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坐井观天》教学设计(精彩3篇)

时间:2017-03-04 02:17:2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部编版《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了解《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来历和含义;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3.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意义;

2.通过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够运用《坐井观天》这个成语进行口头表达。

教学准备:

1.部编版语文教材《坐井观天》的课文材料;

2.多媒体设备;

3.图片或视频资源。

教学过程:

Step 1 引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与《坐井观天》相关的视频或展示相关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简单介绍《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来历和含义,让学生猜测其意义。

Step 2 学习课文

1.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坐井观天》这篇课文,帮助他们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意义。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Step 3 拓展活动

1.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故事或现实生活中的场景,通过表演、绘画或其他方式展示《坐井观天》的含义。

2.每个小组进行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点评,加深对成语意义的理解。

Step 4 反思总结

1.让学生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总结他们对《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理解和体会。

2.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观点,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篇二

部编版《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了解《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来历和含义;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1.理解《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意义;

2.通过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够运用《坐井观天》这个成语进行写作。

教学准备:

1.部编版语文教材《坐井观天》的课文材料;

2.多媒体设备;

3.绘画工具和纸张。

教学过程:

Step 1 引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与《坐井观天》相关的视频或展示相关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简单介绍《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来历和含义,让学生猜测其意义。

Step 2 学习课文

1.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坐井观天》这篇课文,帮助他们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意义。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Step 3 拓展活动

1.让学生根据《坐井观天》这个成语进行绘画,表达自己对成语含义的理解。

2.学生将自己的绘画作品进行展示,并在作品旁边写上自己对成语的解释。

Step 4 合作写作

1.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故事或现实生活中的场景,根据《坐井观天》这个成语进行合作写作。

2.每个小组进行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点评,加深对成语意义的理解。

Step 5 反思总结

1.让学生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总结他们对《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理解和体会。

2.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观点,提高写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部编版《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篇三

部编版《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坐井观天》出自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二年级上册读本。该成语原见于《秋水》,用来比喻和讽刺眼界狭窄或学识肤浅之人。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部编版《坐井观天》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借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教学内容分析

  《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根据《庄子。秋水》改写。课文通过简短而传神的对话,讲述了一个有趣且寓意深刻的故事:小鸟飞到井边喝水,与青蛙发生了争论。青蛙整天坐在井底,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却说天空无边无际。小鸟很无奈,只能请青蛙自己跳出来看一看。寓言揭示了一个道理:认识事物,看待事物,站得高才能看的全面。“坐井观天”也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眼界狭窄、所见有限;井底之蛙则比喻那些见识狭窄、目光短浅,而又盲目自大的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并能按笔顺规则描写“观、”1个字。

  (2)知道什么是“对话”。

  2、过程与方法:

  (1)能结合课文理

解“井沿”“一百多里”“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

  (2)巩固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初步了解故事所包含的寓意。

  3、情感态度价值观:思维拓展,练习说话,能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教学准备:音频、视频、电子白板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1、音频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歌《一只井底的小青蛙》。请同学们仔细听,歌中主要讲了什么?(主要讲了一只孤独的小青蛙)。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进一步的了解这只青蛙。

  2、出示课题《坐井观天》。

  3、学生观察“观”字,并指导书写,提醒学生注意,“又”第二笔是长点,“见”第一笔竖紧贴竖中线,下端过横中线。右边是“见”而不是“贝”,最后一笔是竖弯钩。学生通过书写理解课题中“观天”即为“看天”。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坐在井里看天空)

  4、介绍寓言特点。

  小结: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到底什么是寓言故事呢?寓言就是通过简短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坐井观天》又是通过什么样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一看。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联系字形,正确使用生字。同时,学生在学习之处明确了阅读目标,思考其中的'道理。】

  二、结合重点词语理解重点句子,进行初步朗读指导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句子读通顺,并标出自然段;

  (2)检查朗读情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它们在争论天有多大)

  2、出示生字词,检查预习情况。

  (1)理解“井沿”

  小鸟和青蛙在哪里争论?谁能准确地贴出它们的位置并告诉大家这是井的哪一部分?(井的边上)

  井的边上叫井沿,碗的边上叫什么?(碗沿)河的边上叫什么?(河沿)床的边上叫什么?(床沿),那么“沿”就是“边”的意思。

  (2)理解“大话”

  什么样的话是大话呢?(吹牛、夸张、不切实际)(撒谎的话是谎话)请你们判断一下老师说的哪一句是谎话?哪一句是大话?

  例如:a、我的作业没有写,却给老师说我没有带;(谎话)

  B、我一只手就能把火车推动;(大话)

  (3)理解“无边无际”

  小鸟认为天是无边无际的(贴图),谁能告诉老师,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际:边缘处。形容范围极为广阔)天是无边无际的,我们还可以说什么是无边无际的?(出示草原、沙漠、大海的图片)

  3、了解什么是“对话”

  它们之间的争论非常激烈,请同学们默读2—7自然段,用“__”画出青蛙说的话;用“﹏﹏”画出小鸟说的话。数一数它们之间有几次对话?(有问有答算一次对话,共有3次对话)谁能给我们读一读它们之间的第一次对话?(出示课件)谁来读青蛙的话?(相机指导朗读)这是一个什么句?(问句)问句应该怎么读?

  小鸟又是怎么回答的呢?(指名读)听了小鸟的话你知道了什么?

  4、理解“一百多里”,感受天之大。

  (1)一百多里有多远啊?(一里等于100米,一百里就等于五万米,相当于在400米的跑道上转125圈)

  试着把一百多里的感觉读出来。(指名读,评价)

  请同桌两人分角色朗读(指名读,评价,老师范读,再指名读)

  (2)飞了一百多里,你觉得小鸟飞过了什么地方呢?

  用“小鸟可能飞过了……”这样的句式练习说话。(出示图片高山、草原、大海、沙漠)

  小结:小鸟飞了这么远的路,看见了这么多东西,所以它见多识广!可是,青蛙相信小鸟说的话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明确这是第二次对话)谁能读读青蛙的话。

  过渡:青蛙和小鸟都坚持自己是对的,谁也不让谁,于是,就有了接下来的第三次对话。请同学们读一读,想一想它们谁说的对?为什么?(因为小鸟飞过了……还没有看到天的边)青蛙错在哪里?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吧!看到底是不是这么回事?

  请同学把书卷成圆筒状,对着黑板看,告诉老师你都看到了什么?(强调“一部分”,你只看到了一部分,那小青蛙会看到什么呢?天的一部分)井壁挡住了青蛙的视线,所以它只看到天的一部分,就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揭示寓意:同学们,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认识事物,看待问题,站得高才能看的全面,不然就会像这只青蛙一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就是坐井观天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全班一起读)

  6、分角色朗读。

  让我们再回顾一下青蛙和小鸟之间的3次对话。

  (1)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

  (2)请同学上台戴上头饰分角色朗读。

  三、拓展

  请同学们设想一下,假如有一天,青蛙听了小鸟的话,跳出了水井,它会看到什么?说些什么呢?(注意把话说完整)

  青蛙听了小鸟的话,真的跳出了井口,看见了,于是对小鸟说:“_____________。”

  四、布置作业:

  请你们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一些寓言成语故事,然后到班上来一起交流分享。五、板书设计:

  五、板书设计

  坐井观天

  青蛙:天——井口大

  小鸟:天——无边无际

部编版《坐井观天》教学设计(精彩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