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教案(通用3篇)

时间:2018-04-01 08:13:4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教案 篇一

第一篇内容

标题:《寡人之于国也》教案:深入解读文言文中的国家观念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使学生了解古代国家观念的形成和发展。

2. 培养学生对于国家观念的思考和理解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寡人之于国也》中的国家观念。

2. 分析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内容

1. 导入: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国家的定义和作用,激发学生对于国家观念的兴趣。

2. 解读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3. 分析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加深学生对于文章内涵的理解。

4. 进行课堂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思考古代国家观念的特点和现代国家观念的联系与差异。

5.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国家观念的短文,结合《寡人之于国也》中的思想,阐述对于国家的理解和看法。

四、教学方法

1. 导入:讨论法、提问法。

2. 解读文言文:讲解法、讨论法。

3. 分析修辞手法:举例法、讨论法。

4. 课堂讨论:小组讨论法、问题解答法。

五、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课堂参与情况和讨论表现。

2. 批改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于国家观念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教案 篇二

第二篇内容

标题:《寡人之于国也》教案:培养学生的国家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使学生了解国家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于国家的热爱和忠诚。

3.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寡人之于国也》中的国家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

2. 分析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内容

1. 导入: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国家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的定义和作用,引起学生对于这两个概念的思考。

2. 解读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3. 分析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如夸张、对比等,加深学生对于文章内涵的理解。

4. 进行课堂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培养国家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如何践行这两个概念。

5.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如何培养国家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的短文,结合《寡人之于国也》中的思想,阐述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四、教学方法

1. 导入:讨论法、提问法。

2. 解读文言文:讲解法、讨论法。

3. 分析修辞手法:举例法、讨论法。

4. 课堂讨论:小组讨论法、问题解答法。

五、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课堂参与情况和讨论表现。

2. 批改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于国家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教案 篇三

2015年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教案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六国论》 命运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 shuò 屡次

  数罟不入洿池 《寡人之于国也》 cù 密、细密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赤壁之战》 shǔ计算

  2.直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爱莲说》 与“曲”相对,不弯曲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寡人之于国也》 仅、只

  系向牛头充炭直 《卖炭翁》 价值

  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指南录〉后序》 径直、直接

  3.发 百发百中 成语 发射

  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 《陈涉世家》 征发、派遣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寡人之于国也》 打开

  野花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醉翁亭记》 花开

  主人忘归客不发 《琵琶行》 出发

  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 《五人墓碑记》 发出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 发出、抒发

  4.兵 非我也,兵也 《寡人之于国也》 兵器

  穷兵黩武 成语 战争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触龙说赵太后》 军队

  草木皆兵 成语 士兵

  5.胜 驴不胜怒,蹄之 《黔之驴》 承受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寡人之于国也》 尽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胜利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忆江南》 超过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岳阳楼记》 优美的、美好的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教案(通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