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教学设计(通用6篇)

时间:2012-06-01 06:12:5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出师表教学设计 篇一

标题:通过《出师表》教学,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情感体验

引言:

《出师表》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篇脍炙人口的作品,它以简洁而有力的语言展现了诸葛亮对刘备的忠诚和深情厚意。通过教学设计,我们可以让学生了解到这一篇经典作品,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和情感体验。在本篇教学设计中,我将介绍一种基于《出师表》的教学方法,旨在引发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思考和情感共鸣。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出师表》的内容和背景。

2. 学生能够分析诸葛亮对刘备的忠诚和深情厚意。

3. 学生能够表达对诸葛亮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和简短的介绍,激发学生对《出师表》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阅读:学生阅读《出师表》的原文,并进行理解和解读。

3. 分析:学生分析《出师表》中表达的忠诚和深情厚意,并思考诸葛亮的行为对刘备的意义。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出师表》的理解和感受。

5. 情感体验:学生写一封信,表达对诸葛亮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6. 展示和反思:学生展示自己的信件,互相欣赏和评价,并进行反思和总结。

三、教学评估:

1. 学生对《出师表》的理解和解读能力。

2. 学生在讨论和写作中表达对诸葛亮的敬佩和感激之情的能力。

3. 学生的合作和参与度。

四、教学拓展:

1. 邀请学生选择其他历史人物的信件或文章,并进行类似的教学设计。

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历史遗迹或博物馆,加深对历史的感悟和体验。

出师表教学设计 篇二

标题:通过《出师表》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引言:

《出师表》作为一篇经典的古代文学作品,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历史人物的情感和思想,还能够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在本篇教学设计中,我将介绍一种基于《出师表》的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水平。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出师表》的内容和背景。

2. 学生能够提取关键信息,进行阅读理解。

3. 学生能够写出准确、流畅和有逻辑性的文章。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和简短的介绍,激发学生对《出师表》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阅读:学生阅读《出师表》的原文,并进行理解和解读。

3. 分析:学生分析《出师表》中的关键信息和逻辑结构,进行阅读理解。

4. 练习:学生进行相关的阅读理解练习,加深对《出师表》的理解。

5. 写作:学生根据《出师表》的结构和内容,写一篇类似的信件,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6. 修改和展示: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三、教学评估:

1. 学生对《出师表》的理解和解读能力。

2. 学生在阅读理解练习中的准确性和逻辑性。

3. 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拓展:

1. 邀请学生选择其他经典文学作品,并进行类似的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

2. 组织学生参加写作比赛,提高写作水平和自信心。

出师表教学设计 篇三

  一、对联导入新课

  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

  2、“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武侯书堂》)

  3、“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病起书怀》)

  二、简要复述《隆中对》一文的内容,注意以下要点

  1、诸葛亮的政治主张。

  2、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

  三、解题,简介时代背景

  1、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臣子写给皇帝的奏章。

  2、《出师表》的时代背景:这篇《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公元227年(蜀汉后主刘禅建兴五年)出兵伐魏,临行时写给刘禅的奏章。当时刘备已经死了四年(223年),蜀国和吴国的联盟已经破裂,荆州已经失守,蜀国实际只占有益州,实力本来不厚,再加上连年战争,国力更加困乏。于是诸葛亮派人和吴国修好,又亲自领兵平定了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叛乱,稳定了后方(即“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然后趁魏国君主曹丕身死、魏国大将司马懿被贬的机会,抱着“不伐贼,王业亦亡;帷坐而待亡,孰与伐之’’的心情,出兵北伐,企图巩固蜀汉政权、消灭魏国进而统一中国,复兴汉室。

  本文是上表陈说意见,提出政治主张,所以全文以议论为主。又因诸葛亮对刘备有知遇之恩,要报恩于刘禅,他真诚地辅佐刘禅,希望刘禅能够支持自己,共同完成刘备生前没有完成的事业。所以文中又兼叙了自己以身许国的经过。在议论和叙述中,流露着忠于蜀国、忠于刘备父子的真情实感。

  四、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画记出疑难字词,注意停顿、重音。

  1、正音:

  疲弊(bì)陛下(bì)恢弘(hóng)驽钝(núdùn)

  裨补阙(bìquē)行阵和睦(háng)夙夜忧叹(sù)崩殂(cú)

  妄自菲薄(fěi)陟罚臧否(zhìpǐ)以彰其咎(jiù)

  2、古今异义词:

  (1)开张:今义是商店开始营业或商店每天第一次成交;本文中的古义是开放、扩大。

  (2)痛恨:今义是深切地憎恨,古义是痛心和遗憾。

  (3)卑鄙:今义是品质恶劣,古义是地位低微,见识浅陋。

  (4)感激:今义是由衷感谢,古义是感动、激动。

  (5)谨慎:今义是做事小心,古义是认真、慎重。

  单音词古今异义的更多:先、崩、弊、诚、义、否(pǐ)、遗(wèi)、愚、阙、雅等。应当注意加以分辨。

  五、学生齐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全文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1—5段),写临出师前的忠谏,提出了广开言路、执法如一、任人惟贤的具体建议。

  第二部分(6—9段),追述刘备的知遇之恩,表白自己精诚图报的忠心,点出出师本题,表示兴复汉室的决心。—

  六、师生共同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第1段通过对当时形势的分析,提出具体建议。

  (1)指出当时形势的危急。

  文章起始并不先说出师的事,也不急于提出建议,而是先从分析天下大势人笔,指出:“天下三分”,而蜀汉最为弱小,处在“危急存亡”的严重关头。对形势的这一清醒的估计,是暗示刘禅,如不发愤图强,国家必然败亡。

  (2)指出其有利条件。

  内外之臣均有“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而“不懈于内”“忘身于外”的耿耿忠心。这告诉刘禅,只有依靠、重用这些贤德忠贞之士,才可救亡图存,以竟先帝之业。

  (3)提出具体建议。

  ①“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②“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

  (4)这一段中先后两次提出刘备,其用意何在?

  明确:意在激发刘禅竟父之志和启示他效先帝用人之明。

  2、第2段从法度方面建议,执法必须严明公允,“宫中”“府中”不应异法。

  (1)指出要赏罚公正,内外一体。

  (2)指出要法纪严明。

  3、第3、4段从任人方面建议,主要为推荐贤人。

  (1)第3段,宫中(内):

  人物:郭攸之、费讳、董允等。

  特点: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作用: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预计效果:必然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2)第4段,府中(外):

  人物:将军向宠。

  特点: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作用: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预计效果: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4、第5段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劝谏刘禅要亲贤臣,远小人,这是国家兴亡的关键所在。

  (1)先汉兴隆的原因(正面):亲贤臣,远小人。

  (2)后汉倾颓的原因(反面):亲小人,远贤臣。

  (3)刘备对此有所警惕: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4)推荐贤臣,并希望信任他们,以兴复汉室。

  5、小结:这一段把“亲贤臣,远小人”提高到汉室兴衰的历史经验上来总结,也是对前面两段“宫中”“府中”分说后的归纳。并再荐贤臣,希望刘禅能亲贤臣,远小人,以求汉室兴隆。

  以上第1—5段从形势分析到具体建议,是出师前的周密安排,目的在于出师后无后顾之忧。

  七、布置作业熟读全文。

出师表教学设计 篇四

  学习目标

  1、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重点)

  2、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3、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难点)

  学习过程;

  一预习展示

  1什么叫“表”?这种文体有什么特点?

  2诸葛亮是什么心情下写《出师表》的?(简介写作背景)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崩殂恢弘陟罚臧否裨以遗陛下补阙驽钝

  猥自枉屈以彰其咎咨诹

  4.诵读课文,划分文章结构。

  二合作探究

  1.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疏通文意。翻译下面重点的句子: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

  (4)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5)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动,遂许先帝以驱驰。

  (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7)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8)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9)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10)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2.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哪些建议?其中哪一条是主要的?

  3.结合《出师表》全文,说说诸葛亮为什么要在出师之前竭力规劝刘禅任用贤能?

  4、本文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4..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至少三个),并解释其现在的意思。

  三达标反馈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1)诚宜开张圣听古义:今义:

  (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今义:

  (3)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今义:

  (4)由是感激古义:今义:

  2.理解性填空

  (1)《出师表》中说明蜀国当时所处的政治形势的句子是:

  (2)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利禄的句子是

  (3)表现作者临危受命的句子是

  (4)诸葛亮出师北伐的目标是

  (5)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

  (6)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

  (7)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

  (8)《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一致。

  (9)《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

  (10)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

  (11)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

  (12)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13)通过对比写出先后汉兴隆及衰败原因的句子是

  (14)诸葛亮在刘备几乎全军覆没的处境下,出任军师,追随刘备创业。他在《出师表》中写到:

  (15)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追言白帝城托孤之事,交代此次出师的历史根源及思想基础的语句是:

  (16)写尽作者一生的句子:

  (17)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

  (18)诸荀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有利的主观条件是:

  (19)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

  (20)作者在《出师表》中写到了自己所受到的“先帝之殊遇”,把相关的文字默写出来:

  3.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他运筹帷幄,指挥若定,请结合《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用短语写出他所指挥的两个战例。

出师表教学设计 篇五

  【课前准备】

  了解有关诸葛亮出师北伐的情况;了解有关刘禅的故事;了解吴、蜀彝陵一战,西蜀元气大伤导致益州疲弊的背景。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理解句意,正确处理语言停顿。

  2、通过朗读感受课文寓情于议和寓情于叙的委婉的表达方式。

  3、批判地继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强烈感受作家崇高的人格美;学习诸葛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指导自己的行为。

  4、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创意说明】

  通过反复诵读体悟课文情挚辞切的特点;虚拟情境,再现古人情怀。

  【教学过程】

  一、对联导入,缅怀忠魂

  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

  2、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武侯书堂》

  3、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病起书怀》

  4、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

  二、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1、读课文。(默读、齐读、跳读、研读、自由读、指名读)

  2、找出不懂的字词句,先和同桌交流,如果还解决不了,稍后全班交流。

  3、交流不懂的字词句。(形式:学生提出,学生解答,最后老师点评。)

  4、老师提出重点字词,要求学生作答。(可以当堂提问,也可以出示幻灯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诸葛亮在文中提出哪三条建议?有人说亲贤远佞全文主旨所在,你认为呢?

  明确:

  ⑴ 能不能做到广开言路和严明赏罚,关键就在刘禅是否能亲贤远小这一点上;

  ⑵ 表文中用了较多的篇幅谈选贤与能,又特别强调他们是先帝简拔出来的,值得信任。尤其发人深思的是,文中还插入一段东汉往事的追忆,说明亲贤远佞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大事;

  ⑶ 亲贤远佞的思想是贯穿全篇的。文末又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劝勉刘禅,就是希望刘禅亲近贤臣,听取他们的兴德之言;能如此,则赏罚自然分明,国内政局也就可以继续保持稳定了。

  2、进谏与出师有关吗?课文哪一段把进谏与出师两部分内容合拢在一起?

  明确:

  修明内政与北伐胜败生死攸关。

  四、品读语言,感受至情

  1、煽情导入:

  ⑴ 东坡有云: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

  ⑵ 有人说读《出师表》,脑海里总会浮现出一位温柔敦厚、忠义凛然的良臣面对君主慷慨陈词,眼泪直淌,文武百官一旁屏息聆听,不时颔首赞许的动人场面。

  ⑶ 文中报先帝,忠陛下的思想感情贯穿全篇,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刘备父子的无限忠诚,你能读出来吗?为了能使刘禅感动,所以不但导之以理,而且动之以情,可谓忠言不逆耳,语气上既恭敬又恳切,充满谆谆嘱咐,你能读出来吗?

  2、朗读指导:

  教师范读课文(或名家诵读),要读得抑扬顿挫,感情充沛,使学生产生激情。必要时给予朗读指导,如读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时要蕴涵着极其痛惜的感情;读先帝对贤臣的殊遇、注意简拔贤臣时要饱含对先帝的崇拜、爱戴之情;读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时要饱含对后主的激励之情;读到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时声音要低缓,表情要沉重。总之,要通过读,让学生沉浸其中,为诸葛亮忧国忧民之心所感动。

  学生通篇朗读,然后选择自已最喜欢的语段读,通过读去感悟忠;通过读领悟理(诸葛亮规劝刘禅的艺术)

  3、读后评说:

  可用读,我读出了诸葛亮的情怀(或期望)这种句式。

  学情预估:

  ⑴ 读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益州疲弊,我读出了亮暗示刘禅发愤图强的良苦用心。

  ⑵ 读受命以来深入不毛,我读出了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⑶ 读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我读出了亮以身许国的意志和决心。

  (策略应对:教师要特别引导学生去读诸葛亮自述身世这一片段,通过读领悟行文的妙,作者的情。)

  本文作者自述身世,好像与出师关系不大,实则是貌离神合,寄托作者良苦用心。

  ⑴ 追溯二十一年的殊遇,披露感恩戴德之情,说明以上进言纯属忠谏,叫后主听来觉得舒徐入耳。

  ⑵ 以自身不负先帝殊遇舍命驱驰,作为后主不忘先人之业的榜样,进一步启发后主奋发图强。

  ⑶ 二十一年不平凡历程,说明创业艰难,激励其不可半途而废,更不能前功尽弃。

  ⑷ 写出先帝的榜样,不以孔明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茅庐,事不分大小,悉以咨之,于败军之际,危难之间,仍委以重任,可见他任人唯贤,唯才是举,叫后主效法先帝知人善任。

  ⑸ 表明自己二十一年如一日,竭忠尽智,今后仍一如既往,忠心不改,余力不遗,使后主托之以讨贼兴复之任,且可免因率师北伐,小人进谗而不予信任,坏了大局。

  诸葛亮的这段叙述,进一步打动后主的心,乐于接受前面的进言,又是临别时的表白,实有深衷曲意。文章由进言转而为自叙生平,宕开了笔墨,使文势波澜起伏,更为可观。

  从诸葛亮自述身世可以看出这篇文章真乃千古至文,它可以被奉为理政的规范,为人的圭臬,作文的楷模啊!

  五、模拟情境,思接千载

  今当远离,诸葛亮写了感人肺腑的《出师表》,假如你是刘禅,看了此表后,思潮翻滚,情不自禁,于是奋笔疾书,请同学们以刘禅的身份来写《与诸葛相父书》吧!

  六、背读课文,积累语言

  相关链接《戒子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志,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思考:从文中积累一条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出师表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关于亲贤远佞等建议。

  2、体会诸葛亮在“表”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3、议论为主兼用叙事、抒情。

  4、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以中国古代智谋之士的故事引出……在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中,我们耳熟能详的智慧的化身不计其数……(由学生举例导入)

  以学生了解到的中国古代小说、戏曲,传说中的诸葛亮的事迹、形象导入。

  以杜甫的《蜀相》及陆游的《书愤》导入。

  蜀相

  杜 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 游 《书愤》)

  二、解题

  1、作者: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县)人。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东汉末年隐居隆中(今湖北襄阳西),刘备三顾茅庐,他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蜀汉政权建立后,任丞相。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后主刘禅,主持国家军政大事。他励精图治,赏罚严明,推行屯田政策,并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有利于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曾多次出师伐魏,争取统一中国。著有《诸葛亮集》。

  2、文体: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3、背景:建兴(后主刘禅年号)五年(227年),诸葛亮出师伐魏,临行时,写这个表给刘禅。

  三、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读。

  四、对照注释阅读课文,了解大意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口头翻译课文。

  第二课时

  一、第一段

  1、朗读。

  2、重点字词句讲解。

  3、研读,讨论。

  ⑴ 为什么说“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客观)

  ⑵ 当时的有利条件是什么?(主观)

  ⑶ 诸葛亮向刘禅提出了什么建议?(“开张圣听”)

  ⑷ 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4、小结:论述当时的严峻形势,提出了广开言路的建议。

  二、第二段

  1、指名朗读。

  2、重点字词句讲解。

  3、研读,讨论。

  提问:作者在本段提出了什么建议?如何具体执行?

  4、小结:提出严明赏罚的建议。

  三、第三、四段

  1、指名朗读。

  2、重点字词句讲解。

  3、研读,讨论。

  ⑴ 诸葛亮向刘禅举荐了哪些人?这些人具有怎样的特点?

  ⑵ 举荐这些人的目的是什么?亲贤有什么好处?

  4、小结:

  诸葛亮向后主荐贤,考虑周密。

  四、第五段

  1、指名朗读。

  2、重点字词句讲解。

  3、研读,讨论。

  ⑴ 找出本段的中心句?

  第1句。

  ⑵ “每与臣论此事”中“此”指代什么?

  第1句。

  ⑶ “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

  “亲贤臣,远小人”。

  4、小结:从总结历史教训中提出亲贤远佞的建议。反复叮咛,表明自己推举贤能,旨在兴复汉室。

  五、布置作业

  1、背诵1~5段,熟读第6段。

  2、归纳虚词“而”、“以”的用法和意义。

  第三课时

  一、第六段

  1、朗读。

  2、重点字词句讲解。

  遂许先帝以驱驰:用。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此,那。

  3、研读,讨论。

  ⑴ 表明自己身份的词语(句子)?

  (“布衣”)

  ⑵ 当时自己的志趣是什么?

  ⑶ 诸葛亮“感激”的原因是什么?

  ⑷ 哪句话高度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

  4、小结:自叙本志及先帝“三顾茅庐”之恩。

  二、第七段

  1、朗读。

  2、重点字词句讲解。

  3、研读,讨论。

  ⑴ 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是什么?

  ⑵ 哪些句子表明北伐的时机已经成熟?

  ⑶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小结:本段再叙接受先帝“托付”,“夙夜忧叹”,惨淡经营的苦心。首先追叙白帝城托孤一事,用“临崩寄臣以大事”提挈全段。接着叙述“受命以来”的心情和行动。然后着一“今”字,从追叙往事转入出师的正题。末了用“报先帝,忠陛下”收结这一层意思,表达了鞠躬尽瘁之情。末句为补笔,再说出师后国内政事的安排,强调了郭攸之等人的职责,又一次启发后主重视亲贤纳谏。

  三、第八、九段

  1、朗读。

  2、重点字词句讲解。

  3、研读,讨论。

  ⑴ 第一句照应上段哪一句?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还于旧都。”

  ⑵ 第二句前半句照应上段哪一句?

  “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⑶ 第二句后半句照应第一段哪一句?

  “开张圣听”。

  ⑷ 第九段表达了诸葛亮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明临行之前百感交集,无限依恋之情。

  4、小结:第八段明确指出出征者、留守者的职责,并突出了对后主本人的劝谏。篇末的“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固然集中地体现了诸葛亮最刘氏父子的无限忠诚,但这“涕零”中也隐含着他对国内政局的担忧,对刘禅能否采纳建议,修明内政的担忧,透露出他复杂矛盾的心情。

  四、全文总结归纳

  1、理清文章的结构。

  第一部分(1~5)分析当前形势,劝勉刘禅继承先帝遗志,并提出三项建议。

  第二部分(6~7)关于出师这一决策的说明。

  第三部分(8~9)归纳全篇主旨。

  2、提问:诸葛亮向刘禅所提建议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明确:广开言路是前提,执法公平是关键,而亲贤远佞是核心。

  3、中心意思:

  本文以十分恳切的言辞,针对当时的局势,反复劝勉刘禅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北定中原”的坚强意志和对先主感恩图报的一片深情。

  4、写作特点:

  以议论为主,兼用叙事和抒情。

  5、介绍后世有关《出师表》的著名诗句。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文天祥 《正气歌》

  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陆游 《感状》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⑴ 诚宜开张圣听。

  ⑵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⑶ 先帝不以臣卑鄙。

  ⑷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3、查阅有关诸葛亮的资料,结合自己学习《空城计》《出师表》的体会,围绕“诸葛亮”这个话题,写一篇小论文或小随笔。

出师表教学设计(通用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