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咏梅》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教学设计【精简6篇】

时间:2016-05-06 06:18:4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卜算子咏梅》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卜算子咏梅》的作者及其作品背景。

2. 理解并掌握诗歌的基本结构和语言特点。

3. 领悟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和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 理解并掌握诗歌的基本结构和语言特点。

2. 领悟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教学难点:

1. 理解并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1. 课件和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卜算子咏梅》。

2. 音频设备:播放录音或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10分钟)

通过播放背景音乐或展示相关图片,引发学生对梅花的兴趣,并与学生一起讨论梅花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Step 2:导入课文(15分钟)

呈现课文《卜算子咏梅》,让学生自主朗读,然后进行整体理解,了解诗歌的基本结构和语言特点。

Step 3:分析诗歌(2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感受和情感表达。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如“诗中的梅花是怎样的?它给你什么感受?”、“诗人通过哪些词句表达了他的情感?”等。

Step 4:朗读诵读(20分钟)

教师示范朗读诗歌,并引导学生跟读。通过反复朗读和诵读,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Step 5:情感表达(20分钟)

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诗歌的情感。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进行演讲,并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Step 6:总结和拓展(10分钟)

教师对学生的表达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和拓展,如“你们还有没有其他的感受和想法?”、“你们觉得自己能否写出一首自己的诗歌表达情感?”等。

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以《卜算子咏梅》为题,表达自己对梅花的感受和想法。

篇二

教学目标:

1. 理解《卜算子咏梅》中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 提升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 理解《卜算子咏梅》中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 提升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教学难点:

1.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1. 课件和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卜算子咏梅》。

2. 课堂展示:梅花图片、学生诗歌作品。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10分钟)

通过展示梅花图片,引发学生对梅花的兴趣,并与学生一起讨论梅花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Step 2:诗歌鉴赏(20分钟)

教师导读课文《卜算子咏梅》,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情感和表达方式,如“诗中的梅花是怎样的?它给你什么感受?”、“诗人通过哪些词句表达了他的情感?”等。

Step 3:诗歌创作(30分钟)

教师给学生展示一些相关的诗歌作品,并讲解诗歌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梅花的理解和感受,创作一首自己的诗歌。学生可以选择自由创作或仿写《卜算子咏梅》。

Step 4:分享和欣赏(20分钟)

学生将自己的诗歌作品进行朗读或背诵,并与同学分享。教师和同学们进行评价和欣赏,鼓励学生勇于表达和创作。

Step 5:总结和拓展(10分钟)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和拓展,如“你们觉得自己创作的诗歌和《卜算子咏梅》有什么不同?”、“你们还有没有其他的创作想法?”等。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继续创作一首与梅花相关的诗歌,并准备下节课的分享。

以上是《卜算子咏梅》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教学设计的两篇文章,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结构和语言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能力。通过学习和欣赏诗歌,学生能够感受到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和意境,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创作能力。

《卜算子咏梅》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的:

  1、整体感词里的艺术形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艺术境界

  2、学习衬托的手法

  3、背诵这两首词

  重点难点:重点教学目的1、3

  难点教学目的1

  课时:一课时

  教法:诵读、点播、赏析

  教学过程:

  一、导语

  请同学回忆上学期的两首词,略微点评,温故为知新做准备。

  二、听范读感知这两首词

  三、自读疏通词语

  卜算子:词牌名咏梅:题目咏:用诗词叙述

  犹:还,仍然俏:俊俏,美好的样子

  烂漫:色彩鲜艳而美丽。这里是形容盛开的样子

  寂寞(jimo):孤单冷清苦:竭力,尽力

  任凭:一任零落:凋谢

  四、诵读、点播、赏析

  1、请学生试读,略评

  2、点播分析(1)、词里的梅花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那些词可以点明它生活的环境?

  讨论明确:寒冷艰险的环境里;飞雪:寒冷的冬天;悬崖:险恶;百丈冰:寒;

  (2)、这个季节里自然界里一般有没有花盛开了?梅怎样这样开的?哪个词表现出来的?梅花的美展现出了梅花什么形象?寄托作者这样的思想感情?

  讨论点播赏析:一般花都因为畏惧严寒而凋零枯萎了。独有梅花不畏恶劣的天气,险恶的环境,迎着风雪,傲然盛开。俏:表现出来了。傲寒俊俏,积极乐观的形象。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

  带着积极乐观的感情齐读上阕

  (3)、梅花在冬季开的那么傲然艳丽,装扮我们的冬天,给我们以力量,鼓舞,春天会怎样呢?像《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的吗?哪些词表现出来的?在你的眼里梅花是什么样子的形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卜算子咏梅》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教学设计 篇四

  【设计思想】

  教学诗歌主要是欣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诗歌形象包括诗中人物形象和诗歌意象,那么,要欣赏诗中形象的真正内涵,就要赏析诗歌本身的社会意义和作者的思想意义。诗歌的语言艺术重在领会其优美、精炼、生动、传神的风格。而表达技巧主要是作者在塑造形象,创设诗歌所应用的表现手法。就《卜算子咏梅》这首词而言,这首以梅花为主要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充满自信和乐观,形象鲜明,语言独特,表达技巧特殊,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形成鲜明的对比,为此笔者做如下的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词中所塑造的形象,分析景物所蕴含的真正内涵。

  2、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词的意境和语言的巧妙运用。

  3、体会词中作者以逆境为美和充满乐观主义的信念。

  【教学方法】

  诵读领会,比较探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方案A

  一、反复诵读,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理顺词句。

  2、播放《卜算子咏梅》朗读带,增强学生对词的情感认识,

  3、教师范读,学生轻声跟读,读出意象,读出意境。

  4、学生放声自由朗读,读出作者的感情,(教师提示,毛泽东作此词的背景)并在此基础上背诵。

  二、理解“寒梅”寓深意

  梅花被称为“岁寒三友”之一,因其能在严寒冷酷的季节仍旺盛成长而闻名,在古代诗歌中被赋予坚韧、贞节的象征含义。可经得起风雨袭击,霜雪严寒的摧残。毛泽东在1961年12月,因当时年轻的共和国处于极度危险之地,许多人对当时的社会主义前途失去信心,在这种历史条件下,他并不回避形式的险恶,而是清醒意识到逆境的严峻,于是作词《卜算子咏梅》,用寒梅寓意他并不消极悲观,而是充满信心和乐观之情,全词体现出一种激情昂扬的风格特点。

  三、看山花烂漫,思反陆词之意。

  1、这首词的点睛之笔是?

  研习: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2、“笑”有何深刻含义?

  研习:一个“笑”字,充分表达了词人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与乐观,把梅花在经历严寒霜冻之后以胜利者姿态傲然挺立的形象完全展现在读者面前,她曾在“百丈冰”的悬崖“俏”过,现今在“山花烂漫”时,却温婉而笑,是历经磨难后胜利的“笑”是对恶劣环境的“笑”。一次,仅一个“笑”字,毛泽东的伟岸形象跃然纸上!

  3、、在词的首行写“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这里“反其意”反在何处?

  (老师介绍陆游写《卜算子咏梅》的社会背景和用意)

  研习:首先,是毛泽东对当时社会环境的准确判断与认识,他肯定唯物辩证法,逆境总会转化为顺境,充满乐观。

  其次,毛泽东以一句“犹有花枝俏”,点出梅花之自得、自如、自豪、傲然于逆境,反陆词孤独寂寞和哀伤。

  其三、毛泽东的乐观与自信着实在词中表达的淋漓尽致,写梅花在逆境严峻的考验后,“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一反陆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悲剧感,流露出从不失败,一派乐天自得。

  其四、毛泽东在词中所写梅花已经超越了其本身的坚贞不渝、洁身自好的情怀,而是充分体现了词人坦荡宽广的胸怀和在恶劣环境中的洒脱英姿。

  4、以“我心中的梅花”为题,写一段200字左右的小短文,要求语言简练,层次分明,主题鲜明。

  此题设制主要是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并强化文本的主体内容,从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也是本文情感体验的一个特意体现。

  四、比较探究异同,拓展延伸文本。

  1、理解毛泽东的词《采桑子重阳》中“不似春光,胜似春光。”的精神内涵。

  2、比较阅读毛泽东词《沁园春雪》与《卜算子咏梅》的异同。

  3、如何理解毛泽东所追求的逆境美感和壮美之情?

  方案B

  一、【提示导入】

  中国传统诗歌在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时,无论是借古讽今,用典或直接抒情,还是叙事抒情,托物言志,都特别注重对字词的推敲和锤炼,如“春风又来江南岸”的“绿”字,“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等,都可谓点睛之笔,达作者难达之情,状作者难状之景,今天,我们就通过字词的推敲来学习毛泽东的词《卜算子咏梅》。

  二、反复诵读,悟词中所蕴之意。

  1、学生默读,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2、学生自由放声朗读,抓住“梅花”这一独特意象,理解所含深意,

  3、学生齐读,领会作者的情感。

  三、整体设疑,互探其意。

  1、词中典型意象是什么?

  2、此意象的象征含义是什么?

  3、作者为什么用此意象?

  4、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5、同陆游的词《卜算子咏梅》相比较,探究毛泽东的“反其意”反在何处?

  四、合作对话共协商,比较探究思其源。

  1、词中“已是悬崖百丈冰”中的“崖”字能否改为“岩”?为什么?

  探究:“崖”有“高而陡”之意,而“岩”重在“突起”,另外,“崖”则更具口语化,容易被读者接受,也突出了梅花所处环境的恶劣。

  2、“百丈冰”中的“百”能否改为“万”?为什么?

  探究:“百丈冰”更能体现毛泽东的战略思想和精神状态,也有从战略上对敌情的蔑视,和“悬崖”结合,更能说明毛泽东对当前逆境严峻形势的清醒认识,充分表象其乐观、自信、昂扬的精神风貌。

  3、词句“犹有花枝俏”中的“犹”能否改为“独”假如改后,又有什么不同?

  探究:用“犹”则避免了字面上的“孤独”、“孤僻”之意,反而有了“梅花”生命的旺盛,意志的坚强,自豪自得的品格,也显示了梅花的豪壮气概,飒爽英姿。

  4、词句“俏也不争春”中的“俏”能否改为“梅”?

  为什么?

  探究:不能,“俏”实际上是这首词的灵魂,“俏”有“俏丽”,“俊俏”含义,不仅增强了词的美感,而且体现了“梅花”在经历了风霜严寒之后仍然傲然挺立的豪迈情怀,另外和上句“犹有花枝俏”形成“顶针“读来朗朗上口,其三,这个“俏”字和毛泽东的阳刚之气形成鲜明的对照,有“刚柔相济”的美感。

  5、词句“她在丛中笑”中的“丛”字能否改为“旁”字,为什么?

  探究:“旁”有“旁边”、“旁观”等意,也有“孤芳自赏”之意,而“丛”则有“共处”、“一起”之意。“梅花”在严寒冷冻中顽强抵抗,终于迎来了胜利,她没有因得到胜利和喜悦而居功自立,而是在百花丛中,和所有千姿百态的鲜花一起欢笑,享受胜利的喜悦和快感。因此:“丛”字则更能体现此意。

  五、拓展延伸,巩固成果。

  1、 、毛泽东的词《采桑子重阳》中句子“不似春光,胜似春光。”中“似”能否改为“如”?为什么?

  2、陆游词《卜算子咏梅》中“已是黄昏独自愁”中的“独”字能否改为“犹”为什么?

  3、背诵毛泽东词《沁园春雪》,并对这首词做简要的赏析。

  4、通过以上几首词的学习,概括思想内涵。

  六、课堂小结

  结合毛泽东和陆游各自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背景,通过比较两首同题目的词的异同,来归纳二人的思想情感。

《卜算子咏梅》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默写。

  2.了解词大意,感悟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和谦逊的作风。

  3.渗透我校植物园中的景物.谈谈你要歌咏其中的那一种。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诗的大意,体会诗人的思想。

  难点:联系校园景物谈体会。

  教学准备:

  参观植物园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试背《咏梅》一词

  2.背诵其中你喜欢的诗句

  二.深入理解课文

  1.熟读全词.

  2.指名读.

  3.在上节课的基础上,说说你还不理解的地方。

  4.小组交流讨论

  5.全班交流,相机兰拔,使学生对毛泽东的词中的梅花产生赞叹之情。

  (1)“飞雪”“百丈冰”:梅花绽放于最寒冷的季节,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更何况“已是悬崖百丈冰”可以想象大雪纷飞,天地间了无生机。梅却不畏严寒,一花独放。

  (2)“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是报春的使者,却不争春邀宠。居功自傲,表现梅的谦逊作风。

  (3)“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丛中笑”梅在丛中无比欣慰的飘落丛中,表现了梅的豁达与无私。

  三.感情朗读课文.

  1.梅花的其乐观精神、自信、谦虚坦荡的品格、赢得了毛主席的赞扬。

  2.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来赞颂梅花吧。

  3.边读边想象画面、有感情地读。

  四.对比阅读.感悟诗人的情感.

  1.阅读陆游咏梅词,简介创作背景。

  2.再读毛主席的词,对比感悟原词中梅花的品格。

  五.拓展阅读.

  1.课外阅读毛主席的其他诗词。

  2.参观我校植物园中的景物,学习《咏梅》中的写法,选择某一种植物直抒胸臆,表达你的情感,练笔或写短诗。

《卜算子咏梅》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的要求

  认知: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技能: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情感:初步感受梅花的美好品格。

  重点

  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难点 理解“梅花”的隐含之意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昨天老师请同学们回去预习这篇课文,谁能把自己的预习成果向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也是自己的认知结构不断“同化”、改造扩大、完善的过程,由于每个学生认知结构的特点不同,因而,其预习的所想获得的知识也必然有各的特点。放手让学生预习,允许学生获取各种与课文有关的知识,不做硬性规定。不仅充分发挥学生的特点,而且有利于加快效率,理解的时程。)

  二、激趣导入新课

  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因为你们都愿意做学习的小主人了。老师也想把自己的预习成果向大家汇报一下,可以吗?

  师范背课文。

  三、自由读课文

  1、让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要求读得正确。

  四、精读训练

  1、自由读课文,划出你已理解的语句。

  2、指名读句子。

  3、激趣:这节课,教师要让位于同学,请会的小朋友讲给大家听。

  面对这些语句,你准备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理解呢?

  4、指名回答,介绍自己的方法

  (1)读

  (2)说

  (3)画

  (我们将学生的“自主”定义为一种尝试性学习,那么正确与否并不重要,因为结论与过程相比应更加看重过程。将多元化、层次化的教学设计贯穿教学始终,让学生掌有选择权,选择内容,选择学法,通过自由选择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动力。)

  5、自由准备(也可和相同观点的小朋友讨论)

  6、大组交流

  (1)希望你不仅要读出来,还要让听的人听出来。听出来了吗?现在请听出来的小朋友向××自由提问。

  (2)请你说一说自己的作画意图。

  (3)谁能看着图画,说说对这句诗的理解啊!

  (4)联系这首词的创作原因,以及作者的生平,想一想:

  这梅花仅仅是梅花吗?还隐含着什么?

  a.梅花代表英雄人物b.代表无数革命先烈

  c.代表许多有骨气,有气节的人。

  7、激情

  别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化。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有了这样的认识,有了这样的情感,同学们一定能把这首诗读得声情并茂,自己试一试。

  指名朗读

  9、指导背诵

  自己默这首诗,用什么方法都可以,看谁背得快。

  (1)检查背诵,可自荐,也可小组推荐。

  (2)背诵后还要简要地说出方法

  a.抓重点。

  b.回忆层次

  c.凭借板书

  d.熟读成诵

  10、配乐齐诵

  五、课后拓展

  你给自己设计什么样的作业?

  (自古以来,作业都是教师布置,学生完成,学生不管有无兴趣,限于教师的权威,都得去做。作为教师应该向“师道尊严”挑战。把布置作业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学完后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卜算子咏梅》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教学设计【精简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