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说屏》的教学设计 篇一
第一篇内容
标题:《说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说屏》的背景与特点,了解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理解《说屏》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培养对传统文化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3.通过学习《说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演讲能力,培养学生的表演艺术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解《说屏》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培养对传统文化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2.通过学习《说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演讲能力,培养学生的表演艺术素养。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
1.导入(5分钟)
通过播放一段《说屏》的视频,介绍《说屏》的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对该戏曲的兴趣。
2.学习《说屏》的人物形象与情节(15分钟)
教师通过讲解和分析《说屏》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引导学生理解并欣赏传统文化的魅力。
3.小组讨论与表演(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段《说屏》的情节进行分析和讨论,并进行小组表演。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引导和指导,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展示自己的理解和表演能力。
4.个人演讲(15分钟)
每个学生都要准备一个关于《说屏》的演讲稿,演讲时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展示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态度。
5.总结与展示(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表演和演讲成果,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教学评价方式
1.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表演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情况。
2.评价学生的个人演讲稿和演讲表现,包括语言表达、内容结构、演讲技巧等方面。
3.通过学生的总结和展示,评价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五、教学延伸
1.组织学生观看其他经典戏曲的表演,拓宽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欣赏范围。
2.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的戏曲表演和比赛,培养学生的表演和演讲能力。
八年级语文《说屏》的教学设计 篇二
第二篇内容
标题:《说屏》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说屏》的背景与特点,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解《说屏》的背景与特点,培养对传统文化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
1.导入(5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说屏》的视频,介绍《说屏》的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对该戏曲的兴趣。
2.小组合作探究(3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具体的问题或主题,进行探究和讨论。例如:《说屏》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有哪些?他们的性格特点是怎样的?《说屏》的情节发展有哪些特点?小组成员可以互相讨论,收集资料和观看视频,共同解决问题。
3.小组展示与讨论(15分钟)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展示,介绍小组的探究结果和发现。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出问题和进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4.个人思考与总结(10分钟)
学生进行个人思考,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和收获。可以写下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或者提出对《说屏》的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四、教学评价方式
1.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情况。
2.评价学生的小组展示和讨论表现,包括团队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
3.通过个人思考和总结,评价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认识程度。
五、教学延伸
1.组织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的写作活动,写下对《说屏》的评论或改编《说屏》的剧本。
2.鼓励学生利用多种媒体资源,进一步了解和欣赏传统戏曲文化。
八年级语文《说屏》的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屏”的实用功能和艺术装饰功能。
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征、条理清晰地说明事物的写法。
3、理解作者对屏风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征、条理清晰地说明事物的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屏风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导学
1、正音
屏风()纳凉()伧俗()忒()休憩()帷幕()擅长()
2、释义
伧俗:粗俗鄙陋。
擅长:在某方面有特长。
雅俗之别:高雅与粗俗的分别。
二、指导学习研讨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
(2)作者简介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感知内容,试用一句话归纳大意。
明确:本文介绍了屏的特点、作用、种类和设置。
3、研讨
(1)本文在结构上有何特点?
(2)先用文中语句回答什么是“屏”?然后用自己的话作一解释。
(3)根据课文,说一说“屏”有何作用?
(4)“屏”可以怎样分类?
(5)作者认为“屏”的设置应注意些什么?
4、赏析
(1)深入体会作者在介绍“屏”的时候,为什么用上了“富有诗意”、“令人销魂”、“心生向往之情”等词句?明确:体现了作者对屏的喜爱之情,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2)本文是介绍“屏”的说明性小品文,但也有些记叙内容穿插其中,从文中找出来,说说其作用。
(3)文中引用了一些古诗词句,你觉得这样有什么好处?
三、延伸迁移
完成语段阅读
能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之一。20世纪以来,全球的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大大增加了对能源的需求。在各种能源中,化石燃料中的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世界的主要一次能源。据世界能源委员会统计,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可采储量,按1992年各国的产量计算,分别只能开采44年和60年;虽然可采储量还可能会有新的发现,但社会需求也在增长,特别是考虑到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发展,油气燃料可供开采的时间不会很长。在化石燃料中,尽管煤炭的蕴藏量最丰富,但燃煤造成的严重污染使其不大可能成为世界范围的主要能源。虽然核聚变反应可提供清洁的能源,在海洋中蕴藏着约42万亿吨核聚变的主要物质氘,但核聚变堆研究的难度很大,估计要到下一世纪后期核聚变电站才有可能实现商品化。因此,在展望21世纪能源问题的前景时,可能不得不面对油气资源面临枯竭、核聚变发电又未能商品化的一段时期。为保证这一时期内人类有充足的清洁能源供应,利用太阳能来发电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太阳能是最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地球上的各种能源无不与之密切相关。事实上,太阳在地球的演化、生物的繁衍和人类的发展中,起了无比重大的作用,也为人类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能源。太阳内部不断进行的高温核聚变反应释放着功率为3.8×1026兆瓦的巨大辐射能,其中只有二十亿分之一到达地球大气高层;经过大气层时,约30%被反射,23%被吸收,仅有不到一半的能量8×1016兆瓦到达地球表面。尽管如此,只要能够利用其万分之几,便可满足今日人类的全部需要。
1.本文主要运用的两种说明方法是什么?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
3.找出第一段的中心句写在下面。
4.结合选文说出太阳能发电的主要优势。
八年级语文《说屏》的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看注释,掌握重点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体味本文生动的语言,弄明白文中古诗句的含义。
以屏风为媒介,激发学生审美情趣,
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屏”的有关知识,体味语言,弄清文中古诗句的含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查找有关屏的图片,或上网查找。如果学生家中有屏的小艺术品,也可借来一用,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
整体感知
导人新课。
学生拿着自己找的图片或小屏风,向同学作介绍,语言可能不生动,教师可以就此导人,看做者是怎样介绍的。也可以用古诗词中有描写屏风的诗句导人。
检查预习“读一读,写一写”,教师正音。
教师配古筝乐曲朗读课文。学生听读并思考:
a.请用原文给屏下一个定义。
b.作者从哪三个方面介绍了有关屏的知识?
听读完后,四人小组讨论明确:
a.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
b.作者从下列三个方面介绍了屏的知识:
屏风的作用:
室外(在院子或天井中)安置屏风,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可以挡风,空间还是流通的;室内安置屏风与帷幕相同。
屏风的分类:
按屏风的建造材料及其华丽程度来分。
屏的设置:
需因地制宜,在与整体的
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
一言以蔽之,屏风的`功用与设置全在一个“巧”字。
研读与赏析。
过渡:屏风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不多见了,可是读了文章,或许你也喜欢上屏风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作者引用了不少古诗,使说明语言生动有趣,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全班讨论明确:
a.引用《秋夕》诗句,表达了作者幼时对屏风无限地向往与喜爱之情,放在开篇,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牡丹亭》中“银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放在屏风的定义后既补充了屏风的含义,又使语言生动有趣。结尾两处引用古诗佳句,点出“屏”这种古代器具所具有的文化内涵,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更好地开发和使用屏风的愿望。
b.“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这一句中的“置”是布置之意,是用心安放,若换上“放”字,则无此表达效果;“点缀”是加以衬托和装饰,使原有的事物更加美好,准确地说明了屏风在居室中的作用。(学生还可以再举出一些。)
小结: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屏风的使用功能和装饰功能,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抒发了对屏风的热爱之情。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风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永远散发着不朽的艺术魅力。我们也期待着,屏风在今天的装饰艺术中焕发出青春,重新大放异彩。
拓展延伸
在古诗词中,你还知道哪些诗句说到屏,你还找到了哪些图画描绘了屏,全班交流,请你引诗配画作解说。
比如:李商隐的《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宋代词人柳永《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烟敛寒林簇,画屏展。
想像一下,屏风将会有怎样的用途?
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言之成理即可。
■作业
把课堂上所说的“想像屏风的用途”整理好,写在作业本上,学着用上古诗词佳句,要用得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