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赤壁赋》第一课时教案【最新3篇】

时间:2012-03-02 01:36:2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前赤壁赋》第一课时教案 篇一

第一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前赤壁赋》的背景和作者。

2.学习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

3.理解赤壁之战的意义和影响。

4.分析《前赤壁赋》的诗意和艺术特点。

二、教学重点

1.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前赤壁赋》的诗意和艺术特点。

三、教学难点

1.理解《前赤壁赋》的意义和影响。

2.分析《前赤壁赋》的诗意和艺术特点。

四、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图片和视频介绍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学习《前赤壁赋》(15分钟)

分发《前赤壁赋》的课文,学生跟读课文,理解诗句的意义和诗人的情感表达。

3.分析《前赤壁赋》(20分钟)

引导学生分析《前赤壁赋》中的诗意和艺术特点,比如运用了对比、夸张、意象等修辞手法。

4.赤壁之战的意义和影响(15分钟)

通过图片和视频介绍赤壁之战的意义和影响,让学生了解赤壁之战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和意义。

5.讨论和总结(10分钟)

引导学生讨论《前赤壁赋》中的诗意和艺术特点,以及赤壁之战的意义和影响。总结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五、课堂作业

1.背诵《前赤壁赋》中的部分诗句。

2.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前赤壁赋》的理解和感受。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图片、视频和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了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同时分析了《前赤壁赋》的诗意和艺术特点。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但部分学生对于理解课文的意义还有一定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和解释。下节课将继续探讨《前赤壁赋》中的诗意和艺术特点,并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

《前赤壁赋》第一课时教案 篇二

第二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分析《前赤壁赋》中的诗意和艺术特点。

2.学习运用对比、夸张、意象等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分析《前赤壁赋》中的诗意和艺术特点。

2.学习运用对比、夸张、意象等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三、教学难点

1.运用对比、夸张、意象等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

1.复习(5分钟)

通过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意义,以及《前赤壁赋》的诗意和艺术特点。

2.分析《前赤壁赋》(20分钟)

引导学生分析《前赤壁赋》中的诗意和艺术特点,比如对比的运用、夸张的手法、意象的描绘等。

3.学习修辞手法(15分钟)

讲解对比、夸张、意象等修辞手法的定义和用法,并通过例子进行解释和分析。

4.写作练习(20分钟)

让学生根据之前学习的修辞手法,写一篇关于自然景色的描写,鼓励学生多运用对比、夸张、意象等修辞手法,提高写作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5.展示和评价(10分钟)

学生交换作文,互相展示和评价,老师进行点评和总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文学创作和鉴赏。

五、课堂作业

1.整理并背诵《前赤壁赋》中的经典诗句。

2.继续写一篇关于自然景色的描写,运用之前学习的修辞手法。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分析《前赤壁赋》中的诗意和艺术特点,学习了对比、夸张、意象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并进行了写作练习。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积极运用修辞手法,提高了写作的艺术性和表现力。但部分学生在写作时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下节课将继续进行相关的写作训练和文学鉴赏。

《前赤壁赋》第一课时教案 篇三

《前赤壁赋》第一课时教案

  《前赤壁赋》,主要讲述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相关栏目!

  教学目标

  1.熟读成诵,增加文言积累,积淀文言语感。

  2.体会景物描写之中深沉的感情,理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3.品味如散文诗一般精练优美的语言。体会文章的语言与意境之美。

  4.理解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了解其宇宙观、人生观中辩证、达观成分的积极意义。

  5.了解主客问答这一赋体传统手法在表达思想情感中的作用,了解作者在旷达的风貌之下寄寓的`悲愤苦闷的复杂情感。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文本怎样表现苏轼的情感变化;

  2、领悟景、情、理三者如何相互交融。

  教学设想

  学习古代文学作品,我认为既要考虑文学作品的本质特点,又要揣摩课文的个性特征。作为一篇赋,我觉得应该把握其景、情、理相互交融的特点;针对本文,我又以其线索——苏轼的情感变化为重点组织教学。再者这篇文本要求全文背诵,应把朗读、背诵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

  教学方法

  诵读法;提问法;讲解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请大家欣赏两幅对联:

  1、 明月枝头叫,黄狗卧花心。

  2、 明月当空照,黄狗卧花荫。

  ----介绍乌台诗案情

  二、 简介作者

  林语堂在他的《苏东坡传序》中写得十分明确而详尽:“我可以说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

个瑜珈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这个结论也许最能表现他的特质。”

  苏轼出身于一个比较清寒的文人家庭,从幼年起就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尤其是在父亲苏洵由发奋读书而入仕的影响下,早年便‘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宋仁宗嘉花二年(l057年)苏轼中进土,年方21岁,嘉拓六年,授大理寺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厅公事,由此,踏上了一条颠沛坎坷的仕途生涯。

  三、作品及背景

  北宋王朝积贫积弱,内忧外患,危机重重,一大批有政治抱负和社会责任感的文人士大夫要求变法改革,青年苏武也积极参与其中,多次上书并提出“丰财”、“强兵”、“择吏”的建议虽然如此,但由于他希望对改革应采取温和态度的政治主张和坐而论道的书生意气。使他没有认识到当时豪强兼并土地带来的对会危机,所以,宋神宗初年王安石推行新法时,苏轼倾向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反对新法,从而卷入了上层政治斗争的旋涡,成为统治集团内部权利更迭的受害者

  宋代的黄州,就是今天湖北黄冈。黄冈西北的长江边上,有一处风景胜地。那儿矗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因为形状有些像鼻子,人们就称它为赤鼾矶;又因为山崖陡如一而墙壁,所以它也被称为赤壁。

  《前赤壁赋》写于元丰五年(1082)七月,这时苏轼谪居黄州已近四年。作者无辜遇害,长期被贬,郁愤之情,实在难免。但他又能坦然处之,以达观的胸怀寻求精神上的解脱,不被颓唐厌世的消沉情绪所压倒。他在这篇赋中自言愁,而又自解其愁,便反映了这种复杂的心情。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赋’者,铺也,铺采文,体物写志也。”可见赋要做到“体物”与“写志”的完美统一。

  探究:赋是古老的文体之一。“体物”即描摹景物,“写志”指作者要表达的主题,“体物”与“写志”要高度统一。

《前赤壁赋》第一课时教案【最新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