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树》教学实录及点评 篇一
在小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素质一直是教育工作者们关注的重点。而《给予树》故事在这方面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下面是我对于《给予树》教学实录的详细描述及个人点评。
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通过《给予树》故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关爱他人、懂得分享的意识和行为。
教学准备:准备好《给予树》的故事书籍、图片,以及相关的教学素材。
教学过程:
1. 导入:老师向学生介绍《给予树》故事的背景,并通过图片和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例如,老师可以问学生:“你们有没有遇到过需要帮助别人的情况?你们是如何帮助别人的呢?”
2. 故事阅读:老师向学生朗读《给予树》故事,并让学生跟读。在阅读过程中,可以适时停下来让学生回答问题,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 讨论:在故事阅读完毕后,老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例如:“你们觉得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你们喜欢他吗?为什么?”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道德意义和价值观。
4. 情感培养:老师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在故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给予的快乐。例如,老师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色,然后进行表演。
5. 总结与点评:通过学生的表演和讨论,老师进行总结,并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老师也要指出学生在表演和讨论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指导和建议。
个人点评:
《给予树》教学实录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教学活动。通过这个教学实录,我发现学生对于给予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培养了他们的关爱他人的意识和行为。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对于故事非常感兴趣,积极参与讨论和角色扮演。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非常重要,因为他们通过角色扮演能够更好地体验到给予的快乐,并将这种快乐与实际生活中的行为联系起来。
同时,我也注意到一些问题。有些学生在表演中缺乏主动性,仅仅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表演,并没有真正理解给予的意义。这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
总的来说,通过《给予树》教学实录,我对于学生的社会情感素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也对于今后的教学有了更好的指导。我相信通过持续的教学实践,学生的关爱他人和懂得分享的意识和行为会得到更好地培养和发展。
《给予树》教学实录及点评 篇二
在小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素质一直是教育工作者们关注的重点。而《给予树》故事在这方面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下面是我对于《给予树》教学实录的详细描述及个人点评。
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通过《给予树》故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关爱他人、懂得分享的意识和行为。
教学准备:准备好《给予树》的故事书籍、图片,以及相关的教学素材。
教学过程:
1. 导入:老师向学生介绍《给予树》故事的背景,并通过图片和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例如,老师可以问学生:“你们有没有遇到过需要帮助别人的情况?你们是如何帮助别人的呢?”
2. 故事阅读:老师向学生朗读《给予树》故事,并让学生跟读。在阅读过程中,可以适时停下来让学生回答问题,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 讨论:在故事阅读完毕后,老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例如:“你们觉得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你们喜欢他吗?为什么?”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道德意义和价值观。
4. 情感培养:老师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在故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给予的快乐。例如,老师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色,然后进行表演。
5. 总结与点评:通过学生的表演和讨论,老师进行总结,并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老师也要指出学生在表演和讨论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指导和建议。
个人点评:
《给予树》教学实录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教学活动。通过这个教学实录,我发现学生对于给予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培养了他们的关爱他人的意识和行为。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对于故事非常感兴趣,积极参与讨论和角色扮演。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非常重要,因为他们通过角色扮演能够更好地体验到给予的快乐,并将这种快乐与实际生活中的行为联系起来。
同时,我也注意到一些问题。有些学生在表演中缺乏主动性,仅仅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表演,并没有真正理解给予的意义。这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
总的来说,通过《给予树》教学实录,我对于学生的社会情感素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也对于今后的教学有了更好的指导。我相信通过持续的教学实践,学生的关爱他人和懂得分享的意识和行为会得到更好地培养和发展。
《给予树》教学实录及点评 篇三
《给予树》教学实录及点评
本文是由语文教案工作室上传的:《给予树》课堂实录及点评。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上语文课吗?
生:(几乎是异口同声)喜欢。
师:谁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语文课?
生:语文能让我们学到很多知识。
师:说得真好!知识可以使人变得丰富起来。
生:语文课上我们能够认识很多字,认识了很多字就可以去看很多书,看了很多书就会有很多见识。
师:你的逻辑性很强,如果能够注意语言简练就更好了。
生: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所以我们应该喜欢学语文。
师:看的出来你是一个民族情结很重的孩子,我们国家这种灿烂的语言文化的确值得我们很好地继承和发展,我很敬重你小小年纪就能够有这样的认识。
生:我喜欢语文是因为语文课上学习的每一篇文章都特别美。
师:是啊,应该说每一篇课文都承载着一份美好的感情,或者隐喻着一个很深刻的哲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一篇课文《给予树》。
[孩子能有这样一番见识吗?能说出这么多倒是令我很惊讶的。其实,这真不不需要问。被问的要经历一次道德的考验,问的也感觉心中发慌。]
师:刚才我也注意到当我问大家是否喜欢上语文课的时候,有一个男同学没有作声,你能告诉我你是怎样想的吗?(用鼓励的眼神望着那个男孩)
生:我觉得语文学起来挺麻烦的,而且很枯燥。比如学习每篇课文都是分段、概括段意、主要内容什么的,好像学课文就是为了这个,没有悬念感。(掌声、笑声)
师:首先我代表所有教语文的老师谢谢你中肯地批评。你所说的概括段意、主要内容等等,是一种语文能力,我想你是希望这种能力的训练不那么枯燥和机械。其实这也说明了你对老师上语文课提出的要求:那就是有情趣、不呆板。今天我们不妨一起来试一试。
[完全可以直接从这个孩子的问话中入手:有没有不喜欢语文的?我想肯定有,但是,这样设疑必须要教师拥有大胆的心。]
师:(板书课题:给予树 并给前两个字注音:jǐ yǔ ) “给”就是“给”(ɡěi)的意思;“予”在古文中读二声,是“我”的意思,在这里读“予(三声)”,表示“给”的意思,它和给(jǐ)合起来还是表示这个意思。这样的词还有个名字,叫“并列式合成词”。我们这一课当中有很多这样的生字词,请你自己读一读,找一找。
课件出示一些词:圣诞节、宽裕、试探、甜蜜、猜测、拥抱。
生:试探、甜蜜、拥抱这三个词语属于并列式合成词。
[“并列式合成词”有必要教给孩子吗?]
师:你真不简单,这么快就记住了他们的名字。看看还有谁跟它们几个是一家人?
生:“猜测”好像也是。
师:不是好像也是,它的确就是。“猜”是猜想,揣度;“测”也有这个意思。
生:“甜蜜”是吗?
师:问得好。尽管你没有说出肯定的答案,但是你在思考。“甜”是用来形容“蜜”的,这样的词语单有一个名字,以后我们会学到。
师:“给予”这个词语教会了我们一个新的知识,那么,这篇题为《给予树》的课文又能够给予我们什么呢?
(指名几位学生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师:谁来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金吉娅去买圣诞礼物,却给一个小女孩买了洋娃娃,妈妈知道后被感动了。
生:圣诞节快到了,金吉娅去买圣诞礼物,在援助中心看到一棵给予树,她用妈妈给的钱为一个穷苦的小女孩买了一个洋娃娃,妈妈知道后很感动。
师:你们觉得他们两个谁说得更好?为什么?
生:我觉得第二个同学说得好!因为他在说的时候抓住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还有事情的发生、发展还有结果。
师:你很会评价。说明你认真听了他人的发言,而且听的时候还在思考,这是很好的学习习惯。的确如这位同学所说,抓住时间、地点、人物,还有事情的发生、发展还有结果来说,事情就完整了,显得很有条理。
[既然是训练不妨再让几个学生讲讲]
师:刚才同学们说到金吉娅在援助中心看到一棵给予树,这样一棵树上寄托了一个小女孩的愿望。
(板书:一棵树 一个愿望)
师:同学们还说到妈妈听到这件事后很激动,那么妈妈从始至终都是这样一种感情吗?(生摇头)在这件事情中,妈妈的感情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请你默读课文,把相关的语句画下来,然后再读一读。
(学生默读、标画,然后自己练习朗读。)
师:请你读出表现妈妈情感变化的句子。
生:让我担心的是,家里并不宽裕,我只攒了100美元,却要由五个孩子分享,他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
生:还有这样一句:我有些生气,她到底用这20美元做了什么?
生:我激动地紧紧拥抱着金吉娅。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师:几位同学的合作使得我们的发现更为完整了。下面我们按照文章的顺序先来看你们找到的这句话:
(课件打出)“我
只攒了100美元,却要由五个孩子分享,他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师:我觉得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我攒了100美元,要分给五个孩子,他们可能买不到很多很好的礼物”。你们认为我理解得准确吗?
生:我觉得您理解得不对,“只攒了”说明她家不宽裕,攒这些钱很不容易。删掉“只”这个字,表达得就不充分了。
师:仅仅一个字,你却能够从中读懂它背后蕴藏着的潜台词,说明你很会读书。
生:我发现您在理解时忽略了这个“却”字,它在这里表示转折,更加强调了100美元真的是太少了。还有,妈妈说,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意思是说根本不可能买到。而您说“可能买不到”,意思是说也有可能买到。
师:你读得特别认真,每个字都体会得很准确。妈妈说“要由五个孩子分享”,和“分给五个孩子”意思一样吗?
生:不一样。如果是“分”,只是把钱分了,如果是“分享”就有分享快乐的意思。
师:是呀!妈妈由衷地希望能够让孩子们分享圣诞节的快乐,但是家里并不宽裕。你能够读出妈妈的这份担心吗?
(生练习,教师指导)
[将原文中的一些关键词语拿掉,让学生朗读体会,这不失一种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好方式。]
师:妈妈的担心似乎是多余的。当她带孩子们到商场去购物时,孩子们都很高兴。但是,回来的路上,我们却发现妈妈很生气,这又是为什么呢?请你自己读一读下面的句子,
(投影打出刚才学生标画的句子:透过塑料口袋,我发现,她只买了一些棒棒糖——那种50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我有些生气,她到底用这20美元做了什么?)
生读。
师:我注意到你在读的时候特别强调了“只”字和“到底”这个词语,为什么?
生:我觉得这样才能够读出妈妈的生气。因为她只买了棒棒糖,说明没有其他的礼物了。即使妈妈给她的钱不多,也不能光买那么多棒棒糖啊?
生:我觉得这里面不光是生气,还有妈妈的疑惑。妈妈想,她到底拿那些钱干了什么呀?怎么也没跟我说一声呢?
师:这时,如果你是妈妈,你可能会想她用这20美元——
生:买自己喜欢的零食吃了。
生:禁不住诱惑,买了一些小画片什么的?
师:可是她的塑料口袋里只有棒棒糖啊?
生:也许怕妈妈说,藏在衣服里了。(笑声)
生:我想,她还可能没舍得花这么多,想留起来以后再买自己喜欢的东西。
师:可是,作为妈妈,她多么希望金吉娅能够心里想着兄弟姐妹,即便是家庭并不宽裕,也能够把亲情放在自己的心中啊!回到家中,不等妈妈问金吉娅,金吉娅就主动向妈妈讲述了事情的经过,于是妈妈激动的拥抱了她。请你再次读读课文,找一找让妈妈激动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生读句子)
(教师打出文字投影)
妈妈,我拿着钱到处逛,本来想送给您和哥哥姐姐一些漂亮的礼物。后来,我看到了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树上有许多卡片,其中一张是一个小女孩写的。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于是,我取下卡片,买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礼品区。我的`钱就……只够买这些棒棒糖了。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师:这位同学读这段话的时候声音并不大,而且速度还很慢,谁知道为什么?
生:因为金吉娅心里很难过。
师:她明明做了一件好事,为什么还要难过呢?
生:因为妈妈当时还不知道她干了什么,妈妈的误会让她难过。
师:可是,一回到家,她就开始向妈妈解释了呀?
生:她也不知道妈妈是否同意她的作法,所以说话的时候底气不足。
生:我认为是因为金吉娅的钱不够了,不能给哥哥姐姐买礼物了,所以有点难过。
生:在她的心里,哥哥姐姐和那个陌生的女孩一样重要,但是“忠孝不能两全”,她也是思考了一番才作出这个决定的。
师:同学们,你们理解得真好。正如你们所说,这20美元虽然不多,但是也可以为妈妈和哥哥姐姐买圣诞礼物,可是当她发现还有一个陌生的女孩需要帮助的时候,还是作出了一个一般女孩不能够作出的决定。你能够从这段话中看出金吉娅是个怎样的女孩吗?
(学生默读,汇报。)
生:金吉娅是个善解人意的女孩。
生:金吉娅还是个懂事的孩子。她怕妈妈生气对身体不好,所以一回家就赶紧跟妈妈说了事情的真相.
师:(做恍然大悟状)原来是这样!你也是个懂事的孩子,一下子就读懂了金吉娅的心。
生:金吉娅是个善良美丽的女孩子。
师:你这里所说的“美丽”指的是她有一头漂亮的金黄色的打着卷儿的头发吗?
生:我觉得她的心灵和外表一样美。
师:美得和谐,美得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