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优选5篇】

时间:2018-06-08 08:10:2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 篇一

第一篇内容

教学目标:

1.了解母亲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感恩之心。

2.通过阅读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通过绘画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内容:

1.阅读和讨论故事《母亲的恩情》。

2.进行绘画活动,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母亲形象。

教学步骤:

Step 1: 导入

通过展示一幅描绘母亲形象的画作,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思考和联想。引导他们分享对母亲的感受和理解。

Step 2: 阅读故事

让学生阅读故事《母亲的恩情》,并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母亲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并与自己的母亲进行类比。

Step 3: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故事中的主题和故事给他们带来的启示。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

Step 4: 绘画活动

给学生提供画纸和颜料,让他们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母亲形象。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在画作中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Step 5: 展示和分享

让学生展示他们的画作,并邀请他们分享自己画作背后的故事和意义。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增进对母亲的理解和感激。

Step 6: 总结

通过回顾课堂讨论和学生的绘画作品,总结母亲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的重要性,并强调培养对母亲的感恩之心。

评估方式:

1.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讨论,评估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评估学生的绘画作品,包括创造力、想象力和对母亲的感激表达。

拓展活动:

1.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母亲的感谢信。

2.组织学生进行一次社区志愿者活动,为需要帮助的母亲提供帮助和支持。

《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 篇二

第二篇内容

教学目标:

1.了解母亲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感恩之心。

2.通过剧场表演,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通过写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

1.阅读和讨论故事《母亲的恩情》。

2.进行剧场表演,表演故事中的情节。

3.写一篇关于母亲的感激文章。

教学步骤:

Step 1: 导入

通过播放一段描绘母亲的短视频,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思考和联想。引导他们分享对母亲的感受和理解。

Step 2: 阅读故事

让学生阅读故事《母亲的恩情》,并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母亲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并与自己的母亲进行类比。

Step 3: 剧场表演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别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进行剧场表演。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表演能力,并通过团队合作完成表演。

Step 4: 讨论和总结

观看每个小组的表演后,进行讨论和总结。引导学生分享表演中的感受和理解,以及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Step 5: 写作活动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母亲的感激文章。引导学生思考母亲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并通过文字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与敬爱。

Step 6: 分享和反馈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文章,并进行互评和反馈。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增进对母亲的理解和感激。

评估方式:

1.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讨论,评估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评估学生的剧场表演和写作作品,包括表演能力、写作能力和对母亲的感激表达。

拓展活动:

1.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家庭服务活动,为母亲提供帮助和支持。

2.邀请学生的母亲来校做客,分享她们对母亲角色的理解和感受。

《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2、通过课文内容,理解《游子吟》的意思,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敬父母,懂得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看到”、“忙着”造句。

  2、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教育学生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从小尊重、孝敬父母。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上节课,我们都认真的读了《母亲的恩情》这篇课文,我们知道母亲的恩情,孟郊一直铭记在心,他对母亲的爱和思念都凝聚在了《游子吟》这首诗里。

  出示古诗,齐读,指名读

  过渡:这首流传千年的古诗背后有一个感人的故事,下面就让我们走入这个故事。

  二、民主导学: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母亲对孟郊的恩情表现在哪里?

  把你找到得句子,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下来,试着读一读,也可以在旁边写一写你的感受。

  生小组讨论交流。

  全班交流。

  生发挥想象,母亲缝衣时的神情,动作以及心理活动。

  指导朗读“忙着”,“夜深了,一针针一线线”,体会母亲的恩情。

  (1)“一针针一线线”,是啊,她缝得多认真啊,缝补的针脚怎么样?(又细又密)为什么要缝得这么密啊?(在古代,有一种风俗,家里人要出门,母亲或妻子为他缝补衣服,必须针脚密密的,这样出门的人才能早点回家。这包含了爱,也包含了祝福平安。)你能读好这个词语吗?

  (2)“还在”,母亲劳作了一天,可是没有休息,还在缝补衣服。

  (3)“夜深了”,人们都进入了梦乡,连星星都困了,可是母亲不肯停下来。

  (4)母亲把期盼、把担心都缝在了衣服里。这就是:出示诗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5)我们一起来读这几句诗。指名读,男女生分读,齐读。读出母亲的牵挂。

  过渡:“儿行千里母担忧”,分别的时间到了,让我们一起来到村外感受离别的情景。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送儿送到村子口,儿行千里母担忧,儿子就要去远行,母亲有千言万语在心头。再听,她还会对儿子说什么?

  2、面对母亲担忧的叮嘱,看到已是满头白发的母亲,假如你是孟郊,你会说些什么?

  3、多么感人的画面,谁来读好这段话?(个别——齐读)

  4、母子分别,孟郊为什么眼睛湿润了?

  5、师:母爱是伟大的,又是平凡的,她的爱就体现在这些细微的事情上,齐读第一、二自然段。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默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孟郊告别了母亲,独自一人上路了,这一路上,孟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请你读读课文第三小节,说一说!

  2、理解“生机勃勃”:生机:充满生命力;勃勃:旺盛的样子。文中指沐浴在阳光下的小草,绿油油的,充满了生命力。

  练习造句: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3、孟郊看到小草之后,是怎么做的?“抚摸”两个字都是提手旁,做做动作,你为什么要这么摸?让我们记住这个词,一起来写一写。

  看着这沐浴在阳光下的小草,孟郊想到了什么?

  读着读着,你想说些什么?

  4、我们就像那一株小草,在阳光般母爱的滋养下,变得朝气蓬勃,母亲的这份恩情是我们永远也报答不了的。谁愿意来读一读这段话?

  5、没有阳光,就没有小草的.生长;没有母亲对我们的关爱,就没有我们的茁壮成长。让我们一起来读。

  6、孟郊有感而发,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出示古诗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游子吟》短短的一首诗,共30个字,字字句句流露出母亲对儿子的牵挂,儿子对母亲的感恩,齐读。

  (四)感情延伸课堂小结

  1、联系生活或学习,说说我们该怎样回报母亲。

  2、让我们一起用心来感受这样一首赞美妈妈的歌曲!

  全天下的父母的爱都是无私的,我们应该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的恩情。平时帮父母做家务,减轻他们的负担,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

  三、检测导结:

  1、背诵《游子吟》

  2、完成写话

  板书设计:

  母亲的恩情

  母亲缝衣、送儿

  孟郊铭记在心

《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2、理解《游子吟》的意思,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

  3、教育学生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从小尊重、孝敬父母,懂得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反复朗读第一至三自然段,结合插图想象当时的情境,体会母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儿子对母亲的感激、敬爱之情。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借文悟诗,理解《游子吟》的意思。能体会到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古诗,初步感知

  ⒈上节课我们初步知道孟郊把母亲的恩情铭记在心,在他50岁时写了著名的诗篇《游子吟》。千百年来,多少游子吟诵这首诗时都会心灵震颤,热泪滚滚,因为他道出了每个游子的心声,哪位同学愿意为在座的同学和老师吟诵这首诗。

  出示古诗:指名朗读。

  这首诗为什么如此动人心弦?它蕴涵着怎样的深意呢?让我们带着这首诗走进课文中去细细地品位,去感悟。

  二、精读课文,朗读感悟

  学习第一自然段

  1、快速默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一件什么事?

  出示:有一次,他要出远门了,母亲忙着给他缝补衣裳。

  2、孟郊的母亲是怎么为他缝补衣服的?

  结合词语“夜深了”,“一针针一线线”体会。

  说明:在孟郊的家乡有这样一个习俗,家里有人出远门,为出门人做衣服,必须做得针脚细密,要不然,出门人回来的日子就会延迟。妈妈为了让儿子早日归来,所以也给孩子的衣服缝上细密的针脚。时间就在这一针针一线线中不知不觉的流逝,此刻夜已经很深很深了。瞧,她向前倾着身子,依然在为儿子缝补着衣裳,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么长时间的缝呀缝,年老的母亲中间可能会有些什么动作?(揉眼、捶背、擦汗)谁愿意把母亲此刻的动作表演出来呢?(动作展示)

  3.看到这位母亲细密的针脚和她劳累的身影,你有什么话要说呢

  师:假如你就是孟郊,亲眼目睹了母亲在深夜里一针针一线线密密缝衣裳的情景,此时此刻,你会怎么想?

  生:母亲真好!

  生:母亲对我的爱真深啊!

  师:母亲熬夜逢衣为的是……(儿子),心里时时刻刻牵挂着的还是……(儿子)

  师:这么深深的爱,这么浓浓的情,就是——“恩情”,指名有感情地读好词语“恩情”。

  4、这细密的针脚透着母亲深深的爱,谁能把这句话读好呢?(指名读,齐读)

  5、此刻妈妈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6、谁能体会此刻孟郊妈妈的心,用朗读把你的体会读出来好吗?(试读、指名读,齐读)

  7、儿行千里母担忧,母亲没有说什么感人的话,却用针线把自己对儿子的关爱缝进了衣服。这就是(出示诗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浓浓的感情就融会在诗句中,让我们一边朗诵一边体会。齐读古诗

  学习第二自然段

  1、天不知不觉就亮了,一晃眼就到了第二天清早,母亲早早的起来送儿子上路了,这一路她有太多太多的话要对儿子说,所以她送呀送,一直送到村口的路旁。同学们想一想:这一路母亲可能会说什么呢?出示图片(村口送别),

  2、学生交流

  生:郊儿,你一个人在外,要好好照顾自己,当心生病。

  生:郊儿,你远行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生:郊儿,你可要时常给家里写信呀,娘会一直盼着你的来信的呀!

  生:郊儿,你晚上看书学习不要太熬夜,要当心身体。

  3、师:千言万语只汇成了一句话,那就是出示句子:“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

  4、这句话中包含着母亲的不舍和母亲的期盼,谁能读好这句话。指名读

  (一生读)师:这就是娘的叮咛呀!

  (一生读)师:这就是娘的嘱托呀!

  (齐读)师:这就是母亲的恩情啊!

  5、听了母亲的话,诗人是怎么做的呢?(不住的点头)。

  6、望着母亲头上新生的白发,为什么诗人的眼睛会湿润了呢?

  (母亲呀,这是为儿子操劳而增添的呀!您的白发就是为我的结果啊!)

  7、此时此刻,他会说些什么来和母亲告别呢?(多懂事的孩子;多体贴的郊儿)

  8、母子俩彼此挂念,多么让人感动的一幕呀!这里,哪句话也特别能体现诗句意恐迟迟归的意思?

  过渡:虽然母子俩难舍难分,但千里相送终有一别,于是孟郊穿着母亲缝制的衣服,带着母亲的叮嘱上路了,一路上,孟郊感慨万千,在晨曦中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结合图片自读第三小节。

  学习第三自然段出示图片

  1、诗人看到了什么?(绿色的小草、和太阳)你觉得小草长得怎么样?我们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呢?理解词语“生机勃勃”。小草生机盎然的样子你能读出来吗。屏显句子指名读

  2、小草为什么能长得这样生机勃勃呢?(有太阳的照耀)相机出示:太阳出来了,路边的小草更显得生机勃勃。

  3、看着沐浴着阳光的小草,孟郊想了什么?

  出示: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

  4、这是一个什么句子,你能把它转变成陈述句吗?(母亲的慈爱,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

  5、比较一下两句话,哪句好?说说为什么?

  出示句子

  母亲的慈爱,不就是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

  母亲

的慈爱,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

  6、诗人为什么说母亲的慈爱就像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呢?他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呢?(都让人感到温暖)

  7、诗人从什么地方也感受到了母亲给予的温暖?

  相机出示句子“孟郊抚摸着身上的衣服,注视着那又细又密的针脚”

  8、这里有两个表示动作的词语,你能把动作展示出来吗?从这两个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诗人对母亲的感激之情)练读这句话,齐读。

  教学反思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学校大门口写上“爱你的妈妈”来教育学生,激发学生固有的爱心。而对于本课的教学,我想要通过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让他们走进文本,感悟母亲伟大无私的爱。

  感悟品味,美读移情,是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关键。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处于感性思维阶段,学习语言习惯直觉体验、整体接收、综合感受,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这一思维特点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在直接地、全方位地、整体触摸语言现象中,有所感悟,并在“悟”中自得。同时充分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反复品味,体会表达的精妙及语言的内在情感,以激发学生的内心感受,从而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入境”,用“心理视线”去读书去领悟语言文字,让学生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

《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 篇五

  一、导入:

  同学们,每天为你整理衣装的人是——母亲;每天为你洗衣做饭的人——母亲;每天为你忙碌操劳的人——母亲;

  是呀,母亲,我们各有不同的喊法,但天下的母亲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对自己孩子的无私的爱,千百年来,什么都在改变,不变的只有这浓浓的母爱。每个孩子都沐浴着这伟大的母爱成长着,生活着。现在让我们走进第9课,进一步体会并记住母亲的恩情吧。请同学们伸出你的小巧手,跟老师写课题。(边写边解:母亲的恩情就是指那无私的爱)深情地读出课题。

  二、初读课文。

  现在请听老师讲这个动人的故事。看谁听得最认真。

  从同学们那专注的表情就知道你们都被感动了,那就自己读读课文吧,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有一组新的生字词想和你交朋友,你有信心交到这些新朋友吗?(同学们读得真标准,那去掉小帽子还认识它们吗?)老师来做几个动作大家来猜是个什么词。(抚摸:用手所以是提手旁、缝补:一般是缝用到线,所以缝是绞丝旁,一般补衣服所以是衣部旁)

  2、生字朋友都记住了。我相信课文读得会更好。课文共几个自然段?找5个同学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水平。(可以说优点,可以说建议)

  二、细读课文。

  从刚才大家的朗读声中,从课文中、从诗中,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浓浓的情感,是什么?(生)

  是呀,母亲的恩情孟郊一直铭记在心,他把对母亲的敬爱与思念都凝聚在了《游子吟》这首诗里,让我们师生齐读这首小诗。

  大家都有诗人的气质,慢慢地,缓缓地,读出了诗的味道。从诗中你读出了什么?是呀,就因为有一次孟郊要远行,母亲对儿子的关爱令他难忘,他才写成了这首小诗。让我们快乐地来自学课文的1、讨论交流: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母亲对儿子的关爱?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温馨提示:交流可以这样说:我划下的句子是_______,我从中体会到——)

  全班交流:

  A、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独出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学生谈体会](看图:看母亲正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的缝着。你们知道母亲为什么要这样一针针一线线地缝呢?(在古代,有一种民间风俗,家里有人出远门,母亲或妻子为出门人做衣服,做得针脚细密,人就会早早归来,反之回来得就晚。母亲把针脚缝得细密,就是希望让儿子早日归来。)

  所以,虽然,油灯昏暗,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可——(读这句)

  孟郊即将远行,母亲将自己的不舍、盼望全缝进了衣服,所以——(读这句)

  母亲边缝衣服边想什么呢?(生谈)

  想着读着,读着想着,我们就能把书读懂了。让我们用声音读出母亲的担忧吧。(读这句)

  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呀。母亲的关爱还从那句看出来?

  B、她望着儿子说:“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追问你感受到了什么?)

  缝衣到深夜,第二天清早,母亲又早起送儿子到村外。谁来当这位万分不舍的母亲?(一句话一颗心,这就是母亲的叮咛,谁再来读?我听出了母亲多想让儿子早些回家,这就是母亲的嘱托。是呀,千言万语就汇成了一句话:齐读)

  是呀,听着这叮咛这嘱咐,孟郊已经说不出话,只是(齐读)

  孟郊望着母亲的白发,纵有千言万语,也难以表达。现在你就是孟郊,你在想什么?(多懂事的孩子;多体贴的郊儿)

  母爱就是这样伟大而又平凡,母亲深夜缝衣,清晨送儿,(板书)她的爱就体现在那些细微的事情上。50岁的孟郊难忘这一幕幕,不由地写下了这些的诗句:(齐读)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带着母亲的叮嘱孟郊上路了,一路上,孟郊感溉万千,自己默读第三自然段,用“——”划出孟郊看到的,用“”划出想到的。

  A、看到:太阳出来了,小草生机勃勃。指图:小草长得很茂盛,这就是“生机勃勃”。

  B、孟郊看到此情此景,孟郊想到了什么?(学生交流)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

  你又从中什么到了什么?

  孟郊触景生情,于是,谁是读一下?(出示句子读)

  50岁的孟郊难忘此情引景,写下了这句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似山高似海深的爱就是——(引读)母亲的恩情。

  母亲的恩情我们永远报答不了,也永远铭记在心。孟郊更是如此。齐读最后一段。(孟郊40岁才当上了江苏溧阳的一个小官,接着就把母亲接到身边,50岁写下了小诗《游子吟》。同学们,在我们在跟随孟郊回到临行前的那一夜。

  夜深了,煤油灯忽明忽暗,母亲揉揉酸涩的眼睛,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儿子的衣服,女生动情地说——(齐背《游子吟》)

  师:清晨,母亲送儿送了一程又一程,一直送到村外,还不住的叮咛早回来,男生真情地说——(齐背《游子吟》)

  这就是生活中那细微的母爱。在灾难来临时,母爱却是伟大而沉重的。在汶川大地震来临时,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位母亲:

  早已没有呼吸的她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趴着,双手扶地支撑着身体,身体被压得变形了。救援人员们发现她身下还有一个3、4个月大的孩子,孩子在母亲的保护下依然睡得很香甜。孩子身上的手机上有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救援人员,却在这一刻落泪了。

  这就是我们的母亲呀,在灾难面前毫不退缩,把生的希望留给我们。此时此刻,你一定有许多话要说。(生谈)母亲爱孩子可以不辞辛苦,不惜生命。我们又该怎样做呢?(生谈)据说小乌鸦长大后,当母亲老了飞不动找不到食物时,他就四处找可口的食物嘴对嘴地喂母亲,回报母亲。一直到老乌鸦死去。这就是乌鸦反哺。动物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人呢。更应该懂得:出示齐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四、学写生字。

  抚摸。

  五、布置作业:

  1、深情地背《游子吟》给妈妈听。

  2、想一想妈妈是怎样对自己的?做一个体贴妈妈孝敬妈妈的好孩子

《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优选5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