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薇》教学设计 篇一
《采薇》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首诗歌,属于《诗经》中的一篇。作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篇目之一,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下是一份《采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采薇》的背景和内容,理解其中的意义和情感表达。
2. 学会运用诗歌鉴赏的方法,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教学准备:
1. 《采薇》的原文和翻译。
2. 课堂展示材料,如图片、视频等,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背景和情感表达。
3. 学生笔记本和写作材料。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描绘田园风光的图片或播放相关视频,引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采薇》的兴趣。
2. 学习诗歌内容:分段逐句地教授《采薇》的原文和翻译,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表面意思和情感表达。
3. 分析诗歌结构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分析《采薇》的韵律、对仗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美学特点和艺术价值。
4. 情感共鸣: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并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产生情感共鸣。
5. 创作活动: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采薇》的理解和感受,写一篇与诗歌相关的作文,可以是对诗歌的赏析、对田园生活的想象等。
6. 合作分享:学生互相交换作文,并进行互评、互动,提供建议和改进建议。
7. 总结反思: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意见。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可以在欣赏《采薇》的过程中,提高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能力,培养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同时也能够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采薇》教学设计 篇二
《采薇》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首诗歌,属于《诗经》中的一篇。作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篇目之一,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下是另外一份《采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理解《采薇》中的意象和主题,分析诗歌的深层含义。
2. 学会运用诗歌鉴赏的方法,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文学鉴赏和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
1. 《采薇》的原文和翻译。
2. 课堂展示材料,如图片、视频等,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象和主题。
3. 学生笔记本和写作材料。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描绘自然景色的图片或播放相关视频,引发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和思考,激发学生学习《采薇》的兴趣。
2. 学习诗歌内容:分段逐句地教授《采薇》的原文和翻译,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主题。
3. 分析诗歌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引导学生分析《采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如比喻、拟人、对仗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构思和表达方式。
4. 主题探究:引导学生思考《采薇》中的主题和深层含义,如对自然的赞美、对生活的反思等,通过讨论和互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5. 创新思维活动: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新思维,为《采薇》设计一个新的结尾或补充一个新的段落,展示学生的创造力和对诗歌的理解。
6. 合作分享:学生互相交换自己的创意和观点,进行互评、互动,提供建议和改进建议。
7. 总结反思:教师对学生的创新思维活动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意见。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可以在欣赏《采薇》的过程中,提高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培养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文学鉴赏和写作能力。
《采薇》教学设计 篇三
学习目标
1、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2、研习文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
3、进一步认识诗歌的文体特点,在把握情感的基础上,能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
学习重点难点
1、自行诵读、翻译,了解作品主旨,当堂成诵。
2、从诗歌的意境、表达手法等方面对文本进行比较鉴赏。
学习重点
1、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
2、培养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展开与文本、编者、老师、同学的对话交流。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布置学生独立预习,完成学习过程评价表。
归纳整理
1、学习本板块时,你有哪些字不会读?积累了哪些词语?
2、你了解哪些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
3、你能背出《采薇》最后一节吗?
4、标画出诗中体现“古典的乡愁“的句子,写出你自己的感受。
思考感悟
《采薇》一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情感?
发现创新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查阅相关资料,找出古人对这两句诗的评价,谈谈你的看法。
2、写一首诗或一段文字表达你对“乡愁”的新的体验。
二、新课导入
(从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诗导入。生背诵)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里,大陆在那头。
这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每个人都拥有融于自己的血脉的故土亲情。对故土的情结对一个人的影响常常是终生的,有时甚至让人魂牵梦绕,荡气回肠。为什么?让我们到我国文学的源头和西方文学的源头中去体验一下这种美好的情感吧!
三、整体感悟
1、自主学习《采薇》。
自行诵读、翻译,了解作品主旨,当堂成诵。
2、全班交流,师生评点。
①诵读(鼓励学生进行诵读竞赛,并由学生去比较和评点,促进提高。)
②翻译
③了解作品主旨
问:《采薇》一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问: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情感?
答:“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忧心孔疚,我行不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④当堂成诵
四、合作探究
1、分组讨论:前后座四人为一小组,展开讨论。
2、全班交流:由每一个讨论小组推出代表发言,再由学生自已汇总补充修正。
①乡愁出现的不同场景:
《采薇》写的是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生活场景中的乡愁。
②其它与乡愁相关的诗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
③乡思情结的内涵:
(师评:故乡是一个人的根,更多的是精神上、情感上的意义。故乡常常被赋予的意义有:家、故乡、故土、家园、家国、归宿等;在比喻意义上,往往指向人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
五、鉴赏
1再读《采薇》,围绕问题讨论:
(先让学生畅所欲言,允许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去读去看。答错了不批评。然后再分小组讨论发言,进行交流汇总。)
①这首诗共六章,你看分哪几个层次?
分三个层次:1-3章为一层,叙述难归原因和军旅生活的劳苦。
4-5章为二层,直接写战争。
6章为三层,写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
②前三章,据你看,在章法上有什么特点?使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前三章,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很明显,这三章,在章法上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
使用这种手法的好处是:
在内容上,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时序的更替,而人物内心的焦虑、痛苦也随之加重,从而突出了主题;
在音节上,反复吟唱,一唱三叹,音节和谐,旋律协调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美。
③从4-5章来看,你又发现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这两章是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写的是战车、战马、象弭、鱼服以及士兵的劳累奔波、饥渴难当,通过这些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来展现战争生活的图景。而没有写战场上的刀光剑影、厮打拼杀,但战争的残酷已可想见。
④“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查阅相关资料,找出古人对这两句诗的评价,谈谈你的看法。
资料一: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谢公(谢安)因弟子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谢玄)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资料二:方玉润《诗经原始》中评说:“此诗之妙,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非可言喻,故曰:‘莫知我哀’,不然,凯奏生还,乐矣,何哀之有耶?”又说:“末乃言归途景物,并回忆来时风光,不禁黯然伤神,绝世义情,知古常新。”
资料三:清人王夫之在论《诗经小雅采薇》这两句时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师评:一以往昔之虚衬眼前之实,以凯旋之乐衬内心之悲痛;二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含畜形象,耐人寻味;三“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对比,突出不胜今昔之感;四大雪交加,饥渴难当,情境实悲;五语调低沉,低回往复,气氛悲怆。)
六、交流延伸
1、写一首诗或一段文字表达你对“乡愁”的新的体验。
2、将你的诗先在小组交流、修订后,再在全班交流。
七、附《诗经采薇》原文注释及译文
采薇采薇,薇亦作(生,指初生、刚发芽)止(语气词)。曰归曰归,岁亦莫(“暮”的古字)止。靡(无;没有)室靡家,猃狁(猃狁:北狄,匈奴)之故。不遑(闲暇)启居(启:跪、危坐。居,安坐、安居。古人席地而坐,故有危坐、安坐的分别。无论危坐和安坐都是两膝着席,危坐(跪)时腰部伸直,臀部同足离开;安坐时则将臀部贴在足跟上),猃狁之故(以上两句是说远离家室是为了和玁狁打仗)。
采薇采薇,薇亦柔(柔嫩,指苗的柔嫩,意思是说野豌豆长大了一些)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非常强烈),载(副词,又)饥载渴。我戍(防守)未定(稳定。这句是说驻防未有定处。),靡使(使者)归聘(问候。这句是说没有回家的使者代我向家人问安)。
采薇采薇,薇亦刚(坚硬。指薇将老而坚硬)止。曰归曰归,岁亦阳(十月为“阳”,现代对农历十月还称为“小阳春”)止。王事靡盬(gu,停止,此为“止息”意),不遑启处(意同“启居”)。忧心孔(很;非常)疚(痛苦),我行不来(归来。一说“慰勉;慰问”。不来:是说无人慰问)!
彼尔(花繁盛有样子)维(语气词,加强语气)何,维常(常棣,一种植物名)之华(以上两句是以开得很繁盛的常棣起兴,引出下文对壮盛军容的描写)。彼路(“辂”的假借字,大车)斯何(意同“维何”),君子(指将帅)之车。戎车(兵车)既驾,四牡(雄马。)业业(壮大的样子)。岂敢定居(犹言“安居”),一月三捷(接。谓接战、交战。一说,抄行小路为“捷”。三捷:言多次行军,就是不敢定居的意思。)。
驾彼四牡,四牡騤騤(kuí,雄强,威武)。君子所依(“依”犹“乘,乘坐”),小人所腓(féi:小人指兵士。腓:隐蔽。此句说步卒借戎车遮蔽矢石)。四牡翼翼(安闲的样子。谓马训练有素),象弭(mi,弓的一种。象弭,以象牙装饰弓端的弭。)鱼服(服:是“菔”的假借字。菔是盛箭的袋子。鱼菔,就是用鱼皮制成的箭袋)。岂(怎么;怎能)不日(每日)戒(戒备),猃狁孔棘(棘:急。孔棘,很紧急。此句说猃狁很猖狂凶狠,敌情很紧急)!
昔(指出征之时)我往(到……去,指到前线去)矣,杨柳依依(杨柳柔弱随风不定之样子)。今我来(归来)思(语气词),雨雪霏霏(雪下得很大的样子)。行道迟迟(迟缓的样子),载饥载渴。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采薇》教学设计 篇四
一、设计意图
《诗经》是中国诗歌浪漫主义的源头,年代久远,不易理解。《诗经·采薇》阅读起来难度有点大,如果没有充分预习,就没法在一节课内完成深入探究的任务。但如果布置好预习,学生预习工作抓得好,这节课就可以把主题很好地挖掘出亮点来。
对忧伤和痛苦的敏感,不仅表明个体对自己生存处境的真切关注,也表明了个体的自我意识和意志。对忧伤和痛苦的表也不仅仅是一种无助的感叹和哀伤,而且也是表达不甘于忍受悲伤和痛苦、不甘于向命运屈服的一种特有方式。它所要告诉我们的是我忧伤,我痛苦,我无助,但我不愿,我不服,我也有自己的向往和追求,有自己的价值和尊严。能够这样去想、去做的个体,实际上并不“小”。从他无能为力、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角度说,他是弱小的;从他不愿屈服于命运的摆布、有自己的追求的角度说,他却是了不起的。正因为这样,吟唱自己的内心忧伤和痛苦,就已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比即使歌吟者本身像是不经意地这样做,然而其内心深处的动机却昭然若揭。整个人生就如一场战争。活着就会被迫卷入这场战争之中,就会有忧伤、痛苦、烦恼,恐惧、绝望、向往、追求、无助等等生存体验。表达这些体验的诗,本身就是动人的生存哲学。所以本课可以以探究的方式来深入解读其中的奥秘。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研读文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
2、培养学生由表及里,抓住本质,深入探究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能自行翻译,了解作品主旨,熟读成诵。
2、从诗歌的时代背景,表达手法等方面对文本进行鉴赏。
3、适当延伸拓展,启发思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戍边战士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
2、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由表及里,抓住本质,深入探究文本,由了解戍边战士的情感体验进一步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并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难点:结合时代背景,了解作品主旨,理解士卒为国赴难中的家园之思。
四、教学过程步骤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
1、提出预习要求。
2、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课外资料。
3、确定主题。
1、充分预习,提出问题,由组长收集问题,并组织解决问题,解决不了的问题,再提交老师。
2、借助文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句,初步感知原诗。
通过学生自己提问的方式,促使学生深入预习,独立思考,通过课前组织解决一般问题,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协作,同时可以把简单的问题提前处理而不占用课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情境导入
《论语》解读八佾篇第三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1、学生背诵《八佾篇第三》前面三则内容。
2、认真听老师讲解。
《采薇》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掌握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思和用法。
2、熟读成诵,归纳诗歌的章法特点、表现手法等方面的艺术特色以及本诗深刻的思想内容。
学情分析:
提升学生的诗歌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对高一新生来说有很大难度,在此方面学生鉴赏能力较为薄弱,教师应耐心引导,细细分析。
重点难点:
疏通课文,鉴赏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体会抒情主人公复杂的情感。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由余光中的《乡愁》导入。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活动2:
复习:你记得哪些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
活动3:解题
《采薇》选自《诗经》中的“小雅”,是宫廷乐歌。“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它是一种正统音乐。主要用于统治者的朝会宴飨,以歌功颂德为主;多为贵族所作,表现当时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思想。“薇”即野豌豆。
活动4:朗读,扫除字词障碍。
活动5:全班分为六个组,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将你所选段落用口语化诗歌的语言把他翻译出来,看哪个小组翻译得最好。讲解每节的重点字词,翻译全文。
活动6:谈一谈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描写了归途中的戍卒对战争的回顾,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
第一部分(第1—3章)追忆思归之情,叙述难归原因和军旅生活的劳苦。
第二部分(第4—5章)直接描写战事。
第三部分(第6章)写戍卒归途中的心情
活动7:诗歌欣赏
1、诗歌流露出戍边士兵复杂的内心情感,试结合诗句赏析。
情感:对故乡的思念;对战争的不满;保家卫国的自豪感。
2、本诗前三章写采薇用了什么手法?结合诗句说说这种手法有何特点及在文中的作用?
A、以采薇起兴,再现行役之苦。
以薇菜渐次生长和时间的推移,暗示时间的流逝,戍期漫长,归家无期,流露出痛苦无奈的心情。
B、重章叠句,章与章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
反复吟唱,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诗歌的音乐美。
3、主题: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活动8:
艺术特点:
1、比兴手法:以“薇”的从“作”到“柔”到“刚”的生长过程,暗示时间的流逝和戍边的漫长。
2、注重细节:通过对战车、战马,象弭、鱼服,劳累奔波,饥渴难当的描写表现战争的残酷。
3、情景交融:“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4、反衬手法:用凄苦的景物来写快乐,用美好的景物来写悲哀,这就是反衬手法。
5、重章复唱:前三章开头句式相似,反复吟唱,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的音乐美。
《采薇》教学设计 篇六
一、了解《诗经》,引入课题。
1、(课件展示《诗经》,)大声呼唤它!
2、师:《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原本叫《诗》,共有诗歌305首,又称“诗三百”。分《风》、《雅》、《颂》三部分。(课件演示)
3、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品味《采薇》中一个经典名句,请同学们打开书……(课件出示教材)
二、读准诗歌,把握基调。
1、同学们自由诵读。
2、指名个别读,注意“薇、雨、霏”的读音。
3、结合注释初步理解。
4、引入课外学习资料。(课件演示)[寒冬,阴雨霏霏,雪花纷纷,一位解甲退役的远征战士离开边关,孤独地行走在回乡途中。道路崎岖,又饥又渴。此刻,他遥望家乡,不禁思绪纷繁,百感交集。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采薇》,就是三千年前这样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
5、指名个别再读。
6、同学们,读了这许多遍,你有没有发现诗中这两句有什么特点呀?
7、检测问:“昔”指何时?“往”去何方?“我”指谁?“今”又指何时?“来”去何方?
8、哪一句是这位远征战士的回忆?(课件出示)
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一)吟诵品析
1、诵读“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想象画面。
2、出示《清平乐·村居》,诵读,想象画面。面对此情此景,这位士兵呢?——征战沙场!他愿意吗?
3、大丈夫仗剑远行志在四方,他真的不去征战沙场吗?出示课件。(周宣王执政的前夕,玁狁(xiǎnyǔn)曾乘周王朝动乱和遭遇大旱灾,侵扰我国北方边境。)
4、在“不得不去”面前,这样一位深明大义的士兵出征前最割舍不下的是什么?(父母、兄弟、子女、妻子、亲朋好友、门前的那棵柳树……)
5、出示《长相思》体会战士在外征战的情感。我想,此时此刻也就只有一词可以形容的心情了——“依依不舍”。
6、(课件出示诗句)指导读出味!我们的古诗文不仅仅有文字的意思,更有声音的'意义。尝试练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吟诵的时候将“依依——”声音延长,才能更好地感受到与亲人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感。)
(二)文化探寻
1、其实,自古就有“折柳相送”的说法,哪位同学能借用诗句来印证一下?(课件出示相关诗句)
2、学生猜测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送别诗文写到“柳”
3、是啊!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有自己的意象系统的,很多事物都有它独特的含义,比如:流水——一定会和时光流逝有关;浮云——基本与游子有关……这些意象都源自于传统文化的经典。折柳相送的意向典故源自于《诗经》,“柳”“留”同音,有挽留之意;还有一层意思,柳树好种易活,俗话说“无心插柳柳成荫”,折柳相送之中有对亲人朋友的祝愿,希望他们能像柳树一样快速适应环境。
四、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就这样,这个士兵带着对家园的思念,带着对亲人的眷恋,踏上了漫漫征程。或许是一年,或许是三五年,亦或许是“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征夫回来了!(课件出示后句诗,齐读)
2、“雨雪霏霏”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3、这位归来的征夫却——(课件出示: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4、一位凯旋的战士回归故里怎能如此凄惨?如此悲凉?这样一位战士凯旋而归,照理说应该有些什么?吟诵《木兰辞(节选)》感受战士凯旋而归的心情。
5、出示《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吟诵感知战争的悲壮凄凉。
6、出示《十五从军征》,吟诵感知战争带来的苦难。
7、凯旋而归的这位征夫呀,没有了丝毫的喜悦;侥幸活下来的征夫呀,没有了半点庆幸!为什么?为什么?征夫怎么也想不明白!他抚今追昔,仰天长叹——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为何雨雪菲菲?
8、可是仰天长叹,谁又能听得见呢?还不是只有那——雨雪霏霏!
填空练习:昔日没了,只有——雨雪霏霏!
9、哀兮!悲兮!这“雨雪!霏霏——”中“雪”是入声字,要做到短促急收藏,有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之感!“霏霏——”延长,不正是这位回乡征人内心凄苦的真实写照吗?
10、出示《采薇》,教师吟诵整首诗。
11、集体练习吟诵全诗。板书设计:
诗经采薇(节选)
昔往
杨柳依依——不舍
战争之祸
今来
雨雪霏霏——悲凉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2]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