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示儿》教学设计【优质3篇】

时间:2017-03-01 06:36:19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古诗《示儿》教学设计 篇一

第一篇内容

标题:古诗《示儿》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导语:古诗《示儿》是一首表达母亲对儿子深沉爱意的诗歌,通过教学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让他们学会用诗歌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考。

一、课堂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古诗《示儿》的内容和情感表达。

2. 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家人的爱和感激之情。

3. 学生能够通过朗读古诗,感受诗歌的美和韵律。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10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母爱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家人的情感思考和回忆。

2. 诗歌欣赏(15分钟)

教师给学生朗读《示儿》,让学生感受其中表达的情感和母爱。然后,教师再朗读一遍,让学生跟读。

3. 诗歌理解(2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示儿》的意境、用词和表达方式。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诗歌中母亲对儿子的爱和期望。

4. 情感表达(20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家人的爱和感激之情。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5. 朗读和表演(20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朗读和表演,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和韵律。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或者进行合唱表演。

6. 总结(1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美和表达情感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三、评价方式

1. 学生的诗歌理解和情感表达的参与度和质量。

2. 学生在朗读和表演中的表现和技巧。

3. 学生的总结和思考能力。

四、拓展延伸

1. 让学生自己创作一首表达对家人的爱和感激之情的诗歌。

2. 鼓励学生朗读和分享自己喜欢的诗歌,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

3. 提醒学生关注身边人的情感需求,用行动表达关爱和支持。

古诗《示儿》教学设计 篇二

第二篇内容

标题:古诗《示儿》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导语:古诗《示儿》是一首表达母爱的经典诗歌,通过教学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让他们学会欣赏和理解古代诗歌的美。

一、课堂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古诗《示儿》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2. 学生能够通过分析诗歌的用词和表达方式,感受古代诗歌的美。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文学鉴赏知识,欣赏和理解其他古代诗歌。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10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古诗朗读视频,引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和好奇。

2. 诗歌欣赏(15分钟)

教师给学生朗读《示儿》,让学生感受其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然后,教师再朗读一遍,让学生跟读。

3. 诗歌分析(2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示儿》的意境、修辞手法和韵律。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

4. 诗歌创作(20分钟)

教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家人的感情和思考,创作一首表达爱和感激之情的诗歌。学生可以借鉴《示儿》中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

5. 诗歌分享(20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分享并互相欣赏,让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美和多样性。

6. 总结(1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文学鉴赏的重要性和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三、评价方式

1. 学生对《示儿》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学生在诗歌创作和分享中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3. 学生的总结和思考能力。

四、拓展延伸

1. 让学生欣赏和分析其他古代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鼓励学生尝试写作其他形式的诗歌,如绝句、律诗等。

3. 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加深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古诗《示儿》教学设计 篇三

古诗《示儿》教学设计两篇

  《示儿》教学设计之一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2.理解诗句

  3.习本课生字新词。

  4.背诵这两首诗。

  二、教学重点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心情格外欢快的原因。

  2.理解诗句

  三、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生词卡片。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板书课题

  宋代大诗人陆游一生创作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他在临终前作了一首诗《示儿》。示:把事情摆出来让人知道。“示儿”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个交代,相当于遗嘱。陆游在临死之前最牵挂的是什么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示儿)

  二、预习课文,提出预习要求

  1.自读诗歌,读准字音。

  2.借助注解,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

  三、指导学习《示儿》

  1.指名读课文。(重点提示:“祭”的读音)

  2.“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是什么意思?

  (学生讲错的地方互相订正,教师相机指导)

  (“元”,同“原”,“元知”,本来就知道;“但”,只是的意思;“万事空”,什么都没有了的意思;“九州”,指全国,“同”,统一,这句诗的意思是: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是因为看不到全中国统一而感到悲伤。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看不到中国统一的悲伤之情。)

  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元忘告乃翁”是什么意思?(学生讲后,教师加以归纳)

  (“王师”,指南宋军队;“定”,平定,收复的意思;“中原”,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家祭”,祭把祖宗)“元”,同勿;“乃”,你的,“翁”,父亲。这句话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祭把祖宗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事,告诉你们的父亲J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之情。)

  4.练读课文。(要求体会感情,读出语气。)

  5.说说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引导学生根据诗句的内容来回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答出:这首诗通过写诗人毕生的心事和希望,表达了他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四、各自背诵课文

  五、指导学习生字

  “乃”的左边是一撇,注意不要写错。

  六、默写这首诗。(学生互相检查)

  七、预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板书:

  元知

  临终所议    但悲 (生)

  示儿 渴望统一

  九州所盼北定  告翁 (死)

  《示儿》教学设计之二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词,在理解重点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能

  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结合学诗,培养学生自学、表达、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读进去,联系实际想开来的能力。

  (三)过程与方法:

  加强朗读,以读促解,以读促感悟;通过创设情境,拓展阅读,感悟内涵。

  (四)情感目标:体会伟大诗人陆游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是什么。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二)难点:

  1、体会这首诗词句简单明了而感染力极强的特点。

  2、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设计特色:

  以读为主,积淀语感。延伸拓展,感悟心境。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读题解题

  1、课件出试“陆游临终”图(配乐),教师深情诉说导入,板书课题:

  《示儿》。

  2、说说题目的.意思。

  二、整体通读,品悟诗情

  1、学生自由朗读诗句,并借助注释,理解诗意;然后四人小组伙伴交流

  ,共享学习收获。(教师可见出示自学建议)

  2、汇报交流:

  (1)多种形式朗读汇报,引导学生展开评议。

  (2)学生交流读懂的内容,适时鼓励、点拨读诗方法,指导朗读。

  预设点:元知、但悲、王师、乃翁。

  (3) 说说整首古诗的意思;齐读。

  三、拓展研读,领悟诗心

  1、临终前,陆游有许多的话想说,他最大的牵挂不是他自己,也不是自

  己的家人,而是——(板书:但悲不见九州同)

  2、你们看,出示(临终图)师介绍当时历史背景,出示《秋夜将晓出篱

  门迎凉有感》

  3、拓展阅读1,悲“泪”

  (1)自由朗读,静心体会,你仿佛看到了一幕幕怎样的场景?

  (2)指生读——师:遗民泪尽胡尘里,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学生想象后言说)是呀,老人在流泪,小孩在流泪,妇女在流泪,北宋

  的遗民在流泪啊!(板书:泪)他们为什么流泪?(痛失亲人、家破人亡

  、流离失所、充满仇恨、苦苦期盼……)

  (3)壮美的山河已经落入了金兵之手,老百姓以泪洗面,苦不堪言。看

  到这一些,想到这一些,陆游就感到无比揪心的悲痛啊!直至临死前,他

  念念不忘的还是——但悲不见九州同。

  4、拓展阅读2,恨“醉”

  过渡:那么,那些令人心凉的南宋王师、南宋权贵和皇帝又干什么去了?

  ——出示《题临安邸》,师深情朗读。

  引导想象说话:他们在干什么?——他们到底在干什么?——他们只知道

  干什么?——

  5、对比参读,深化感悟

  引读:北方的壮丽河山沦陷了,1年过去了——,10年过去了——,65年

  过去了——(诵读:遗民……)王师们呢?——(诵读:暖风……)他们

  早已忘记了北定中原,早已忘记了收复失地。可是,陆游呢?他有没有忘

  记?他一心期盼着祖国统一!于是,一直到临终前,他念念不忘的,仍是

  ——但悲不见九州同。

  同学们,“但悲不见九州同”的背后,我们感受到的分明是诗人那颗至死

  不渝的爱国心啊!(板书:爱国忧民)师生共同背诵古诗(播放舒缓低沉

  的音乐)。

  四、自由写话,提升情感

  1、教师出示课件并朗读:

  上面的三首古诗为我们勾勒了当时的社会背景:浮华的临安邸、萧条的村

  庄、衣衫褴褛的中原百姓……请你发挥想象,对当时的社会背景进行一番

  具体的描述,也可以结合抒发自己的感想。

  2、学生写作片段;指名朗读交流。

  3、出示学生习作:

  所见

  陆游已去永安息,南宋仍是火烧心。

  达官贵权花天地,百姓忧愁累不止。

  板书设计:

  示儿

  泪

  南宋陆游 但悲不见九州同 爱国忧民

  醉

古诗《示儿》教学设计【优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