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的街市》的教案设计 篇一
第一篇内容
教案设计目标:通过《天上的街市》这个故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并能正确使用故事中的词汇。
2. 学生能够通过图片和文字来描述故事中的场景。
3. 学生能够根据故事内容进行创作,写出自己的故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并能正确使用故事中的词汇。
三、教学准备:
1. 《天上的街市》故事书。
2. 相关图片和场景描述卡片。
3. 学生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相关场景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2. 阅读故事:教师朗读故事,学生跟读,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
3. 词汇学习:教师呈现故事中的生词和难词,学生跟读并理解词义。
4. 图片描述:教师出示故事中的场景图片,学生根据图片描述故事中的场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5.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故事内容进行创作,写出自己的故事,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6. 合作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故事,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
7. 拓展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手工制作活动,如制作故事中的人物和场景,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8. 总结: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解答。
五、教学评价:
1.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观察学生在阅读故事时的反应和对词汇的理解,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学生的写作练习和合作讨论,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学生的创作和讨论,评价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六、教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天上的街市》这个故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但是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加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故事中的知识。
《天上的街市》的教案设计 篇三
《天上的街市》的教案设计
【说教材──教材分析】
〖整体把握
《天上的街市》是诗人郭沫若1921年创作的一首现代格律诗。诗人由现实中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明星,再由天上的明星联想到街灯,进而想象天上的街市,想象天上美丽的景色,想象天上街市里的珍奇,想象过着幸福生活的牛郎织女。通过对天上美好生活的描绘,表现了诗人旧时代黑暗现实的痛恨,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因此,这首诗使那个时代的读者很自然的通过对比认识现实的黑暗,激起对理想的向往并为之而奋斗。今天,我们学习这首诗仍然有新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语文常识:
⑴ 了解作者作品:郭沫若、诗集《女神》、话剧《屈原》
⑵ 了解现代诗、新格律诗、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体裁有关知识。
基础知识:
⑴ 注意下边字词的读音和写法──隔、甚、缥缈、陈列、定然、珍奇、宽广、闲游。
⑵ 初步培养炼字、炼句、精心构思与艺术概括能力。
文学积累:诵读涵咏,背诵全诗。
2、能力目标:
⑴ 培养学生积极动脑思考,踊跃举手发言的良好学习习惯。
⑵ 培养学生想象、联想、创新能力。
⑶ 学习朗读,初步培养诗歌朗读欣赏能力。
3、心理目标:
⑴ 鼓励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克服胆小、怕羞、自卑等不良心理。
⑵ 及时肯定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成就感、认同感。
⑶ 带领学生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健康的审美情操。
4、德育目标:
情感渗透:领会本诗在优美的意境中蕴涵的深刻道理,明确今日幸福美好的生活来之不易,人人都应自觉爱护我们生活的家园,保护环境、美化生活,建设祖国。
〖教学重点
1、联想与想象、创新能力的指导训练。
2、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歌创造的美好意境。
3、理解诗中作者表现的追求光明和理想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培养联想和想象、创新的能力,体会这首诗联想与想象的表达作用。因为诗是一种特别富有想象与联想的艺术,“精鹜八极,心游万仞”,“观古今于须臾,揽四海于一瞬”,没有想象与联想,就没有诗歌;没有创新,就没有诗的生命力。
【说教法──教学方法】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使学生主体真正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学习,本课可以尝试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以优化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
说明: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现代化教学手段对于优化语文教学方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具有重要作用。马克思曾指出:“劳动者利用物的机械的、物理的和化学的属性,以便把这些物当作发挥力量的手段,依照自己的目的作用于其它的`物……这样,自然物本身就成为他的活的器官。”鲁迅也曾经预言:“用活动电影来教学生,一定比教员的讲义好,将来恐怕要变成这样的。”本课可以尝试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制作 CAI 课件,精心编辑文字、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创设一个有歌有舞有诗有画,轻松活泼的学习诗歌的良好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项基本要求。新大纲规定: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多媒体计算机的运用能很好地增加容量,实现这个重要目标。
诵读法:“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诗歌的教学尤其注重朗读。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了解学生实际朗读水平,有效地指导朗读,在停顿、轻重、长短、升降、节奏、韵律、情绪等的处理上着重指导强调。朗读可由教师表情范读、学生集体朗读、个别朗读、小组朗读、分男女朗读等,形式灵活多样。通过反复朗读品味,体会诗中巧妙的艺术构思,强烈的感情色彩,优美的意境,凝练的语言,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韵律,从而理解诗的内在思想意义。本文为现代诗,语言朴素易懂,更适合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掌握。
启发式教学法:由于本诗为新诗,语言通俗易懂,初中生在已有的
语文知识基础上要读懂本诗并不难,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重点突破本课教学重点──联想和想象、创新思维能力的指导与培养。为此,教师可采取“设计问题──启发想象与联想──讨论、回答”的教学环节,以启发法、引导法贯穿全课。特别是在启发、联想的方法指导上,在学生学法指导上更应以启发为主。教师应真正落实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完全发挥出来。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实用主义教学过程理论特别强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处理好教师的主导、启发地位,才能真正达到教学效率的最优化。读写结合法:列宁指出:“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辨证途径。”因此,感知、理解、实践是人类认识活动的规律,也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活动的规律。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培养、高尚道德情操的形成都可以通过这一方法,以课堂口头作文训练或课外练笔的形式,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练习的设计要求学生大胆展开想象联想的翅膀,勇于创新,把诗歌改写成记叙文,尽量发挥自己的创意,写出不避荒诞离奇的想象文章来。
多种方法的综合,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锻炼了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活跃了课堂气氛,优化了课堂教学。
【说学法──学法指导】
学生在充分预习、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必须掌握以下学法:
学法说明:
自主学习法:要求学生必须学会使用工具书,养成看课文注解,自学课文的好习惯,自主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如课前预习、课上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后及时复习巩固等。对这样通俗易懂的现代格律诗,经过自学,应基本理解诗歌内容、读准字音、正确停顿、有感情地朗读。我国的当代教育家魏书生、钱梦龙、黎世法等人的教学论都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法。
诵读品味法: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扫清文字障碍,初通文意后,能通过反复涵咏朗读品味,读出诗歌的韵味,还课堂以朗朗书声。通过读可以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阅读欣赏爱好,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精神。
创造性学习法:要求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大胆创新的精神,学会联想、想象、体味、感悟、迁移、转换,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新的东西来,尝到学习与创造的成功的喜悦。我国著名教育家王森然的王氏教学理论以及徐锦熙的三段教程论都特别重视学生的发展性创造实践,日本东京文理大学的垣内松三教授的教育理论也极力推崇让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足见,创造性学习法是有其较强科学性的。
【说程序──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一、导入 观看 VCD 歌曲《小星星》,师生齐歌唱。 通过看、听、师生共同歌唱,放松学生紧张心理,激发学生兴趣,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二、引入新课 教师介绍作者郭沫若,明确本诗为新诗,现代格律诗,介绍本诗创作背景。 让学生了解有关文学常识,明确本文文体特点,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初读课文(粗读) 1、闭上眼睛,听录音,在头脑中展开联想想象。
2、根据学生实际,初步指导朗读,适当正音正字。 进一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为引入学习重点──指导联想、想象作准备。 四、重点难点突破 1、教师启发联想、想象,指导训练方法。明确: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如由明亮的街灯联想到无数的明星。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如天上街市的美丽属于想象,由街市再想到人,想象牛郎织女怎样过着自由幸福的生活,更是进一步的想象。
2、学生思考,完成联想、想象创新思维训练题目。
联想:
⑴ 木质──皮球
⑵ 天空──茶
⑶ 月亮──钢笔
想象:
⑴ 刚开的牵牛花像—
⑵ 笼中的小鹦鹉像—
⑶ 月光照在地上像— 教师主导,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及时鼓励、肯定学生,以实现本课教学的各项目标。 五、再读课文(精读) 1、指导精读,揣摩字句:“闪着”、“点着”、“来往”、“闲游”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争取熟读成诵。
3、讨论:
⑴ 诗中哪些句子是写实的?它们起什么作用?
⑵ 诗中哪些句子是写想象的?它们起了什么作用?
⑶ 诗中的牛郎织女和传说中的牛郎织女命运有什么不同?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1、初步欣赏感受诗歌炼字炼句的艺术。
2、以读促学,增进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3、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 六、知识迁移能力强化 1、改写课文,把本诗改写成记叙文(可作口头作文或课外练笔)。
2、尝试自己创作新诗(现代诗)。 进一步培养学生想象、联想、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爱好文学的兴趣。 七、总结课文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教学内容,由学生总结归纳,教师适当补充强调。 让学生再次明确本课重点、难点,学有所得。 八、布置作业 1、整理笔记。
2、背诵全诗。
3、课外练笔(见上)。 强化重点,温故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