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社戏》教案 篇一
《社戏》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部珍贵的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社会寓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瑰宝。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教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作品。以下是一份针对《社戏》的语文教案,希望对教师们的教学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了解《社戏》的作者和创作背景,理解作品的社会意义。
2.分析《社戏》的结构和人物形象,探讨作品的艺术特点。
3.阅读和理解《社戏》的文本,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通过创作和表演,体验《社戏》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社戏》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
2.分析《社戏》的结构和人物形象。
3.阅读和理解《社戏》的文本,把握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教学难点:
1.理解《社戏》的艺术特点和意义。
2.分析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方式。
教学过程:
引入:通过展示《社戏》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该作品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一课时:《社戏》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1.介绍《社戏》的作者曹禺,让学生了解他的生平和作品风格。
2.讲解《社戏》的创作背景和社会意义,引导学生思考作品的主题和表达方式。
第二课时:《社戏》的结构和人物形象
1.分析《社戏》的结构,包括主线和支线故事的安排。
2.讨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重点关注杨白劳、杨丽丽和秦太太等角色的形象塑造。
第三课时:阅读和理解《社戏》的文本
1.组织学生阅读《社戏》的部分文本,引导他们理解作品的情节和主题。
2.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表达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第四课时:创作和表演《社戏》
1.分组进行《社戏》的场景创作,让学生体验创作的乐趣。
2.组织学生进行表演,展示他们对《社戏》的理解和情感表达能力。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和欣赏《社戏》这部经典作品,还能够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希望学生们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语文学科的魅力,并从中受益终身。
语文《社戏》教案 篇二
《社戏》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一部重要的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社会寓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教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作品。以下是一份针对《社戏》的语文教案,希望对教师们的教学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了解《社戏》的创作背景和社会意义,理解作品的艺术价值。
2.分析《社戏》的结构和人物形象,探讨作品的艺术特点。
3.通过阅读和讨论,进一步理解《社戏》的文本和主题。
4.通过创作和表演,体验《社戏》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社戏》的创作背景和社会意义。
2.分析《社戏》的结构和人物形象。
3.阅读和理解《社戏》的文本,把握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教学难点:
1.理解《社戏》的艺术特点和意义。
2.分析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方式。
教学过程:
引入:通过观看《社戏》的相关视频片段,引发学生对该作品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一课时:《社戏》的创作背景和社会意义
1.介绍《社戏》的创作背景,包括作者杨洪基和编剧梁辰鹭的经历和思想背景。
2.讲解《社戏》的社会意义,引导学生思考作品对当时社会的反映和批判。
第二课时:《社戏》的结构和人物形象
1.分析《社戏》的结构,包括主线和支线故事的安排。
2.讨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重点关注赵四、刘婶和大娘等角色的形象塑造。
第三课时:阅读和理解《社戏》的文本
1.组织学生阅读《社戏》的部分文本,引导他们理解作品的情节和主题。
2.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表达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第四课时:创作和表演《社戏》
1.分组进行《社戏》的场景创作,让学生体验创作的乐趣。
2.组织学生进行表演,展示他们对《社戏》的理解和情感表达能力。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和欣赏《社戏》这部经典作品,还能够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希望学生们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语文学科的魅力,并从中受益终身。
语文《社戏》教案 篇三
语文《社戏》教案
【教学设想】
《社戏》全文原有前后两个部分,课文节选自后一部分。
在这一部分中,作者记述了一段幼时看社戏的经历,表现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之情。本文的景物描写、细 致逼真,充满江南水乡的诗情画意。引导学生领会作者是如何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又是如何融情人景的,这是本文教学的重点。本文结尾对“豆”与“戏”的评价、赞美与前面对 “豆”与“戏”的描写似乎有些矛盾,引导学生理解这一问题是本文教学的难点。文章景物描写优美,心理描写细腻,语言流畅自然,是一篇训练朗读和背诵的好文章,应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和背诵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课文时应该抓住语言,尤其是一些运用精妙的词句,切忌空洞。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对许多人来说,童年都是美好快乐的。关于这一点,从同学们前几天以“童年”为题所写的诗里面也可以看出来。下面我念一首优秀习作给大家听听:
童年
童年是七彩的梦
伴我在床头玩耍
童年是弯弯的小船
载我在知识的海洋里道游
童年是快乐的小鸟张开翅膀
携我在自由的蓝天上飞翔
现在啊
童年却是一枚小小的铃档
不管春与夏、秋与冬
永在我记忆深处
放声歌唱……
是啊,人们回忆往事,总是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即使如鲁迅这样的斗士,回忆起童年往事,笔调也旱温馨的。这从我们学习过的.鲁迅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可以看出来,还可以从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鲁迅的小说《社戏》中看出来。
二、了解作者
关于鲁迅的有关情况,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昧书屋》时都介绍了,在此可用复述的形式,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再次加深印象,突出以下内容: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三、学生默读课文
1、了解课文内容。
2、画记自己难以读准、难以理解的字词。
3、标出自己最欣赏的词、句、段。
四、范读课文(或听磁带录音)
1、要求:听准字音;体会感情;理解部分词语含义。
2、试着拼出下列加粗字的读音:
惮 踱 颇 归省 行辈 撺掇 凫水 潺潺 宛转
3、订正字词的读音。
五、学生诵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1、学生自由诵读一遍课文,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根据线索划分课文部分。
本文的线索是到赵庄看戏。
根据赵庄看戏这个线索课文可划分为三部分:看戏前(1~3段)──看戏中(4~30段)──看戏后(31~40段)
六、略读第一部分,明确这一部分的重要性
1、请同学朗读这一部分。
2、第一部分中有一个词既写出了平桥村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又写出了“我”对平桥村的情感,请同学们把这个词找出来。(“乐土”)
3、文章写平桥村是“我”的乐土,“乐”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方法:采取班上集体讨论式,然后归纳三点:
① “我”在这里是公共的客,可以得到优待;
② 可以读念《诗经》之类难懂的书;
③ 可以钓虾、放牛、体验到乡间生活的无穷乐趣。
4、这一部分与写着社戏有什么关系?
提示:小说三要素是人物、环境和情节。(这一部分写“我”随母亲归省在平桥村的生活,意在突出人物活动的环境,同时简写一些“趣事”,为下文详写“看戏”中的趣事作铺垫。)
七、小结。
这节课我们再次复习关于鲁迅的一些文学常识;训练了朗读;学习了生字词;梳理了文章的结构;弄清了第一部分在整个文章中的作用。为下堂课更深入学习这篇课文打下了基础。
八、布置课外作业。
1、朗读课文,从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把“预习提示”中加点的字词连拼音~起抄写两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二、精读第二部分
1、默读课文,思考:第二部分是写赵庄看社戏的全过程。主要写了哪几件事?并据此划分好这部分的层次:
一层(4~9段)、看社戏前的波折;
二层(10~13段)、去看社戏途中的见闻感受;
三层(14~21段)、在赵庄看社戏;
四层(22~30)、看社戏后深夜归航。
2、“文似看山不喜平”。作者在“看戏”这部分没有平铺直叙,而是写得起伏有致。譬如第一层就写了看戏前的三次波折、三次转机。请同学们在书上找出来,并思考这样写的好处:
⑴ 笔法曲折,文气摇曳,为看社戏做好充分的铺垫;
⑵ 初步表现小伙伴的热情、能干等特点,尤其是“双喜”。
3、学生齐读一遍第一层,加深理解。
4、一切问题都解决之后,小伙伴们自然要急急忙忙赶往赵庄看戏。作者抓住哪些内容进行详细的描写以突出小伙伴
看戏途中的心情?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二层,其他同学思考:⑴ 第10自然段对少年朋友的开船动作运用一系列准确的动词,进行传神的描绘,表现小伙伴们驾船熟练敏捷的技巧、勤劳能干的性格和去看戏时的愉快的心情;
⑵ 第11自然段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充分调动多种感觉器官,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融情入景,描绘出一幅十分优美的“水乡月夜图”,既表现出“我”心隋的愉快,又表现出“我”心情的急切,非常传神。
5、齐读、自由朗读相结合指导学生朗读第二层,并要求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水乡月夜行船的美景。
6、第三层详写在赵任看戏。按说小伙伴们这样兴师动众,就是想看戏的,但当小伙伴们看到戏后却是怎样一种心态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三层,读后可以讨论一下。(戏不好看。小伙伴们很失望。)
7、小伙伴们真正感兴趣的是些什么呢?我们不妨看看第四层。教师范读第四层。(偷罗汉豆)
8、由此,我们想一想,小伙伴们这样热衷于来看戏的真实的原因是什么?
⑴ 对少年儿童来说,对未知事物或新鲜事物的追求与探索远比得到它更有吸引力;
⑵ 小伙伴们更在乎的是在看戏途中彼此可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玩耍。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小伙伴们真正感兴趣的不在社戏,而在看戏前后的那种气氛、感觉。
9、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这篇小说不仅情节吸引人,更塑造出一些鲜活的人物形象。请同学们抓住人物的行为动作、语言,归纳一下他们的特点:
双喜:聪明能干。阿发:憨厚无私。桂生:机灵勤快。六一公公:宽厚、好客。
10、至此,我们可以说,这篇文章以去看社戏为线索,写出了一系列的人与事,情和景,充分地突出了“平桥”“在我是乐土”的主旨。请同学谈谈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我”所难忘的是平桥村老人孩子那份朴实、真挚的感情和那特有的农村风光、自由的空气、人与人之间和谐亲密的关系。这一切都是“我”童年时在城镇未曾见到过,在后来的人生路途中也很少再见到的。“我”对这段往事的深情回忆,表达了自身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11、齐读最后一部分。
三、布置作业
1、做课后练习题第三题。
2、写一篇回忆童年趣事的文章,二三百字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