚爱亲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难点

  如何将听说读写相结合

  四、课前准备

  学生:查字典解决生字词;熟读课文

  教师:查阅有关泰戈尔的资料,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一幅老师自己和孩子的照片,请学生观察照片,理解人物的身份和心理,给照片拟一个小标题。

  由照片中的母子情深这样一个主题引出课文《金色花》。

  (二)整体感知

  1、介绍金色花和泰戈尔

  金色花:印度圣树,开金黄色碎花,神圣而又美丽。

  泰戈尔:印度文学家,诗人,代表作有《新月集》《飞鸟集》等,曾获诺贝尔文学奖。

  2、教师范读课文

  (教师的配乐朗读一定要有感染力,把学生带入到孩子与母亲这样一个嬉戏的世界中)

  要求学生想像老师朗读的画面,感受其中的情节。

  教师朗读课文

  过渡:真希望老师刚刚能把大家带入到一个孩子的游乐世界中,下面,老师为每位同学准备了一份自助餐,想不想一起品尝一番

  3、聊一聊

  如果你刚才在朗读中看到了些什么,请你运用画笔将一点一滴的感受画下来。

  如果你怕画不好,请你用自己优美的语言将感受说出来。

  如果你还担心说不好,那就给大家有感情的朗读一段课文。

  A四人小组自由选择一种方式聊一聊,聊出自己宝贵的想法。

  B集体讨论。

  4、内容归纳

  要求学生完成表格——《金色花》写了我和妈妈的哪几次嬉戏

  归纳:当妈妈做祷告时我散发香气,当妈妈读书时我将影子投到书页上,当妈妈拿灯去车棚,我变回孩子还求妈妈讲故事。

  小结:我看到了一个---------的孩子(可爱善良、孝顺父母)

  我看到了一个---------的妈妈(宽容慈祥、疼爱孩子)

  过渡:这是一对多么可爱的母子啊,我真想听听他们对话的声音。可是,在生活中也常常听到母子之间并不愉快的声音,不信,我们一起来听听下面两段对话。

  (三)能力训练

  1、朗读练习

  A出示两组母子间的对话,请同学理解后,有感情的表演朗读。

  这一整天你都到哪里去了

  不知道,别问我.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

  B集体配乐朗读全文

  2、写作训练

  本首散文诗是借助金色花的形象,来抒发母亲和孩子之间真挚的爱的,这种借助具体形象来抒情的方法值得大家共同学习。

  A出示例句:

  (假如我是一朵金色花,

  我要散发花香沁入妈妈的心脾;

  我要投落影子躲进妈妈的掌心;

  我要迎风飘摇和妈妈争个高低……

  那么你还希望自己是什么做什么)

  B请以假如我是——开头仿照例句写一首短诗。

  C佳作交流

  (四)拓展想像

  老师扮演一个疲惫不堪的刚下班回家的妈妈,请五个同学演孩子,为妈妈说写什么,做些什么。

  (五)布置作业

  1、推荐泰戈尔的三首诗。《孩童之道》《开始》《纸船》结合阅读提示,完成思考与练习。

  2、今晚回家做一件实事来让父母感受一下你对他们的爱。

  教学反思

  《金色花》分为两个板块。第一板块:读。先让学生自读,标记生字词,说话句式:我想知道课文句子(字词)的读音。其他同学帮助解答。指名朗读,师生评议。自选片段朗读,然后在班级展示。后齐读。第二板块:品。说话句式:我从课文句子()读出了()。或我觉得()词语/句子用得好,好在()。学生能发现“笑嘻嘻”、“新叶”的“新”、“暗暗地”、“悄悄地”、“投在你所读的地方”、“落到地上”、“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等词语或句子的妙处。并且用换读法理解“沐浴”(洗澡)、“披”(穿)、“穿过”(走过)、“嗅”(闻)等词语。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品味“摇摆”、“跳舞”、“突然”(删读)、“求”等词语。最后小结,表扬同学们能够用删读法、换读法,从动作、神态、语言,从形容词、动词,从口语、书面语等角度品味语言。整节课,学生真正做到了自读深入,讨论热烈,发言积极,教师真正发挥了主导作用。在35班,个人展示后没有齐读,学生对文本还不是很熟悉,课堂效果稍弱。

点击展开全文,剩余83%未阅读
七年级课文《金色花》教案【通用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