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优秀教案 篇一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了解氧气的性质和应用。
实验材料:
1. 硝酸钠(NaNO3)
2. 亚硫酸钠(Na2SO3)
3. 硫酸(H2SO4)
4. 实验室设备:试剂瓶、导管、试管、酒精灯、燃烧器等。
实验步骤:
1. 将硝酸钠和亚硫酸钠按照1:2的比例混合,并加入适量的硫酸,制备成混合溶液。
2. 取一定量的混合溶液,放入试管中。
3. 在试管中插入导管,另一端导管通入试剂瓶中,试剂瓶中装有水。
4. 在试管上方放置酒精灯,并点燃酒精灯。
5. 加热试管,使混合溶液中的水分解产生氧气,并通过导管进入试剂瓶中。
6. 观察试剂瓶中的气体变化,证明生成的气体为氧气。
实验原理:
混合溶液中的硝酸钠和亚硫酸钠与硫酸反应,生成亚硫酸氢钠和硝酸,反应式如下:
NaNO3 + Na2SO3 + H2SO4 → 2NaHSO4 + HNO3
硝酸和亚硫酸氢钠反应会产生亚硝酸氢钠和二氧化氮,反应式如下:
2NaHSO4 + 2HNO3 → 2NaNO2 + 2H2O + 2NO2
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亚硝酸和亚硝酸氢钠,反应式如下:
3NO2 + H2O → 2HNO2 + HNO3
亚硝酸氢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硝酸氢钠和亚硫酸钠,反应式如下:
2NaNO2 + H2SO4 → Na2SO4 + 2HNO2
最终生成的亚硝酸氢钠与硫酸反应产生亚硫酸氢钠和亚硝酸,反应式如下:
Na2SO3 + H2SO4 → NaHSO3 + NaHSO4
实验中的加热可以使亚硝酸分解生成氧气,反应式如下:
2NaNO2 → 2NaNO + O2
实验结果:
加热混合溶液后,试剂瓶中的水逐渐上升,同时溶液变浓,产生气泡。通过实验者观察,试剂瓶中的气体可以重新点燃酒精灯。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溅洒溶液。
2.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关闭酒精灯,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
3. 实验室中应保持通风良好,防止氧气积聚导致爆炸危险。
实验延伸:
可以通过测试氧气的性质,如燃烧性、支持燃烧性等,进一步深入了解氧气的应用和特性。
总结:
通过本实验,我们学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并通过实验观察到了氧气的性质。氧气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对于学习化学和理解氧气的性质有重要意义。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优秀教案 篇三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优秀教案
知识目标:
1、记住实验室制氧气的药品及实验室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2、认识制氧气所需仪器的名称及知道这些仪器的连接和使用方法。
3、知道实验室收集氧气的方法(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并能说明原理。
4、能复述催化剂的概念并说出其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5、会判别哪些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6、了解工业制氧气的方法。
技能目标:
1、通过观看教师的'演示实验提高对实验的观察、比较能力。
2、通过对催化剂概念的学习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有无催化剂的对比实验学到自然科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对比法)
情感目标:
1、通过有无催化剂的对比实验初步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提高对化学科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氧气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安排学生看书并思考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制氧气的药品、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催化剂的概念。
3、分解反应的概念
4、实验装置及连接顺序(从下到上,从右)
5、如何收集氧气?
6、如何检验氧气?
7、实验操作步骤?
8、氧气的工业制法? 看书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总结归纳:
板书:
一、原理:
催化剂
加热
1、氯酸钾 —— 氯化钾+氧气
加热
2、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回答问题
二、催化剂:
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
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改变的物质。工业上又叫触媒。实验:(1)加热氯酸钾,用带火星木条检验是否有氧气产生;
(2)在加热后的氯酸钾中加入MnO2,用带火星木条检验是否有氧气产生;
三、装置:
铁架台、酒精灯、试管、单孔塞、导管、集气瓶、水槽
连接:从下到上,从左到右。 看书上装置图,注意连接方法。
四、气体的收集方法:
1、排空气法(利用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2、排水法(利用氧气不溶于水) 讨论收集原理
五、气体的检验方法:
带火星的木条
六、实验操作顺序:
1、检查气密性
2、装药品
3、加热
4、收集气体
5、将导管拿出水面
6、熄灭酒精灯 讨论5、6两步的原理:
防止倒吸
七、氧气的工业制法:
分离空气法
作业:
1、作业本第三节
2、预习实验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