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故都的秋》教案设计【最新3篇】

时间:2019-08-01 01:30:1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高二语文《故都的秋》教案设计 篇一

教案设计目标:

1.了解《故都的秋》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

2.理解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象征;

2.分析诗中的情感和意义;

3.感受秋天的美丽和哀愁。

教学难点:

1.理解作者对故都的情感表达;

2.理解秋天的象征意义;

3.感受诗中的情感和意境。

教学准备:

1.课文:《故都的秋》;

2.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秋天的美丽景色的视频,引起学生对秋天的感受和情感。

二、诗歌背景介绍(10分钟)

1.教师简要介绍《故都的秋》这首诗的作者、创作背景和作品风格。

2.学生通过观察诗中的字词和意象,推测诗的主题。

三、诗歌分析与讨论(20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象征,理解诗人对故都的情感表达。

2.学生小组讨论诗中的情感和意义,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对诗中情感和意境的理解。

四、欣赏和鉴赏(15分钟)

1.教师播放一段秋天的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中的秋天意境。

2.学生欣赏和鉴赏其他与秋天相关的诗歌、绘画或音乐作品,理解秋天的美丽和哀愁。

五、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提出对学生的思考和作业要求。

高二语文《故都的秋》教案设计 篇二

教案设计目标:

1.理解诗人对故都的情感表达;

2.感受秋天的美丽和哀愁;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分析诗中的情感和意义;

2.理解秋天的象征意义;

3.感受诗中的情感和意境。

教学难点:

1.理解作者对故都的情感表达;

2.感受秋天的美丽和哀愁;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

1.课文:《故都的秋》;

2.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秋天的美丽景色的视频,引起学生对秋天的感受和情感。

二、诗歌背景介绍(10分钟)

1.教师简要介绍《故都的秋》这首诗的作者、创作背景和作品风格。

2.学生通过观察诗中的字词和意象,推测诗的主题。

三、诗歌分析与讨论(20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象征,理解诗人对故都的情感表达。

2.学生小组讨论诗中的情感和意义,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对诗中情感和意境的理解。

四、欣赏和鉴赏(15分钟)

1.教师播放一段秋天的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中的秋天意境。

2.学生欣赏和鉴赏其他与秋天相关的诗歌、绘画或音乐作品,理解秋天的美丽和哀愁。

五、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提出对学生的思考和作业要求。

高二语文《故都的秋》教案设计 篇三

人教版高二语文《故都的秋》教案设计

  秋是文章景物的主要内容,北平故都,已是历史上繁华的过眼烟云。因此,题目中就含有一种深深的“眷恋”。一个旧都的秋景,为何会引起作者的眷恋?作者又给我们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秋景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人教版高二语文《故都的秋》教案设计,欢迎阅读。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景”与“情”和谐统一的写作特点,联系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在秋景中所寄托的感情。

  2.联系文中所写的五幅秋景图,进一步掌握散文“形”与“神”的关系。

  3.根据自己的主观色彩,有意识在选择几处景物,写几个片段。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故都的秋:秋是文章景物的主要内容,北平故都,已是历史上繁华的过眼烟云。因此,题目中就含有一种深深的“眷恋”。一个旧都的秋景,为何会引起作者的眷恋?作者又给我们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秋景图?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郁达夫的《故都的秋》。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1.作者眼中的秋景具有哪些特色?找出文章的文眼。

  2.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几幅故都秋天的画面?

  二、课文诵读

  教师范读(或听朗读录音)、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课文分析

  (一)明确思考题:

  1.“北国的秋,却特别的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清”“静”“悲凉”是故都的秋的特点。这是课文的主线或文眼。对课文文眼或主线的把握有利于我们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如:《荷塘月色》中“这几天心里颇有点不宁静”《绿》中的“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2.描写了五幅画面:小院清晨 槐树落蕊 秋蝉嘶叫 闲话秋凉 秋果奇景

  (二)分析课文

  1.从五幅画面入手,分析

  (1)故都的秋的特点。

  (2)“反衬”手法的运用。

  (3)从主客观两方面来分析,作者为什么要选取这五幅画面来写故都的秋。

  (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作者的经历来分析)

  2.分析第2、13两个自然段,将北国之秋和南国之秋相对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3.本文的“形”是什么?“神”是什么?“形”与“神”的结合点是什么?

  明确:本文的“形”是故都的自然风物,具体说就是那五幅秋色图。“神”是赞美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向往、眷恋故都之秋的真情,流露出深远的忧思和孤独感。“结合点”是“清”、“静”、“悲凉”。

  4.文章描绘了五幅秋色图之后,有一大段议论,这段议论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从记叙到议论,这是从“形”到“神”的深化过程。这段议论,在前面记叙的基础上,从喻理的角度,进一步赞颂秋,赞颂北国之秋。

  5.如何理解文章结尾的一段话?

  明确:秋色是这样的美好,祖国的美景是这样的可爱,联系当时国家山河破碎、内外交困的现实,作者为了保住祖国美好的东西,“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不仅抒发了赞美、眷恋故都自然风物的真情,也表现出了深沉的爱国之情。

  四、课外作业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主观色彩有意识地选择几处景物,写成片段。


高二语文《故都的秋》教案设计【最新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