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教案【经典3篇】

时间:2014-09-01 04:46:2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登鹳雀楼》教案 篇一

第一篇内容

《登鹳雀楼》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描写北方壮丽的自然景色为主题,通过对鹳雀楼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繁荣昌盛的祝愿和对壮丽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本教案将以《登鹳雀楼》为主线,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语言和意境,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登鹳雀楼》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王之涣的生平;

2.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理解作者表达的意境;

3. 学习运用形象化的语言表达自然景物,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登鹳雀楼》的意境和主题;

2.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三、教学准备

1. 课文:《登鹳雀楼》;

2. 教学资料:关于《登鹳雀楼》的背景资料和解读资料;

3. 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播放一段与自然景色相关的短视频,引起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2. 课文阅读(15分钟)

请学生阅读《登鹳雀楼》,理解诗歌的表面意思和情感表达。

3. 诗歌分析(20分钟)

- 分析诗歌的结构:七言律诗的特点和构成要素;

- 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描写手法、比喻和象征的使用;

- 解读诗歌的意境:通过描写自然景色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4. 学习写作技巧(20分钟)

- 学习运用形象化的语言表达自然景物;

- 阅读其他描写自然景物的文学作品,学习借鉴其他作家的写作技巧。

5. 小组活动(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一幅自然景色的图片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描述。鼓励学生运用课上学习的写作技巧进行创作。

6. 作品分享(10分钟)

请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分享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可以提出意见和建议,共同提高写作能力。

7. 总结(5分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总结《登鹳雀楼》的主题和意境,以及学习到的写作技巧。

《登鹳雀楼》教案 篇二

第二篇内容

《登鹳雀楼》教案的编写旨在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本教案将以《登鹳雀楼》为主线,通过分析诗歌的意境、语言和结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登鹳雀楼》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王之涣的生平;

2. 分析诗歌的意境和主题,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学习运用形象化的语言表达自然景物,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登鹳雀楼》的意境和主题;

2. 运用形象化的语言表达自然景物。

三、教学准备

1. 课文:《登鹳雀楼》;

2. 教学资料:关于《登鹳雀楼》的背景资料和解读资料;

3. 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播放一段与自然景色相关的音乐视频,引起学生对大自然的情感共鸣,并提出问题,例如:“你最喜欢的自然景色是什么?为什么?”

2. 课文阅读(15分钟)

请学生阅读《登鹳雀楼》,理解诗歌的表面意思和情感表达。

3. 诗歌分析(20分钟)

- 分析诗歌的意境和主题:通过描写自然景色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 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描写手法、比喻和象征的使用;

- 解读诗歌的内涵和价值观:通过对诗歌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和思想。

4. 学习写作技巧(20分钟)

- 学习运用形象化的语言表达自然景物;

- 阅读其他描写自然景物的文学作品,学习借鉴其他作家的写作技巧。

5. 个人写作(15分钟)

请学生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色的图片,并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进行描述和抒发自己的情感。

6. 作品分享(10分钟)

请学生选择自己写的作品进行分享,并让其他同学提出意见和建议,共同提高写作能力。

7. 总结(5分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总结《登鹳雀楼》的意境和主题,以及学习到的写作技巧。鼓励学生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学习,培养对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登鹳雀楼》教案 篇三

《登鹳雀楼》教案模板

  教学要求

  1.学会6个生字。认识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本课生字卡片,朗读课文录音带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提示课题

  同学们还记得黄河吗?它是我国第二大河。从青海省流出,经过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等省区,在山东流入渤海。在黄河流过的山西永济县有一座著名的高楼,叫鹳雀楼。(板书部分课题:鹳雀楼)一千多年前的.一个傍晚,诗人王之涣登上这座楼,看到远处太阳正在慢慢地落下,楼下滔滔的黄河水奔流东去,兴奋不已,写下了一首诗(板书“登”完成课题)《登鹳雀楼》。

  齐读课题。注意读准“登”字。

  这座楼后来被黄河水冲毁,但是这首诗,却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

  二、范读课文

  三、自学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要求:

  1.借助汉语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2.画出本课要求掌握和要求认识的字,读准每个字音。

  四、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

  楼 入 穷 目 更 层

  登 鹳 雀 依

  2.朗读课文。(指名朗读,齐读)

  五、了解课文大意,指导朗读

  1.登上鹳雀楼,诗人看到了什么?(指导看图:远处,太阳靠近山头,慢慢地落下去。楼下

,黄河水奔腾着,流向大海。

  2.读诗句: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教师示范读出夕阳夕下、河水滔滔的情境,再学生反复练读。

  3.眼前的景象吸引着、鼓舞着诗人,他想怎么样?读第三、四行。

  教师讲解:诗人想看到更远的景物,就对自己说,我应该再上一层楼。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联系登高活动,明白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4指名读: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5.朗读课文。以不同形式反复练读。

  六、识字、写字指导

  入:与“人”、“八”比较。组词:入口、出入、进入。

  穷:上边是穴宝盖儿,写法与宝盖不同。

  目:比“日”多一横。

  更:第一笔横较短,是间为扁“日”,第六笔长撇顶在横中,直穿“日”后撇向左下方,捺起笔在“日”的左下方,撇捺要平衡。

  层:外面是“尸字头,里面是“云”字。

  楼:左窄右宽。右边“米、女”上下各半。“米”最后一笔是捺,“女”第一笔是撇点,最后一笔横稍长,托起上部,组词训练。

  七、抄写生字(完成课后练习2)

  八、复习生字,巩固练习

  1.认读生字(包括要认识的字)。

  练习背诵。

  以个人、小组、全班等形式练习背诵。

  3.完成课后练习3。

《登鹳雀楼》教案【经典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