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孔乙己》的教学设计【经典3篇】

时间:2016-09-09 04:31:4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九年级语文《孔乙己》的教学设计 篇一

第一篇内容

教学目标:

1.了解鲁迅的《孔乙己》的背景和意义。

2.理解和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3.分析小说中的社会现象,了解鲁迅的思想。

教学重点:

1.理解和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2.分析小说中的社会现象。

教学难点:

1.分析小说中的社会现象,了解鲁迅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鲁迅的相关图片和介绍,引起学生对鲁迅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理解小说(15分钟)

1.教师朗读《孔乙己》,学生跟读。

2.教师讲解小说的情节,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3.小组讨论,学生互相交流自己对小说的理解,记录下来。

三、分析小说(20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社会现象,如酒肆文化、歧视、人性的丑恶等。

2.学生分组讨论小说中的社会现象,每组选择一个代表进行汇报。

四、了解鲁迅的思想(10分钟)

1.教师讲解鲁迅的思想,如反对封建文化、关注社会问题等。

2.学生讨论鲁迅的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五、拓展延伸(10分钟)

学生自主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选择一个作品进行简要介绍。

六、课堂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相关作业。

七、作业布置(5分钟)

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包括对小说和鲁迅思想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和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进一步了解鲁迅的思想。但是,在分析小说中的社会现象以及了解鲁迅的思想方面,学生的表达和思考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多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九年级语文《孔乙己》的教学设计 篇二

第二篇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小说《孔乙己》中的主题和思想。

2.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小说中的主题和思想。

2.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小说《孔乙己》的封面和标题,激发学生对小说的兴趣。

二、理解小说(15分钟)

1.教师朗读《孔乙己》,学生跟读。

2.教师讲解小说的情节和主题,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3.小组讨论,学生互相交流自己对小说的理解,记录下来。

三、分析小说(20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如孔乙己的性格特点等。

2.学生分组讨论小说中的情节,每组选择一个代表进行汇报。

四、文学鉴赏(15分钟)

教师讲解小说的艺术特点,如描写技巧、叙事结构等,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五、拓展延伸(10分钟)

学生自主阅读其他鲁迅的作品,选择一个作品进行简要介绍。

六、课堂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相关作业。

七、作业布置(5分钟)

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包括对小说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对鲁迅思想的思考。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小说中的主题和思想,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但是,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方面,还需要更多的实践和指导。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多给学生提供文学作品的阅读材料,引导他们进行文学欣赏和分析,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九年级语文《孔乙己》的教学设计 篇三

九年级语文《孔乙己》的教学设计

  内容预览:

  《孔乙己》教学设计

  鲁迅

  [教学目标]

  1、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教育学生珍惜现在的学习生活

  2、在具体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写中,去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而揭示孔乙己悲剧生活的社会根源。

  [教学重点和难点]:把握主题

  [教学时数] 四教时

  一、导语:

  二、 时代背景介绍

  本文写于1918年冬天,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杂志,后来收入短篇小说集《呐喊》。

  在当时的文化教育领域,虽然在1906年就废止了封建科举制度,但封建复古逆流仍然很猖獗。封建教育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鲁迅先生针对现状,写了二十多年前的社会现实,启发人们将其与当时现状进行

对照,懂得批判与取舍。

  三、作者介绍:

  鲁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从文学创作方面讲,鲁迅前期创作成熟和影响最大的是小说,而他后期则主要从事杂文创作。小说集:《呐喊》《彷徨》,《狂人日记》是新中国第一篇白话文小说,他写的第二部就是《孔乙己》。散文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杂文集:《》诗集:《野草》

  四、读课文

  1、检查预习,正字注音

  阔绰(chuò)阔气。绰:宽绰,如绰绰有余

  羼(chàn)混和,掺杂

  绽出(zhàn)突露出来。比较“绽”“淀”字

  间或(jiàn)偶然,有时候。注音“中间”读jian

  拭(shì)擦 蘸(zhàn)打折(shé)打断 附和(hè)(言语动作)追随别人(多含贬义)。比较:和平he

  不屑置辩(xiè):认为不值得争辩

  颓唐(tuí)精神萎靡,不振作

  戕害(qiāng)伤害。戕:杀害。

  2、听录音,要求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通过“我”——咸亨酒店小伙计的口述,记叙了清末下层知识分子孔乙己一生的不幸遭遇和悲惨结局。

  3、

  五、理清小说结构

  1、指名回顾小说情节的四个组成部分。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按照小说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划分课文结构。

  开端(1~3段):介绍咸亨酒店,交代环境。

  发展(4~9段):孔乙己的经历和性格。

  高潮(10~11):孔乙己被打折腿的悲惨遭遇。

  结局(12~13):孔乙己的悲惨结局。

  3、小说直接写孔乙己的情节有哪些?

  ——酒店里的人取笑孔乙己偷东西。(第4段)

  酒店里的人取笑孔乙己未进学。(第6段)

  孔乙己教小伙计写字。(第7段)

  孔乙己给孩子们吃茴香豆。(第8段)

  孔乙己用手走到酒店喝酒。(第10段)

  ——————这篇小说的情节与小说的一般情节结构是否一致?

  ——不同。若干片段,相互独立,不能构成因果相关的情节链。

  ———————五个不相干的情节怎样连成一个整体?

  ——安排一个线索人物“我”作为“见证人”,用第一人称来讲述故事,把五个片段连成一个严密的整体。

  ————————话题4:侧面写孔乙己又写了哪些内容?

  ——插叙“读过书”的经历(第5段),笔触由现实伸向历史;

  间接写被丁举人打折腿的遭遇(第10段),笔触由酒店伸向店外。

  六、分析小说的主要人物————孔乙己。

  孔乙己是一个“ 、 ” 的人。

  1、(1、分小组比赛;2、要求学生从课文中遭到相应得文句,并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填得越多越好。)

  2、 一句话人物短评:“议仪孔乙己这个人”

  可以从身份、外貌;习惯、性格、命运;人物塑造等三个层面进行分析。每个小组合作写一篇。

  3、指导学生初步掌握分析人物性格的基本方法:

  作品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鲜明的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1)通过“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一外形的整体描写,简练的揭示出人物的特殊身份和社会经济地位,预示了悲剧的必然性。

  (2)通过肖像描写揭示主人公的不幸遭遇:身材很高大的孔乙己,“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活画出一个穷困潦倒、时常遭受欺凌的老年书生的 形象。

  (3)通过服饰描写揭示主人公的性格特点:“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这说明孔乙己是一个不肯脱下长衫、唯恐失去读书人身份的穷困潦倒的知识分子,他又穷又懒,又很爱面子。通过这件破脏的长衫,就把孔乙己的社会经济地位、生活状况、思想性格十分深刻的揭示了出来。

  (4)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孔乙己满口“之乎者也”,表明他受封建教育毒害之深,他性格的.迂腐可笑。别人责问、奚落他时,也常用四书、五经中的话来替自己辩解,连对孩子也说“多乎哉?不多也。”这类话。他把偷书说成“窃书不能算偷”。这些性格化的语言生动的表现了人物的个性。

  (5)通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揭示主人公的思想性格。像孔乙己在酒店受顾客取笑戏弄时神态、动作的变化,表现了他读书、应考、追求功名的思想;写教“我”识字和给孩子吃茵香豆时的动作、神态,刻画了他善良的品性。

  最后,写孔乙己被打断了腿,“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令人惨不忍睹。封建教育和科举制度,不仅毒害了他的灵魂,而且摧残了他的肉体。然而,他仍麻木不仁,至死也未醒悟。这是他最可悲的性格。

  4、重点指导: 列表:孔乙己前面几次和打断腿后

  比较:最后一次出场在肖像、语言、神态、动作方面的变化

  七.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1、短”和“长”,“外”和“里”,“站”和“坐”等对立词语反映了什么?

  明确:反映了等级森严,贫富悬殊,阶级对立。(补充板书:鲜明的阶级对立。)

  补充说明:“踱”写出了长衫主顾趾高气扬、悠闲自得的神情;“要酒要菜,慢慢坐喝”写出他们有钱有势还有闲。

  2、1-3自然段 交待了社会环境

  3、问:文章开头为什么要交代酒店情况?为什么要把故事放在酒店之中?

  ——为下文作铺垫。将整个社会浓缩到一个小酒店,在酒店的环境中描写人物;又通过酒店去透视社会,通过典型人物去表现主题,使整个故事更凝聚集中。

  八、体会“以笑写悲”的巧妙构思

  问一:)《孔乙己》是一幕悲剧,然而全文没有一个“悲”字出现,贯穿全文的一个字是什么?作者这样安排线索用意何在?

  小结:小说以“我”为见证人,以“笑”为线索,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在笑声中活动,在笑声中走向死亡。这样让悲剧在喜剧的气氛中进行,以“喜”衬“悲”,增强了小说的悲剧效果。

  问二:小说中多次写到旁人的说笑、哄笑,有什么作用?

  讨论明确:小说在笑声中引出孔乙己,最后他又在笑声中走向死亡。“笑声”贯穿全篇。这阵阵哄笑声跟孔乙己的不幸遭遇形成了强烈的对照,它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冷酷,同时,也批判了群众的麻木、昏沉。

  九、重点词语分析:作品语言精练、深刻、生动传神。

  (1)“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里”,这文中的一个“踱”字,活现出阔绰的长衫主顾的身份地位和养尊处优、悠闲自得的神态。

  (2)“排出九文大钱”,这个“排”字,生动地表现了穷困的孔乙己数钱时缓慢的动作姿 态和显示他在酒店的特殊身份的心情,同时,也表现了他从不拖欠酒钱的好品格。后文“摸出四文”中的“摸”字,则形象的表明孔乙己境况的悲惨,由“排”到“摸”写出孔乙己命运的重大变化。

  (3)“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这段话生动传神地描绘出想做清白的人又做不成,遭受众人一次比一次尖刻的取笑,处境十分难堪的孔乙己,深感气恼和羞耻,想再作一次争辩又有些慌乱心虚时的神态。

  (4)“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这里的一个“慌”一个“罩”,传神地写出了孔乙己生怕孩子再向他要所剩无几的首香豆时的慌张情态和动作,形象逼真地表现了这个善良、贫寒、迂腐的老年读书人的性格。

九年级语文《孔乙己》的教学设计【经典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