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设计 篇一
题目:《诗经中的季节之美》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诗经》中的不同篇章,培养学生对季节之美的感知能力。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学习《诗经》中描写季节的篇章,感受其中的美。
2. 教学难点:理解古代诗词中的意象,表达对季节之美的感受。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10分钟):
通过播放一段描绘四季变化的视频,激发学生对季节之美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分享自己对不同季节的感受。
2. 学习篇章(30分钟):
选取《诗经》中描写不同季节的篇章进行学习,如《关雎》、《葛覃》、《采薇》等。教师先读诗,然后让学生跟读,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意境和美感。
3. 感受美景(20分钟):
安排学生进行户外实地观察,让他们亲身感受不同季节的美景。学生可以选择一个季节,写下自己此刻对季节之美的感受。
4. 文学创作(25分钟):
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季节,结合所学的《诗经》篇章和自己的感受,进行文学创作。鼓励学生尝试运用古代诗词的表达方式,表达自己对季节之美的理解和感受。
5. 展示与分享(15分钟):
学生展示自己的文学创作,并进行互相欣赏和分享。教师可以在学生分享的过程中给予肯定和指导。
6. 总结与评价(10分钟):
教师对学生的文学创作进行评价,同时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鼓励学生继续感受季节之美,培养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
语文教学设计 篇二
题目:《古诗词中的意象与比喻》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古代诗词中的意象与比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尤其是对古代文化的理解。
3.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学习古代诗词中的意象与比喻,理解其中的美感和意义。
2. 教学难点:理解古代诗词中的抽象意象和生动比喻,进行自由表达。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10分钟):
通过播放一段描绘自然景物的视频,激发学生对自然的想象力,并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自然景物的感受。
2. 学习诗词(30分钟):
选取古代诗词中描写自然景物的篇章进行学习,如《静夜思》、《登鹳雀楼》、《江雪》等。教师先读诗,然后让学生跟读,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比喻。
3. 感受意象(20分钟):
让学生观察周围的自然景物,选择一个景物,用形容词和比喻的方式描述出景物的美。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描述。
4. 文学创作(25分钟):
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自然景物,结合所学的古代诗词和自己的观察,进行文学创作。鼓励学生运用意象和比喻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自然景物的感受和理解。
5. 展示与分享(15分钟):
学生展示自己的文学创作,并进行互相欣赏和分享。教师可以在学生分享的过程中给予肯定和指导。
6. 总结与评价(10分钟):
教师对学生的文学创作进行评价,同时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鼓励学生继续观察自然,培养对古代诗词的兴趣和热爱。
语文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人物形象美
2、锻炼发现美的眼力,学会欣赏美。
3、在熏陶感染中受到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课文理解,美点寻踪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点拨、讨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我想有一个家》
2、导语
“我想有个家”,这是每个人的心声。家,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它是一个避风港,一个幸福的摇篮。它给了我们无尽的关爱和温情。今天,我们一起跟着莫怀戚一家人去《散步》,去感受这个四口之家的浓浓的亲情。(板书课题)
二、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1、听读课文,轻声跟读。(请同学们听录音朗读课文,也可以轻声跟读)
2、问题探究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中写了哪些人?用不同的表述来介绍。(说到三代人时点击出现幼、中、老)
以文中小男孩的身份说说“我”有一个怎样的奶奶、怎样的爸爸、怎样的妈妈。
你喜欢这个家庭吗?说说喜欢的理由。
作者讲述这个平凡而又感人的故事,他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学生说出尊老爱幼时,点击“尊、爱”。并要求学生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并插问、
假如是父亲或母亲,当尊老爱幼不能两全时,你会怎么做?
学生发言后,师小结、老人为养育我们,付出了心血,为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理应受到家人及全社会的尊重)
学生说出中年人的责任时,(学生说不出时,师说出中年人的责任)边点边小结、中年人是家庭的顶梁柱,他一肩挑两头,上要赡养父母,下要抚育子女,责任重大。
3、师小结、课文启示我们、一家人要互敬互爱(点击),家庭才其乐融融(点击),家和万事兴。其实,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人与人之间也必须和睦相处,我们才能实现和谐社会的理想。
4、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以小组为单位,谈谈自己家庭中平凡而感人的小事。(也许同学们都有一个像莫怀戚一样的幸福家庭,幸福家庭的生活细节也往往渗透着深情的爱,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谈谈发生在自家的充满亲情事,让你的同学与你一起分享)
5、代表发言。(3名,内容要有尊老也要有爱幼)
三、品读课文,美点寻踪
1、激发、刚才同学们讲的故事非常感人。课文讲述的故事也很平凡,语言也朴素平易。但这朴实无华的小文章却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因为文章中到处闪烁着美的光茫。下面我们就进行一项比赛——美点寻踪。
2、学法点拨(课件)
所谓“美点寻踪”就是找出课文中自己认为写得最恰当、最生动、最形象的,给人强烈的美感、给人有力的感染、给人深刻的教育等等内容。
如生动的景物描写;感人的精神;贴切的修辞;特色的句式;含义深刻的语句;精当的用词……(以上内容指名读)
举例、美在对春景的生动描写。
3、学生看书,用笔在文中圈点,对课文进行美点寻踪。
4、美点寻踪小组赛(一)
(当学生说到一个对称句时,要求学生再找几个句子品读,特别是说到“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可问、这句子美在哪里?(一对称;二表现儿子天真聪明。还防“也”字分析)
四、学法实践
理解《金黄的大斗笠》的内容,寻找其中的美点。
1、速读《金黄的大斗笠》。
2、谈谈对《金黄的大斗笠》内容的理解。
3、美点寻踪小组赛(二)
要求找出美点,并能说说为什么美?
(品析几个句子)
★干干净净的蓝天上,偷偷溜来一团乌云,风推着它爬上山头。
★树枝挂满绿叶,歌谣般亲切、柔和。
★乌云被太阳照得受不了,越缩越紧,于是挤下了雨。
★它抱住每一棵它遇到的树,用力摇,摇得叶子哗哗响。
★斗笠像个大蘑菇。
4、小结,评价。
五、师生总结
这一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六、课堂延伸
以《家庭琐事》为题写篇文章,要求写出真情实感。
语文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内容:
第四课《猫》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猫》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状物抒情散文。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以风趣亲切,通俗晓畅的语言,表现了猫的性情,字里行间流露出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
这篇文章有两个非常突出的特点。首先是表达了作者真挚的感情。老舍先生对家里的猫爱同儿女,因此无论是古怪还是淘气,在他眼里都是十足的可爱。而且人与猫之间互相信任,和谐相处,创造出一个非常美好的境界。其次是老舍先生平实无雕琢的语言风格。在介绍猫的性格特点时,只是将事实具体地写出,使猫的形象越来越丰满,性格越来越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会写十三个生字,能正确理解并运用“贪玩”、“尽职”、“任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的,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
4、激起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1、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猫的性格特点的。
2、在阅读中体会“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教学准备:
生——预习课文
师——多媒体课件
设计理念: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课题研究势在必行,学校确立了“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教师点拨,解决问题——巩固训练,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本课设计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思维训练为主线,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广阔的思维发展空间。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价值体现在教学关系上是教服务于学,师生关系上是师服务于生,从而造就了充满生命活力,和谐高效课堂。
教学过程:
一、学法导课
1、同学们,当你遇到一段话,一篇文章的时候,你是怎样读懂它的?
2、学生交流,教师随机板书。(读,圈,画,批等)你们可真会读书呀,有这么多好的读书方法。这节课,我们就试着用大家说的这些方法来学习第15课《猫》。
二、出示预习题。
1、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老舍先生笔下的猫与众不同,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学生交流,随机板书。(古怪、淘气)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这只猫,了解它的特点吧!我们一起读读预学题。(出示幻灯片2)请大家拿起手中的书和笔,用这些方法开始我们今天的学习吧!
三、学生自学。
1、安排学生自主学习。
2、教师巡回指导。同桌互相检查对方的学习情况。
四、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语文教学设计 篇五
教材分析
乡愁作为人类普遍的一种情结,是诗歌创作历久常新的主题之一,文学史上留下了许多抒写乡愁的名篇佳作,余光中的《乡愁》便是其中情意深长动人的一曲,因为他抒写的不是一般游子的思乡之情,而是在特殊年代由于海峡阻隔而产生的对大陆的思念之情,更是漂泊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鲜明的时代感。诗人从平凡的生活中提炼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一组意象,层层推进,生动形象地抒发了乡关之思、故国之恋。全诗构思精巧,复沓手法以及叠音词的运用更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品悟,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浓浓的思乡爱国之情。
2、通过比较赏析,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的意象美。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鉴赏能力,激发学生表达情感的欲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去感受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和把握诗中的四种意象。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比较法。
教学过程
一、听一听、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间多媒体播放音乐)
导语、同学们,你们从刚才的音乐中听出了一种怎样的情感呢?(乡愁)是的,游子思乡、故土难忘,这是人类的普遍情感。由于政治原因,台湾海峡将台湾与大陆阻隔半个多世纪,台湾人民对大陆故乡的思念与日俱增,对两岸和平的渴望日趋强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诗作——《乡愁》。(板书课题、作者,多媒体显示全诗)
二、读一读、感受诗味,体会诗的情感美。
⒈教师示范朗读。(多媒体配乐)
⒉学生自由朗读,师指导、解疑。
⒊学生试读课文。
⒋师生点评指导。
板书、母子别新婚别生死别故园别。
⒌把握诗歌主题。
⑴设疑、大家读过不少抒写乡愁的诗,与一般乡愁诗相比,这首诗在情感上有什么突出的地方?从哪儿可以看出?这一处该怎样读?
⑵补充资料图片,进一步体会两岸同胞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怀。
⒍深情齐读诗歌。
三、议一议、比较鉴赏,体会诗的意象美。
1、出示改诗,引导学生比较、品评。(多媒体显示)
设疑、⑴乡愁是一种大家都可能曾经体验过可又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读了原诗,你觉得余光中是怎样将乡愁形象地展现出来,使你对乡愁有了一些具体的感觉?(运用了几种具体的事物来表现)
⑵乡愁怎么是邮票、坟墓?这些事物会使你产生怎样的联想?老师改写的诗有没有这种效果?
2、学生思考、交流、发言。
3、引导学生理解何谓意象。
明确、诗歌一般是通过创设意象来抒发情感的,创设意象就是借助某一事物,把自己的感情寄托于其上加以表达的写作手法。在这首诗中,作者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事物上,使说不清道不明的乡愁变得具体可感了,并且能给人以丰富的联想。
4、美读、想象情景,体会情感,读出韵味。
四、写一写、拓展迁移,体验人生的情感美。
1、请根据以下情境,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仿照诗句,用具体的事物来抒写乡愁。
①情境、中秋月圆之夜,作为一名住宿生,当你独处寝室,这时,乡愁是__________。
②学生自创。
2、学生思考、创作、交流,师生共同点评。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这首诗。
2、仿写诗歌。
板书设计
乡愁(余光中)
语文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理清三只猫不同的命运遭遇。
2、感悟作者的心路历程和人生感慨。
3、联系生活,感受身边善待平凡生命的举止。
课前预习:
猫、哺乳动物,面部略圆,躯干长,耳壳短小,眼大,瞳孔随光线强弱而缩小放大,四肢较短,掌部有肉质的垫。行动敏捷,善跳跃,能捕鼠,毛柔软,有黑、白、黄、灰褐色。据说猫还是老虎的师傅呢!
1、如此亲密的”接触”,你有过吗?(学生自由谈论)
小结、我们在生活中都或多或少的亲密的接触过不同种类的小动物,甚至爱上了他们。然而有一位作家却在和小猫几次亲密”接触”后就再也不愿养猫,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郑振铎学习这篇课文——《猫》来揭开谜底。
(设计意图、由一幅有趣的图片谈起易勾起学生的兴趣,同时提出了一个疑问、作者也亲密接触过小动物,却为何不愿再养小动物,以此导入到文本中去,水到渠成。)
教学过程:
一、文中作者有几次养猫经历?三次的结局总是怎么样的呢?
三次;失踪或死亡
二、把握”遭遇”“感悟”“历程”
过渡语、三次养猫的结局为什么总是失踪或死亡呢?难道作者不会养猫吗?我想,这其中必有复杂的原因吧!
1、我们就来看看作者第一次是如何养猫的。
(1)同学们觉得这只猫的最大特点是什么?有具体的根据吗?
很活泼;(学生自由寻找并抓住重点语句谈论)
(2)这样的一只猫,“我“喜欢吗?但是这种快乐长久了吗?
我坐在……微笑……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3)当听说小猫死了,我的心情如何?
(感着一缕的酸辛)、”我”喜欢这只小猫,所以当它突然离去时,”我”感到”一缕的酸辛”。
2、不管怎样这只小猫还是离”我”而去了,那么”我”又是如何化解心中这份酸辛的呢?(向别处要一只新的小猫)那这一次的境况又是如何的呢?
(1)与第一只小猫相比,这只小猫的”性格”是如何的呢?你能具体说说你的理由吗?它如此的有趣和活泼,那”我”喜爱这只小猫的吗?
更有趣更活泼;(学生具体谈论)
(2)看来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它了,那么当有一天它突然失踪了,你猜”我”会怎么样?
找出反映”我”当时的心理变化(状况)的语句。
(4)尽管作者企图存在侥幸心理,但是结果还是残酷摆在了面前,他的心情如何?
怅然愤恨
小结、”我”喜爱这只小猫,所以当它被人捉去后,”我”十分的怅然和愤恨。
3、第二次养的黄色小猫被人捉去应该说令”我”伤心不已,但俗话说的好时间是抚平心灵创伤最好的药。”我”最终又养猫了吗?
(1)这只猫是如何得来的?我家为何要收养它?
追问、(一只流浪猫)(同情、可怜它)
(2)这只小猫与前两只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难看、忧郁)
(3)如此难看、不活泼的小猫在”我”家受欢迎吗?虽然它如此地不受欢迎,但是也有引起我们”留心”的时候,你能找出来吗?它在”凝望”什么呢,仅仅是那对黄鸟吗?
(不大喜欢、若有若无)那只花白猫对于……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凝望着。
(4)然而就是这一”凝望”埋下了祸根,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当”我”得知芙蓉鸟被害的第一反映是什么?”我”判断是谁干的?为何说”一定是猫”?真的是它吗?说说你的证据。
(芙蓉鸟遇害事件)
(5)于是,”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我”错在了哪里?(冤枉了它)
(6)此时,心情又是如何的呢?(要求找出描写心情的小节)
小结、”我”冤枉了这只流浪猫,所以当它被”我”一棒打跑并死去后,”我”很难过。
全文小结、作者之所以不愿再养猫,从表面上讲是因为他曾经爱过猫,而且爱得很深,以至于失去得太痛苦;也曾经恨过猫,而且恨得太冲动,以至于终身遗憾。从根本上讲是因为他有一颗爱心——把世间所有的生命当作生命的爱心,即善待身边一切普通、平凡甚至微乎其微的生命的心。
(设计意图、通过一个个小的切入口来一步步从不同角度解读三只小猫的不同命运遭遇,同时在此过程中穿插作者情感的解析,使之浑然一体,当然重点语句的品味又将增强文本解读的语文味)
课堂练习:
1、我想,我们身边肯定也有许多爱好并且善待小动物的人和事,也许就包括你自己,同学能谈谈他们吗?
2、以”我与(小动物名称)的故事”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片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