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六年级语文《竹颂》教案 篇一
第一篇内容
标题:《竹颂》教案: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与保护意识
教学目标:
1.了解竹子的生长环境和特点,培养学生对自然的观察力和热爱之情。
2.通过学习诗歌,激发学生对自然的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责任感。
教学重点:
1.理解并朗读诗歌《竹颂》。
2.通过诗歌了解竹子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3.培养学生对自然的观察力和热爱之情。
4.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自然环境。
教学准备:
1.课文《竹颂》。
2.图片或视频展示竹子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3.小组活动所需的竹子和纸张。
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竹子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竹子的兴趣,引导学生谈论竹子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Step 2 朗读诗歌(10分钟)
让学生跟读诗歌《竹颂》,感受诗歌中对竹子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读能力。
Step 3 理解诗意(15分钟)
通过诗歌的讲解,让学生了解竹子的生长环境和特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隐喻。
Step 4 学习诗歌的表达技巧(15分钟)
分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如比喻、排比等。并请学生尝试模仿创作一首以其他植物为主题的诗歌。
Step 5 小组活动(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段竹子的描述,要求学生根据描述绘画出竹子的形象,并在纸上写下对竹子的感受和思考。
Step 6 分享和讨论(10分钟)
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作品,并分享各自对竹子的理解和感受。全班一起讨论如何保护自然环境,以及每个人可以从自身做起的事情。
Step 7 总结(5分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总结竹子的生长环境和特点,以及诗歌对竹子的赞美之情。强调学生应该保护自然环境,从小事做起,为地球尽一份责任。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竹子的特点和生长环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通过小组活动和讨论,学生也有机会思考如何保护自然环境,并认识到每个人都应该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北师大六年级语文《竹颂》教案 篇二
第二篇内容
标题:《竹颂》教案: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作能力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朗读诗歌《竹颂》,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读能力。
2.通过学习诗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作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理解并朗读诗歌《竹颂》。
2.通过诗歌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教学准备:
1.课文《竹颂》。
2.诗歌欣赏材料,如其他诗人创作的描述植物的诗歌。
3.纸张和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幅描绘自然景色的画作,引导学生欣赏自然之美,并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Step 2 朗读诗歌(10分钟)
让学生跟读诗歌《竹颂》,感受诗歌中的韵律和美感,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读能力。
Step 3 理解诗意(15分钟)
通过诗歌的讲解,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隐喻,欣赏诗歌中的美感和情感表达。
Step 4 诗歌欣赏(15分钟)
让学生欣赏其他诗人创作的描述植物的诗歌,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的美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Step 5 创作绘画和诗歌(20分钟)
让学生选择一种植物作为创作的主题,要求学生用绘画和诗歌的形式表达对植物的感受和想象。
Step 6 分享和欣赏(15分钟)
让学生向全班展示他们的作品,并分享创作的心得和感受。全班一起欣赏和评价同学们的作品。
Step 7 总结(5分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总结诗歌的美感和情感表达,以及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审美情趣。鼓励学生继续保持对文学的兴趣,多进行文学创作和欣赏。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理解并朗读诗歌《竹颂》,还有机会欣赏其他诗人创作的描述植物的诗歌,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创作绘画和诗歌,学生也有机会表达自己对植物的感受和想象,培养了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和文学素养。
北师大六年级语文《竹颂》教案 篇三
北师大六年级语文《竹颂》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物体,抓住特点描摹竹子形和神的方法;体会作者感情,理解课文主旨;学习拟人手法的运用。
2、能力:分析能力;诵读能力;表达能力。
3、德育:学习竹子精神。
二、教学重点
通过描写竹子的形,表现竹子的神。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这是谁的诗句?古诗赞颂了什么?
你对竹子有多少了解?(出示图片)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竹子的抒情散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倒过来读。
你从课题中了解到关于这篇课文的什么信息?
(不同方式的读课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课文所表达的内容,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预习探究
1、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读音。可能出错的字音:
劲竹摇曳和着
(这几个是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比较容易读错的字,需要纠正一下)
2、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交流:文章写出了竹子坚毅顽强的品格、质朴清新的品质,赞颂了竹子的品格、气节,体现了作者对竹子的热爱。
(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总结,可以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学生只需要说出大概即可。)
(三)汇报交流
1、文中哪些语句和段落描写了竹子的品格?
指名朗读相关段落。
能够体现竹子品质的段落是2、3自然段。它们写出了竹子的那些品质?现在小组内讨论,然后全班进行交流,最后总结作者赞美的竹子有哪些品质。
品味词句,理解写法。
(1)找出自己认为写的优美的段落,自我品味。品位的时候抓住关键词句深入解读。
学生可能提到的段落:
第2自然段
我惊异地望着你尖尖的竹笋,坚毅顽强地顶开压在你头上僵石般的硬土。转眼间长得同你的先辈一样粗壮,发出一样的萧萧金石之声。啊,你未出土时便已有节,直到凌云高处依然虚心。你的纯洁,使人想起清晨的露水,和那雨后草原上的云影。你的青竿碧叶显示着大自然中最朴素的美,无数人的坦直、忠诚和坚贞的爱情都保留在你的世代传说中。
关键词句:坚韧顽强、粗壮、有节、虚心、纯洁
(关键词让学生自己找出后自己到黑板板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结合上下文理解以上词句。
(这一部分的.朗读我让学生运用更改人称的方式进行,即把文中的你换成我,把我换成你,进一步体会竹子的精神和品质,同时也体会拟人手法在本课的运用。)
第3自然段
本段采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表现了竹子的品质。
在那春之宫殿,同粉蝶追欢取乐的桃花,攀附它物而生存的紫罗兰,还有那以富贵夸耀人世的牡丹,早已沉没在尘俗的荒漠里。独有劲竹,如同不朽的松柏一般,站立在苍茫的山野间;上有千仞高峰,下临百丈深渊,经历着风云的变幻。在命运的风暴中,你轰响的翻卷碧波,击打着汹涌的云海。你全身闪耀着电光,你的吼声吞没了电声。为了给人间以春天的绿色,寒霜冰雪里你更加郁郁葱葱。在生活的烈日下,你又给人们送出暑天的凉风。
作者把竹子和哪些事物进行了对比?你体会到了什么?
对照物:(同粉蝶追欢取乐的)桃花、(攀附他物的)紫罗兰、(以富贵夸耀人世的)牡丹。
(通过与其他事物的对比,可以让学生更加理解竹子的品质,加深印象。)
第4自然段
出示难以理解的语句:你摇曳着碧绿的枝叶,扫掉积习留在我灵魂中的尘埃。
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关于竹子品质的语句,推想积习留在我灵魂中的尘埃可能指什么。
(此环节为开放环节,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和总结能力,学生理解的尘埃只要和主题相符即可。)
第5自然段
找出能够言明作者志向的句子愿你的情操和美德,潜藏在我生命的深处。
(2)声情并茂地朗读品味过的词句。(配乐)
(阅读时,也可让学生自由读自己喜欢的句段,注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做出必要的评价。)
(四)了解写法
(1)本文中用你称呼劲竹,读一读,体会作者需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明确:你是拟人化的称呼。作者表面赞竹,实际赞美具有高风亮节的人)
(2)讨论本文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赞美竹子的品质,表达自己的感情?
(比喻、排比、对比、拟人等。针对不同的方法,找出对应的部分加以说明。这个问题可以单独出示,也可以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同步进行。)
(五)拓展阅读
多媒体出示或搜集一篇主题和本课相似的文章,进一步理解竹子所代表的精神和品质。
(此环节是为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最大程度上理解课文内容。)
(六)小结
本文作者以饱满的情感,赞美了竹子的高尚情操。表面上写竹,实际表明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一篇典型的借物言志的抒情散文。
(课文总结可以让学生自己说出自己的见解,有助于锻炼总结、表达、交际的能力。)
(七)作业设计
积累优美词句,写读后感。
(课堂交流读后感,是对本课的巩固,是学生情感价值观的渗透,也是竹子精神在学生身上的体现和升华。)
板书设计
竹颂
坚韧顽强
粗壮
有节
虚心
纯洁
无私奉献
总评:
《竹颂》是管桦写的一篇赞颂劲竹的一篇抒情散文,作者从竹子的生长、气节、气度等方面着手,写出了劲竹坚毅顽强、质朴清新的本质。文章词句优美,情感浓烈,极易打动读者。作者采用多种表现手法,把竹子的品质、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在诵读中对竹子的敬意油然而生。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会竹子的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自学,在自学的基础上和全体学生交流,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